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3:13: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课堂教学,不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作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意义建构。在“温度的读写”这一环节中,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以温度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感知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冷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零上和零下温度,操作性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确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的温度则用负数表示。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负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上温度计教具发挥了很大作用。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本身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科学。这根本不可能是假的。它是什么。我的问题是我不敢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一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讨论并得出结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因为我担心如果我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会太自由,不能谈论一些无关的事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事实上,正确的`方法是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积极的。他们喜欢“玩”有时,他们不希望学生们这样做;玩”数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正确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教的班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正确,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种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家庭作业的态度。

  一些学生不关心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四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四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四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万以上的数的信息,在课堂中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万、十万,甚至更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大数在孩子的头脑中不再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计数单位时,从已经学过的个级入手,结合计数器,学习万级、亿级,以及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太保守,始终牵着孩子走。如学习万级的计数单位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亿级的计数单位,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1、解决问题,建立联系。

  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出示:

  A、扩建后的场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两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个机器人?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每道题有两种解法。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看一看,等式这样写可以吗?

  出示:

  (60+20)×90=60×90+20×90

  (6+4)×8=6×8+4×8

  2、数形结合,感知规律

  仔细观察,每个等式中“=”两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两边的`联系和区别。

  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式里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两个方阵呢?

  这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同桌说一说。

  反思:

  让学生经历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过程,意在便于学生发现新的数学规律,体验数学方法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出“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式里面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这一问题,意在着务于让学生建立起两个长方形的“共边”与等式中“=”两边“相同因数”之间的关联,促进算式特征与图像特征相结合的整体心理表象的形式,并为进一步检验和解释规律奠定基础。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根据数学新课标理念,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课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算式的口算,例如:25×4,125×8,25×8等,为学习简算作铺垫,再让学生猜一猜情景图中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并估一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出示课本情景图,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写出计算小长方体个数的不同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合作交流讨论后,举例验证,进而建立模型,归纳总结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最后应用规律,由学生独立尝试练习,集体交流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课后仔细分析,我觉得从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来看,应该让学生边学边练,讲完乘法结合律就来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这样更利于运算定律的掌握、理解。并不是每次按照学生上课随机调整教学就是灵活的课堂,就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时也应该把学生调整到自己预定的.计划、预期目标、认准的方向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我也试着利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整个教学时我采用层层类推和深入方法。

  求近似数是大数认识里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告诉同学们,非整万的数来求近似数,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就看省略后的最高位上的数字,用四舍还是五入,取决于数字的范围。“入的”要向前一位进1,“舍的”要保留省略数位前的数不变,要多练习,不要讲的太复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2)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

   但是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可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情况,什么错误都有。总结一下有两个,一是对四舍五入的方法掌握不到位,特别是像209546的四舍五入到万位,学生搞不清楚了。

  因此,在下一节数学课中,我没有上新课,做了一节有关大数的改写的`练习课,从课堂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在这一节课里,我先课学生做了讲解,尤其是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首先找到万位上的数,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再看玩后面的数字,是比五大还是比五下,或是等于五。再进行四舍五入来完成。学生先看老师的示范在来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应,作业效果比较好,看来我们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验,对于数学来说要简单方便,学生易懂是我们的宗旨。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赋予很大的探究热情,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气,更有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学生能够明白就是好方法。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学习数学,能较好地锻炼观察能力。

  2.本案例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教学中,先对容量的概念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哪个杯子装水多,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然后再学习升与毫升的概念,通过比较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升和毫升的进率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升与毫升的进率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知比较贫乏,因此,本案例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讨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具体感知的场景。新课让学生用一个100毫升的量筒装100毫升的水,然后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看几次能倒满。学生实验的过程也是对升与毫升的关系建立联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新知的建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单一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对升与毫升有了生动的感

  知,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反思本案例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

  1.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解决250÷5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最简便?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出抉择,正所谓“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2.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老师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处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学习贵在思考,教学贵在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有不断进步和提高。针对本案例我认为主要在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本节课就创设了红星小学师生到航天博物馆去参观这一学生乐见的场景,引领学生去学习和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计算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其估算能力。

  除以两位数(一)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做适当引导。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推断的独立思考中。本节课从内容的提出、试商的过程、计算方法的探索等一些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交流,去展示,去质疑,最终达成共识,总结出计算方法。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讲的很少,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原则。

  除以两位数(二)

  教学民主是本课一个亮点。这不但体现在教者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课堂开始,就通过“轻松闯关”活动,让学生在愉悦而充满激情的竞争氛围中复习所学知识,激起原有知识经验,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好准备,避免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融洽和谐的探究氛围。在学习新知这一环节,通过三个讨论方案,让学持探讨解决包书问题,在这三个过程的探讨中,学生经历了新知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做数学”这一理念,而不是被动地学数学,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整节课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

  除以两位数(四)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所以我们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在探究736÷32的第一次商写在哪个数位上时,学生大都知道应该写在十位上,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学生则认识很模糊,不能真正理解其道理。为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充分探讨,在反复质疑、讨论及教师适时引导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了产

  在十位上的道理。

  除以两位数(五)

  本节内容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本节课,感觉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本节知识的最大难点在于商末尾的“0”学生总是忘写,为什么忘记呢?主要是不理解,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这一知识。本案例的教学跳出了这一圈子,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去验证,去发现,自己去经历探求新知的历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运用也更自如。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课前准备】

  我十分重视这次的教学活动,态度是端正的。变压力为动力,很早就开始准备:认真备课,认真制作课件;多次修改课件、教案。

  【预期的目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教学时,使用许多自己制作的课件,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效果】

  1、实现两个目标:字串1

  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2、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

  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字串3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好的数学教育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结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习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中进行观察、实践、猜测、想象、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2、这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总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习到位。《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三角形》教学反思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我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6、7、8,4、5、9,3、6、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沏茶问题”是常见的待客之礼,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灵活地调整了教材的设计顺序,精心地设计了先请客人喝茶,再请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气氛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节课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从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沏茶问题到探索烙饼的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操作、试验、交流、比较,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运用紧抓主要矛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整节课,既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严谨求实、积极向上学习态度的体验的过程,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第一单元 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

  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解决问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解决问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解决问题,并从中理解新旧解决问题的不同结构。

  三、不足之处

  不敢放手,课堂语言较啰嗦,师讲得多,生讲得少。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本期中我担任了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加强口算的练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加强小数加减乘除法的笔算。

  学生在四年级上期时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3、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5、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

  1、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2、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本期中,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

  针对这些问题,拟定了以下改进的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期已经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1、 从生活中找数学:

  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在教授可能性大小这一课,教师始终从生活出发,举生活中的例子,将数学知识巧妙的引入到生活中,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且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中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进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是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有一些是我们过于习惯了,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了,它是那样的自然,以至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去把它挖掘出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2、游戏——学生的至爱

  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一提到游戏,他们总有说不完的乐趣,并且说得头头是道,由此可见,玩游戏是每一个小学生的至爱。片段二中就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来进行,既满足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摸奖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参与过,并且感触颇深。通过此游戏使学生从玩中找到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玩得开心,同时学得自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教得轻松,又让学生通过游戏喜欢上了数学。

  3、创设情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学习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在新知的教学中,教师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在本学期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在的课题研究,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半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不同学生学得到不同的发展。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及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开放式教学,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大胆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心理健康及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之余,我经常走近同事的课堂,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上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激情不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到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等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02-25

数学教学反思07-18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教学的反思03-10

数学倍的教学反思02-18

《折扣》数学教学反思03-01

走进数学教学反思04-12

数学教学经验反思04-21

幼儿数学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