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作文

时间:2022-06-23 16:40: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热门】心得体会作文汇总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心得体会作文汇总6篇

心得体会作文 篇1

  从小出生在山里的我,要是放在以前对于这次的徒步也不见稀奇,但自从工作后,登山的机会那是少之又少,平日里的运动,最多也是挤挤公交车,逛逛街,有的时候为了赶趟公交车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源于平时的锻炼太少,然而这次爱和庭集团组织千人徒步运动,我认为意义非常之大,登山属有氧运动,即锻炼身体又增强意志,特别是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周边没有大山的雄伟壮丽,每天车水马龙,朝九晚五的的工作和生活,能有一片绿洲让我们栖息,更有一次机会让我们亲身与众多的成功人士一起徒步、交流、学习,已感到非常的满足了。

  低着头,深呼吸,背上背着一堆水和食物,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爬,经过三个多小时艰难困苦的攀爬,我终于到了峰顶。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乐,在于在峰回路转间体会山重水复,莺歌燕语的神韵与乐趣。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完全是在享受这山中的美,华艺家居集团设计师田然:“用我那小细腿走了12公里,战胜了炎炎夏日,最后达到了驴友广场,我觉得我好伟大啊!”是的,只有你亲身经历过,很明显的证明了只要坚持就能到达你想去的终点。 “要想看到深山的美,就得付出自己的汗水”,华艺家居王海亮说的,路上给同事背包,扛着红旗,鼓励同事一定要坚持爬到顶峰,身为军人出身的`他知道团队的力量,绝不允许一个人落下。坚持,执着,勇敢,吃苦耐劳,是他人生的积极态度。

  面对这次徒步,咬紧牙关,克服困难,顺利的到达了终点,因为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做的,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持,于是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硕果。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面对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妥协,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于是总在原地踏步,一事无成,人生也变得平平淡淡。若干年之后,敢于吃苦的人功成名就,事业有成,造就了令人羡慕的辉煌人生。

  你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如果想,现在行动,跟我们一起徒步吧!

心得体会作文 篇2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心得体会作文 篇3

  随着闹钟的铃声响起,习惯性的翻身,如果没有被子的保护,恐怕早已掉下床了,才想到这是学校的宿舍里,也开始了我高中生活的第一天。

  终于踏入这个梦寐以求的学府,巍巍红楼,莘莘学子,心中感慨万千。高中的生活首先要进行军训,以培养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作风。虽然着不是我第一次军训,可是我依然很期待。伴随着洪亮严厉的哨声,迈着欢快的而有力的步伐,开始我们的军训生活。

  军训有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从起点一直训练到十一点。烈日当空,汗流下来了,不能擦。烈日灼背,不能抓。”一二一,向右看,正步走,腿抬高些,绷直点……”每天都重复着这单一又枯燥的步伐

  军训有收获,每天起床的时候,在宿舍里为了那有棱有角的被子而手忙脚乱的时,看到自己的成果而欣慰时,也感叹到叠被子这样一件小事,也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与耐心。而这一切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军训有乐。休息时,各班之间的拉歌,雄伟的军歌为我们增添了力量,听教官说军营里有趣的事情扫除了身体的疲惫。辛苦的收获是加倍的快乐。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

  经过这次短暂,艰苦而又难忘的军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幼稚,多了份成熟。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心得体会作文 篇4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放松;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还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乐趣……而我说读书是一种快乐。

  读书是一种快乐,因为读书,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每当一本好书在手,我感情的流露就变得那样丰富多彩:当我读到幽默的语段时,我会捧腹大笑;当我读到凄凉的语段时,我会沉浸在痛苦之中;当我读到精彩的语段时,我会把它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关于读书,我还有一件趣事呢

  记得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我在家里看着书,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当我看到一篇巴金写的文章时,我觉得口很渴,当时我心想:巴金写的文章那么好,我怎么可以分神呢?可是我的`嘴里面就像是没有水的小草一样,干枯极了!于是我决定边看书边去找水喝,虽然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是为了读书,没办法!于是我走到厨房,想拿一瓶可乐喝,只见桌子上有一瓶,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瓶子就开始喝,刚喝第一口我就感觉这可乐有些不对劲,马上就吐了出来,大喊:“妈妈,快给我拿水来啊!这可乐都坏了!”爸爸妈妈闻声赶来,看到我这副狼狈样,又看到了这可乐瓶子,问我:“你是不是看书分了神把酱油当作可乐喝啦?”“啊?这是酱油啊!我还以为是可乐呢!看来我看书连可乐都不认识了!”我哭丧着脸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喝可乐了,这件事也害我以后看书的时候不能喝水了。不过,读书也使我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读书是一种快乐,让人感到无比的快乐,也是我的一种收获,希望同学们也能收获这种快乐!

心得体会作文 篇5

  提高班级凝聚力,任重而道远

  5月15号,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策划和努力实施之后,材料与能源学院第一届团日活动终于圆满落幕。

  团日活动从策划到实施,我们团课学员和班委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在最后我们班与优秀团支部失之交臂,但并没有因此觉得我们努力和汗水白白浪费,反而在团日活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快乐远远比获得的荣誉重要。

  三次的团日活动培训课程,让我们对共青团和十八大五中全会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尤其是电子报的设计和材料的收集中,从刚开始的对十八大五中全会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了解,为了完成电子报,我们通过百度和查阅报刊等方式,主动了解十八大五中全会的主题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好排版设计。最后我们班的电子报也做得非常出色,评为了优秀团日电子报,这是对我们的努力最大的奖励。也许正是这小小的鼓励和荣誉,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团日活动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班的团日活动抽到的主题是“共享”,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们围绕着“共享”的主题开展团日模型和团日活动帐篷的设计。在团日模型设计的时,由于我们的模型较为复杂,做起来有点难度,为此让我们四个团日学员颇为伤脑筋。但是当我们号召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帮忙时,我们的一些积极的同学主动牺牲中午时间,一起出谋划策,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动手,虽然过程有点艰难,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团日模型。如果没有这些同学的主动参与,和班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光靠我们四个团课学员,难以做出一个这么复杂的模型。除此之外,团日活动当天,一些同学自愿轮流值班,看守帐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集体应有的风采和品质。团日活动为我们平时简单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积极组织同学开展团日活动,对于增长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我们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团日活动可以团结班级成员,扩大班级影响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团日活动后,我们班并没有得奖。虽然内心稍有失落之感,但是看到几个优秀团支部的表现,我们输得心服口服,同时看到了我们之间的表现的确存在差距。为此,我经过分析和总结,发现了这次团日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在下次团支部的活动中,能够以此为鉴,不重蹈覆辙。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团课学员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后面的活动策划时间安排紧张。2.没有很好地组织和号召班级同学,导致班级同学参与度不高。3.课程较满,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活动。等等。尤其要提到的是,提高班级凝聚力,任重而道远。当我们号召班级同学一起做模型和参加团日表演或团日活动当天看守帐篷时,只有班委和几个平时积极参与班级的同学有回应,我想说的是: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需要每个同学的付出,才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一个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里的一份子,团结合作,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才会发挥更大的力量!

  团日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往后班级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提高班级凝聚力,让木工一班成为一个更加团结、更加有爱的大集体!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不可忽略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素质的提高和

  全面发展。显而易见的,团日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自己组织自己参与活动来提高和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积极参与到团日活动中来。

心得体会作文 篇6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心得体会作文】相关文章:

心得体会作文04-09

开学心得体会作文05-04

见习心得体会作文01-19

关于作文的心得体会01-21

读书的心得体会作文02-02

学心得体会作文04-04

军训的心得体会作文04-17

军训心得体会的作文05-06

作文军训心得体会04-29

关于作文的心得体会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