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读后感

时间:2024-02-01 12:26: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粉世家》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粉世家》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1

  有幸拜读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不禁有感而发。

  在谈《金粉世家》前,我特地去了解了张恨水先生的生平。这位著名的章回小说家以及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在他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上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和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金粉世家》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偶遇平民女子冷清秋,不惜一切代价苦苦追求,而学生身份的冷清秋虽内心清高、孤傲,但囿于对金燕西的绝对信任,与他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于是和金燕西演出了一场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感情悲剧。与此同时,另外一条线索也贯穿其中,金燕西的父亲国务总理金铨在官场上的跌宕起伏,到最后的突然离世,暴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官僚们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丑恶嘴脸。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我是恨张恨水的。我恨他不能给冷清秋这个才女一个完美的结局,恨他为柳公子和小怜的爱情画上的是悲剧的符号,恨他要给命运开这么大的玩笑。

  一见钟情本没有错,却成了张恨水笔下爱情悲剧的开始。当初金家少爷燕西对素净雅致的冷清秋一见钟情,并且展开激烈浪漫的追求,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以为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他们两个的爱情走的一帆风顺,没有任何压力和阻力,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在一起度过余生?而书香世家的柳公子和总理府丫鬟的小怜两人也是一见钟情,双方挣扎,之后开始做出任何有可能的尝试,甚至私奔,结果却甚是凄凉。无论爱情路上是否坦途,张恨水先生似乎都不希望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但换个角度想,现实中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尽人意的,感情的事情真的不能勉强,感情淡了就真的淡了,而且在张恨水先生笔下的《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和冷清秋至少曾经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爱过,只是最后没有在一起罢了。不是有一句很老但是很有韵味的俗语吗?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而且还有另外一句俗语也说的很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旦得到了,却没有了当初的冲动。也许这就是张恨水先生写作的动机吧?

  不管怎么说,这本小说对现在的我们仍有很大的欣赏价值,我很佩服张恨水先生的文笔和构思,他能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和西方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对冷清秋命运的叙述过程中,采用了如倒叙、悬念、开放式的结尾等西方手法,让我们对她的命运始终保持着一份关爱,注意着她。或许这样的结尾对清秋来说才是最好的,她还年轻,还有一个孩子作为陪伴,也许她还会再遇到一个真爱,从此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说不一定。

  但愿世上能多一段如磐石般坚定的爱情,少一些风花雪月的悲剧。

《金粉世家》读后感2

  捧起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看文中的契子,新春来临之际金太太带着10岁的儿子在街头写春联挣养家费。这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往下读,一个妇人为何要在街头抛头露面,为何她家中只有孤儿寡母。有太多的疑惑等待揭开。我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

  我曾看过他的《纸醉金迷》、《啼笑因缘》,章回小说对张恨水来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果把《金粉世家》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相比,我认为《金粉世家》显然是更胜一筹。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有《红楼梦》的痕迹,显然《京华烟云》的痕迹更明显一些,书里的很多情节是《红楼梦》的翻版,《金粉世家》则相对隐晦一些,从中看出他的创作思路更开阔一些。

  《金粉世家》是以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展开的,贵族公子燕西爱上了平民之女冷清秋,他们可谓是一见钟情,为了获得冷清秋的好感,燕西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他想方设法了解到冷清秋的家庭住址,为了接近冷清秋,为掩家庭的耳目,找理由有时间尽快尽早接近冷清秋,借故是成立诗社,他特意在她家边上租上一套房子,而诗社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事实上结局也如燕西所愿,冷清秋最终成为他的妻子。

  可是燕西与冷清秋婚后到他们的孩子出世,短短的8个月时间,俩人早已是形同陌路,最后是劳燕分飞。他们的爱的.旅程竟然如此的短暂,这出乎常人的意料之外。但仔细一分析,又合乎情理。

  他们婚姻走向分裂的最大原因是不同是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燕西是贵胄之后,是在温柔乡里长大的人,父亲总理大人无暇管教他,母亲却也不能奈他何,他生活挥霍无度,他没有责任感,捅了漏子兄弟姐妹会为他担当。而冷清秋是平民之女,从小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那种独立自主的意识非常强烈,这与燕西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是两人的性格迥异。燕西是生性喜爱交际,喜欢热闹,交友、捧戏子是他生活里主要的内容;在金家虽然公公很喜欢清秋这样的媳妇,可却他却因病早逝。比较能信任的只有四姐道之。而冷清秋爱清净,不会主动去接近他人,虽说他俩是完全的自由恋爱,但是爱也会冲昏当事人的头脑,两人在不完全了解彼此性格的同时就匆忙结婚了。但是冷清秋作为一名高中女生,性格中也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在燕西强势的攻势下,她投入他的怀抱。她自嫁到金家后,就如当年的林妹妹到贾家一样,因自己家贫,处处小心,惟恐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但是即便是这样谨慎,说话做事还是被别人断章取义,误会了去。

  最后是他们俩人在婚后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其实,当中有许多的误会由于不能及时消除,导致两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清秋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开始提出意见受阻后就放弃努力改变现状,致使燕西更加地放纵自己,最后发展到连婆婆送给清秋的耳环也被燕西抢了去送给戏子。自从燕西父亲去世后,燕西已如同丧家之犬,原来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到头来是树倒猢狲散,他只好去依靠成为新贵的前女友,但是她又受不了女友的意气指使,最后,清秋在家中的一场大火中带着儿子隐名埋性远走他乡,而最后燕西的姐姐看他无人管他的处境下带他去了欧洲。

《金粉世家》读后感3

  持续了将近一月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金粉世家》这部小说。看着一个大家庭的没落,结合《红楼梦》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样相似的情节,感慨万千。

  金燕西名金华,这个伏笔在最后结局的时候出现了,感觉到作者的思路真好,有始有终。

  燕西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很聪明,尤其是对人际关系方面,一看就明白,什么都明白。他很花心,对白秀珠、对清秋、对白莲花和白玉花,他和清秀结婚之后开始勾搭白秀珠,捧白莲花,经常彻夜不归,总觉得清秋限制了他,动不动对清秋发脾气。他很绝情,喜欢清秋的时候对白秀珠不理不睬不在意,任凭白秀珠如何都是无动于衷,对于白秀珠的一切都是厌恶。后来对于清秋也是这样,自己和女朋友拉手拥抱被清秋看到,反倒要怪清秋多事,对他管束太多,以至于清秋生病,他也不管不问,还以为是清秋装病,再后来清秋大火中带着他刚出生的孩子走失,他也没什么波澜,听到疑似清秋去世的消息,依然是无动于衷,甚至还没有金太太,四姐姐妹情切,真是让人寒心,好吧,那时候的他已经不爱清秋了,对于清秋的一切都是厌恶的,总觉得清秋是矫情,反正都是对他不理不睬的。还跟他赌气,着实是绝情。对于父亲,他父亲刚刚过世,他就出去找女朋友玩,唉,不懂事,也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只有吃喝玩乐。

  清秋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呢?我是挺喜欢那个女孩子的,太有才华了,只是所托非人的`吧。她长的很清秀,脾气很好,很有涵养。最初的时候她很向往那浮华的生活,出行有家里司机开车接送,有人端茶送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是又总觉得齐大非偶,配不上燕西。后来终于嫁进了金家,战战兢兢的体验了这样的生活,很快,丈夫变心,再不如从前,每天郁结于心,甚至想放弃生命。后来生完孩子,终于想通了,不再对丈夫抱有期待,就想离开金家自己谋生活,很有勇气的,这女孩子真好。反正从前向往的生活都已经体验了,现在是离开的时候了。

  大嫂佩芳我也很喜欢的。有底气,有勇气,有能力,什么都是挺好的,她一定爱着金凤举。金凤举做了那样伤害她的事情,但是她一看到金凤举就消了气,这是女孩子的通病?因为都是需要陪伴的吗?想不通,但是有此体验。

  二嫂慧厂描写的不多,主要就是她是提倡男女平等的新式人物,可以吧。

  三嫂玉芬实在是很精明的人,存款就有好几万,但是到了后期总是会被金太太为难。可能是因为知道她的伎俩所以对她不喜欢。

  三哥是一个清醒的人,他也是很精明,他说所有的动物都是雄性讨好雌性,偏偏是人不同,因为男人出来工作,有资源,而女人只能通过男人获得资源,真的是很清醒的一番话了。

  大哥凤举做的那些荒唐事情,后来自己又后悔,他是可以的吧。

  二哥鹤荪存在感太弱了。但是兄弟几人都是花花公子,实在是失望。

  姐妹们都是很好的,很懂事的,喜欢。就是不能理解四姐夫讨姨太太的事情。

  金铨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他死了,金家也不复往日辉煌。很好。

  感受着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实在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情。

  就暂时到这里吧。是个悲剧没错了。

【《金粉世家》读后感】相关文章:

《金粉世家》读后感05-04

《金粉世家》观后感04-23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01-23

《陈涉世家》读书笔记05-23

《越王勾践世家》读后感11-26

《陈涉世家》读书笔记2篇05-29

老人去世家属答谢词02-11

读后感:活法读后感06-07

读后感 将心比心读后感06-07

读后感面人的读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