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06 05:05:4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实用】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合8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合8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学习、研究、应用。通过这半期的学习和与教师们的交流,下面谈一谈我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与做法。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教师的角色转变开始,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平等的合作参与者。从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有欣慰也有苦恼。我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从而深刻体会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重要性。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想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工具性。

  三、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新课标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小学英语教育要重视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持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刚从学龄前的游戏活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动机比较模糊,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而兴又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性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初步兴趣,这种初步兴趣就是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有一种很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初步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升华为热情和爱好,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下工夫,要懂得童年期的心理特征,要懂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就会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对英语的热情和爱好了。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明白了《英语新课程标准20xx版》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同时还明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英语学科的特点。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句话,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学案设计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每一次的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一些我的体会:

  一、针对不同的年级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只有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我把导入语编成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情况下,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呢?如果想听,请把身体坐直,仔细地听老师来说一个故事经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不仅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都较容易接受。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创设情境时,总是让自己设置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入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进入状态,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我先问同学们:你们都逛过超市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逛过!那你们在买东西时有没有注意包装上的重量?你们的妈妈在买菜时,是不是拿着就走了,为什么不行呢?学生都回答,自己很少注意包装,妈妈们在买菜时总去称一下重量。我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与我们今天上的课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大声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质量单位。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了起来。因此,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创设情境时,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身边的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把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起来,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论证——归纳的教学过程。先教师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论证自己的猜想,例如动手拼一拼、折一折。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多种形式组织口算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计算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十加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也接受了新知识,学生加深了理解。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可以变换形式练习,我问你答,你问我答,也可以同桌互相玩等。在玩中学,学中玩,并采取视算、听算相结合,动手又动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教学会更有方向!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5月12、13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标精讲解读高效课堂教学引领研讨活动》培训学习。会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座无虚席,与会者热情高涨。

  会上五位专家做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并开展现场交流互动。他们的发言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又加深了我对数学教学的深层次理解,感触颇多,感受颇深。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态度、研究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使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及人格魅力无不让我们赞叹不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特别对于“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予以强调,指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强调了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及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大核心概念。“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由原来的“两能”演变为新课标中的“四能”。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而这些课标中内容和核心概念的调整和变化让我深刻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而这些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深入解读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基础上,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最终实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本次新课标第二个重大调整无疑应该是“减负”。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删除部分内容;第二是降低要求。第三是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第四是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减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所有老师共同努力,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课改实施方案。

  在本次新课标中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公平、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这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收益、人人成长的教育。我感受到了新课标对于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北京市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应用新课标研究“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案例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新课标20xx版把“空间与图形”改成了“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让我们明确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帮我们分析了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和新的要求。田老师结合课例从“图形与几何'的四个组成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具体解析新课标,从个人专业研究的角度,结合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全面、充分地进行了阐述。

  这些内容丰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使我们对(20xx版)新课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领会了新课标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尤其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

  1、新课标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更加全面和科学。

  首先“双基”变为“四基”,在原实验课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样不但全面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感悟、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知识领域的表述更加系统和规范。

  把原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表述改为“图形与几何”,这样表述与“数与代数”不但形式上更加一致,内容上也更加科学、规范。因为“数与代数”中的“数”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对象,“代数”是研究的方法,同样的“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的对象,“几何”是研究的方法,与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的“空间”、“图形”都是要研究的对象,同时两都又是并列的关系,显然新课标的表述更加科学。

  3、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从实验课标中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而当前教育中学生急需提高的素质,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

  4、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数学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学习的程度,特别是对学生要求的目标行为动词做了具体的描述。如对课标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索”等的基本含义作了规定,并说明了与之同等程度的同类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

  5、调整了一些学习内容。

  对各学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作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适当降低有些学习内容的难度,如统计与概率在小学阶段删去了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内容。

  6、实例选择更具代表性。

  新课标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实例,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就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奇妙有趣的事情,进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节课的好坏要从多维度来考评,将我们观课的重心更多地下移到学生身上,观察孩子的上课表现,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关注孩子们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等等。毕竟在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时侯经历过程与收获结果相比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总之,十年的课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具有独立的人格,善于思考,并拥有自主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人。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应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讲降到最低限,而去自觉地多倾听、多鼓励、多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以德为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要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 ,我无论是在 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 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 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 标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 课程的综合化,及以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等。在课程设置上,长 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 学生没有迭择的余 地,传统的学校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有利于控制和效率,但不利于学生 个性的发展,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 发展,关键一点,就是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生权力的实 现,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 程结构上开设大量的选修课, 让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获 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 它突出优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 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 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 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

  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 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 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 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 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 人。 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新课程中, 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 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 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 会, 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 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看 做到 过问 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 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 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 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 于改变学习现有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 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以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要教好小学科学课这门功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把握整个体系,因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使用某种版本的新教材。它是一种理想,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正在追求、正在实现着的理想,它承担着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需要的职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2、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基础上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方式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1、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

  三、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弄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

  首先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单纯教师一个人边讲边做地忙活,学生只是干巴巴地听着、看着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印象不深,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只告诉学生去干什么,而不告诉学生怎么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己学会动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最近又一次认真地研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 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而在旧课标中是“重视音乐实践”。这个修改,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最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鼓励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充满了创造性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善于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8-09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2-01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04-04

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05-08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5-16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6-22

学习《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7-28

学习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3-08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11-04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