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案

时间:2022-02-18 17:08:0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剪纸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剪纸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剪纸教案模板集锦8篇

剪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

剪纸教案 篇2

  一、图形剪拼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们能组成许多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把剪下的图形随意组合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演示。揭示课题:《图形拼摆》。

  2.引导欣赏,拼摆游戏。

  (1)欣赏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画面图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砖等。)

  (2)基本形通过排列可以构成各种图形,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提示:各国的国旗、商标、奥运会五环标志等。)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把剪好的.图形进行随意的拼摆游戏。

  在拼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组成的许多奇妙的图形。

  3.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回答时最好能具体说出物体的哪个部分像哪种图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顶像三角形,房门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圆形和方形组成。)

  4.传授方法,创作表现。

  (1)引导学生拼摆出两个基本形所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中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出现的接触、覆盖、透叠、分离、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情况。)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构成中的“形”与“地”的关系,提供创作的建议。

  (3)鼓励学生还可以用彩色笔随意画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画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4)提出作业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进行有趣的变化,将获得的基本形画在作业纸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求:形象新颖、绘制工整。

  ②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或者将多个相同的基本形通过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面。

  ③利用形与地的关系构成新颖图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互评作业。

  (2)选出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拓展活动:寻找并收集生活中有关基本形组合构成的商标或图形实例。

剪纸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心灵手巧的姥姥给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什么都剪,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看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牛兔”剪纸图?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看到了()……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剪纸教案 篇4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小学的课文,大家是否有学过的呢。姥姥的剪纸课文教案,我们来了解一下。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突破:

  1、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剪纸的乐趣与难度,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加深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理解。

  2、 默读课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音乐、剪纸作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剪纸

  1、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

  2、 同学们昨晚已经在家亲身体验了一下剪纸的乐趣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剪纸作品?说说剪纸的感受。

  3、 教师展示剪纸。

  4、 师:其实真正的剪纸高手是文中的姥姥,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反映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二、认识姥姥

  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 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①哪些词语具体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画下来。说说理由。

  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③小结,齐读。

  (2)第四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这幅喜鹊登枝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联系自己剪纸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3)第六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剪刀就像姥姥的手指是怎么回事?

  ②小结,指导朗读。

  3、 姥姥为什么有这么精湛的剪纸技艺?用姥姥的话来说就是:

  (1)出示这句话,问: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能看出姥姥剪纸剪得多?

  (2) 用句式练习说话:因为姥姥不管还是;不管 还是;不管还是,都没有停止过剪纸,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3) 姥姥剪纸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4、 除了心灵手巧,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体会祖孙之情

  1、 过渡: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浓浓亲情更让人动容,除了喜鹊登枝、家家户户的窗花之外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 默读课文7-12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姥姥的几幅剪纸,内容分别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剪纸蕴涵了姥姥对我怎样的感情?

  3、 师:是呀,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的魅力,成功地把调皮的我拴在了屋檐下。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角色朗读,大家一起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4、 引读第13自然段: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句子,齐读)

  (1) 问: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2) 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被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结。

  (3) 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断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 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经披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 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师: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作者又怎会忘怀?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吗?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呢?

  师:也许,他们没有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他们有着和姥姥一样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帮你缝一颗纽扣,也许只是 把好吃的饭菜夹到你的碗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浓浓的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剪纸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剪纸教案 篇6

  民间剪纸在表现物象时,因为要把所有的物体放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为了比较容易的完成形象的塑造,民间剪纸艺人都会对复杂的现实对象进行简化概括和抽象变形,使画面重点突出,形象生动传神。民间剪纸中简括的线条,疏密有致、空间得当,装饰意味浓厚,使整幅画面富有韵味和美感。民间剪纸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并不是随意和毫无目的的。民间剪纸艺人的造型观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真实表现,他们在评价一幅剪纸作品时关注的并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山东高密剪纸巧手齐秀梅说:“你想,要是剪一头牛,像真的牛一样,贴在窗上多吓人。”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塑造物象时,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所表现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形。

  民间剪纸的造型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是劳动者自我主观的创造体。民间剪纸艺人对此称为是自己心里发出的,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他们的自我主观意识非常强烈,随心所欲地对物象进行各种反常态的变异,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祷。在我们看来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在民间剪纸艺人那里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物象造型是凭借主观经验来表现的。在他们的剪纸世界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让我们不禁感叹民间劳动人民的博大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树上既可以长树叶也可以长鸟儿,女娃娃的身上出现飞鸟,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在他们那里只要是圆满的、称心的就可以表现在剪纸上,此可谓中国民间朴素的“立体派”和“未来主义”。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象造型观,其意是思想观念,其象是事物形象。意象是思想过程与视觉过程创造的共同体,是观念和感情的表述形态。这种造型观念深受中国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民间剪纸艺人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更多地追求以意写形,将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寄予在意象化的形态上。民间剪纸的意象造型多采用象征、借喻、比拟的艺术手法,将质朴的审美理想与情感寄托交织在意象化的图形中。中国当时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为民间剪纸造型观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困顿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地域的封闭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民间剪纸成了他们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把祈求平安幸福、延绵长寿、生活富足的朴素愿望呈现在剪纸图形中,看似简单的民间剪纸充满了劳动人民醇厚的创作思想。

  民间剪纸的装饰特点

  民间剪纸由于受材料的局限,反而促成了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式样,多以线与块来塑造形象,形成富有韵律、意趣生动的特点。民间剪纸中有多种装饰纹样的出现,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增添了剪纸画面的装饰韵味,超越了剪纸的平面化特点。民间剪纸的装饰一般是在抓住外形大轮廓特征的基础上,在轮廓内进行随意装饰,以加强剪纸的艺术效果。

  民间剪纸本身的材料特点和制作工具的运用产生了剪纸特有的装饰语言,锯齿纹和月牙纹就是剪纸刀法在运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装饰纹样。锯齿纹是在剪刻的过程中,由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产生的,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和刚柔等变化,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量感和结构等,如树叶、动物鬓毛、禽鸟羽毛、人物胡须等。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其他不同物象特征。这两种刀法运用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法与质感”。民间剪纸作为我国一门古老艺术,蕴涵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从民间剪纸的许多纹样中,我们能够发觉巫史文化图腾崇拜的痕迹,能够看到中国的本源艺术。民间剪纸中有大量的远古流传下来的象征纹饰——抽象的几何纹饰与象征吉祥且意象化的动植物纹样。如:几何纹饰——万字、方胜、盘长、孔钱纹、云纹、雷纹;意象化的动植物纹样——龙纹、凤鸟纹、虎纹、卷草纹。

  民间剪纸在体现物象造型圆满完整、硕大丰满的同时,也注重装饰美。为表现物象的特征,使塑造的形象更生动,画面效果更和谐,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形成民间剪纸独特的装饰韵味。民间剪纸的装饰带有程式化的特点,如表现动物、鸟类身上的羽毛时多用锯齿纹,月牙儿纹主要用来表现衣服的衣纹,塑造物象时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也会用到。民间剪纸主观意象的造型观使剪纸具有了耐人寻味的装饰特点。民间剪纸艺人为了追求画面的圆满,完成自己主观意愿的表达,通常都具有“慧眼可透视”的功力,把现实中看不见的事物刻画出来。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大花猫吃进肚子的小老鼠,可以直接看到母亲孕育在肚子里的婴儿等等。

  民间剪纸的空间构图

  亚里士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民间剪纸的构图思维不受任何客观因素的限制,剪纸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形象合理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出于民间质朴求全的审美心理,民间剪纸艺人随时随地追求造型构图的完整性,使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饱满,且强调可视化效果。所以,他们一般采用对称均衡式、重叠式的构图方式。

  民间剪纸的构图方式多为对称式,采用一条较为明显的中轴线,它两边的元素呈对称式布局,且完全等同。完全对称式和非完全对称式的构图方式给人带来和谐、稳定感。或许在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下会觉得保守、缺乏活力,但在当时,对称式是广大人民求全心理的一种表达。如图1安徽阜阳的`“瓶花对鸟”。这幅剪纸中就采用了完全的对称式构图,中轴线的两边是完全可以重合的。对称式剪纸的剪制手法是先对折,剪完后展开,就是一幅完整的对称式剪纸。还有一种不是完全的对称式构图,在能看出轴线的同时,在构图的内部做少许的变动,但还是会保留大的对称式样。

  重叠式构图也可以称为均衡式构图,构图中没有明显轴线,其中的图形元素是按均衡的方式排列,均衡式构图形式灵活,富有动态,主要强调给人视觉上的平衡感。民间剪纸中没有前景后景之分,所有的物象都是按剪纸艺人的主观创造,层层叠起,互不遮挡,表里如一,所有的物象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如图2民间剪纸“元宵挂红灯”,它的构图采用的是重叠式构图,所有的物象都是以层层垒高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各个图形元素均衡地排列,产生连贯、对比的效果。虽然有反视觉常规,但在民间剪纸艺人那里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结语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民族视觉文化语言资源,积淀着深厚的民俗心理和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传统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语言形式和具有原始艺术韵味的民俗符号是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对剪纸艺术及其蕴含的文化精髓进行深入地分析,将其更好的借鉴到现代设计中,以丰富现代设计语言和表现形式,让现代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文化性。

剪纸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1)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2)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二、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撕:“你们以前用纸撕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纸撕开的?”

  边撕边示范边讲解: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2)拼:请学生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投影仪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3)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接力贴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撕”与“贴”的整个过程。

  三、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撕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五、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撕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并且粘贴成画,使小纸片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事物的色彩、形状,展开我们丰富的联想,收集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学生课外的经验积累:寻找马赛克拼贴画、剪贴画和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

剪纸教案 篇8

  目标:丰富幼儿美术表现经验,鼓励幼儿用遮拦的画法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印象。

  准备;《谁是木头人》游戏,幼儿观察人群;范画两张

  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都来参加,看看谁最棒。

  (游戏中幼儿静止时)

  师:谁能给游戏中的小朋友拍张照片?并对大家说说,你都拍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和**在一起。

  幼2:我看到**站在**的后面。

  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幼1:**的头低着,两只胳臂是弯着的,他的一条腿往前伸,还有一条腿被挡住了,看不见。

  幼2:我只看到**的手往上伸着,他的头昂着,其他部位被挡住了,我看不到。

  师:观察的真仔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照出的照片,小朋友们被挡住的地方能够看见吗?今天,我们要给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画个像话的名字叫做人群,什么叫做人群?

  幼:好多的人在一起叫人群。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群?

  幼1:在马路上。

  幼2:在操场上。

  幼3:在超市里……

  师:你们能把你们见到的人群画下来吗?咱们比比,谁画的人群最好看。

  二、 作画

  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注意画出人物的'不同角度,画出被遮挡的人群。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 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剪纸教案】相关文章:

剪纸的教案03-29

剪纸教案三篇07-24

剪纸教案范文汇总7篇01-26

关于剪纸教案锦集7篇01-26

剪纸活动教案汇编十篇01-23

剪纸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1-23

剪纸教案模板集合七篇01-12

关于剪纸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7-21

剪纸教案模板锦集9篇03-07

剪纸教案集锦七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