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28 12:35:3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会教案汇编[8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传统姓氏文化,发现姓名中隐藏的秘密,能与他人大胆交流。

  2、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黑板,小桌子,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红色小圆点。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热情洋溢的和幼儿打招呼:大家好。

  (二)、基本部分:

  1、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你们已经认识我了,等下你们也介绍你的名字,让我们大家认识认识。

  (2)、个别幼儿做自我介绍。

  (3)、小结:每个名字都隐藏着秘密。名字很重要。

  2、贴名字。

  (1)、在桌子上提供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让幼儿自己找出自己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小结:这些名字都隐藏着很多小秘密,谁找到了小秘密?

  (3)、讲评“蔡雪”老师的名字:2个字。你们都是3个字的名字。问:有没有汉字相同的名字?

  3、找名字。

  (1)、幼儿找姓和名一样的字。

  (2)、小结:名字里有2个字的名,也有3个字的名,有姓一样的,比如:林XX中的“林”是姓。

  4、红点贴姓。

  (1)、教师示范操作:把红色点贴在姓的下面。

  (2)、请幼儿按姓名排列,分别给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姓名的姓字下面贴上红色点。

  (3)、讲评:我们来看看大家贴对了没有?(让幼儿指出贴不对的地方,并指正)。

  你们把红色的圆点贴在名字的哪里?

  (4)、小结:像这样都姓“王”的,叫“同姓”,这就是他们的秘密。你们还发现那些秘密?找出哪些是“同姓”的?

  5、找同姓的秘密。

  (1)、教师提出要求。

  (2)幼儿讲诉:我爸爸姓张,我姓张,我们是一样的姓。

  (3)、小结:爷爷的姓传给爸爸,爸爸的'姓传给孩子,姓氏就是这么传下来的。

  6、找找听课的同姓老师。

  (1)、提醒幼儿说:老师好,我姓崔,请问有谁姓崔的请举手。

  (2)、依次请幼儿和听课老师互动。

  (3)、小结:同姓的可多了。

  7、找找家里不同姓的家人。

  (1)、在家里谁的姓和我们不一样?你们家里有几个姓?

  (2)、幼儿回答。

  (3)、小结:我们中国有好多姓,共计有500多个呢,这么多的姓,我们就叫“百家姓”。

  8、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老师示范讲述自己名字的含义:我的名字是我的爷爷帮我起的。少英,是少年英才的意思,是爷爷希望我长大后成才。原来这名字里还有这么多秘密哦。你们知道你的名字的秘密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其自己名字的含义

  (3)、教师示范讲述其他幼儿名字的含义。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每个名字都隐藏着特殊的秘密,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名字是我们认识别人,和别人交往的重要途径。所以,名字很重要。

  2、结束。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农村幼儿卫生习惯较差,大班的孩子很多,虽经常强调,但随手乱扔的现象仍较普遍,有的孩子即使在幼儿园里会注意不乱扔,但走出校园就开始不自觉了,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经常会看到土埂上的白色面包袋,水田里的零食包装袋、泡沫餐盒等,究其原因,除了成人的影响以外,更多的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乱扔是不好的行为以及乱扔的后果,由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身边的垃圾,知道不能乱扔垃圾。

  2.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清洁的习惯。

  3.感受到脏乱环境的弊端和清洁环境不同的美。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垃圾,不随手乱扔垃圾。

  难点: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让幼儿保持环境清洁从动手捡拾垃圾开始。

  活动准备

  1.图片、课件。

  2.寻找观察了身边周围清洁和脏乱的不同环境。

  3.幼儿自制装垃圾用的纸袋。

  活动过程

  一.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什么是垃圾,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1.“香蕉、苹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变成了垃圾。”

  2.“用完的电池、喝完的酒瓶、写完的作业本乱扔掉就是垃圾。”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并指出图片中有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脏乱的环境和清洁的环境有什么不同感觉。

  1.“吃剩的瓜子壳,倒掉的饭菜、鱼刺、骨头,做饭剩下的蛋壳、菜皮,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各种废旧塑料袋、纸屑、纸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周围的邻居、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乘客、风景区的游客等如果把垃圾乱扔,就会把各个地方弄得又脏又乱。”

  3.“你们看到又脏又乱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看到清洁干净的地方又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乱扔垃圾。

  1.“在家里你把垃圾扔在什么地方?”(垃圾桶里,院子的角落里,簸箕里的,塑料袋里等。)

  2.“如果你在田边、土埂上、马路上、校园里发现了零食袋、废纸、瓜果皮怎么办呢?”(拾起来,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里;捡回家,扔到簸箕里……)

  3.“你在放学路上,出去玩的时候吃了香蕉、瓜子、面包、饮料等后的.香蕉皮、瓜子壳、包装纸、饮料盒等都丢在哪里呢?”(带回家扔到垃圾桶里)

  4.“你在路上、水田边、汽车和火车上、船上有了垃圾后怎么办呢?能不能乱扔?”(放在口袋里带回家,扔在车上和船上的垃圾桶里,不能扔在路边、田里、车窗外、河里。)

  5.“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怎么办?”(告诉他不要乱扔垃圾,请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6.“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装垃圾?”(大部分的垃圾最后都被埋入了土里,塑料袋埋入土里很久很久都不会腐烂。)

  四.组织幼儿“我爱清洁”的实践活动。

  寻找教室里,走廊上,操场等幼儿园各个地方,把垃圾捡入自己制作的垃圾袋中,最后扔到垃圾桶里,强调活动安全。

  五.组织幼儿洗手,教师总结、评价。

  六.活动延伸:

  1.装饰自制的垃圾袋,让垃圾桶变得美丽。

  2.提醒幼儿随时注意保持身边环境清洁,不乱扔垃圾,引导幼儿制作“垃圾的分类”图。

  3.把垃圾变废为宝,引导幼儿用挂历、纸杯、果冻盒、饮料瓶等废旧材料自制玩具,装饰班级。

  教学反思

  1.在准备活动前,开始是想让幼儿自备塑料袋作为垃圾袋的,因为那样会较为方便,但考虑到塑料袋自身也是一种白色垃圾,所以在课前组织幼儿自制了纸质的垃圾袋。

  2.在引导幼儿讨论身边看到的垃圾时,在家里、马路上、水田边、土埂上是他们有生活经验的,幼儿的的回答较积极,而在火车上、船上是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要特别告诉幼儿车上和船上也有垃圾桶,别把垃圾扔出车窗外和水里。

  3.幼儿对“垃圾都到哪里去了”感到好奇,如果这里采用图片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垃圾的处理和降解程度,幼儿对环保的认识会更深些。

  4.整个活动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幼儿对垃圾和保持环境清洁有了一定的认识,讨论内容较多,但都是他们常见的,活动氛围较好。

  5.实践活动较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五一”长假过后,班上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议论他们外出旅游的所见所闻,有的孩子还带来了旅游景点的门票给其他孩子讲那的美丽风景。我发现小小的门票上不仅汇聚了我国的大好河山,而且各种不同的门票中也蕴藏了丰富的信息,针对新“《纲要》在社会领域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扩展幼儿对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有趣的门票》。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不同的门票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观察了解门票的意义、结构、种类等。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门票的展板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幼儿欣赏各种门票,对门票产生兴趣,了解门票的意义及作用。

  1、教师用谈话导入,请幼儿观察展板上的门票。

  2、请幼儿找出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票,并讨论这是哪得票,上面有什么?

  3、教师提问:这是哪得票?你怎么知道的?这张票是干什么用的?

  4、教师总结门票的具体含义。

  二、请幼儿仔细观察课件中的门票,发现门票上的信息,了解各种信息的作用。

  1、幼儿仔细观察门票,发现门票上的文字、图片、号码、副券等信息并了解其作用。

  2、请幼儿观察的门票正面、背面,进一步了解门票上的信息。

  3、教师总结:门票的结构及内容

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门票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谈话,引起兴趣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一、情景引入,观看课件

  (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二、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 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合理计划、安排时间对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2、在情景感受、交流讨论中,体验如何计划、安排活动时间与内容,

  3、尝试共同交流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活动准备:能活动的黑板四块。

  有动作表示的图案若干。

  情境材料四组:水壶、脏杯子、杯刷、茶叶。

  录像: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实况。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对安排时间的思考。

  1引出问题:这学期我知道我们大班小朋友去了茶园,还学会了许多关于的事情。今天幼儿园来了很多客人,我想请小朋友给客人泡杯茶,热情欢迎他们。

  可是今天泡茶的事情必须解决四个问题,1、没有开水,2、茶杯不干净,3茶叶没有放好,4、泡茶送茶给客人。你们想想这四件事情怎么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又好又快地做好,不让客人空等很长时间呢?

  二、小组实际操作,体验不同做法的时间安排过程。

  1、介绍材料和操作的人员要求。

  2、设计情境四组操作实验,每组四人。

  每组有一位幼儿操作,其余三位幼儿记录活动流程和时间。

  3、交流各组操作的情况。

  4、总结:同样的事情,在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节约时间。

  三、课间十分钟时间计划合理利用的讨论。

  1、讨论:课间十分钟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哪些?

  2、播放录像: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情况。

  观看前请小朋友仔细一位小男孩他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安排得不是合理?

  3、集体讨论:

  录像里小强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安排得怎样?哪里不合理?

  4、操作:

  请幼儿自己在工作表上计划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5、集体交流:介绍自己的十分钟安排情况,并说明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6、观看小学生代表介绍怎样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录像。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懂得了合理和计划安排时间的'方法,而且发现合理利用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有条理地做好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早晨起床后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的安排、晚饭后到睡觉的这段时间安排、周末的时间安排等等都可以好好计划一下,看怎样计划最合理,最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教案01-13

大班社会教案12-06

大班社会春游教案04-27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5

大班社会教案【精品】07-22

(热门)大班社会教案07-22

(精华)大班社会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