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6 14:17:4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集合3篇

大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锻炼幼儿跑步的速度,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和走跑跳的能力。

  2.强化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红灯停路灯行。

  游戏材料: 红绿灯牌各一个,平地上画两条相距适宜的平行线,分别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游戏规则: 绿灯牌儿,众幼儿朝着终点走跑或跳。若举的'是红灯牌儿,众幼儿则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

  游戏玩法:

  1.一幼儿站在场地的终点线后面朝众幼儿做开灯者,开灯者两手分别拿着红绿灯牌儿,众幼儿站在起点线端。

  2.游戏开始,开灯者说红灯绿灯马上开灯"时任意举一灯牌,若举的是绿灯牌儿,众幼儿朝着终点走跑或跳。若举的是红灯牌儿,众幼儿则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

  3.开灯者反复说红灯绿灯马上开灯并换举灯牌,最先到达终点的幼儿为胜者,并由胜者当开灯者,游戏又重新开始。

  游戏注意事项:

  1.如果举的是红灯牌儿,众幼儿则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

  2.幼儿做好由易到难先走,后跑跳。举灯牌的幼儿有规则的变化到不规则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美妙意境,并且学会续编儿歌、

  2、想像住在树上的动物、

  活动重难点:

  懂得欣赏,学会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1、事先探索幼儿探访小蚂蚁、小毛虫、麻雀等小动物在树上的活动、

  2、图片:小蚂蚁、小毛虫、松鼠、麻雀、

  3、挂图一棵树,儿歌挂图

  4、光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幼互相打招呼、

  教师:

  ——平时周末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去那些地方玩呢!

  幼1:去玩得好的朋友家

  幼2: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场

  幼3: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公园(追问:那在公园里你会看到什么?有很多茂盛的树木、)

  如幼儿没有说到茂盛的树木时,老师及时的'说出来:

  教师:

  ——小朋友你们平时公园还会见到很多茂盛的树木是吗?

  ——那你们在树上会见到哪些动物呢?

  幼儿回答:

  幼1:小鸟

  幼2:松鼠

  幼3:蛇

  教师:

  ——如果是你,你住在树上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1:我会住在树的下面,在夏天的时候就可以乘凉、

  幼2:我会住在树干上,就可以和树上的动物朋友做朋友、

  幼儿回答、

  欣赏儿歌,听听儿歌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在树上、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齐老师带来有关在树上动物的儿歌,听一听有没有你们见到的动物、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在儿歌里听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

  ——播放光碟,出示挂图,在欣赏的过程中边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再次欣赏儿歌,我们在来仔细的欣赏一次儿歌,在欣赏的过程中来听听一共有几只动物呢?

  提问:这首儿歌里一共有几只动物呢?(幼儿回答)

  三、学习儿歌,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先请小朋友自己朗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儿歌、

  ——现在请小朋友分为四组,9个小朋友一组,老师指定好动物,请每一小组中的成员想想你那组的动物动作怎么模仿呢?

  教师:小朋友们想好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了哦!

  ——边朗读边表演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表演得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

  编一编

  教师:除了有小蚂蚁、小毛虫、小松鼠、小麻雀之外,还会有哪些动物在树上呢!请小朋友来想一想、

  ——幼儿续编、(把幼儿续编的写在黑板上)

  ——幼1:知了

  ——幼2:小燕子

  ——幼儿续编

  想想树木在大自然中有些什么好处?

  教师:小朋友来想一想树木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好处?

  幼1:可以遮太阳

  幼2:可以给绿化大自然,提供新鲜的氧气,给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树木,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动物朋友到树上去玩哦!到公园去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有哪些动物朋友哦、、、、、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哈哈镜》的歌曲磁带、录音机、哈哈镜。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变魔术"的游戏,观察并感受:哈哈镜让人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的现象。

  2、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习,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歌词。

  (1)、照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2)、请幼儿唱歌曲《笑一个吧》进行发生练习。

  (3)、请幼儿拍节奏学歌词,边说边练习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哈哈镜》。

  (2)、幼儿跟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大声,幼儿小声,重点练习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

  4、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演唱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镜前做魔法变身游戏。

  活动延伸

  欣赏儿歌《有趣的哈哈镜》,进一步体验哈哈镜的有趣。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习》,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精选]07-22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大班教案07-28

(经典)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精选)08-19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