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为心得体会

时间:2023-09-08 11:12:3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华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1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一个能够进步的人,必定是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人。只有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并能正视缺点,然后不断加以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所谓自我批判是一个人自我剖析,重新审视自我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中,作者谈到了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自我批判的'确是一种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熟话说“只会说别人不会说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却总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亦或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不去正视它,而是选择逃避,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当然,我也是患有这种通病的大多数人之一。通过看了这章书,我知道自己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才能够做更好的自己。所以我通过对近段时间的工作表现的回顾,也做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批判。

  我们平时在审核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提交上来的施工方案大致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审核的过程中也是大致看一下重点,如果重点没有问题就草草通过了。就如前段时间的一份施工方案一样,几位审核人都只是将施工方案的重点部分进行审核,而没有一个审核人发现在方案里有一点明显与施工当天天气不相符的安全措施,明明是寒冷天气方案里却有着防高温的措施。最后这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被局安监人员否决,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让这份施工方案最终结果等于零。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不能再这样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白费功夫。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时常反省自己,用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而推动我不断的进步!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2

  纵观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程,除了经历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浮躁的市场拓展和粗放式的发展之外,真正用来打磨自己,修炼品质的企业很少。所以很多曾经的500强,今天早也没了身影。

  而今天,中国制造依然是加工厂和低端产品的代名词,不用觉得偏激,也不用刺激我们那脆弱的民族自尊心,这就是现实。当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产品

  MadeinChina,也不要沾沾自喜,那仅仅是因为国内劳动力廉价。今天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仍很难经受起风雨,在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促优化的市场发展大浪淘沙之下,企业必须通过改革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寻求关键资源和关键业务上价值的最大化产出,以全面管理的视野来经营企业,才能带领企业在新的经济大潮下安度彼岸。

  以前我们认为成本基础上的质量控制是第一要务,而如今,质量+成本+创新三位一体的产品经营模式才最具竞争力。在这多元、多变的时期,把管理中心放在任何一个管理要素上都是不可取的。市场定位、竞争优势、竞争维度、应对变化的思路和能力、业务流程科学性、人才价值的深度挖掘、创新能力建设这些关键要素需要系统的整合起来,优化组合,用全面管理为企业赋予健康成长的体魄。

  说得有点业余了,打住。小水在大的上市公司感受过,如今供职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有幸的参与到目前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不断对比和思考,对于企业发展中的管理要素只能说有些感触,实在业余,所以这本《华为执行力》看了都快半年了,前几章都反复看了好几遍仍没有看完,但是仍然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感悟,华为一贯行事低调,但是其高速的发展势头仍然让人为之瞩目,短短20年,华为从一个小作坊式的团队走到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的宝座,华为凭什么?《华为执行力》给了我答案。

  是的,执行力,和万达王健林一样,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也是军人出身,深刻的理解团队执行力能带来的巨大的能量。执行力,是华为人的重要品质,是华为成功的秘诀之一。执行力也是华为发展中的基础要素,从20xx年华为CEO郭平的新年致辞中可见一斑,把握方向,实现大平台支撑精兵作战的变革。继续进行5—10年的让听得到炮声的人能呼唤到炮火的变革,逐步开展指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通过建设大平台,支持前线实现精兵作战,提高单兵战斗力,一种高效执行的军队气息将华为团队的执行力文化彰显无遗。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3

  一、要管“事”,更要管“人”

  在员工的管理方面,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往往过于关注对“事”的管理,却忽视对“人”的管理,导致管理失衡,矫枉过正,效果不佳。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进了或者正在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例如基于职位评估的薪酬管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以及与之挂钩的激励手段如项目奖、提成奖等,这些管理手段已经被证明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发挥了较大的效用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有其不足,即上述管理手段主要基于职位,或基于事件(如KPI),实际上是偏重对“事”的管理方式,而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的中心(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因此国内企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普遍遇到了同样的发展瓶颈,即缺乏对“人”的有效管理手段,例如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对人的评价不到位,没有有效的员工发展通道,激励失衡、好的经验无法传递等等。

  比较普遍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就事论事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的及时交货率越来越成问题,老板心里愤怒不已,把下属叫过来就是一顿大骂,可是骂完之后还是但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板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分析这些具体问题,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下面的人在被骂后就开始兜圈子,理由一大堆,不去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做的稍微好点的老板,可能会考虑引进绩效考核来进行管理,例如将及时交货率作为KPI进行管理和考核,这样做或许在短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却还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员工还是没有办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的简单的管理模式很常见。他们没有考虑到,事是人做出来的,要把事做好,须从人的管理开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员工的责任、权利、做事的方式(职业化)的系统问题,骂一通或简单的设置几个指标,只涉及了问题冰山的一角,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2、短期行为

  基于岗位评估来确定岗位价值,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回报,是中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需要跨越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从没有规范到有规范的过程,但是它并非员工价值衡量和价值分配的理想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做的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的管理思想,依旧是以事为中心,它无法解决员工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激励问题。这种管理方式要求在评价期内(一般时间较短,例如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3个月)对员工有比较精确、量化的评价,而人恰恰是不能在短期内精确评价的,华为的任正非就指出,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在混沌中探索的过程,管理的突破就犹如从一个混沌进入另一个混沌;而日本企业则从来不对员工进行考核。因此,对人的管理需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对人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精确与模糊的平衡,否则,在短期内硬是要求做出精确评价,必然是鼓励短期行为。

  因此,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或许有必要,却并非终极目标与手段。很多公司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奋斗目标,不惜代价在上面精益求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外,提成等手段被很多企业广泛采用,在企业的特定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员工做一天算一天,没有安全感,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时会急功近利,过多的短期行为则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提升,不能满足企业基业常青的发展目标。安然就是一例,这家公司由于过于追求业绩,对高业绩的经理人采取重奖,导致经理人共同把公司的短期业绩做到虚高,以从公司的股票中套利,导致公司轰然倒塌。

  3、本位主义

  有的企业建立了简单的考核指标,推行了绩效考核,但发现考核还不如不考核。主要问题就在于考核指标是基于职位要求设定的,但是在当前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公司内的责任、任务、活动却是灵活的,事实上,那些对市场反应快的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数员工都在不同的项目里工作,而不是在部门里工作,因此,当前的考核与公司目标往往背道而驰。于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幸成为跨部门合作的障碍,导致员工各扫门前雪,以完成个人考核指标为中心而非完成公司的目标为中心,甚至为了考核结果比其他人好,互相拆台。不少人又会想到,设定跨部门考核指标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只要深入做过考核的人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依旧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以上种种,表明员工没有与公司拧成一股绳。公司只关注“事”,较少关注“人”,公司没有很好的关注员工的想法,没有很好的管理员工的大脑,没能把公司的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使命。我们经常在提“以人为本”,实际上我们对以人为本既了解得不够深,更没有找到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以落实。

  这实际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管理命题,即目前的管理手段还具有工业时代的显著特征,强调对“事”的关注,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需要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华为从绩效考核转向任职资格管理,可以说正是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探索,应该说,任职资格管理是中国企业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上的最佳实践之一,它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也备受业界推崇和效仿,已经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管理命题上,日本企业也已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就在于,传统的以西方为代表管理模式已经在应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遭遇了瓶颈,过于强调分析、量化、逻辑、系统的管理方式带有较强的物理性和数学性,关注的是“事”,但是这与人的特征,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是不吻合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价值观、使命、人的才能、不同人员的风格等软性因素,恰恰是无法用上述“硬”的方式来衡量的。反之,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强调终生雇佣制、集体价值观的管理方式,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和谐性、协调性,恰好与解决这些西方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方向相对应,因此德鲁克预言21世纪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一旦取得突破(即解决终生雇佣制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问题),将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东方人的思想更具有优势。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来探讨一下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概括一点说,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可以用“管好员工的大脑,看好员工的手脚”两点来形容。

  二、管好员工的大脑

  很多公司认为公司的目标是高层的事情,员工只需要接受目标分解下来的工作分派即可,结果就是公司目标、政策不稳定,在员工眼中一变再变,员工看不到方向和希望,缺乏对公司的认同和信任感。

  这实际上漠视了员工的需求,而事实上,要使员工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必须首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没有任何员工可以不带着自己的大脑和信念而工作。

  德鲁克指出,要发挥员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就不能把他们当作“雇员”,而要把他们当作“志愿者”来管理。他们需要知道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深信不疑。郭士纳受命重建IBM的时候,首先是提出了8条管理原则做为IBM的核心文化,在以后的十年间,我们看到了这些原则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员工不应该由一些条条框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必须是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以及之下具体的管理原则来作为他们的“基本信仰”,形成工作中的动力杠杆。

  因此,管理员工首先要管好员工的大脑,要明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共同制定实施策略。

  以华为为例,通过建立基本法,在一场70%以上的员工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中,共同完成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基本法并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可以说把华为上万人形形色色的思想整合到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而处在混沌状态的的众多中国企业中,基本法如一道耀眼的强光,划亮了华为上万员工的共同前进方向。

  虽然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有精力和能力做这种大运动,建立基本法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公司必须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的使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促使员工自我负责、自我发展,这样,公司才可能使员工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成为自发行为,而不必受困于或过度依赖于发奖金、处罚等胡萝卜加大棒之类的外在手段。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把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确保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规则的清晰、稳定。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有的公司,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变化,员工越做越没有希望,而在华为,工程师被分为五级,从初级工程师到专家,能覆盖员工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能力、责任与贡献的特点,同时,除了上述的技术通道外,有管理潜质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申请往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任职资格的认证,处在不同等级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初级工程师的一般性薪酬福利到专家所能获得的股权、专业决策权、配备技术助理等政治待遇,这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也涵盖了员工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个人需求。

  这样,就形成了公司与员工共命运的管理机制,每个员工都主动想策略、找问题,员工基于使命和责任来工作,才能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成长。

  这样也就避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那种上级不断的想提高目标,下级则不断的找借口和理由降低目标的博弈局面。

  三、看好员工的手脚

  在前面的那个关于公司的交货及时率的案例中,员工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兜圈子跟老板周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的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高层介入对事情的处理,很可能就弄错了方向,越管越乱是理所当然的。多数企业在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种问题恰恰就在此,即员工想做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好。

  反观餐饮业巨头麦当劳,光就如何制作一个汉堡,操作手册就有一本书厚,而正是职业化的操作手册,成就了一个西方快餐巨无霸。

  很多公司高层或培训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在阐述某个问题的时候,到兴致上,需要在白板上比划比划以增强效果,可是拿起白板笔写不上两个字就发现没墨水了。在华为,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上,非常清楚了提示了在会议或培训前,秘书需要检查白板笔有无墨水,在会议或培训前30分钟需要将白板笔倒立竖放,以便墨水倒流到笔尖,书写流畅。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成功做法和最佳实践的作业指导书(这里指

  因此,在具体到如何把工作做好的问题上,管理员工还需要管好员工的手脚,即需要把如何做、如何做好整理成规范的操作指导书。华为的一些主要职位族都建立了操作指导书,例如上面提到的秘书操作指导书,就是华为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招聘了以硕士学历为主的数百名毕业生,进入秘书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整理出来的;而对于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则由外部顾问、内部专家、优秀员工代表等共同在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做出来的。

  这样,员工才能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对、做好,最后,通过检查、检查、再检查,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业化水平就会节节提高。

  四、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特点

  综上所述,华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主要解决了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手段不能解决的员工管理问题,即由以事为中心转向更为关注人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知识经济的本质要求的。

  概括来说,它主要解答了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1、将公司的目标使命化

  我们知道,只有真正从内在动机方面管理好了员工,外在的管理要素(如奖励、惩罚)才能发挥作用,任职资格所明确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责任、员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手段和价值分配机制,正是通过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公司无需时刻挥舞大棒或利用胡萝卜,而员工自然会积极努力,无所不能,才能达到公司管理的高等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2、将工作行为职业化

  同样,员工也需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学习借鉴,制定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可以培养员工的职业化行为。

  我们需要了解,职业化的工作水准并非一定要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到,它也不是聘请一两个培训师来讲几堂课所能解决(外部的经验不一定能在本公司获得成功),只有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借鉴,总结出职业化的行为,让员工持续的坚持这些行为,自然会形成习惯,从而形成职业化的素养。通过对作业指导书(亦即做事的方式)的不断优化,公司的职业化水平、工作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4

  一、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是所有利益的影响传递者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出色的团队和长远的利益的。我国企业都会倾向于获得切实可见的利益,将绝大多数的资金用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企业文化并不重视。所以,企业越向前发展,就会暴露出越多的隐患。

  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继而让企业获得预期的绩效。

  2、企业文化能创造巨大驱动力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的竞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促使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

  华为的企业文化恰恰具备这样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让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特别是创业初期,能够有那么多高学历的人才投入到华为的怀抱,为其奉献自己的全部,除了物质因素之外,或许更多的是在这个企业看到了一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力量。这股力量产生的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像任正非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而我国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给员工造梦的能力。要知道,这种欲望和勇气,很多时候都会战胜金钱,成为企业发展的绝对因素。

  3、运用文化创造企业的管理体系

  运用文化来构建企业的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4、企业文化营造归属感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其员工都能够很好的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并且始终处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勤勉状态。

  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

  每一个在华为工作的员工都深深地感到一种归属感,这不仅是企业让自己拥有了房子、车子,还让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一切,都是的华为的员工狼性十足,拥有一个持久的激励源,为自己的“家”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

  二、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先行。

  企业所倡导和表现出来的文化有偏差性,表现为企业文化的二重性,即实际行为与企业文化的脱节。一方面精神口号叫得很响,也很激动人心,但在经营中却表现为不择手段,以获取市场最大的利润为目的,最后被市场淘汰。

  企业要取得快速、稳定、长足的发展,必须消除文化的二重性。二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经营的思想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企业行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企业变革,抛弃不利于企业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在此过程中形成企业真正的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没有尽头,体现在企业中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

  1、针对性培训

  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培训是促进文化塑造和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除了培训岗位技能,让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所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外,华为大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新员工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文化洗脑”培训。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的华为员工,一旦走向岗位,不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保证了华为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和永恒的竞争意识,让员工不论是业务水平还是道德修养,都具备一个较高的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

  巩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力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二强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华为始终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并且将所有的规程制度规范化。这样一来,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这种行为的价值观,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任正非说,一个人追求一时范畴的境界,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要,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保障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3、领导者身体力行

  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要知道,信守价值观念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所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效用。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5

  一、管理人员要起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只靠说别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者的职责是带队伍,管理者的作风一定会影响队伍的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树立自己的榜样形象。这样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二、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中不能事事等着上级交代,要把工作做到前头。积极主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铺垫和准备,把会出现的问题及各种预案提早考虑周全。对于自己的团队成员,要明确职责分工,明晰化考核条目,奖勤罚懒,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让“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打造出一支极具主动性的队伍。

  三、要把工作做到位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向。要勤于思考,包括工作思路、管理上的疏漏等;要乐于沟通,既要与上级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又要与下属多交流,发现思想懈怠及时纠正;要善于发现问题,细致观察,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心胸要放宽,要广泛听取领导和自己团队员工的意见,一个人要是太看重“面子”就容易忽视对自我的批评和修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经常深入基层和一线,倾听职工心声,积极主动掌握各类信息,保持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以此来保证部门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广大员工的所思所想用情用心搞好服务,及时发现工作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真正意义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得到职工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环境。

  四、要勇于承担责任

  不找任何借口,不可明哲保身。在担当责任和寻找借口之间,可以体现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的敬业、担当和执行力。不仅要培养自身的担当心态,还要从明确本部门内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上入手,不推诿、不扯皮,让下达的工作任务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接受并开展,这样也便于快速掌控工作进展情况。

  五、要保持忧患意识

  企业越是高速成长、越是发展顺利,越容易忽视隐含在背后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在平时要大力强调这种忧患意识,带头常思忧患之事,并着力培养团队员工的危机感。

  六、要加强团队合作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对于团队内的成员要给予充分的锻炼,要做到在各自的岗位独当一面。在这个强调团队合作的时代,我们的团队成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懂得沟通,要学会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而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无私无畏,心胸开阔,这样才能团结好一个团队。

  七、要提高和强化执行力

  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坚守,有了责任心,就能时刻把工作挂在心上、抓在手上;有了责任心,就能做到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个人认为,以责任之心提高和强化执行力,凡事尽责、担责、明责、履责,工作上主动积极、干事担当,真正做到不推、不拖、不争、不靠,以高效、专注、持续的执行力助推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提升个人管理水平,发挥好公司赋予的管理作用,更好的带动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保障集团分配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6

  任正非坦承“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进步。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原则指导下,华为创造出了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于一炉的“任氏管理法”。

  专注战略廓清前进道路。华为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开始时,公司内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进入信息服务业对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任正非的解释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只定位为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还有,一旦进入信息服务业,自己运营的网络使用自己的产品,压力从何而来?那样下去华为必死无疑。

  不可移易的《华为基本法》。1998年3月,历经三年讨论、修改,十易其稿后,总计六章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出台,《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正是通过制定《华为基本法》,任正非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也使华为从“机会主义”价值认识中走出,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能力,对华为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让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华为落地生根。华为率先引进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法,“我们引入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外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它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任正非还说:“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进行创新,促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裂变,促进企业的再次增长。”成功引进后,再打破,再创新出自己的体系,这正是任正非让华为换上“美国鞋”的真正目的。

  创建属于自己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电信行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相关企业每3个月就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创新,建立一种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迅速调整的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华为初创时期,由于员工数量不多,部门和生产线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组织结构采用的是大小事务高度集中的直线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为此,华为结合公司实际,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矩阵结构组织管理体系,该体系由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组成,事业部和地区公司承担集团实际盈利的责任。实践中,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各部门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精简;当该结构网扩张时,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流程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大力整合公司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即IPD。通过与IBM在IPD整合过程中的合作,华为的研发流程发生很大变化,以前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全部由技术人员担任,现在则强调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一定要有市场经验。新的IPD成功导入后,任正非趁热打铁对ISC流程进行改造,把原来的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口部、认证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等合并为“供应链管理部”,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流程模块间相互分割的.局限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创建IFS(集成财务转型)管理。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取代原来的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一体化销售模式后,为华为的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xx年8月,在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300亿元设备招标中,华为以7亿元超低报价胜出。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种低价“圈地”行为不仅无钱可赚,还有可能导致华为的现金流危机。然而,财务决算出来后,20xx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比成本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费用率由上年的28.47%降至26.7%。

  坚持“客户比天大”的营销之道。首先是与普遍客户搞好关系。华为规定,在处理客户关系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轻视订单量小的普遍客户,不能只重复地接触个别的高层领导。每一个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每周必须要与客户保持不少于5次的沟通。其次,营销人员必须要以宗教般的虔诚感动客户。具体要求为四个“基于”,即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产品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决策,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可制造性和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7

  时间真的似流水一般,不知不觉中来到深圳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在这一个星期中,我的足迹留在了百草园的公寓里,留在了机加中心的食堂里和跑道上,留在了培训中心的教室里。这一个星期可能是我有生以来过的最为忙碌的一个星期,但同时也是过的最为充实的一个星期。在这里我们这些华为公司的新员工共同为着一个目标而拼搏着,那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华为人!

  我来自石家庄办事处,因为在二十期的学员中有很多我们办事处的同事,所以刚刚到这里就听到他们给我描述的这里的文化培训生活,“紧张,累,但很充实”是最简单的概括,有个同事说他在第一天的跑操中他吐了。听到这些我的心中有一丝的不安,虽然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长跑的成绩是很好的,可是自从上了大学以后锻炼就很少,真的不知道自己第一天能不能坚持下来。但是要来的是终究要来的,我只有勇敢的面对而不能退缩。

  7月4号,伴随着刺耳的闹铃声我从睡梦中惊醒,早上5点我和同宿舍的同事都起来洗漱,说来惭愧,我已经不记得上次早上5点钟起床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因为怕迟到所以我们把时间留的很充裕,收拾完我们兴冲冲的跑道集合地点,本来以为我们是最早到的,可是到了以后才发现那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同学。我的心中一颤,看来激烈的竞争已经开始了。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自己是怎么熬过那第一天的早操了,只记得跑完后大腿疼了整整一天。当时真的有点不理解,公司的文化培训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经受早操的折磨呢?现在想来公司对我们新员工这样的要求是有良苦的用心的。第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的工作,身体垮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锻炼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前提。第二,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艰苦奋斗这一项,试问我们如果连跑操这样的小事情都不能坚持住,又怎么可能接受以后工作中那接踵而来的困难呢,我们又怎么能有永不言败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呢?如果连跑操都不能完成的话,那我们在没有进行培训之前就应该已经被淘汰了。

  经过这一个星期后,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教官和老师虽然对我们很严厉,对我们的要求极为严格,但我却能看出他们对我们这些新员工的深切关怀和殷切的期望。文化培训分为课堂授课,课外活动和晚上的影片教学。课程的安排是相当合理的,培训的三个部分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

  一、团结合作,集体奋斗

  华为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是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分工的逐渐细致化,要求我们必须团结合作,通过集体共同的力量生产出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提供让客户最满意的服务,这样我们才可以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户外活动的拔河比赛中,我对团结合作,集体奋斗有了新的认识,拔河是一项集体的运动,要求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正是我们一天所学的文化的真实的体现与验证。可是单单有精神还是不够的。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作为拔河比赛的主力选手,我亲身体验了那激动的时刻,随着教官的一声哨响,两队的选手都拼了命的往自己这边拉绳子,我本来以为可以很轻松的就能结束战斗,可是当比赛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错了,绳子把我的手几乎勒破,我这时已经听不到身边队友的加油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对不能输,可是在僵持了几分钟后,我们的队伍用力好像有点分散,队员们并没有站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开始摇摆起来,脚下也开始站的不是很稳,绳子一点点向对方移去。大家显得很着急可是我们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没有能够站稳脚跟。

  最后还是输了,走下赛场我的双臂已经麻木了,虽然身边的队友仍在为我们的努力而鼓掌,可是我的心里有说的出的难过。等我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感到,虽然我们大家都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可是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原因就出在我们没有很好的领会团队合作的精髓,我们没有能够掌握拔河的技巧,在僵持的最关键时刻我们的队伍摇摆起来,这势必会分散我们的力量,虽然我们的心都想着往一处用力,可是实际上我们的力却是分散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大可是却没有凝聚起来,忽视了我们是一个团体,而是单兵在作战,自己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拉,这怎么能不失败呢?想通了这些我感到一丝的欣慰。因为我从拔河比赛的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一致,集体合作的精髓,真正的对公司的这个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与理解,而不再是以前那简单的文字的概念了。我想公司为我们安排这个比赛的真正目的达到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不光是创始人的个人魅力。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团队集体奋斗团结合作的工作文化和工作关系,这种精神甚至可以弥补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们这些新人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迅速转型,放弃以前种种单打独斗的想法,我们必须要明白,“没有一只大雁会升的太高,如果他只用自己的翅膀飞行”。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就融入我们所在的集体,今后的.工作更是如此,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向身边的人求助,大家一起,共度难关;看到别人身处困境之时,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风雨同舟,排除万难。

  二、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每一个华为员工必须有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热爱,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客户。所谓责任心,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认真、规范、正确的做事,并且积极努力行动,追求结果。而敬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包括我们的工作热情,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作为新员工的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我们的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的热诚,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性格基础。如果我们从点滴开始,对工作、家庭和身边的一切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么我们就逐步走向成熟了,而且我们个人的生活也会幸福,因为我们活的坦荡荡,而且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问心无愧,别人对我们也会尊重。有些人抱怨这抱怨那,把责任推过来推过去,总想落一个自身清白,自身清闲,孰不知这已经不是一个华为人的行为了。当一个人不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百个借口,可是当一个人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时,他就会有一百种解决方案。我们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呢?答案应该很明显吧。

  三、诚信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华为十几年来铸就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华为文化让我们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不需丝毫的掩饰。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惟有诚信才是我们生存之道。对客户的诚信,对社会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种诚信创造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许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欺诈,也许我们这样做过的过程中会吃大亏,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只要你坚持,客户会选择你,对手会尊重你,员工会爱戴你,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大法宝。一个人不能一辈子做事,但要一辈子做人。

  四、自我批判,不断进步

  一个人在世上,做任何事都不会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都有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我的得失。开展自我批评,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自我批评不是今天才有的,几千年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在员工中开展自我批评,是员工从自身找到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才能升华。另外,开展自我批评,也使员工不会推卸责任,有助于团队合作,有助于员工服从组织,这和华为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以前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总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就因为这“差不多”总是让自己不得不付出大量的“返工”劳动,甚至有些时候都没有办法弥补。可是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很明显自己缺乏的就是自我批判的这样一种态度。其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不少时候我们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我们抱着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的去改进,从而不断进步,做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且经常总结个人的得与失,我们就能一步步走向更高的顶峰。

  短短的十天的企业文化培训已经将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却学到了很多很多,在这一个星期紧张充实的培训中,我对公司的文化有了清晰的理解,华为公司的文化其实远不只是我学到的这么多,我会在以后的工作日子里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理解,并真正的用这些文化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华为人!

  华为企业文化可以用“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作为概括,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及它企业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

  IT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别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它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决定了他们要生存下来的基础最是狼性的文化,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好像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胁,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骄傲吗?

  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求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存在着许多困难与危机,但没有理由相信任正非完全没有看到这架高速飞行的火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员工持股制度还是内部创业,都是华为试图在解决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老板或者说是尝试过一下老板瘾的一种制度安排,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毕竟真正老板的体会往往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荣誉感,甚至更多地说是老板肩上的责任感,而这些仅仅通过股权或其它类似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

  从华为出来的许多中高层,他们离开华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华为不好,而是想尝试一下创业滋味。其实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去享受那种做老板的艰辛,但似乎华为人员的流动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在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导向下,当人们已经获取了足够的生活资本后,(据说一个普通员工在华为做两三年后,他们已经可以抵上其他公司员工十年的工资了。)他们就厌倦了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要,他们其中部分人从华为出来后才知道华为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因此有些人愿意为了真正地活一下而放弃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华为将员工工资全部减薪一半,那么愿意留下来与华为共度难关的华为人又有多少?

  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高速前进时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企业文化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有多少人愿意与企业共存亡,那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精髓的体现。华为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大风大浪不计其数,但员工工资基本没有怎么降过,反而一直在提升,这可以从最近几本写华为的书上领略到华为的高工资文化以及华为“以人为本”的内涵。但我们却不确定,如果有一天,华为的冬天真正来到,正如任正非所说,而且这次华为并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衣,那现在的华为人又有多少人愿意与任老板一起穿着背心饿着肚皮一起度过这个寒冬呢?

  同甘不共苦,不是人都可以做到。不同甘却共苦,相信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人这么伟大。因此,同甘共苦是所有企业对员工的共同期望,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8

  华为从6人的“小作坊”起步,一路跋山涉水,越过层层阻碍,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全球员工达18万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华为提供的服务。《华为三十年》向我们展示了华为发展简单历程,虽是冰山一角,却也令人震撼。讲述西方公司发展及管理经验的图书层出不穷,基本大同小异。唯独华为,以独特的管理模式令我们向往。

  一、人才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说实话,任何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都比较重视,但是又有几个是有始有终的呢?华为公司将人才的管理做到了极致。一是敢为人先,善于储备人才。你看,1998年的万人招聘震撼了全国,大手笔一样的储备人才,在当时就已经遥遥领先很多其他公司。多年来,华为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从开始的院校定向培训到后来的华为大学,已经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培训体系。储备人才又不是空话,华为公司还敢于舍得,就是新员工培训期间工资福利也照发不误,这一点也是留的住很多人才的原因。二是培训人才有手段。华为的员工培训时间是5个月,培训分为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技术培训、市场演习五个部分。这些培训培养了员工团队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新员工很容易就融入华为的生活。三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竟然不是首位,这一点也许就是以退为进,眼光长远。《华为基本法》对利润目标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大眼界,布大局面,这才是大企业的境界。华为一步步用文化推进华为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使华为文化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生生不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为在全球有18万多员工,一再强调要做世界的华为,企业文化淡化民族情结,是多元的、开放的,容纳各种观念。所有的一切只看对企业是否有用,是真正的纯真的商业文化。这样的文化氛围,确保了华为人“狼性”,也是真正不断激励华为向前的巨大动力。

  二、激励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华为公司的激励制度一直是众多公司借鉴的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股权激励。任正非最早使用了奖金酬劳分红制度,据说98。6%的股票都归员工所有,他本人只有1。4%。正是舍得才真正造就了华为式的管理向心力。奖金酬劳分红制度等于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紧紧绑在了一起,员工以公司为家的意愿就十分强烈,甘于努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一方式,现在很多公司企业都在使用,我们局也已经采取好多年了。但是,华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效益的提升,老员工收入越来越高,奋进精神也渐渐变弱,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差距越拉越大,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从20xx年开始,华为公司实行饱和配股制,及规定员工的配股上限,每个级别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这一规定对激励新员工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二是奖励机制。华为公司一直把“小改进,大奖励”作为公司一个长远的政策。任正非善于发动群众力量,擅长调动集体智慧。他鼓励大家提建议,哪怕是小小的一条,只要产生效益,就会给予较大奖励。人多力量大,每人一点小小改进,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许某个员工的提到的小建议就可能避免失去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亿的损失。

  三、灰度管理哲学值得我们学习。

  灰度管理是华为公司在遭遇快过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灰度指的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开放、妥协和宽容。华为全球化发展,必须要做到求同存异,灰度管理强调的就死这种兼容并包、和谐协作的宗旨。灰度管理哲学大致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管理员工要尽可能曲线求成。要敢于妥协,这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从林智慧,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减缓,只要能保住主要目标,可以以进为退,通过适当的交换做出适当让步,实现“双赢”和“多赢”。二是管理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完美主义。要想人尽其才,首先就是要摒弃完美主义心理,心存包容和宽容,善于引导改造,并及时提供员工个性发挥和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

  华为任正非的企业思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段仍会影响着我们,想要借鉴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最紧要的是应该好好学习关于人才和激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只有不断地、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员工的工作激情,那么企业才会一直保持活力向前发展。

【学习华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华为心得体会05-09

华为培训心得体会12-24

华为工作心得体会12-30

华为参观心得体会07-21

华为员工培训心得体会05-14

华为员工培训心得体会04-18

华为的冬天心得体会04-29

华为培训心得体会12篇02-05

华为工作心得体会3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