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1 09:12:2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3篇(热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3篇(热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帮猫妈妈钓鱼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三)结束环节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园任导师评议:

  1、时间没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老师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老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说,幼儿是主体。

  自我反思 对于这堂课,除了我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控制以外,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堂课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在整堂课中,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并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让我更欣慰的是在这堂课结束后幼儿还念着上课教的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我觉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师给我的意见,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我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所以在下次的科学活动中,我要注意到这一点,让幼儿多说多动手。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