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

时间:2023-12-20 12:19: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狼图腾读后感(大全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图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图腾读后感(大全15篇)

狼图腾读后感1

  狼,这种动物,原来在我心里只是一种凶恶的野兽。“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成语无一例外地在贬低狼。可是当我读完《狼图腾》后,我对狼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狼,在广袤的额仑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当地的牧民在死后要进行“另类的葬礼”,即被狼吃掉。他们相信用这种做法能使自己的灵魂升上腾格里。一开始我感到十分吃惊,狼在我们民族是狡猾、残忍的象征,怎么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用这种“另类的葬礼”法,不是违背了我国传统“入土为安”吗?这些谜团终于在我读完后得到了解决。原来草原民族的这种做法也不无道理。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反而,它是一种十分智慧的动物:它们会利用各种地形来进行打围,成功率很高;它们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让明年也丰衣足食。它们会把食物储存在“雪湖”中,十分有远见;它们还能识破“野兽克星”捕兽夹;它们的毅力很好,有耐心,为了一顿饭常常会等上一两天来选择时机;它们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獭、野鼠等的天敌,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它们用这些胜过《孙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万年,成为了草原霸主。它们舍弃“小命”,保护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护神。它们这种强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图腾。然而,书中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额仑草原千百万年的.平衡。他们只看到草原狼猎食家禽,就肤浅地认为草原狼对人类只有害,没有益。于是,他们大肆地杀狼,用枪打,用车追,用火烧。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图腾的老牧民,如毕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却引以为荣,变本加厉地捕杀狼甚至捕杀草原的其他物种,最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在书的最后写道:额仑草原严重沙化,旱獭、野鼠成群,丝毫看不到往日的美丽风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狼图腾读后感2

  自古以来,狼一直扮演着一个凶恶狡诈的角色,什么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这个字眼才能更好的诠释“坏”的含义。而《狼图腾》却不一样,它没有通过人们长期形成的偏见来看待狼,而是描绘了一个独有魅力,一个虽聪明但不狡猾,一个神奇让人惊叹的草原精灵。

  刚刚拿到书的我,已被书封面上的那双幽幽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双多么冷的眼睛,绿莹莹的,射出来的.目光像锥子一样,让你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你仿佛从其中看到了草原深处的秘密,和它那种天生的深不可测和强者的威力。封面的黑色仿佛给它盖上了一层迷雾,但那双眼睛却是那么清晰,那么明亮,那么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这些让陈阵记忆犹新的事情慢慢扳转了长期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无形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奥妙。

  当他看见老练的狼王带领身经百战的狼群,弹无虚发的狩获大量的猎物时,他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种种奇怪的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狼是一种多么神秘的动物!它的智慧无人能比,它的组织能力超于寻常,它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仿佛与身俱来!它并非人类所想的那么坏,其实,在蒙古族人的眼里,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团结等众多品德的化身。

  陈阵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领悟到,狼图腾是一个强大、神秘、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图腾,它能在冥迷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信仰,让狼——这个并不凶恶反而能让人痴迷的灵魂铸进人的心。

狼图腾读后感3

  今天下午的两节阅读,我又继续阅读了《狼图腾》一书剩下的部分,终于在九十分钟里阅读完了。那今天就兑现在十二月六日的时候说要写《狼图腾》读后感这一承诺吧!

  其实今天读完此书后,心里很不好受,并且在阅读课时就已经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为陈阵失去从小养到大的小狼而感到伤心。为毕格里老人生前保留的那种传统习惯和统治整个大部队的用心与认真感到赞叹与佩服。更为现在的蒙古感到深深的惋惜,昔日里朴实无华的草原牧人去哪了?难道真的都被汉人汉化了吗?变成了骑着摩托车牧羊的蒙古人民了吗?读完此书,心里虽然很不好受,但是我也重新认识到了狼。

  以前总认为狼是冷血,贪婪,狡猾的动物,但自从读完此书后,我对狼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举两个例子,一是在黄羊大批进入草原时,狼群会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潜伏三四个小时,等到不太聪明的黄羊吃的饱饱的时候,跑不动了,就突然进攻羊群。狼群按照前锋,中锋,后卫的队形将羊群包围,只有侥幸的`几只羊才能逃跑,我也为狼群这种理智的分工感到万分赞叹。

  在有一年春天,蒙古人掏狼崽的太多了,之后狼们开始了反击,在大部队刚发下来几匹马后,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母狼们进攻了马群,它们明明知道自己在进攻马群时会受伤,会死亡,但那份失子之心一涌而上。母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咬死了好多匹马,为此自己也帮小狼抱了仇,去了腾格里那里。

  现在在我看来,我认为狼其实也有柔情的一面,也有聪慧的一面,并不是像我之前认为的那么冷血。通过《狼图腾),我重新认识了狼。

狼图腾读后感4

  读罢《狼图腾》文章,好象参与了一次“精神盛宴”.我很喜欢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读来振奋。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优胜劣汰的法则的诠释,是残酷的淘汰.

  人类精神内核中的狼性逐渐被羊性所取代。华夏农耕民族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的脑和手,而游牧精神和游牧性格创造的是脊梁,在这强悍进取的狼性中,深深蕴涵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潜力。回想改革开放后,铁饭碗被打破,上下岗纷至,加上入世初始,“狼来了”呼声四起时,不正预示着:别无选择,勇敢面对,去竞争,去拼搏,去成长......真可谓前赴后继;虽有悲意,也从容。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我们赢了!”

  活出一种坦然,也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即使面临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终会战胜自己,而主宰自己。

  倡导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我们民族振兴多提供了一条道路。愿我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顺水推舟、同进同退、表里如一、知己知彼、狼也钟情、授狼以渔,以及狼的“团队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而最值得我们称赞的.是狼的战斗精神、协同作战、顾全大局,为了胜利,不惜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夹杂着先贤们的恩怨情思,影响和误导着后人对一些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究。多一点狼性,少一点羊性吧!虽然作者的“理论”还值得进一步高榷与推敲,但其倡导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我们民族振兴多提供了一条道路。愿我们多一点狼性,少一点羊性吧!做人当自强,中华当自强!解“狼”之谜,重识华夏文明;与“狼”共舞,方显“做人”本色.

狼图腾读后感5

  一直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一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吓吓食草类动物。

  “图腾”这个词在我脑海中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就连人也无比尊敬与崇拜的,似乎只有龙才能登上这个宝座。但在读了《狼图腾》后,我才发觉自己错了。狼才是唯一能登上这个宝座的生物。

  作者让我们从一贯的思维方式中拉出来。因为我们一想到狼,便想起了“狼外婆”、“大灰狼”等称号,狼仿佛就是邪恶的化身,可以与恶魔划等号。

  而现实生活中的狼,则是生物界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子。只有在草原上的牧民才能明白这一点。他们尊敬并记恨着狼,赞叹并辱骂着狼。他们被狼的团结、机智所震惊和痛恨,令我印象深刻。你看,草原上的狼是勇敢的,它们从来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撒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人类和狼之间本可以和平相处的,但聪明的.高智商的我们却总想征服它们,更不能让人类的利益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类把狼视为敌人,赶尽杀绝时,草原变成了沙漠,一切都不存在了。当人类面对着漫无边际的沙漠,感受着沙漠的威胁时,才会想起草原以及痛恨的狼群。

  我们和狼都是动物,只不过我们是高级动物,狼知道保护草原的生态平衡,而我们人类更应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狼图腾》带给我太多的感悟,狼性的光辉带给人类太多的震憾,让智慧的人类从狼的身上感受着奋进的精神,为后世的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

狼图腾读后感6

  今天我读完了《狼图腾》,这是一部歌颂蒙古草原狼以及蒙古游牧民族的奇书。

  读完《狼图腾》,我觉得狼有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值得借鉴。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

  二、寻找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

  三、狼除了三十六计里的美人计不会,其他三十五计都会用,而且还会地道战等。

  四、最值得称道的是狼在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在战斗中,这种对手最[敏感词],同样也最具有杀伤力。还有狼的顽强的精神,面对死亡,狼一向都是拼到最后一刻,才缓缓的倒下,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尊敬狼。

  《狼图腾》也是一部因狼而起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他直接说出了农耕民族性格深处的懦弱。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为什么惟独只有中国没有灭亡哪?就是因为中国人多地广还有两条母亲河。在东方有什么民族敢侵略西方哪?

  是游牧民族。在西方有什么民族敢侵略东方哪?同样也是游牧民族。在以前,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骑兵,依靠着从狼那里学到的顽强的精神和从狼那里学到的战法,曾经横扫大半个亚洲,所向披靡,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国家。蒙古人也有狼一样勇敢无畏的精神,小孩子敢钻狼洞,女人敢抓狼尾巴,男人敢徒手和狼斗。

  现在的'内蒙古,大面积沙化,游牧民族开始过起同农耕民族一样的生活,狼群以成为了历史,《狼图腾》所讲到的美丽的风景现在也不复存在了。我真想去内蒙古看一看啊!

狼图腾读后感7

  狼的团结,狼的勇敢,并且把狼与人对比开来,在神圣的狼面前,人是多么的愚昧,正如无知的羊把菜根吃尽,自寻死路。

  这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中,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随地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队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如此和谐,这一切将那些一味敢杀狼群的人们烘托的臭气烘天。

  或许在一些人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认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捕捉一些小动物,尚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普通至极的野兽而已,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的勇猛,就像一部电影,他永远只能作配角,然而,在书中随着情节的深入,我越来与明白这些独狼片面的看法是多么无知甚至愚昧,现在在我看来,这“野兽”不是狼,是人。

  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上狼不杀猎物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攻击都堪称经典,他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斗争中这种智慧随处可见,为了不是狼群暴露,独处而被发现的狼,往往逃往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只是简单的聪明,而是天赐的智慧。

  狼是团结的,他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便是它们被牧民、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会镇定自若、阵型不乱。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死亡,他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自己去撕咬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猎狗斗杀中,狼也是前仆后继,即使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

  在那片草原上,他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与生存。

狼图腾读后感8

  今天,我读到了《狼图腾》的第十九节上半部分,讲的是杨克一行人,先去新草场看了一下,他们走了一段路,看见了一大片亮点,包顺贵就以为是大天鹅,想打下几只来,可后来才发现,那是一大片白芍药花。他们又往前走,发现前面湖中,有好多野鸭、大雁和天鹅。包顺贵这下可来了兴趣,架起枪就想打下一只来,多亏杨克及时阻止,才暂时保住了天鹅。

  包顺贵可真是见了啥稀罕东西都想占为己有,要是都向老包这样,那世界上早就寸草不生了。包顺贵还杀神圣、高贵的白天鹅,怪不得杨克把他比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呢!比喻的太形象了。

  我们应该从小就学会保护小动物,包顺贵要吃天鹅肉也不奇怪。我想他从小肯定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爱的教育,又是军人出身,脑子里尽是残忍的斩尽杀绝的想法;而杨克小时候由于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思想上对待动物,尤其国家一级动物,打小就怀着珍爱,崇拜的想法,所以杨克更加珍惜这片新草场,也更加珍爱这稀有的天鹅。

  我也很爱白天鹅,小时候常被妈妈讲的童话故事《天鹅湖》深深的吸引,所以我非常能理解杨克此时的心情。白天鹅多么高雅,当它游在水面上的时候,颈项弯曲成一个大大的问号;它身上的羽毛也很漂亮,犹如穿着白纱的法国漂亮公主一样;喙和眼脸之间的.那一小片艳黄,像是印度少女罩了一块面纱;当它飞起来的时候,那瞬间留下的轻盈身姿,简直可以勘称绝妙的舞蹈艺术。

  这么美的天鹅,包顺贵怎么忍心下手呢?怪不得杨克称他为癞蛤蟆呢!只有低等动物才滥杀无辜,我们是有文化的,有素质的高等动物,决不允许有人伤害无辜动物,我要对老包说:“如果你是天鹅,你会如何?”

狼图腾读后感9

  作者也曾提到,书中的场面,曾是他在内蒙古插队时亲见;书中的思索,也自他插队时就已经开始。在“环保”这个词汇出现前二十几年,作者就开始质疑我们已成习惯的“人定胜天”的发展观。在草原,这片那时还没有多少工业文明干涉的土地上,自然还在以原始的法制运作着。狼是猎手,但也仅是自然链条的一部分。狼捕食羊,但自身也受到恶劣天气、低繁殖率等因素的威胁。为了在严酷的草原上生存下去,狼磨练出了一个猎手应该拥有的最为优秀的品性:坚忍、团结、勇敢、忠诚伙伴、绝不放弃。草原的牧民们欣赏狼的野性,同时他们也明白,人和狼一样,在自然的平衡中生存,对自然的过度索求,必然会导致灾祸。在今日,“环保”已经更多地沦为了商家的卖点,或者发达国家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具。作者提醒我们,现代人类,是技术越进步,思想越退步。风餐露宿的牧民们从心底接纳的天人合一观念,变成了商人们的'文字游戏。草原将化作沙漠,狼群不再驰骋,青草不再依依。《狼图腾》向我们敲响警钟,不要等到人类自身生存受到威胁,再检讨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狼图腾》还向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呈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草原式的豪迈奔放,勇士般的果决奋勇。书中几段描写,譬如狼群捕猎,牧民们围攻狼群,吉普车追逐,让我几度热血沸腾,梦回草原。为工业文明压制的人们,变得犹疑,怯懦,习惯服从,安于现状,在欲望中煎熬,为了一点点得失或喜或悲。某日在书中读到草原上奔驰的狼群,才如梦初醒,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喷薄而出。草原上的人们,大声地笑,大声地哭,笑对严酷的环境,在马背上挥洒热情。 《狼图腾》让我们找到了一点新的动力,渐趋冰冷的心被稍稍唤醒。

狼图腾读后感10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崇敬上了狼图腾。脑海里也时刻浮现狼勇猛、智慧、狡诈、坚强不屈的灵魂。

  狼是以群而活,它们不惜为了胜利而粉身碎骨,为了团队而亡。

  狼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吊睛、长吻、狼鬃。但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狼的灵魂,一种智慧的象征。

  其实,它们聪明的大脑,早在几千万年前就能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用得恰到好处。在寒冷的冬季,蒙古草原一片白茫茫,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草原狼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草原上,黄羊要数跑得最快的,连狼、马都追不上,但狼在冬天还是能将黄羊打进绝路,那是因为狼有过人的.耐心和智慧,似乎这些出人意料的本能都潜在它的灵魂里。比如那一次冬天里狼的出色表现令人为之一震,为了猎物等了一天一夜。那猎物就是黄羊。狼选择了悬崖下打圈,只要把黄羊往上赶,把黄羊逼着跳下去,就是一个大雪坑,会将它们埋住,这成为狼过冬的粮仓。白天就让黄羊吃到撑“破”肚皮为止,狼耐心地等着,因为狼们知道,这样能使黄羊速度下降。又经过一晚上,黄羊吃饱了,睡足了,狼就抓这个时机,因为黄羊睡了一觉,必须排出肚子里的尿,所以,要么被咬死,要么被尿憋死,狼在此时出击,让黄羊死伤无数。狼的灵魂是可敬可怕的。它的灵魂里包含了许多汉人不懂的精神。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超高的军事才能,对气象、地形的利用……这些都是藏在狼灵魂中鲜为人知的。

  我想,当年十几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就是狼灵魂进了他们的骨、他们的心。

狼图腾读后感11

  “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这是当代文学批评家白烨对《狼图腾》的评价。 这本书讲述了:北京知青陈阵在额仑草原,跟毕利格老人,在这个水土丰沃的地方,领悟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这些让陈阵慢慢改变了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顽强、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无形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更激起了他不停的探索的心。

  当他看见狼王带领狼群,狩获军马群时,他被狼超群的智慧和镇静所吸引,也被狼群的种种举动所迷惑;当他看见狼群陷入一个个艰难的窘境,却丝毫不胆怯、不退缩,反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时,他又为狼群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智慧而赞叹。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竞争,单靠一个人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这就需要的团队合作,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狼的团队意识,充分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的最大的利益。

  狼是草原上的清道夫,它清洁一切,连腐肉都不放过,狼是草原上生物链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了狼,草原的美景也将不复存在。狼也许只是掠走了一只羊,但如果我们猎杀了一匹狼,就是掠走了一小部分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每一个生物都该受到保护,它们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像剑齿虎、渡渡鸟,这些曾被我们赶尽杀绝的动物,都不可能再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了。这些用死亡换来的警钟,时刻都在提醒我们丢掉残害生灵的斧子吧!不然世界上最后一个物种将是人类。

  读到这儿我的心变得十分沉重。在大自然面前,每个生物都是平等的,而人类却愚蠢的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宰,但即使是主宰,也不能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狼图腾读后感12

  狼,这种动物,原来在我心里只是一种凶恶的野兽。“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成语无一例外地在贬低狼。可是当我读完《狼图腾》后,我对狼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狼,在广袤的额仑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当地的牧民在死后要进行“葬天”,即被狼吃掉。他们相信用这种做法能使自己的灵魂升上腾格里(天)。一开始我感到十分吃惊,狼在我们民族是狡猾、残忍的象征,怎么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用这种“葬天”法,不是违背了我国传统“入土为安”吗?

  这些谜团终于在我读完后得到了解决。原来草原民族的这种做法也不无道理。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反而,它是一种十分智慧的动物:它们会利用各种地形来进行打围,成功率很高;它们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让明年也丰衣足食。它们会把食物储存在“雪湖”中,十分有远见;它们还能识破“野兽克星”捕兽夹;它们的毅力很好,有耐心,为了一顿饭常常会等上一两天来选择时机;它们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獭、野鼠等的天敌,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它们用这些胜过《孙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万年,成为了草原霸主。它们舍弃“小命”,保护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护神。它们这种强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图腾。

  然而,书中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额仑草原千百万年的平衡。他们只看到草原狼猎食家禽,就肤浅地认为草原狼对人类只有害,没有益。于是,他们大肆地杀狼,用枪打,用车追,用火烧。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图腾的老牧民,如毕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却引以为荣,变本加厉地捕杀狼甚至捕杀草原的其他物种,最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在书的最后写道:额仑草原严重沙化,旱獭、野鼠成群,丝毫看不到往日的美丽风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狼图腾读后感13

  今天,我怀着深深的敬意读完了《狼图腾小狼小狼》,心中感慨万千。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姜戎写的,主要讲的是:北京知青陈阵在蒙古草原上抓了条狼崽,并决定 把它养大。随着小狼一天天长大,他愈来愈想挣脱拴在脖子上的绳子,可陈阵舍不得放它走,还把它关在囚笼里。小狼十分愤怒,可无论它用什么方法,都逃不出铁笼,最终自己的喉部和牙齿弄出了血,并越来越严重。由于大面积出血,小狼的生命危在旦夕,陈阵不得不把他杀了。作者是带着深深忏悔之情来写这本书的。

  读完后,我不禁被狼向往自由生活的崇高精神所打动。小狼从小就被人养着,它是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族,和它们一起生活啊!可是,他终究没能逃脱人类的魔掌,还把自己弄死了。在即将死亡的时候,小狼还坚守自己的灵魂,顽强抵抗,因为它不想被束缚。狼是不自由,毋宁死的动物,可杀可拜不可养。拒绝服从,拒绝被牵,是一条真正的草原狼的准则。因为,蒙古草原从来都是战场,只有那些最强壮、最聪明、最能吃能打、吃饱的时候记得住饥饿滋味的狼,才能顽强的活下来。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被别人掌控,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们既不能盲目地服从别人也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告诉我一个永远生活在别人掌控之下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要自尊,并且尊重别人。狼之所以个个顽强,不屈不挠,不是因为朗群里没有“汉奸”,而是因为残酷的草原环境,早把所以的孬种彻底淘汰了。

  以前,我是一个胆小怕事,对任何人的言听计从的人,但看了这本书,我决定改变自己,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这样我的心灵才会因此而坚强。

狼图腾读后感14

  近来在看《狼图腾》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日子了,是讲革命的时候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也许没有经过知青的生活,对这些生活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看他们的文章也仅仅停留在为什么会发生革命的原因上,并无怎样深究。这次翻开《狼图腾》,却是觉得自己是跟着作者遨游蒙古大草原,随着作者的描述,更深的了解到草原这个生态系统。

  《狼图腾》顾名思义当然是讲狼的故事,讲的是蒙古人与狼的渊源,蒙古草原与狼的关系,现在看到了陈阵圈养了一只小狼,牧场搬迁到了一个新草场这一段。书写到这里,不断的提到了一个问题,草原让农区的干部管理了,会使草原遭受到没顶之灾。原因就是农区的干部没有认识到草原当中的生态平衡问题,一味的以狼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为由,想将狼赶尽杀绝;如果草原没有了狼,那么草原的生态环境必定会遭受到无法修复的毁灭。从前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要环保,我们要保护环境,却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保护环境是要保持物种的.多样化,要保持生态平衡。草原狼凶狠的追捕其他的动物,猎杀黄羊、老鼠、兔子,其实就是在保护草原草的生长,也是帮助这些动物优胜劣汰,让物种的优秀性能一直延续下去。看着书里面的描写,才发现在野外生存,没有一股狠劲和过人的能力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是这种生存完全依靠的就是你的个人的能力,没有掺杂其他的你虞我诈,比人类社会要简单多了。

  狼还懂得不要赶尽杀绝,而人对动物呢??还有这样的心思吗??在猎杀动物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只有在生态平衡的社会中,人才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才可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和我说什么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这些都是科学家混饭吃的手段,我只需要一个有着正常优胜劣汰的社会。

  书还在继续看的过程中,我想不仅仅陈阵和蒙古人,我也从狼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狼图腾读后感15

  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大国,国策也是以和平为主,而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和羊的作风一样吗?

  书中是讲知青陈阵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查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和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的精神“游牧”。

  书中讲了许多道理,而令人深思的'就是农耕民族是“羊”,而游牧民族则是“狼”,也许有很多人都不赞成这个说法,但是仔细想想,联系实际,就能发现这个道理,并不是胡说乱吹,而是金玉良言。

  在文中有一个片段是讲陈阵和道尔基看狼抓獭子的时候,他们的羊群被一只狼偷袭了。狼抓住了一只大羊,海吃起来,而羊群也渐渐由起初的骚乱恢复到了平静,更夸张的是,有几只羊还过去看热闹,接着又有几十只羊走过去,最后上百只羊,伸长脖子去看热闹,那情景真是令人恶心。然而在现在这个文明社会里不也是时时上演着这样的情景吗?像现在什么扒手,抢劫的,多的是,他们就像“狼”一样,抓住时机就下手,而那些手有利器的犯人,又张着牙威胁附近的人,不准他们靠前,最后的结果就是把犯人给放跑了,让受害者伤心没有人来帮助。

  但是也不能怪那些旁观者,因为中国传统的助人为乐、拔刀相助等等早已被抹杀,记得小学老师曾给我们说不要去逞强,你还不是犯人的对手,不要逞英雄、耍强,所以大家遇到这类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管,想:反正有警察在,我们还小,不该管这些事的。而长大后,这种想法更是根深蒂固,再加上又有了利益的想法,认为自己没义务去管,又不是我那个,万一被捅了,那还不是赔大了吗?所以在有人受到伤害的时候自然而然不会有人出来帮忙的,即使有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了。

  所以,中国人是“羊”。只有改变教育方法,中国才能成为“狼”,才不会出现有一人受害,无人帮助的情况了。

【狼图腾读后感】相关文章:

狼图腾阅读心得05-04

《狼图腾》读后感06-25

狼图腾读后感03-10

狼图腾的读后感02-04

狼图腾读后感03-11

《狼图腾》读后感09-03

《狼图腾》读后感12-06

最新狼图腾读后感09-26

狼图腾读后感[实用]12-19

狼图腾读书笔记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