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04-17 10:57:5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合集6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节奏,乐意学唱歌曲,喜欢唱歌。

  2、学玩碰一碰的音乐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3、初步尝试仿编歌曲。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根据歌词的变换进行动作的模仿。

  活动难点:

  能仿编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

  1、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见面时都会做些什么呢?(问好、拥抱等)

  2、我们来听一听歌曲里的一对朋友见面后会怎么样呢?

  二、欣赏歌曲

  1、听歌曲一遍,了解歌曲名称,熟悉旋律。

  2、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呢?

  3、小朋友的耳朵听得可真仔细,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再来听一遍,听听歌曲中的好朋友见面时是怎样问候的?

  4、教师完整清唱一遍,请幼儿说一说。

  三、学唱歌曲

  1、跟随琴声,教师带领幼儿唱两遍。

  2、教师请一名幼儿做朋友,边唱边请。

  3、请每位女孩子去邀请一名男孩子做好朋友,碰一碰。

  四、仿编歌曲

  1、刚才我们和好朋友碰了碰鼻子,那除了可以碰鼻子,还可以碰哪里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仿编歌曲。

  五、音乐游戏“碰一碰”

  幼儿边唱歌边跟随音乐节奏走,找一个朋友互相碰一碰,可以变换身体的不同部位。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足的一点:幼儿在创编的过程中不够大胆,教师引导的不够。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幼儿对身边的植物充满着好奇,通过我们班的自然角种植的小豆荚来观察小豆荚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小豆荚成熟时在太阳下裂开,小豆子自己从豆荚里“跳”出来,幼儿感到非常的兴奋。设计《我是小豆子》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小豆荚生长的过程,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丰富孩子的知识,更能陶冶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操。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2、三种颜色的小豆子图片,让幼儿贴在手腕上。

  3、认识小豆子,知道它的生长过程。

  4、场地画有一株株长有豆荚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用小豆子制作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2、师:你们知道这只小兔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吗?(我们自己种的小豆子),引导幼儿来认识小豆子。

  二、学习歌曲《我是小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在一片种植园里,小豆子发芽、长叶、开花,以及小豆荚成熟了裂开后,小豆子自己跳出来的情景——

  2、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小豆子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跟唱。

  三、创编表演动作。

  1、幼儿观看课件,讲述故事,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2、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豆子宝宝从小豆荚中出来的`?(跳呀、蹦呀、跑呀——)

  3、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豆子从豆荚中出来的动作。

  4、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

  5、幼儿站成大圆圈为一个大豆荚,面向圆心,带领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6、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幼儿自己看一下粘贴的小豆子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豆荚。

  第一遍:戴同色的小豆子宝四在一起,围成几个圈。

  第二遍:小豆子宝宝分散开。

  第三遍:小豆子宝宝长大了。

  7、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8、幼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豆荚进行表演。

  附故事:《我是小豆子》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小豆荚在太阳公公张开小嘴巴,小豆子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跳呀跳呀,蹦呀蹦呀,真快乐。小豆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从豆荚中跳出来。有的落在了草丛中,有的跳到池塘边,有的蹦到了柳树下,有的跑到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小豆子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小豆子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小豆荚了,也有自己的豆宝宝,他们也做妈妈啦!

  附音乐:1=C2

  5 5 5 5 3 | 5 5 5 6| 1 6 5 3 | 5 5 3 |

  我 是 快乐的 小 豆 子, 太 阳 公 公 照 着 我 ,

  5 5 3 3 | 5 - | 3 3 3 0 | 5 3 1 0 | 5 5 5 0 |

  张 开 小 嘴 巴, 跳 呀 跳, 真 快乐, 蹦 呀 蹦

  6 5 3 0 | 5 6 5 6 | 5 5 3 | 5 3 | 6 5 | 1 - ||

  真快 乐, 碰 到 泥 娃 娃, 我 又 发 芽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音乐能力之一。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用卡通形象“豆豆”贯穿整节活动,创设帮助豆豆找饼干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听、想、找、唱中感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变化,并根据距离的远近控制声音的强弱。

  2.锻炼听觉能力和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对于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初步的感知经验,初步学唱过《豆豆找饼干》歌曲(歌词附后);物质准备:卡通豆豆图片一张,卡通豆豆头饰一个,饼干10块,小鼓一个,饼干贴纸若干,布置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一、声势导入激趣

  1.动动手。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提问:刚才小鼓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从小声到大声)我们把膝盖变成小鼓,小手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的声音吧。

  2.动动脚。教师交替变换鼓声大小(从大声到小声再到大声),提问:我们把地板变成小鼓,把小脚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说话吧。

  二、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1.复习《豆豆找饼干》歌曲。

  出示饼干,师:这是谁的饼干?豆豆丢了饼干一定很着急,我们用歌声提醒他找饼干吧!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师:豆豆在离饼干很远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唱他才能听见呢?现在豆豆离饼干很近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唱?(2)演示图片,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师:可是豆豆没有发现饼干,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离饼干又远了,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豆豆又走近饼干.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现在我们一起看着豆豆来唱一唱。

  三、趣味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也来玩“豆豆找饼干”游戏吧。豆豆的饼干会藏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声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如果豆豆离饼干远,我们唱得大声;如果豆豆离饼干近,我们就唱得小声。不能直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只能用歌声来提示。

  2.分角色游戏。

  (1)第一次游戏。师幼坐成大圆圈,请另一教师当豆豆,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一起唱,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找到后,请豆豆说说是怎么找到饼干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豆豆的,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

  (2)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当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

  (3)第三次游戏。请豆豆在“森林”里找饼干,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用声音和动作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今天找到的饼干吧。

  活动点评本节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豆豆找饼干”音乐游戏,让幼儿获得听辨与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师运用声势导入,交替变换鼓声大小,引导幼儿倾听后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第二环节教师将难点前置。观察距离远近并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敦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游戏情景,并采取直观的图片演示来进行声音的强弱练习,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趣味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敦师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先是简练、清晰地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再让一位助教当豆豆示范游戏.然后请幼儿当豆豆玩游戏。同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游戏时辅助幼儿歌唱,第二次游戏时根据情况适当退出,第三次游戏时放手让幼儿来控制声音。

  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善于关注个别幼儿,如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几次错过位置找不到饼干时,教师循循善诱:“豆豆找不到饼干着急吗?想想你刚才走到哪里的时候小朋友的歌声变小了?”同时,教师能够随机把控游戏的难度,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附《豆豆找饼干》歌词(根据《两只老虎》曲调改编)豆豆快来,豆豆快来,找饼干,找饼干,饼干在哪里?饼干在哪里?找一找,找一找。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与分享。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夏季洗澡是孩子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洗澡对皮肤产生良性刺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触觉能力和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对提高幼儿环境适应力非常有益。为此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我爱洗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游戏中将生活中的情景反映到艺术活动中,从而爱上洗澡。

  教学目标:

  1、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积累幼儿洗澡经验,让幼儿爱上洗澡。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丽水小金星20xx-2011学年下学期托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

  二段的差异。

  2、幼儿探索动作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力度强弱的关系。

  3、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歌曲,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大猫和小猫

  出示大猫小猫的`卡片,感受大猫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

  1、它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2、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样子)

  3、大猫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猫叫的声音有是什么样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叫声)

  二、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小猫。

  三、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提问:这是谁来了?大猫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猫呢?

  四、幼儿学唱歌曲。跟随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五、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用不同的力度和动作来表现大猫小猫。

  六、幼儿尝试创编歌词。教师提供大狗、小狗大羊小羊的图片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1-13

小班音乐教案09-24

小班音乐教案及反思10-16

小班音乐螃蟹教案08-04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9-20

小班音乐惊愕教案02-27

小班音乐《汽车》教案02-22

小班音乐教案伞02-16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2-16

小班音乐教案汽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