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时间:2023-03-03 10:30: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一探索为我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我们的“十一五计划”等。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了任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本课第一目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背景、基本任务、编制、完成情况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通过录像资料,导言框中毛泽东的话,结合教材中《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由此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可由教师讲解。中央政府制定“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可由学生归纳基本任务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三是培养建设人才。老师讲解,其中首要是发展重工业。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国内、国际的形势,使学生理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得出结论:要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尤其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运用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示意图中找出相应的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①重工业的巨大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此处的几个第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五计划工业成就的录像、《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建造的喷气式飞机》等图片,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一方面复习刚刚学过的工业建设成就,同时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感受观看录像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毛泽东优美的词句中感悟武汉长江大桥的作用。B.通过图片及录像,学生对三条公路的险要地势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通过探究讨论教材中动脑筋的题目,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看待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总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强调仅仅是开始。

  本课第二目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三个方面介绍。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

  (2)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向学生明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关于“宪法的性质”,这是本课的难点。

  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利用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和引文对宪法的内容、作用及草案的讨论与修改情况作了必要的补充,加深学生对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性的认识。讲述这一内容时,帮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使学生通过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得出结论。

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过渡时期一五计划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经济政治的建设起步艰辛,但是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习本课对之后学习经济建设的发展有铺垫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本课内容是建国初期的内容,学生对此阶段的了解比较模糊,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一五计划的典型成就,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并理解新中国初期经济政治建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激发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

  一五计划的成就;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难点】

  一五计划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我会展示《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吉林长春分会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会场设在长春市哪个位置呢?从而引出长春一汽,之后我再追问:长春一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呢?顺势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