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减法教案

时间:2023-05-08 12:08:47 教案 我要投稿

加法与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法与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与减法教案

加法与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加法与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难点: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二)复习口算

  1.加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如下:

  以上6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

  (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

  2.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④题是退位减法.

  (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

  3.练习.

  (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

  ①5+43=48 把43分成40和3,5加3得8,40加8得48.

  ②80+17=97 把17分成10和7,80加10得90,90加7得97.

  ③25+8=33 把25分成20和5,5加8得13,20加13得33.

  ④6+89=95 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

  ⑤79-6=73 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

  ⑥75-40=35 把75分成70和5,70减40得30,30加5得35.

  ⑦30-6=24 把30分成20和10,10减6得4,20加4得24.

  ⑧85-9=76 把85分成70和15,15减9得6,70加6得76.

  师: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

  (2)口算.

  81-70 30+28 38-4 91-8

  62-2 42+3 52+20 6+35

  (三)复习笔算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

  13+54= 48+27= 57+23=

  87-42= 62-35= 70-52=

  做完后用投影片订正.

  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论)

  相同处: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不同处: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

  3.巩固练习.

  (1)给小马虎治病.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4加9得13,横线下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5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9,小马虎忘记把进上来的1加上,所以错了.

  处方:

  把进上来的1,

  写在十位下面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2加7得9,十位2加4得6,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小马虎当成进位加法做的`,所以错了.

  处方:

  认真细致地做题.

  三号病例:

  诊断:个位2减5不够减,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2减5得7,小马虎只用退下来的10减5,忘记了个位上的2,所以错了.

  处方:

  从十位退1后,个位

  要算12减5.

  四号病例:

  诊断:个位0减8不够,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0减8得2,十位上退1剩3,3减1得2.小马虎计算十位时,仍然用4减1得3,造成错误.

  处方:

  从十位4退1剩3,3

  减1得2在十位写

  2.

  (2)在□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把旧知识系统整理出来,概括出计算规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明白算理后又鼓励学生采用直接加或直接减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时巩固练习,分析错题原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加法与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可以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解释估算的过程。

  技能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情感价值观:

  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体会数的运算的广度,不仅在整数的领域中可以有加减法,在其它数的领域中同样适用。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克隆技术吗?教师简介克隆技术。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双双和康康的自体繁殖后代,键键和壮壮 在我国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了。这是键键与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对此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小数加减法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指名列出算式:0.77+0.03 = ?或0.03+0.77=?

  二、新知学习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生1:

  0.77米=77厘米

  0.03米=3厘米

  77厘米+3厘米=80厘米

  也就是0.8米

  生2:

  0. 7 7

  + 0. 0 3

  0.8 0

  (4)指导看书。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答案是一样的吗?

  (5)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一种算法的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这同样遵循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第二种算法,把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末尾的0 在横式中可以省略。

  (7)师:刚才在练习小数加法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有检验的好习惯,而且还有同学会用减法检验。看来这减法老师不教,大家已会了。那老师可得考考大家是不是真会了?

  三、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演算中用减法演算法)引导学生:

  1)计算。

  2)反馈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键键长多少?

  1)审题。

  2)列式。

  3)计算。

  4)反馈。

  3.壮壮出生的管围比键键长多少?

  1.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答案,师总结)

  2.相互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反省一下自己在计算时是否自觉将小数点对齐。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法与减法教案4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加法与减法教案5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仔细观察小数加法:右边不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三、检查预习作业。

  四、学生作业:第2题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p.48、49的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提前板书书上的4件商品的单价。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式并板书:8-4.75

  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引导:被减数小数部分没有,要补0,变成8.00后算。8.00-4.7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学生练习另几题较难的减法计算(做在书上)指名板书。讲评。

  3.4-2.65 8-2.6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第3题,读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两个问题。

  交流解法。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练习八的部分题目:

  (1)第4题,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题。读题后,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再交流。

  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布置作业:

  p.49第2题,p.50第5题

  (3)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51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2、笔算:3.6-1.28= 7.18-3.6=

  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0。

  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

  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

  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

  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

  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

  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检查预习作业:

  对比练习: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

  四、布置作业:(略)

  (4)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52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例题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题组练习:4.3+7 4.3+0.7 4.3+0.07

  观察后说说:(1)这组题有什么联系?(2)通过这组题,你觉得做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课前板书:水彩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问:现在我要每件商品买一份,需要准备多少钱?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按照题中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算?

  (由于有预习,所以不少学生都会考虑简便的问题。)

  板书简便的过程:=(8.9+1.1)+(3.6+6.4)

  =10+10

  =20(元)

  问:为什么这里要用“( )”?

  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复习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指出:运用加法运算律,也可以使我们的小数加法变得更简便。

  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2、凑整练习:

  板书3.3,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

  (2.7,0.7,8.7……)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我们只要看小数部分,和0.3凑成整数的是0.7。为了统一,我们就用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来继续凑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师依次板书上面的数,学生依次说出另一个小数,老师继续板书)

  观察完整的板书问:

  要凑整,你发现了什么?

  (看位数,位数一样多的才能凑整;看末尾,末尾加起来是10,如果小数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来是10,前几位加起来是9。……)

  问: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凑成整数?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简便过程,并说说要注意的问题。

  2、五年级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们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是多少吗?

  问:你知道接力赛的总成绩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样算更简便?

  (一般学生都会用凑整的方法来计算,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估算的角度来观察,发现通过移多补少,每一个成绩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题:(p.54第1题)

  学生完成后,校对得数。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题)

  观察题组,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选你认为计算简便的那题算出结果。

  一起按顺序口算出另一题,比较两题结果是否相同,感受“简便”。

  补充板书:a-b-c=?

  (1)=a-(b+c)=a-c-b

  举例说说上面等式之间的联系。记住连减可以改写的形式。

  5、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小强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强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读题后,要求学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师板书计算过程:=3.06-(0.18+0.32)=3.06-0.5

  说说这样算行不行?为什么?

  四、检查预习作业: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业:

  第3题

  (5)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铅笔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6)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学生注意小数部分的不同位数,选择这样的既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第2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请平时多订正的学生说说得数,有问题的再讲具体的计算过程。

  3、简便计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变加数的位置凑整数加比较简便。(如第1、2、6题)

  (2)连减题,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后面的数再减前面的数,要根据具体的数来定。说说第4、5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3)有加有减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要带符号“搬家”,举例:第3题。

  指出:简便计算的目的是要“简便”,但如果不按规定随意改变会出现错误的结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用不简便算一算的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样。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题,读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其含义。

  依次回答书上的问题。

  3、第6题,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4、思考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

  (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

  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业:(略)

  ⑺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P58 7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1、 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 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 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5、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加法与减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加法与减法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练习十六第3—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情景感悟小数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从合作交流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克服整数加减末尾对齐负迁移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前一分钟口算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7.7+0.6=

  (开火车对答案)

  【设计意图:课前一分钟口算是我校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规,有利于孩子们迅间将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再通过开火车对答案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同学们真棒!小数加减法口算掌握得很好!考考你们小数加减的笔算又学得怎样?请用竖式计算后,完成课本P99第5题填空,比一比谁是神算手!

  2、出示第99页第5题填空。

  学生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全体同学点评。

  3、小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方法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

  小数整数方法同;

  得数对点要化简。

  学生齐背“顺口溜”

  【设计意图:将课本第5题调前,是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再次感悟、内化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用学生喜欢、易记的方式“顺口溜”,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指导性,。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计算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在我们计算小数加减时,有了“顺口溜”这个数学好朋友的帮助,更有利我们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准确率。学会了小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作用呢?小数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应用价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问问卖菜的王大叔吧!

  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第98页第3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能帮帮王大叔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猜一猜:王大叔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我们解决? 出示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数学问题。

  师:王大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跟爸爸妈妈继续探讨。市场买菜、卖菜要用小数加减,在我们家里要不要用小数加减呢?我们一起去小丽家看一看。

  2、出示课本第98页第4题

  你从这个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分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合计=电话费+上网费(每月)

  总计=九月+十月

  主要让学生说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

  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师:家里的数学问题解决了,再看看在我们班级里,班长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帮一帮”王大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再通过“猜一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在“说一说”中自主开发了思维,并要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有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出示课本第99页第7题。指名读题。

  学生自由回答购买方法,

  并在黑板上“贴一贴”,

  让学生板书练习,师生

  共同点评。

  师:经过一轮的练习后,同学们的计算速度快了,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我们再去奥运会看看女子田径比赛,是否也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注重情景创设,通过在黑板上贴一贴购买方法的可能性这一活动,既是为了活跃计算课堂的气氛,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实践体验组合原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再通过算一算再次巩固、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4、出示课本第99页第8题。

  学生读题后说理解,重点

  理解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问:它们各相差多少?你是

  如何理解的?

  让学生说思路。

  例如:跳高=世界纪录(2.09米)-中国纪录(1.97米)=?米

  【设计意图:通过大型比赛多层次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老师准备奖励你们一些文具。

  5、(1)出示

  买这两种文具梁老师需要带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5.62元+3.09元 小数

  =8.71元

  (2)出示第99页第6题: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吨30千克+980千克

  10千克-4千克800克

  每组各做一题。(投影学生解答全班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购买奖品情景,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平台,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能很快想到要用“元”作单位,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计算。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生活中的小数加减。

  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

  小数加减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

  1、我们学校每月一次的“红旗班”评比。

  出示西区中心小学“红旗班”评比表,

  算一算这个月哪个班会被评为“红旗班”。

  2、访问“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了解历年全国记录,也可以了解有关的体育信息。

  四、交流共享,升华情感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获取这一数学知识的?你还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如果你平时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更精彩。

  【设计意图:把数学回归生活,再次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把对小数计算延伸到课外继续研究。】

  五、课后作业:

  第98页第4题,第99页第8题、第6题右边3

加法与减法教案8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 口算练习(1)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板书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 ②竖式怎么列? 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

  3、学习例2 计算。 15.64-3.9

  (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 10.84+2.6 3.05-2.85

  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

  书上第2页 1、4、5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

  书上第2页练一练 第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计算。8.76+4.03

  (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计算。 5.6-0.85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

  (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2)请学生填好书上第3页的内容,并读一遍。

  5、练习

  (1)试一试 26.75+3.4 25.72-9.8

  (2)书上第4页2、4。

  三、布置作业

  p.4 1、3

加法与减法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 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 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 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 P57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 30-10=

加法与减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加法与减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 指名读题。

  ②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

  ③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

  和: 和:

  差: 差: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0+24+28= 75-26-35= 45+27-59=

加法与减法教案12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加法与减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加法与减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P90~91、第9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加法与减法教案15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加法与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与减法》教案03-1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03-20

《得数是8加法及相应减法》教案02-2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2-26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03-08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03-06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教案03-08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8-2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