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3 07:41: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精品(6篇)

大班教案 篇1

  小班语言:

  儿歌“拉大锯”

  设计思路:

  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具有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良好的作用。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儿歌“拉大锯”选自小班“一起玩”这一主题,对于我们班的幼儿,我是首次尝试民间游戏儿歌素材,算是给孩子缤纷的游戏世界里增添精彩的`栏目,经过我细腻的斟酌,设计,“拉大锯”这一语言活动出炉了,希望能带给孩子们智慧、无穷无尽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姥姥形象(指偶)、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通过游戏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⑴出示指偶“姥姥”。

  师:瞧!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

  师:我们有礼貌的向姥姥问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大戏”吗?今天,姥姥带你们去看大戏,你们想去吗?

  师:好的!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播放背景音乐,丰富后半段儿歌歌词,开火车,绕教室一圈)

  ⑵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

  师:大戏好看吗?

  师:刚才哥哥、姐姐手上拿的是什么?

  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丰富“拉大锯,扯大锯”儿歌歌词)

  2、完整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师:在姥姥家看了大戏,又学了拉大锯,还真有点累,休息会儿,竖起耳朵来听首好听的儿歌“拉大锯”,听——

  3、学习儿歌。

  师:“拉大锯”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现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锯子,我们来拉大锯了哦!(集体跟念、表演2——3次,鼓励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4、游戏“拉大锯”,在游戏中理解、表演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拉大锯”,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两个人也可以玩“拉大锯”游戏,谁愿意和我玩?(请一位幼儿上来与老师合作示范)

  师:我与好朋友面对面,五个手指头张开,举起来,与好朋友的小手交叉,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的稳稳的,边念儿歌边玩游戏!(游戏2——3次)

  [page_break]

  5、结束

  师:“拉大锯”的游戏真好玩,我请你们当小老师,去教教弟弟妹妹玩好吗?(开火车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真实细腻的画面,感受动物的灵性和伟大的父母之爱。

  2、在观察画面和动作模仿的情境中,体验动物的心情,尝试用恰当的、完整的语句创编对话。

  3、联系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激起感恩之心,能有感情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影片节选、视频、6张故事图片、小云朵图片、人手一个小盒子、彩纸、亮片纸、双面胶、背景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进行猜测。

  1、出示帝企鹅部分身体画面,组织幼儿展开想象,进行猜测。

  师:这是什么?这会是谁的脚呢?

  二、欣赏影片《帝企鹅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的欣赏《帝企鹅的故事》节选

  师:看了影片之后,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请幼儿来选出自己说的图片)

  2、分段欣赏——帝企鹅妈妈将蛋传给爸爸的场景

  师:妈妈是怎样把蛋给爸爸的?看到这些,你心里是怎样想的?请幼儿模仿企鹅妈妈把蛋传给企鹅爸爸的情景。

  3、分段欣赏——妈妈离开的画面

  师:就要离开,爸爸会和妈妈说什么?(出示小云朵,将小云朵放在爸爸的嘴巴旁边)请你和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教师请两位幼儿在集体面前对话

  4、分段欣赏——爸爸独自照顾蛋的`情景

  师:在爸爸身上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你想对冰天雪地的企鹅妈妈说什么?

  5、分段欣赏——重逢的一段

  师:谁回来了?你心里开心吗?为什么?

  三、情感迁移

  1、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

  师:你想到你的爸爸妈妈了吗?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请幼儿选择一个小盒子,把自己的爱和感激放到盒子里。

  3、幼儿操作,用彩纸条装饰盒子。

  4、请幼儿跟着优美的音乐把自己有情感的话大声地说出来。

  四、欣赏小企鹅长大的故事画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把故事图片投放到语言区,让幼儿自由操作,讲述故事。

  2、日常活动

  让幼儿独立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学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师适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和交流。

  3、亲子活动

  请家长来幼儿园,讲述自己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最让自己忘怀的事(比较艰辛的故事)。幼儿倾听父母感言并向父母表达爱,父母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以延伸本次活动经验。

  活动反思:

  1、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我将原来的看帝企鹅一家的图片调整为出示课件——观看帝企鹅部分身体部位,进行猜测、想象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部分段落的讲述对幼儿有一定困难,教师可将此段落的重点提出,指导幼儿重点练习。

  3、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使用精练易懂的语言。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稻草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稻草画一幅、稻草若干、颜料、笔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稻草画,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画怎么样?美吗?为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是用稻草捏贴拓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稻草拓印的方法:

  1、师:“那这么漂亮的稻草画是怎么制作的呢?

  (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师:“小朋友说的很好,首先我们先要思考用稻草贴一幅什么样的画,然后选择稻草开始捏贴,贴好后选择你喜欢的.颜料涂上去把它拓印下来。在印的时候我们的小手是不能移动的,要按住,而且颜料取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就影响画面效果。”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注意构图,思考再进行稻草捏贴。

  2、颜料的取舍适量。

  3、注意卫生。

  (四)作品评价。

  1、师:“请小朋友来说说哪幅作品最好?为什么?”

  2、作品展览。

  设计意图:

  秋天,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根据季节特点及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中,小朋友对稻草比较熟悉见得比较多而且又容易收集,于是我设计了版画《稻草捏贴》这个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寻找比一个数(量)多1和少1的数(量)。

  2、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知道5以内的数除1以外任何一数与前后面数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标记表示数(量)排序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6只贴绒兔子(1只白,2只灰,3只黑),1-6的数字卡,1-6的点卡,放大的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组:材料纸若干,实物印章2盒,印泥2盒,幼儿操作材料10;第二、三组:材料纸若干,印泥2盒,圆点印章6个,1-6的数字印章2盒;第四组:范样6张,1-10的数点卡6套;第五组:材料纸若干,印泥2盒,圆点印章6个,1-10的数字印章2盒;第六组:范样6张及材料纸若干,1-10数字印章2盒,印泥2盒。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学习2-5的相邻数。

  (1)绒板上出示6只兔子。

  “绒板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谁来把一样的兔子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多少排列?”“他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要把1只白兔子放在2只灰兔子的前面,而3只黑兔子放在2只灰兔子的后面呢?”(1只比2只少1只,排在2只的前面,3只比2只多1只,排在2只的后面)“谁来在兔子下面贴数字表示它们的数目”“看看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比比它们的多少,告诉大家1比2怎样?3比2怎样?”“小结:1比2少1,它是2的朋友,排在2的前面。3比2多1也是2的朋友,排在2的后面”。

  (2)出示3的长条点卡。

  “这张卡片是几?它的朋友又是谁呢?先找在它前面的朋友,应该是几点?它比3点怎样?再找它后面的朋友是几点?它又比3点怎样?说说3有几个朋友,是谁。”再比比它们的'多少。

  2、小组活动。

  第一组:找朋友。

  “看看卡片上有什么?有多少?再在空格里盖印章。给他印两张朋友卡片并排在它的前后,前面空格印的数目比它少1,后面的空格印的数目比它多1。最后说说它是几?它的前面是几?它的后面是几?”

  第二、三组:填空缺。

  “请你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应的点数,说说它比前面的数怎样,比后面的数字又怎样,它的朋友是谁和谁。”

  第四组:看大小标记排数卡或点卡。

  第五组:按标记接着印。

  第六组:男孩和女孩的位置。

  “想想男孩和女孩的第一名在哪里,然后拿一张材料纸,用数字记下和材料纸上女孩同一排的男孩的位置,记好后讲一遍。”

  3、活动评价。

  展示几张幼儿完成的放大材料(找朋友,填空缺,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如:谁比它多1、谁比它少1。)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跳、钻爬、滚动、搬运等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2、体会轮胎花样游戏的快乐。

  3、通过玩轮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及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轮胎。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自编韵律操。

  幼儿站到轮胎里面,跟老师一起做。(深呼吸——拉弓——点头——抬头——耸肩——站到轮胎上再跳到里面3次——站轮胎后面交替脚跳(可摆手)——趴轮胎上做游泳姿势)

  (二)分散练习玩轮胎。

  1、请幼儿分散玩轮胎,比一比谁的玩法多,谁的玩法最有趣。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撞到别人。(教师观察幼儿有哪些玩法。)

  2、集中,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三)集体练习玩轮胎。

  1、滚轮胎。

  (1)请小朋友找一个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把轮胎送到老师这边。

  师:谁告诉我什么办法是最简单最快的啊?

  (2)比一比谁的轮胎跑得最快?分两组进行比赛。

  2、轮胎翻更斗

  (1)教师示范怎样让轮胎翻跟斗。

  (2)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提醒:加油!快!加快速度!翻跟头!已经翻好的帮一下后面的小朋友。)

  3、走轮胎

  (1)将幼儿分成两组,合作用轮胎铺一座小桥,看看哪组铺的快。

  (2)请小朋友从桥的这一端走到桥的那一段,自己注意安全慢慢的走,完成以后回到队伍后面。(提醒:不推不挤,尽量不要摔倒,摔倒了自己起来继续加油!)

  4、爬、钻轮胎。

  (1)教师拿一个轮胎放在中间做山洞。

  (2)请小朋友爬过轮胎再钻过这个山洞,完成后回到队伍后面。(提醒:注意安全,加油!)

  5、攀爬轮胎。

  (1)请两队幼儿合作把轮胎堆成小山。

  (2)幼儿练习爬小山。

  (四)结束活动。

  幼儿坐回轮胎中,和教师一起做深呼吸,甩下胳膊,坐在轮胎中蹬腿等放松运动。

  四、教学反思:

  从这一实录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活动“预设”与孩子在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关系,它们是连续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要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创设了运动环境后,“观察”孩子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眼观才会有所察觉。最后才会对自己的察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

  小百科: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经典)09-06

(经典)大班教案09-04

【经典】大班教案09-30

(精选)大班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