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05 16:12:4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集合10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体验小狗嬉戏的快乐。

  重点: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难点: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人手一条自制的"尾巴";《小狗圆舞曲》的音乐、小狗的叫声;相关的PPT

  经验准备:

  和家长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小狗喜爱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A段。

  1、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泼的音乐情绪。

  2、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与音乐形象。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开心吗?""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提问:"其实,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只小动物,会是谁呢?你们来听听。"

  4、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请其他幼儿模仿跟学。

  二、音乐欣赏B段。

  1、播放B段音乐,感知音乐变化。

  提问:"小狗玩累了,这个时候它会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乐)

  〇幼儿用动作表现。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音乐里)

  "那这个音乐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2、随乐集体表演。

  三、再次欣赏——A段。

  再次欣赏A段音乐,体验音乐得再次速度变化。

  四、欣赏《小狗圆舞曲》,并提供自制"尾巴"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边完整欣赏音乐,边游戏。

  2、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五、结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圆舞曲》,在结束部分引导幼儿随着配班教师离开活动现场。

  延伸活动:

  提供自制乐器、传统乐器让幼儿尝试随着节奏演奏,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反思: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赏课《小狗圆舞曲》中,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写了小狗怎样的形态,并随着音乐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态,动作;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

  3、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小品,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员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

  4、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

  5、最后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图谱内容演唱歌曲《找小铃》。

  2、感受音乐游戏《找小铃》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铃、音乐《找小铃》(童易软件)、形象图谱《找小铃》。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内容小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听音乐,搬小椅子并跟着音乐拍子拍手。

  2、引出小铃,

  教师敲小铃:“这是什么,小铃怎么唱歌的?”(叮叮)

  二、欣赏歌曲《找小铃》,根据图谱熟悉歌词

  1、欣赏歌曲

  师:今天童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小铃”的歌,我们来听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2、尝试片段记忆歌曲《找小铃》的内容

  我们再来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歌曲中的语句回答)

  念歌词(跟着老师念歌词)

  3、根据图谱《找小铃》找出歌曲中的内容

  师:请你们来看看,这是《找小铃》的图谱, 歌曲唱的内容都在里面,请你们来找一找吧?

  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唱歌曲《找小铃》

  a、帮助幼儿在视听双效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学唱歌曲《找小铃》

  b、集体、分组表演歌曲《找小铃》

  三、《找小铃》游戏

  1、玩法:教师拿着小铃边敲边唱边走,幼儿边唱边拍手,

  唱到:“请你仔细听呀”,全体幼儿用手蒙住眼睛,

  教师找个地方,敲响小铃,教师唱“找找我的'小铃。”

  幼儿跑向敲小铃的人。(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敲小铃)

  可玩3—4次

  2、这个游戏好玩吗?《找小铃》的音乐你们喜欢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活动,再加上我制作的形象图谱,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喜悦和参与的积极性就特别明显了。活动开展中的另一个亮点是音乐游戏,孩子们都不喜欢被束缚的,所以听到有游戏玩,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成了孩子们最激情的时刻。我觉得有些不足的地方是第二个环节的最后,分组和集体表演的时候,部分孩子还是以倾听为主,不愿意动口演唱,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对音乐内容不熟悉,对图谱的识谱能力也比较弱,而且这一部分幼儿平时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也都比较弱,如何让这一部分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不再总是成为观众,将成为我在以后音乐活动中需要攻克的难点,或者如何在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给这一部分孩子机会。之后,在开展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想到了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有“针对性”,我会刻意鼓励一个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带着一个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参与表演。

  原因一:孩子除了和老师互动能提高自身能力,和同伴互动获得的进步也是不容小视的;

  原因二: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音乐区设置在走廊,不受其他幼儿的打扰,并且,那些能力弱的幼儿少了别人的视线,他可以大胆得表演,当孩子愿意大胆得时候,进步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在15-35分钟,可以换着花样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看似不规范,却小步递进得让孩子们前行。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跟随歌曲有节奏地双手交替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自编歌词并创编出各种上行、下行的动作,感受表演、创造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爬行动作。

  2、物质准备: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图片各一张;音乐《小手爬》,播放器。

  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引入课题。

  2、介绍游戏的玩法。

  (1)玩法:①~⑧小节,双手手指并拢,按节拍从腹部经胸前,均匀地交替向上爬,直至头顶。⑨~16小节,双手手指并拢,双手从头顶均匀地交替向下爬,直至膝盖。

  (2)引导幼儿随音乐双手交替有节奏地爬,爬到指定位置。

  (3)注重幼儿节奏的培养,如何引导幼儿听音乐一拍一拍地做拍手、拍腿动作。

  (4)引导幼儿感受与表现旋律上行、下行的.趋势。

  3、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动作表现音乐的上行、下行,如走、跑、跳、滚等,并想出其他用手表现走、跑、跳、滚等动作,随着音乐节奏一拍一下地进行游戏。

  4、引导幼儿学习创编歌词并尝试表演。

  (1)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想想:会在哪里爬?向上,爬到什么地方?

  (2)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和幼儿一起唱、一起玩。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火车过山洞 见领域活动指导p21。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并理解歌词内容,能根据音乐快乐地表演。。

  2、喜欢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树、枫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扇子)

  (2)那扇子一扇感觉有什么吹在脸上?(风)

  (3)请小朋友想一想,风儿一吹,会有什么飘下来呢?(···)

  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风儿到底带来了什么?

  2、播放音乐,教师徒手表演音乐。

  3、教师清唱结合枫叶分段表演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是什么飘下来啦?(树叶)(出示树)那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几片树叶飘下来?何老师也不记得了,让我们一起来问一下风儿!(唱)风儿你带什么来?叮!(从树上拿一片树叶,问:“几片树叶”)一片树叶飘下来,叮!再问这边,(唱)风儿你带什么来,叮、叮,两片树叶飘下来···风儿你带什么来,树叶全都掉下来!

  4、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用身体当做音符进行表演。

  5、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表演一次。

  6、教师完整随音乐结合枫叶道具进行表演。

  引导语: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何老师啊,现在做一棵大树妈妈,身上啊藏着好多树叶,风儿一吹,树叶呢就从大树妈妈身上飘下来,小朋友仔细看好啦,看看这些树叶是怎么从大树妈妈身上落下来的。

  7、分组表演:

  (1)先请2-3名幼儿上台表演,幼儿一起欣赏。

  (2)6人一组,分组表演。

  小结: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小朋友和小树叶玩得开心吗?小树叶也很开心,现在啊,小树叶要回家了,那请小朋友把小树叶捡起来把它送回家,好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摘苹果》。

  2.在与同伴、教师一起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境中歌唱,萌发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摘苹果》。

  2.经验:(1)幼儿知道一些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

  (2)幼儿熟悉律动《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热身:律动《小汽车》

  O教师引导幼儿听着音乐模仿开小汽车的动作。

  师:你们喜欢水果吗?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到果园去玩一玩吧。

  2.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画面(苹果园),并引导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观察。

  师:嘟嘟……果园到了吗?先休息休息,请坐。

  3.互动交流:苹果的特征

  提问:你们看到果园里结出了什么水果?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吃过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

  小结:苹果宝宝不但模样可爱,而且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师:有一群小朋友也来到了果园,还快乐地唱起了歌。仔细听听,他们唱了什么?

  二、学唱歌曲

  1.初步听赏歌曲,感受旋律和歌曲内容

  ——播放课件

  ③教师将幼儿听赏到的内容用歌曲旋律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听赏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再来听听他们是怎样摘苹果的?

  2.再次听赏歌曲,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播放课件

  0教师将幼儿听赏到的歌词内容用歌曲旋律唱出来,再次加深幼儿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1)听赏后提问:树上有许多红苹果,小朋友们是怎样把它们摘下来的?

  ③教师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乐句“一个一个摘下来”。

  引导语:一起学学他们摘苹果的样子。那边的苹果树上也有许多红苹果,一起来摘一摘。

  (2)提问: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真的是你们说的这样吗?一起再回到歌曲里找找答案。

  0教师摘句弹奏,验证幼儿的回答。

  3.幼儿根据旋律节奏拍手,巩固对歌词的理解

  师:多吃苹果身体好,如果你也喜欢吃苹果,一起动手来摘—摘。数—数果园里有多少苹果?

  ——播放课件

  引导语:我们摘到苹果了吗?(真高兴.再摘一次,把更红更甜的苹果送给我们的好朋友)没有摘到苹果,怎么回事?(旋律节奏不一致)

  ⑤可不断变换旋律节奏速度,并利用多媒体画面中苹果数量的增减,激发幼儿多次巩固歌词的兴趣。

  三、完整演唱

  1.引导幼儿轻声跟唱

  师:我们已经摘到了那么多的'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这一次,苹果宝宝想要和你们一起唱歌、跳舞。来来来,把好听的歌声送给红苹果。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轻声跟唱,并以一些肢体动作为辅助,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再次演唱

  利用课件,激励幼儿唱清歌词:如果幼儿唱清楚,树上的苹果就被摘到篮子里;如果幼儿没有唱清楚,树上的苹果就没有被摘到篮子里。

  四、结束离场

  师:今天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赶快装上车子,把苹果运给好朋友去吃,好吗?小司机们,准备出发喽!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车离开教室。(律动《小汽车》)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选自小班学习活动“苹果和橘子”主题,其歌曲旋律轻松、俏皮,歌词内容简单、易懂,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主题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尝试通过歌曲《摘苹果》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水果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活动环节设计注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如“开小汽车”(进场热身)、“摘苹果”)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学习观察画面中有无与歌词有联系的内容。将昕到的(歌词)转化为语言的表述,从任意歌唱到快乐游戏,在自主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参与歌唱活动,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体验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可能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面对歌唱教学,特别是新歌教授时,如何有效地教授,才能让幼儿自主、愉快地学习歌曲,演唱歌曲呢?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注重游戏情境的运用与贯穿,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乐于演唱、积极参与的活动热情,从而达到学唱歌陆的教育目的。具体表现如下:

  1.以景激趣

  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理解和记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制作了与之相关联的多媒体画面。多媒体画面的播放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消除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乏味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以法促学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尝试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帮助幼儿感受学习歌曲的乐趣,从而自然地理解并记忆歌词;教师熟知倾听旋律并配以歌词是学唱一首歌曲的关键,因此在歌词熟悉、记忆的环节中,以用旋律的哼唱再现幼儿对歌词“只言片语”的记忆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快地定入歌曲,学习演唱。

  当然,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可能过于追求歌唱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忽略了预设中果篮苹果数量减少的情况,代之以“好”、“真不错”等措辞回应。其实,教师应更关注幼儿现场表现不佳的状况,如声音的运用、与旋律的匹配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果篮苹果数量的不变或减少这一动态变化,来提示幼儿教师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与要求,从而引导幼儿了解只有在“唱响、唱好”的情况下,果篮苹果的数量才会发生变化,以激发幼儿再次演唱的兴趣,将多媒体创设的“摘”苹果的情境发挥到极致。

  活动点评

  “摘苹果”是小班的一个教学活动。小班活动的特点是经常有幼儿不愿意唱,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关键。另外,歌词记忆和理解是难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点评:

  1.有效的情境创设、形象的多媒体呈现,激发幼儿掌唱歌曲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在新授歌曲时,往往表现出没有兴趣、不愿意唱的倾向。如何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有兴趣地跟随着音乐和教师一起演唱,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了一个去果园摘苹果的情境:开小汽车——到果园——摘果子——回家。整个活动情境较为完整,使小班的幼儿能够融入其中,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与幼儿实现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唱得好,篮子里摘到的水果就会多”这一内容,对促进幼儿大声歌唱、唱清楚歌词有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因为有了它,幼儿在后面的演唱一遍比一遍好。

  2.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学唱歌曲的效率

  新授歌曲时,教师采用了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先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然后再次听赏歌曲,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接着根据旋律节奏拍手,巩固对歌词的理解;最后完整演唱,一步步让幼儿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关注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示范演唱前,教师能够提出明确的听辨要求,如听一听唱了一些什么、漏掉哪一句、这一句到底应该怎么唱等,让幼儿能带着目的去听辨,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听辨的有效性。

  3。教师的引导语言应与情境相联系,提问的针对性还需要加强

  首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自身也要融人情境之中,在提问时要尽量用情境中的语言,避免对整个情境的破坏。例如,幼儿学唱歌曲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果园摘苹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用“看肴谁能摘到最大最红的苹果”、“眼睛要看清楚苹果在哪里才能摘”等情境中的语言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演唱。

  其次,提问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从欣赏歌曲人手,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具体来说,在第二环节第一次听赏歌曲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一旦有幼儿准确回答出来了,教师其实可以直接将回答的内容唱出来,而不是用语言叙述出来。比如,有幼儿回答到“红苹果”,教师就直接用歌唱的形式接上“树上许多红苹果”(这句是幼儿要学唱的歌曲的歌词)。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更具针对性,也更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知道糖能溶化使水变甜,愿意和同伴分享。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搅拌的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甜甜的棒棒糖

  1.观察故事画面:小兔有根棒棒糖。

  2.交流:这是一根怎样的棒棒糖?

  3.甜甜的糖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形状,我们都喜欢甜甜的糖,可是多吃会蛀牙。

  二、一根棒棒糖

  1.边听故事,边看故事画面。

  2.交流:朋友们都想吃棒棒糖,可是只有一根,怎么办?一根棒棒糖怎样和许多朋友分着吃?

  3.演示:小兔将糖溶化在水中的.办法。

  4.交流:糖会溶化在水中吗?水会有什么变化?

  三、快乐的棒棒糖

  1.操作:幼儿将棒棒糖放在杯中。

  2.模拟:

  (1)我是一根棒棒糖(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棒棒糖)。

  (2)会搅拌的棒棒糖:

  欣赏音乐——棒棒糖是怎样搅拌的?

  动作再现——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的搅拌(有节奏、创造性地表现)。

  故事穿插——幼儿多次表现。

  四、甜甜的河水

  操作品尝:水变甜了吗?——尝尝我们的水。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二、活动重点:

  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三、活动准备:

  1、会发声的乐器,装有米粒、黄豆、石头的铁罐若干。

  2、空铁罐若干,黄豆、石头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子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唱歌。

  2、听一听小乐器是怎样唱歌?是用什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老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石头装入空盒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三)、游戏:“小仙女的音乐盒。”

  1、让幼儿倾听故事。

  2、出示小仙女的音乐盒,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3、请幼儿扮演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玩。听见老师说:“天黑了。”幼儿将小手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小仙女拿出音乐盒来帮助大家,大家跟随“小仙女”音乐盒里的音乐前进,寻找走出森林的路。音乐停止,幼儿把手拿开,一起说:“谢谢小仙女!”。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

  (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

  (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教幼儿学用正方形纸对折画出半只蝴蝶的轮廓,并沿轮廓剪下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及爱护作品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了!一、二、三(出示蝴蝶)是谁吗?对了,是蝴蝶,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学做美丽的.蝴蝶好吗?

  二、示范讲解。

  1、取正方形纸对折画出半只蝴蝶的轮廓,并将它剪下。

  2、用彩笔均匀对称地装饰蝴蝶小班音乐《会飞的蝴蝶》教案小班音乐《会飞的蝴蝶》教案。

  3、装饰完后将火柴壳粘在蝴蝶的背面。

  4、再取出棉线从火柴壳中来回穿过小班。一头套在钩子上,另一头用两手拉住。这样,大家就可以把做好的蝴蝶用来做游戏了

  三、幼儿做蝴蝶,教师巡回指导。

  1、在剪下的蝴蝶上涂色,要求图案对称,色彩鲜艳小班音乐《会飞的蝴蝶》教案学习总结。

  2、幼儿作业,教师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幼儿玩弯玩,能编儿歌、故事等,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能力强的幼儿会用画笔画出逼真的蝴蝶,在剪贴的过程中完成得很好,但大部分幼儿不会穿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1-13

小班音乐教案09-24

小班音乐教案优秀03-28

小班音乐螃蟹教案08-04

小班音乐教案伞02-16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2-16

小班音乐教案汽车02-15

小班音乐惊愕教案02-27

小班音乐《汽车》教案02-22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