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制度

时间:2024-02-03 07:49:3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管理制度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1

  为规范有效地使用创新科技经费,根据矿队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科技经费是为实现业务保安,技术保安而进行新技术推广、技术改进、新产品试制等的投入,主要用于:

  1、矿下达的年度五小计划;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进过程的产生的费用;

  3、新产品的试制;

  4、“五小”成果展览、技术交流、技术咨询;

  5、购买科普刊物;

  6、“五小”成果评审、鉴定;

  7、科普工作:包括资料、培训、摄影、音像、复制等。

  二、经费的申报和审批

  1、经费应由工作室成员申请,申请班组在充分确定申请理由、具体项目的基础上,在当月例会上报工作室主任。

  2、组长根据申请事项,组织相关工作室成员审查后,提出经费使用计划建议,报工作室会议审核,并下达计划。由工作室负责具体实施并监督检查。

  3、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并经充分调查;

  4、凡未经工作室成审查调研的申请项目,原则上不予;

  6、科技经费的`使用,按照“组长领导下的项目小组长;

  7、所拨付的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支付与本项目无关;

  奖惩制度;为有利于工作室开展带徒传技,实施技术技能革新成果;

  1、工作室成员必须按规定完成授徒计划,并实行年度;

  2、工作室成员提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改项目及合;

  3、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并经充分调查研究,必要时可经矿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考察、论证后,上报矿列为科技进步项目。

  4、凡未经工作室成审查调研的申请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5、申请使用的经费由工作室组织审查后,组长审核批准,由财务人员拨付申请班组。

  6、科技经费的使用,按照“组长领导下的项目小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由组长核销。

  7、所拨付的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支付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工作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对拨付给各班组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滥用资金,违反规定的要将该部分资金追回,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创新管理制度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集团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

  第二章 创新类别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创新为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 经营创新指公司在产供销过程中,进行的经营方法、程序、措施、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第五条 技术创新指为了提升各专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论文、专利)等:

  (一)产品技术创新: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二)工程技术创新: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三)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 管理创新指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度方面:制度改进、建设等方面创新;

  (二)组织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创新;

  (三)机制方面:各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应用、引进、改进等方面。

  第三章 创新评审及奖励机构

  第七条 集团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裁领导,总经办等部门总经理组成的创新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公司创新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集团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较大、重大创新项目进行奖励。第八条集团公司总经办代表创新管理委员会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

  总经办可召集创新管理委员会对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对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第九条 集团公司设立创新奖励基金。总经办负责管理创新奖励基金。

  创新管理委员会可利用创新奖励基金对集团公司较大、重大创新活动进行奖励。

  第四章 创新项目评审

  第十条 申报评审的创新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必须是已实施的`;

  (二)经验证创造实际经济价值或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

  (三)需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等;

  (四)创造的经济价值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自行组织内部创新评审,并实施奖励;

  同时将两至三项重大创新项目报送总经办。

  第十二条 总经办每月将送达的创新项目进行验证、整理,并将结果提交创新管理委员会。

  第十三条 创新管理委员会每三个月组织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并实施奖励。

  第十四条 创新项目经审核通过后,可纳入集团公司有关正式制度、标准当中,由有关部门、子(分)公司负责推广落实,并考核实施情况。

  第五章 创新激励

  第十五条 重大创新项目由创新管理委员会利用集团公司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奖励,每季度奖励一次。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奖励方式,包括奖金、实物、带薪休假、公费旅游等。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鼓励团队创新,对做出贡献的创新团队实施团队特别奖励。

  第十八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应拨付一定额度专项资金用于对评审通过的创新项目实施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为集团基本制度,解释权归制度管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权归集团总经办。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试行期三个月,前期相关规定自行废止,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创新管理制度3

  为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向企业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逐渐本队的“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1、实施科技兴矿、科技兴安战略,围绕业务保安、提效、降耗进行技改攻关。

  2、优化生产工艺、环节,便于员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改进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不断增强安全可靠性,追求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二、具体制度

  1、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谋划布置本月的创新工作,研究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每月对创新团队成员组织一次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素质。

  3、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档案,将每月创新项目均纳入档案管理。 4、加强团队成员的日常管理,广泛吸纳创新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肯钻研的员工加入创新团队。

  对不注重学习提高,不主动参与项目创新人员,经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及时调整出创新团队。

  5、注重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

  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快掌握本区引进和应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技改攻关打牢基础。

  2、立足本岗,苦练技术,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节、细节,培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握创新点,每人每月提合理化建议不少于1条。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共同研究,发挥团队智慧优势,每年每名成员技改攻关参与不少于6项。

  5、广泛征求操作员工对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建议,扩大技改攻关范围。

  四、学习制度

  一、工作室全体成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煤矿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代科技及相关的业务技能知识,开拓知识渠道,增加知识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产现场状况,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三、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规定每星期二下午为集中学习日;学习内容由创新领导小组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具体安排。

  四、严格遵守学习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按时参加学习,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

  五、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向组长及负责人请假,事后要自学补课。对无故不参加学习者,在学习会议上予以通报批评。

  六、每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每位成员都要认真做好学习总结和心得体会,并由组长进行检查并将学习情况进行通报。

创新管理制度4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在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层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税收管理员职能设置宽泛之间存在矛盾。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较多,每月既要确保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税款,又要完成新办企业的户籍调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事项。时间、精力远远不够。

  二是税源管理工作重点事项不突出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税收管理手段。但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和突击性工作,对深层次的税源分析、税源预测、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无暇进行。制约着基层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税收管理员能力差别与税源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层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管理员已无法适应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中小企业行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要求。

  四是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偏重执法,对风险应对的职责划分不清,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纳双方涉税风险居高不下。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资源,合理分解税收管理职能

  按管户、管事适当分离的原则,科学整合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分局根据岗位要求,把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年龄、知识结构划分为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两类,并赋予不同职责,将日常的责任区管理与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分离。注重挑选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辖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提醒等工作。责任区管理员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核查、执行等工作。

  (二)设立两级税源管理岗,实现联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创新,节省制度转换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岗位格局的基础上,采用科室内岗位职责"内分离"的方法,在职能科室专设一个"税源管理综合岗";在各管理科增设"税源管理员",并分别明确相应的工作责职,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责任区税收管理中真正分离出来。

  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发动机"和"整合器",侧重依据上级风险管理要求,对重点行业及系统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并指导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开展工作;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中转站",侧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对辖管企业开展典型剖析,对零散风险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并指导责任区管理员开展工作。

  (三)以基层管理平台为依托,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

  分局积极依托省局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网上办税厅,加强对上级各类预警、风险信息的比对、筛选、过滤,注重拓宽两级税源管理员职能范围,强化其直接应对职能,从而来优化税收风险的应对流程。

  1、有效过滤重复风险信息。对上级各类风险信息统一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接收,结合已完成的风险应对结果,筛选、过滤以前已处理过的重复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直接应对,不再向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进行任务派送,减少了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的重复识别、应对环节,提高了流转速度。

  2、高效应对一级风险信息。对于经评定为一级的风险信息,由税源管理综合岗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经科室和分局审批后,以发送提醒单为主要手段作直接应对处理,并完成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的反馈操作。同时,为提高直接应对一级风险信息的效率,我们构建了"网上办税服务厅低等级风险应对模块",专门用于批量发送纳税提醒单。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回复整改、自查结果。责任区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风险信息应对结果以及纳税人的查看和回复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后续管理。

  3、强化二级以上风险信息应对。对于确定的二级以上风险信息,我们注重细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处理等环节各类人员的职能,着力提高二级以上风险信息的应对质量。一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对二、三级风险信息,标注科室、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方便甄别。同时分类别、分科室制作《业务传递单》,向各科税源管理员进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接收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下发的风险信息后,对其进行案头分析,经分析确定属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信息,由本岗位做直接应对处理;经分析无法排除风险的,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后,向责任区管理员传递;经分析需调高风险等级的,向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反馈。三是责任区管理员接到税源管理员的《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约谈、督促纳税人自查或实地核查等防范性应对措施。四是分局评估员接到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传递的由两级税源管理员评定为四级的风险信息后,按评估流程做应对处理。

  (四)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员作用,提升基层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效能

  合理明确税源管理员职能,加强深度税源管理,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是我们这次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环节。

  1、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分析识别职能。在确定重点风险行业,制定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时,各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加强案头分析,对辖区内的行业有重点地进行风险认别和排序,分局则根据管理科税源管理员的分析结果,结合上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借鉴其他单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选择特点最明显、风险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重点行业或重大税务事项,来启动行业风险管理计划。

  2、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归集提炼职能。在日常征管中,税源管理员在做好行业税收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中的岗位优势,对责任区管理员在日常巡查、评估中所反映的异常情况,结合省、市局下发的.法定风险信息源和公开的第三方风险信息,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对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形成风险信息源的,形成《案头分析工作底稿》,建议将其归入分局风险信息特征库。对于不能形成风险信息源但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的风险信息,在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的协助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此类企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行业管理办法的建议,提高了分局行业管理、重点税源管理、重大税收事项管理的针对性。

  3、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指导监督职能。我们在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税企联防排除涉税风险长效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在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对已经形成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风险指标,做到定时检查、分析、复核,适时提醒责任区管理员开展涉税风险调查、发出纳税风险提醒,从而确保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分局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行业税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创新后,由于设置了两类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基层税源监控分析、提醒服务等工作内容得到重视和加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更加明确。同时责任区管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深度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资源利用率和税源监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将税源管理的重点事项与一般事项进行分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解决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执法风险和控制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三,两级税源管理岗的设立,形成了"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管理科税源管理员――责任区管理员"的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特别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岗的设立,使分局层面的税收联动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增强了科室、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税源联动管理效能。

  第四,实践证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后,大量低等级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综合岗直接应对,使分局税源管理科和专业评估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重点风险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资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水平。最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时,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原则,广泛实行纳税提醒服务,坚持对涉及风险的纳税人发送涉税风险提醒单,引导纳税人自主排险,提高纳税人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构建了税企良性互动的征管环境。

【创新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创新的教案02-25

创新的口号04-30

创新押韵口号12-28

创新讲座心得08-08

创新实习报告02-15

创新自我介绍05-05

创新的自我介绍06-26

创新的口号(15篇)12-07

创新祝福语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