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4 09:44: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段数学教学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一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性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米,离学校5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小熊上学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块积木12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一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教学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又如在教学小红和同学排队一题时,小红前面3人,后面1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3,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在教室做到快、静、齐的条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资料、每一道练习题都能够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搞笑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一样的学习资料,编排设计了很多不一样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我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齐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一样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一样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明白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透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个性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透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一样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向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一样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用心主动去寻找不一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好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潜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一样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我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组成、读写以后的一个知识点,由于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本节课开始,采用动画机器人讲话做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便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使教学自然巧妙的展开。

  第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学生在已掌握的百以内数的知识基础上,去独立完成百数图的填空,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在全体学生参与涂色游戏探索规律的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并注重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运用所学的教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百以内数的概念,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收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及包装盒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立体图形,为学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0”这个数字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们都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但0的另一个含义他们却不太清楚,那就是:0还表示开始,从刻度尺子上面可以看出来。这节课的重点是书写“0”,这个“0”确实是很难写,在我示范以后让他们再写,发现写得很糟糕,要么就是头写得尖尖的,要么就是肚子写得大大的,全都贴在了线上面,写得好看的很少。“0”这个数字要写好是不容易的,要多多练习才行。

  生活中的“0”,学生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家里的门牌号,也有聪明的学生说道了温度计,呵呵,小孩还是很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应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我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到达教学的目的。

  (一)透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好处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推荐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十分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

  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和以往的教材”5能够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心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一样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此刻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必须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能够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潜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潜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今日数学课的教学资料是《5以内的加法》,因为儿子今年也上一年级所以明白孩子们在大班基本上都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研究到孩子们在将来还要学习应用题理解加法的意义十分重要,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上头。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三个苹果,让孩子们说说图意,那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2个和1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可是那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2+1的计算,能够是由图上数出,也能够想2和1合成3,在那里我问孩子3+2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可是他们回答不上来,那里我就不应当再多次追问,直接能够和孩子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能够用分与合的方法,并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之后我也给孩子指出了能够这样算,可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做练习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于做一做的地2题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结果有部分孩子没有理解题意,做错了,还有的孩子因为课本使用书夹,将书页中间部分隐藏了起来,看到的鸭梨的数量有误导致做错。由此我认识到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审题、书写、思考等本事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愿意学习数学了。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6个同学上台,然后出示水果(苹果和梨),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最喜欢吃什么?请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左边,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二、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复习口算教学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创设他们乐学、愿学、善学的情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中班数学活动的教授方法与孩子的学习表现,为家长在家里教数学提供依据,根据班级数学活动的课程进度选择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俗话说:“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心理学上,这正是幼儿的一个正常年龄特点。特别是对于数学,倘若一味的乏味,只会让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各方面的能力。中班的孩子也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活泼、好动,因此,我结合了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通过数字、数点及各数量的关系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2、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2、材料袋:二种不同颜色、花瓣数、大小不同的花的卡片。

  3、神秘箱,1—9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㈠根据要求摸花,能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1、出示装有花朵图片的神秘箱。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摸出相应数量的`花朵图片,并数一数摸得是否正确。如,摸3朵、4朵、5朵。

  2、这些花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你能把一样的花放在一起吗?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㈡给花儿分类,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将花朵分类。

  2、同伴之间交流分类的标准,说说自己把什么样的花放在了一起。

  3、帮助幼儿明确:按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摆法。如,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花瓣数分。

  ㈢各色各样的花

  1、出示操作材料《各色各样的花》,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朵花。

  师:请你把相同的花圈起来,数一数有几朵,然后和圆盘中的一样数量的数字或点子连线。

  2、引导幼儿按花的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或贴上数字粘纸。

  3、引导幼儿认识具体物体、圆点与抽象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它们能表示同样的数量。

  活动结束

  收取活动材料,并逐一检查批改。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温馨提示: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起始阶段的数学学习如果离开了学习的生活,更是寸步难行。刚入学儿童的生活是彩色的,游戏、童话、动物、故事……不必须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也至少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认数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忙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完美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烈向往。由于学生一般都有幼儿园里的学习基础,他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1个滑梯、2个秋千、3个木马、4架飞机……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的无处不在;数完了,学生之间就要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数成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数,想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如,教学“10的认识”时,同样引导学生观察少数民族小朋友跳舞的主题,数一数,发现有10位小朋友,从而引出“10”这个数。还有像“0的认识”,不仅仅借助小白兔拔萝卜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0表示没有”,借助米尺体会0还能够表示“从那里开始”,等等。对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帮忙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避免了孩子因为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四)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习惯,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五)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六)、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能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上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做的以下努力,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反思上学期教学点滴工作,促进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教法,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做好。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必须下一番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至此,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3、问题辅导方面: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降低难度,进行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4、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把握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使数学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位置》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表述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请下面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

  二、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数的顺序 比大小》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数可能是几?刚开始部分学生认为答案只能有一种,所以回答时只说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发现了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很快说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学中以猜为动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我在板报上设计了“小小擂台”板块,分小组进行“夺红旗”比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比赛项目,或以小组集体成员的力量为小组争得荣誉,或以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争得荣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在本周四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第八单元中的《解决问题》一节,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解决同一个问题,训练算法多样化。2、落实四能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有效地去组织课堂,完整的.表达。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在唤起与生成环节,通过考眼力,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新课做准备。接着出示口算。复习已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后面解题做准备。

  其次,在探究与解决环节,通过对“一共有多少人?”的充分探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后面学生自己做题提供了依据。基于此,我在训练与应用环节,就只领着做了第一题,其余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效果还可以。

  最后,回扣板书,回忆本节内容,并总结,教育学生,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像在复习口算时用时过多,课件不熟练,检查时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数据和过程的检查,语言没有激情,忽视了课堂生成等,总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总之,我愿虚心学习,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在教学上有一些特点:

  1、教学用“正”字进行统计时,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开始,我让孩子们一起用手进行书写正字,说出“正”字是5笔。然后,让四名学生上台,每个学生代表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余学生玩接龙游戏,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完成的很漂亮,学生们从玩中掌握了用“正”字进行统计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如,在让学生上台用“正”字进行统计时,有个学生把正字写错了,少写了一笔,可是在自己座位上他却能写对,说明孩子是紧张了,而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感谢他的上台“服务”,让他以后上台不要紧张,并送给他一个小粘贴,那孩子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学生们都自发的给他掌声。

  3、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拓展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而且小组合作的很好,每隔学生都参与进来了,都争着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成员说。

  本节课的不足:

  1、时间掌握上没有把握好,以致于超时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2、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会没给学生思考时间,或很少的思考时间,而是自己就说出答案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5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如今,倡导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那么,教师只有把教学与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为时,教师的教学才具有教育哲学的意义,其行为也才有了更富理性的内涵。

  基于对以上文字的理解,我对自己所上《统计》一课,做一个反思性的分析,从中得到启发,以反思促进步。

  一、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仍持坚定可行的态度。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围绕课标精神、教学目标、课题研究进行教学设计的。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本在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着这一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节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较低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经验。例如:调查一个小组中的同学最喜欢一类电视节目和一类球类活动的情况。

  2、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我抓住:经历统计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到以上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导”下,进行有条理地、轻松地学习新知的。

  3、课题源于教学中的困惑,并在困惑中不断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搞好教学服务。课题为:《课堂中学生倾听、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评价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民主化,多元化。这节课教学《统计》,并且是: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在一堂课中对学生进行“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的得星情况的统计,不仅能让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竞争作用,同时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班的情况,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个了解,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与本质作用(数据信息的处理)。

  二、评价应做到:点到为止,不可泛滥。

  这节课中,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对四个小组进行竞赛式的评价,其效果较好,但在评价的多元化上做得不够好。一节课中,我是这么做的:

  1)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进行倾听、表达、合作三方面的评价,途中也让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意见,尽量做到评价的民主性。

  2)在场听课教师的评价,主要理念:互动式评价。人们常说:画龙点睛。在这节课中,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不够到位。

  如果只让一位教师或两位教师参与评价,那么,教学时间和效果会恰到好处。在这个环节中,我做得有点主次不分:这节课是评价为主呢?还是统计呢?而我让5位在场听课教师参与评价,多了,而且得星数呈平均分配状态,起不到“心理不平衡、失望、看到不足……”的效果。

  三、应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体现:在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课堂评价要体现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可主要是因为时间上不许可,也因为在场教师评价多了些,影响到了后面的教学。但在学具的统计表中,准备让学生统计本组得星总数,也让学生从颜色上进行统计。如果有时间让学生这么去做了,则能更好地体现本节课统计知识的难点所在,也能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

  感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或这或那的不足,但“个性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感到压力,而是一种展示与探讨。而反思,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让我意识到:学习不是以前要做的事,也不只是现在要补做的事,而是一直要坚持做的事。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2-1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的反思03-10

数学教学反思07-18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2-02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12

一年级《分类》数学教学反思11-14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热】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