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20 13:59:5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

  和20xx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一、新词迭出,从总体方向上突出变化

  新课标有了独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学科的共同要求。并且分离出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20xx年版的课标这两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学业质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发现了很多新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面临新挑战”,“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等等。

  新课标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同时新课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新意不断,从数学教学上突出目标和方向

  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上不断突出新意,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方向。

  1、新课标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学校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教材的作用:“xx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学校育人目标应做到“教育需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育人方向应“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新课标确立了课程目标和教师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并精心组织与有效实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三、创新方式,聚焦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还是课程实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订总体目标,再整体把握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进行落实,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好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新课标多次提到老师要改进、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能够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教学时,强调了以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并开始侧重综合实践和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对比读完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写在最后

  我用了2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新课标除附录的实例以外的内容,与20xx年版作了对比,发现20xx年版的有了很多改变,在写这篇内容时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这一篇只是写出了新课标的一些“新”,还有初中数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不同或具体要求没能写下来,我决定另写一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

  今天我通过xx工作室发送的视频,学习了xx教授为大家解读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

  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

  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教育步伐也从未停滞。从20xx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到20xx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再到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我们教育更应该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要坚持育人导向。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作用重要,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与经验的感悟等。

  本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国家所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3

  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受益匪浅,对一些之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

  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捕捉、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显得很重要。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例如,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的是“比的基本性质”。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时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但并没有将两者方法进行沟通。事实上,熟悉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只需用一种方法(即用前项除以后项)便可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细心的学生通过练习也能体察到这一点,但道理何在?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⑴它沟通了分数、除法、比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把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⑵在探究过程中能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举例验证,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看似一个平常的练习,却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教材(尤其是旧版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有待我们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4

  我通过学习,思想上更清楚了,我们搞创新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下面谈谈我今后如何来搞好创新教学的。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使用新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要的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二,搞好创新教学,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新课程,教师要首先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外,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来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的实际出发,利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摸索新的学习方法,教师起到从旁协助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只有跟着新的方向,搞好创新教学,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5

  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当天就算没有成为热搜第一,也刷爆了朋友圈,新修订的数学义务课程标准让我们感受到与20xx、20xx版明显不同,聆听xx教授解读,引发对后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修订后课标精神诸多思考。其中xx教授提到了教学不仅要有结果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性目标,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对此非常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实施中每个环节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因为有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更利于学生直觉的培养,学好数学。

  在讲座中,我们还需要关注xx教授提出的新的话题或者说是之前被我们忽略的数学思想,如代数推理、抽象结构、加法模型、尺规作图、数的表达、几何直观等。讲座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些核心概念、核心词xx教授也只是概要性的描述和解读,课标修订再具化、专家讲解再细致,能否真正落地实现,还在于每一位一线教师的`理解与认同,平日常态教学开展。所以,今天的讲座为一线教师进一步阐释了课标修订的意义与价值,课标的变化之处和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课标的学习为教师今后教学指明方向,但因为修订后的课标有较大的变化和要求,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绝非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教学的改变。修订后的课标必然会带来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身为教师,不可能置之度外,而是需要顺势而为,积极投入其中,有所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师者,更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6

  周三下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的线上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刘主任从小学数学课标的演变、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以及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新变革几个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了“20xx版课标”。

  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刘主任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三、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7

  聆听完xx教授关于20xx年最新版课标的解读后,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我不断思考: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吗?实则不然,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以及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能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xx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

  同时xx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的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

  xx年听过xx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xx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xx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25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2-25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13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27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03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9篇12-08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6-06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