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26 08:01: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国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

  《孝经》一书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经》一书所提出的观点乃我们祖先历代传承与奉行的,它能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经地义的,是万物沿着正确美好途径发张所必须具备与准守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诸事不顺因不孝”当今社会所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各种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孝”。可见学习《孝经》是多么重要,而在实践中传承“孝”更是改变社会现状所必须提倡的。

  所以,学习《孝经》不应该只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更不应该只是为增长见知见解为目的,学习贵在践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是儒家经典论语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科学知识,不只是光有理论,是有真实实践手段的。学习经典,晓义明理,努力践行,迎难而上,以身作则。

  《孝经》所讲的都是天经地义,是我们人类所不能违背的,它指导着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父母、上级以及国家,是我们的行为准绳。倘若我们违背了它,轻则我们将会使我们的家庭破碎,重则将会导致国家动乱,可见《孝经》的地位之高。何为经典,经典就是每句话都是真理,每句话、每一个字都不能被改变的。经过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以及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检验《孝经》依旧为人所认可,被人视为经典,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去学习《孝经》。现如今的社会里会出现过不少子女虐打年老父母,职员工作松懈,官员贪污等案例,这些事情发生的缘由是人们都将《孝经》所推崇的教义都抛在脑后。

  《孝经》所讲的“孝”不止只包括子女对其父母的孝顺,还指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以及人民对国家的`爱戴,《孝经》对不同身份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人们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在于国家社会能平稳安定。我们国家领导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而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孝经》的思想。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中国传统精神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这就是弥漫在整个文化中的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道德观念、生活情理;是中国人民的信念、良心和善。

  学是为了做,为了成就人生。不是为学识,应该是努力践行,真正落实去做才能得真实利益,这本书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究竟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真正用孝心、博爱心对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看到了这么做,也会纷纷效法,也就不会嫌弃、不会亏待自己的父母。“陈之于德义”是教学,自己做好之余,还要去讲、去教学,推广、宣传德义忠孝的道理,传播善知识,大家学到了,自然就能够行孝。每个人都应该、也都能够行天子之孝、行诸侯之孝,都能做到五孝,这才叫活学活用。只有用到生活中,圣贤之教对我们才有真实的益处,否则学到最后,只是增长一些皮毛常识,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灵性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学儒”和“儒学”的区别就在此。我们学这些儒学典籍,学儒,学得跟圣人一样,学得跟孔子一样,落实了德行,这是学儒。我们不是单纯搞儒学研究。单纯做学问,搞研究,写报告,写论文,“长浮华”,对人民百姓,对真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没有什么真实利益。我们学习儒学典籍,学儒,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重在落实。

  光学不做就只是空想,根本无法从源头上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无法实现大同社会。只有在学习了《孝经》的经典教义后加以思考,并付诸实践才能让《孝经》起到作用,服务于我们自身、服务于社会。

  其次,我们践行《孝经》所提倡的内容更是为了弘扬《孝经》的思想,为了发扬光大。经过我们的践行,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缓和,国家社会更加和谐。《孝经》之所以能历经两千年而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孝经》的内容实为经典,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两千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通过他们的践行,对《孝经》的内容进行不断地验证,正是他们的践行以及经验,我们后辈才能知道《孝经》的重要性。

  所以践行《孝经》的内容,不光我们自身收益,也能对《孝经》的传承作出贡献,这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

  《孝经》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孝经》,读懂《孝经》并践行《孝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实属不易。生活中的名利。财富等因素总在引诱着我们朝着罪恶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支撑,我们需要对我们行为进行规范,不然一不留神我们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走向歧途。所以我们需要《孝经》,虽然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但它所讲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过时,它就是经典,它就是天经地义。

  只有践行《孝经》,在生活中做到《孝经》所要求的内容我们才能真正获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为和谐社会,否则一切都为空想空谈。只有践行《孝经》,它才能更好的被传承下去。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孝经》并践行《孝经》。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2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里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激趣教学,发扬传承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陈建先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老师只需要给他把那扇‘国学’的门推开,里面丰富的内涵要待他们将来自己慢慢领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诵读、游戏、体验、角色扮演、量化训练、竞争比赛、动手操作、家庭巩固等,多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还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软件、电脑、液晶电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国学。

  三、熟读成诵,感悟人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四、加强学习,提升水平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必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教学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精美的词句,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3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多读、多背国学经典,让我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提高了阅读、表达、写作能力。如我认的字多起来了,就能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增强了,就能很快的课文读熟,背诵课文;与文本、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谈感受的时候常常会灵光闪现,语出惊人;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我的天赋与潜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5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的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6

  为了提升我县党外干部综合能力,湄潭县委统战部组织了40多位党外干部赴山东威海校区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9月13日上午,聆听了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山东省社会学会理事徐文涛的国学讲座,让我系统的了解了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历史地位,使我对做人、做学问、搞好各项工作深受启发。

  徐文涛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华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在工作中,要时刻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中不断提升。通过学习,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的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的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当今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要经常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的活动,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修身正心,有所收益,也就是说,按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工作的、如何经营家庭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当好领导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行为,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7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8

  国学的学习有助于形成我“真、善、美”的人文价值的观念。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我们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们把国学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9

  二年级暑假时,爸爸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爸爸的坚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终于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爸爸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后来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爸爸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爸爸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爸爸、妈妈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学”要学的精,“学”要学老,学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得到胜利;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师德是师业之魂——教师一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认真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处事,怎样做人。师德是师风之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教育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1

  一眨眼间,我已经在德国生活快两年了,经历过了这片土地上的大雪纷飞,也经历了这里的鸟语花香,德国在某些方面的确比我们更加发达,然而我却在这里越来越贴近自然与纯真,德国这个国家如何,是不能用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的。这与不同社会和不同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现在感觉到我越来越贴近自然,越来越憧憬那种最初和自然美好就是和学校以及周边社区的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和城市的喧嚣,更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这里只有朴实的老师们和单纯的同学们。从他们这里我能感受到的是纯朴。这里我想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感想以及自己的感悟。我并不认为谈学习就足够,如果没有真实经历无论如何费口舌地描述,都是无用。我想谈论的是真正一个留学高中生的生活。各种媒体上这样的文章并不少,但是有些作者的一些想法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问题,并不是错在了社会,而是错在了自己本身。

  对于任何一个独自来到德国学习的学生来说,在生活自理之外还要面对孤独。这种感觉是不可能逃避的,而且它将会一直存在。毕竟和父母异乡,还需要开启一个全新的交际圈。在来到国外之前,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这方面的觉悟。德国人自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更何况在这个连阿拉伯都会被称作东方的土地上,出现了来自更加遥远的,真正的东方国度的人,他们自然会展现自己友好的一面的。这就是我的机会,并且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也是因缘巧合的情况下,我在这个学校交到了知心朋友。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找到同一个思想层面的人交流实在是难得。渐渐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有了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人,一个在危难的时候可以帮助你的人,一群你回国以后会牵挂和思念的人时,这里已经就不再陌生了,那些说四海为家的人并不是没有,但一定是少数人。德语有个词经常会被使用,那就是"第二个家乡",对于我来说,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

  有时我也不得不感叹,世界真大啊,但又是那么小。谁会想到,一个人能够在进入飞机的前一脚用着施瓦本方言和一群朋友在蓝天白云青青草地上谈笑风生,下飞机的后一脚就已经湮没在了一座灯火阑珊的百万大都市之中。总会有人会问我,哪种生活方式你更喜欢,我其实并不是非常情愿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因为表达出来过于困难,另一个则是因为自己谈论家里的优缺点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答复,那我也只会回答:"我都喜欢。"能够在一生中同时感受这两种生活气氛,是我的荣幸。当一个人漂泊了万里,又一次看到了可爱的老师们热情的跟我们说欢迎回来时,那种说不出来的感动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当我再一次看到我的家人和好吃的中国佳肴时,又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能够这么活着,我很满足。

  说到老师,我认为对待老师的方式是全球通用的。不论在什么国家我们都要尊重老师。在这个方面其实德国的学生是比较欠缺的,尊师重道这个词所维护的.并不仅仅是老师的尊严,更是我们国家的道德规范。在德国课堂纪律中从来就没有上课不要讲话这一条,我们中国学生的课堂自律所展现的在国外已经不是个人修养这么简单了,而是国家形象。我通过这个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不错的评价。再一次强调一下,不是上课不发言,而是遵守课堂纪律并在尊重老师的情况下发言。这是中国人到德国的一大优势。通过上课时和课后与老师的互动,我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多机会,也让老师们知道了,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现在的我有两个故乡。但有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实,那就是家人对我的担忧,这也就是我有的时候喜欢摄影和拍视频的原因。我想告诉我的家人,不要担心我,我过得很好。每当我得到什么好的东西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这个好东西和家人分享。我拍视频只是想告诉家人,我很好,不要担心我。后来又想到可以顺便传播一下东西方文化。因为德国学校也是我的家。我也想让德国的朋友们感受一下东方文化的力量。所以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做了贺岁的视频短片。我做的视频短片竟然不仅能让中国人看懂,德国的同学们也能看懂。所以我将这个视频展示给了他们。这一点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我便有了机会在校报上刊登了这个视频。

  当然,和我一起来到德国的同学们应该有不少比我更容易融入德国社会的。回首走过的路,我想感谢当年中德班时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尽管时过境迁,教学楼也换了,但是中德班永远都是我心中那个温暖的集体;虽然时间再也回不到从前,那段在中德班的时光依旧是我记忆中一抹明亮的色彩。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泰国将近一年的学生生活,让我独立不少。也让我对泰国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我个人而言,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体会与认识。

  一、生活方面,学会了独立

  还记得刚下飞机的那一刻,意味着经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了10个月的学习生活。也是那一刻,真正体会到泰国的热。当老师把我们接到学校,住进宿舍,还为我们准备了饭菜,我们在泰国的生活就真正开始啦。

  那一晚,我们还不适应那里的气候,虽然开着风扇,但是半夜还是被热醒了,然后开始有点想家,有点抱怨,也有点激动。慢慢的,我们适应了开着风扇睡觉的生活,也发现,虽然很热,但是空气很湿润,大家的皮肤也在慢慢变好,睡觉也就变得舒服了。

  至于吃的,大家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吃到后来慢慢变胖,也就证明了大家对泰国食物的喜欢。由于我们在的学校,泰国学生下午放学就回家,所以食堂早早就关门。老师就允许我们自己在宿舍买菜来做。这样10个月以后,大家的厨艺都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我自己,我也从学习买菜开始,到后来能做出一顿家常便饭。

  这样,10个月以后的我,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仅仅有条,不再是住不惯就想跑,吃不习惯就抱怨,做不来就想放弃。我已经学会了独立,能处理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自己的生活过的轻松愉快。

  二、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刚去到泰国,由于大家泰语不是很好,也还没有时间认识一些泰国朋友,所以大家的生活圈子一下就缩小了,仅限于同学之间。这样,大家相处的时间多了,虽然更加亲密,但也更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各种不愉快。有时甚至是一件小事,或者是一句无心的话,都会伤害到同学,朋友,彼此纠结,影响了学习生活。但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起过去读书的同学。

  所以尽管我们有暂时的不愉快,但是只要哪个同学生病了,或者是遇到什么困难,大家的那一点小矛盾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我肚子疼的时候有同学帮我买饭,找药。胃疼时有人陪着我,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有什么不愉快有同学听我讲,还给我意见。每晚吃晚饭有同学陪我去散步,聊天。谁煮了好吃的,都不会忘记带一份给自己尝尝……

  每当想到这些时,就觉得很幸福。有时候会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同学,自己一个人的.话,虽然可以撑过去,但是就会比较辛苦。所以我得感谢她们,这10个月的帮忙照顾。也明白了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关心。这样,如果有缘大家在一起。就应该团结互助,有小矛盾,小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好好的谈一谈,再想想平时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会觉得应该珍惜这一份友谊,学会团结互助。

  三、学习方面,知道了要坚持不懈

  对于我而言,去泰国之前学的泰语基本为零,所以过去时当老师讲第一堂课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随时需要听老师的讲解或者是查字典,问旁边的同学。几乎一句完整的话都听不懂。那时候一堂课下来,我们累,老师讲的更累。但是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很有耐心,态度很好的老师。他们不停的解释,不停的带读,让我们慢慢的有了进步,从听懂一个词到一句话,最后到一段话。虽然这个过程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以后,老师还是认为我们大家都有了进步。我也慢慢摸索出学习泰语的一些规律,对泰国文化有了了解和兴趣以后,感觉进步的就比较快。现在,对于泰语,我只能说知道点皮毛,可是我有了学习泰语的方法,对泰语也比较干兴趣,所以即使不上上课,我也会自己继续学习泰语,相信持之以恒的学习会让我有所收获。

  四、走进泰国人家,了解了泰国生活

  在有限的15天假期里,我有机会去到了泰国朋友家,了解了真正的泰国生活。朋友家住在普吉,我们是在中国认识的,她妈妈也到过我们家玩,所以当知道我去到那边读书时,一定要我去她们家玩。在朋友家六天的泰国式生活,让我喜欢上了泰国的海,泰国的人,泰国的一切!首先,我觉得她们很友好,每次跟朋友爸爸去橡胶园时,在路上会遇到很多邻居,就能感觉到大家的邻里关系比较好,同时朋友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她们全家带我出去玩,做很多好吃的地道的泰国菜给我吃,还教我们学习泰语。家住的地方离海比较近,所以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就能到海边看日落。那是我第一次看海,现在想起来都还是那么的怀念。

  在泰国,由于气候原因,大家早上起床比较早,晚上睡的也早。生活过的不是那么忙碌,但是日子却过的有滋有味的。泰国人很友好,喜欢微笑,几乎都会帮助有困难的人。泰国的流浪狗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会捕杀,却经常有人拿食物到路边去喂它们。泰国的沙滩很漂亮,会让你流连忘返。泰国的人妖很漂亮,但是她们的寿命却很短。泰国有很多的寺庙,很多的热带水果,很多的大象,喜欢上这一切,就爱上了泰国。

  在泰国十个月的学习生活,让我从开始的想家,抱怨陌生的生活环境,渐渐的被泰国的人,泰国的文化,泰国的海所吸引,到最后离开时的不舍。这一过程,让我整个人都有了全新的改变。这一年曾让我有过失望,有过无助,想过放弃,但是经历过后,我知道了长大意味着独立,应该学会坚强,自己的路没有别人能代替,自己得学会面对压力,面对未知的生活。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3

  我是刘新玉的妈妈,我特别想说的是刘新玉以前爱吃的东西吃的还行,不爱吃的东西就吃的很少,但自从参加这个夏令营班,吃的方面变化很大,吃饭不剩饭粒,而且吃的很多。

  特别感谢庞老师为孩子指出不足之处,要不然我还稀里糊涂的没发现他的缺点。我还按照庞老师的指导方法陪伴孩子,让他阳光快乐,积极向上。

  我听庞老师第一节课,心里一下子就特别平静。以前心里总是很乱,可能某一件小事就能让我胡思乱想,格局太小了。我现在数着,昨天是我坚持不生气的第一天,我要努力延长不生气的.时间,让自己不断修心。

  庞老师及各位老师不畏天气炎热,起早贪黑的备课,用心良苦的教孩子,无私奉献,使我们这些孩子家长,升起了感恩的心。我真是发自内心感恩老师。我还要感恩厨房的义工和中心的领导,更感恩我们国家国泰民安,使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恩先祖,感恩先师,感恩圣人。我也感恩各位家长对我的关怀和给我的某些心灵的启示。

  总之,我学习的收获很多,我也立志为孩子、为家庭努力去做好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4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习《论语》的收获是有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涵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神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学,具有丰硕的实践经验,注重道德涵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表率。

  《论语》中良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涵养的相关阐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迪。

  1、立志有恒,加强涵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涵养中的主要感化。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只要本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高尚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勤恳的标的目标。

  2、自省自克,悔改迁善。

  孔子从意遇事要长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涵养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本人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视的感化。孔子认为,道德准绳和规范是公共好处的表现,对个人起束缚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我。长于自克是道德涵养的'标识表记标帜。

  孔子认为,现实中不具有不犯错的圣人,环节是看待错误的立场。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本人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觉,是本人的幸运。孔子要求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本人的社会职责,应注重本身的学习涵养,节制博识的知识,具有高贵的道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前提。

  4、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他通过严以责己,身先士卒来传染打动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充实说了然身教的主要性。简直,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出发生潜移默化的感化。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护学生、关怀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需具备的前提。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关怀学生道德、学业的促进以及学生们的糊口与健康环境,他和学生有深厚的交谊。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激励学生。

  孔子对学生充满期望,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这里包含了青年人跨越老年人、学生跨越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成长概念。

  7、不竭学习,勤恳立异。

  国学经典培训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教师必需本人经常复习故业,畅通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15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11-22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1-24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2-01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05-09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05-15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04-29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11-26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08-24

学习国学的心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