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2-19 07:07:3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说诗歌。

  2、学习词汇:香甜、清凉、欣慰。

  3、结合"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引导幼儿体会妈妈的爱,增进亲子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理解"妈妈的心可真大",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浓浓的母爱。

  活动准备:

  课件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人,她有这么一颗心,这颗心很大很大,大到能装下一个孩子,装下这个孩子所有的快乐、伤心。等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这颗心,还是能把孩子装下。猜猜看,谁会有这样一颗心?(妈妈)妈妈的心为什么可以装下这么多呢?

  二、教师示范朗诵诗歌第一遍。

  提问:

  1、你还记得诗歌的名字吗?

  2、妈妈的心大吗?诗歌里怎么说的?妈妈的心里满满的装的都是谁呢?

  三、结合课件,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当我饿的时候,妈妈怎么做的?出示蛋糕图片

  2、当我热的时候,妈妈做了些什么?

  3、当我冷的时候呢?

  4、生病的时候呢?

  5、当我长大了懂事的时候呢?

  6、妈妈为孩子的成长操了那么多的.心,所以诗歌里说"妈妈的心可真大不然怎能把我全装下"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妈妈,总能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她的心里边,时时刻刻的关心着孩子,爱着孩子,所以我们说妈妈的心可真大。

  学习朗诵诗歌:

  让我们来学习朗诵这首好听的诗歌,送给自己的妈妈吧!

  讨论:

  1。这首诗歌要怎样朗诵才好听呢?

  2、看课件跟诵一遍。

  3、幼儿跟课件尝试自己朗诵一遍。

  五、话题扩展:我的好妈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妈妈心中最珍贵的宝贝,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但她们却不会挂在嘴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吧!

  2、妈妈这样关心爱护孩子,那孩子应该怎么样爱自己的妈妈呢?

  3、师生共同小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做最让妈妈骄傲的宝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用"长长的××"描述故事中的朋友及物品。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朋友多,真开心。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电子白板。

  2、长长的面条、餐车活动过程:

 一、以糖糖过生日为线索导入活动。

  1、以生日歌,引出糖糖过生日的情境。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播放生日快乐歌曲)啊,原来今天是糖糖的生日。糖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点击出示蛋糕)邀请了好多好朋友一起来吃蛋糕过生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是谁来啦?

  二、根据特征"长长"猜想是谁?

  1、糖糖在窗口等着好朋友的到来,从窗口能看到好友"长长的"部分从窗口露出来。

  (1)师:看,这是谁来啦?(出示大象的鼻子)(幼儿猜想)让我们看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啊,原来是大象,那刚刚从窗口我们看到的是大象的哪里呢?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引出"长长的"这个词)

  2、继续看课件,直到把动物朋友都猜出来,反复学习使用"长长的"来描述动物的特征!

  (1)师:接下来有两个好朋友要来哦,小朋友要仔细看!又有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用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窗口寻找"长长的"特征)

  (2)是谁啊?这是谁啊?是长颈鹿和小兔子,你们猜对了吗?刚刚在窗户口,你们看到了长颈鹿和小猴子的.哪里呢?

  (3)小朋友们真能干,糖糖还邀请了谁呢?是小猴子来了,刚刚窗口看见的是小猴子的哪里呢?

  3、小结:糖糖邀请的好朋友真有趣,他们都有一个地方可以用好听的词来形容,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小兔有(长长的耳朵),小猴有(长长的尾巴),你们都找到了吗?(用聚光灯功能显示动物的"长长的地方")。

  三、给糖糖过生日,帮助糖糖招待客人

  1、糖糖真高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这些东西也可以用我们刚学到的好听的词来说一说。请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互相说一说!(讨论后,再请幼儿独立讲述--说出长长的,食物下的盘子点出)(课件第9页)

  2、糖糖想请小朋友帮忙招待客人们,注意,在招待客人的时候,要说:"我请××吃长长的××"谁愿意来试一试呢?

  (拓展幼儿思维,利用白板的可操作性,请幼儿来点选将哪个长长的食物来招待哪个动物,边操作边讲述)

  四、结束部分

  1、糖糖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助,想和你们一起吃蛋糕了,吃蛋糕前,先要准备什么长长的东西呢?(生日蜡烛)我们来插长长的蜡烛,1,2,3,4、吹蜡烛啦!(吹灭蜡烛)

  2、生日的时候除了吃蛋糕,还要吃什么长长的东西呢?你们猜过生日时吃的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呢?

  3、糖糖邀请小朋友分享长长的生日面条,活动结束!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1和2

  2、难点:目标3

  三、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五、教学反思;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死亡的含义,知道每个人最后都会死去。

  2、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现在的生活,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活动准备

  挂图18号;《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磁带及录音机;请家长配合进行有关生命与死亡的教育:带孩子去扫墓时告诉孩子去世的是谁,他(她)因为什么去世;去世的亲人在世时曾经做过些什么;死亡是怎么回事等。

  活 动 过 程

  一、回忆扫墓经历,引入主题:小朋友,清明节扫墓的.时候你们拜祭的人是谁?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你们想念他们吗?有一位老奶奶,得了很严重的病,很快要去世了。你们猜一猜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你是和花奶奶非常亲密的人,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只叫咪咪的小猫讲的故事,名字叫《再见了,花奶奶》

  二、结合挂图1、2听故事录音1-4段,提问:为什么大家叫她花奶奶?当花奶奶知道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时,她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生活的?

  三、结合挂图3、4听故事录音5-9段,提问:当花奶奶住院时,她是怎样的心情?她害怕吗?她有什么希望?她的家人是怎么对待她的?当花奶奶去世的时候,她的孩子、小猫咪咪是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想对花奶奶说些什么?

  四、讨论:你认为花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死了还会再活过来吗?我们应该怎样过好每一天?

  五、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慢慢变老,最后都会死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多学习,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用的人。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5

  目标:

  1、说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特点。

  2、 尝试口头仿编儿歌,发展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用“如果狮子……,还是不是狮子?”的句式,创编儿歌。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狮子和蛋》幼儿用书、不同形态的狮子图片,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模仿狮子的吼叫声,请幼儿猜猜老师扮演的事什么动物。

  二、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三、教师朗诵儿歌《狮子的噩梦》:

  狮子的噩梦

  如果狮子没有鬃毛,还是不是狮子?

  如果狮子没有牙齿,还是不是狮子?

  如果狮子长出斑点,还是不是狮子?

  哎呀呀!一场噩梦,吓坏了狮子。

  四、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1、 狮子的噩梦是什么?(认读字卡:狮子)

  2、 你认为没有鬃毛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3、 你认为没有牙齿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4、 你认为身上有斑点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5、 你觉得狮子如果变成那个样子,心里会怎么想?

  6、 你想为狮子设计怎样的`新形象?

  五、幼儿学习朗读儿歌。

  六、请幼儿用“如果狮子……,还是不是狮子?”的句式,创编儿歌。

 七、延伸活动:

  出示不同形态的狮子图片,请幼儿观察,并动手为狮子设计一个新形象。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幽默、风趣的情节内容,初步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

  2、知道要从小认真学本领,长大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重点:

  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节内容

  难点:

  讨论故事的有趣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对换节》、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经验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节日?你喜欢过什么节日?

  2、听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根据故事内容名字猜测你们知道对换是什么意思?对换节里谁和谁对换的?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3)回忆故事内容对换节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3、小组讨论,找出故事中有趣的故事内容

  (1)幼儿边看图书边听故事录音找一找,对换节里大人们过得怎么样,小朋友们过的怎么样?

  (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故事哪些地方十分有趣?为什么?

  (3)讨论分析故事内容对换节里,爸爸妈妈高兴吗?他们在干什么?对换节结束了,小朋友们在想什么?(讨论)

  4、教师小结:教育幼儿从小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感谢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桌子4张;椅子25把;绘本12本;记录纸20张;展板2块;磁铁30个;画笔12支;PPT

  2、经验准备:(1)已了解“收集”的含义。

  (2)具有良好阅读、绘画、倾听习惯。

  活动重点: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活动难点: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诱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最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第一段,初步发现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1-11页。

  ——还有一些人也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呢,他们是谁呢?

  ——他们都喜欢收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从椅子后面的书袋里拿出绘本,从第1页到第11页。

  (2)分享交流

  2、自主阅读第二段,进一步发现自然界中收集者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自主阅读至结束。

  ——除了小女孩、小男孩、奶奶、清洁工、乌鸦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谁喜欢收集?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

  3、完整欣赏绘本。

  三、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1、绘画记录仿编的绘本内容。

  ——绘本中的秋天、海边、天空、小溪都有喜欢收集的东西,如果你是它们,你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仿编的绘本内容。

  ——你是谁?你喜欢收集什么?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到班级和朋友们继续说说你们的收集。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8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小风车

  活动目标

  1.乐于朗诵儿歌。

  2.感受玩风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风车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在草地上自由探索风车的玩法

  教师出示风车,介绍名称,请幼儿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重点)

  1.风车有几瓣叶子?长得想什么呀?

  2.你是怎么玩风车的?你跑起来的时候,风车的'叶子怎么样?

  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4.引导幼儿讨论儿歌里说了什么。

  5.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幼儿尝试跟念。

  三、边玩风车边念儿歌(难点)

  1.幼儿边玩风车边念儿歌。

  2.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想玩别人的风车应该怎么说?当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你要怎么说?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顺序地、连贯地讲述小朋友用各种办法取皮球的事情。

  2.引导幼儿学习用较准确的词表达各种取皮球的动作,如:取、夹、拨、浮等。

  3.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发展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一幅草地背景图,图上画有大树、洞,活动教具:4个小朋友、皮球。

  2.另一幅草地背景图,内容同上。操作教具:球,一个小朋友手里拿钳子,一个拿竹竿,一个拿铲子,还有一个手里提着水桶。

  (二)知识经验准备 已有简单的“浮力”的实际尝试。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指导幼儿看图。

  1.教师:出示第一幅背景图,问:“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什么?”要求说出大树下有1个又深又窄的洞。

  2.出示4个小朋友,给他们起个名字,出示图片教具皮球,教师操作教具,问:“草地上,红红、兰兰、明明、宝宝在玩什么游戏? 后来发生什么事?”

  3.出示第二幅背景图,操作“红红”用手伸进洞里去捞皮球。教师:“皮球滚到哪儿去了?红红做了些什么?她取出了皮球吗?那该怎么办?”

  4.出示手持各种工具的小朋友。

  ①帮助幼儿观察图上小朋友手上的各种工具。

  ②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办法,怎样把球从洞里取出来的。

  (二)幼儿运用新经验进行讲述。

  1.师:你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帮助红红、兰兰、明明取出皮球?(鼓励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学着老师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讲的时候要注意:

  ①小朋友在取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②什么人用什么办法把球从洞里取出来?

  ③结果怎样?要求较为完整、连贯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继续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动词,操作活动教具。

  2.师:刚才你们帮助图上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取皮球的好办法,真能干。但是,如果洞很深,钳子不够长,如果用钩子,钩子会钩破皮球,皮球是圆的,不容易取出来。请你们说说哪种方法最好,既简单又能很快取出皮球?请一名幼儿完整地讲述提水取皮球的经过。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科学区布置材料:“陷阱”若干个,皮球、玻璃球、塑料球、钢珠、泡沫球若干,让幼儿在科学区探讨:“不同材料的球都能用水使它浮上来吗?哪些行?哪些不行?为什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从‘陷阱’里取出玻璃球、钢珠?”

  五、生活中渗透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解决。

  六、环境中渗透

  环保墙饰:救小鸟。

  七、家庭中渗透

  家长与幼儿共同玩智力游戏“脑筋急转弯”。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我园坐落在汉江边的陕南硒茶小镇焕古的怀抱里,幼儿在茶山里生,茶山上长,从小闻着茶香、品着茶味快乐幸福的成长着。孩子们作为将来的种茶人、制茶人和售茶人,有责任和义务把古镇茶文化和茶技艺传承下去,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茶乡茶香》就是在这种幽幽香气中产生,孩子们在家庭及幼儿园都接触茶,学习茶文化。作品《茶山小妞》就是由活动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串联而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2、幼儿初步了解泡茶活动的基本技能;

  3、幼儿初步感受身为茶山孩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

  1、激发幼儿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2、幼儿初步了解泡茶活动的基本技能;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感受身为茶山孩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幻灯片一)谈话: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可能干了,你们认识她吗?她在哪里呀?(幼:涵涵、小伙伴、茶山上……)

  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朋友心情的变化。

  1、(出示幻灯片二)提问:孩子们,涵涵一家是做什么的呢?

  2、(依次出示幻灯片三)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喝茶有什么好处?会泡茶吗?

  3、(依次出示幻灯片四、五、六)提问:家里忙的时候,涵涵做了些什么?

  4、(出示幻灯片七)提问:孩子们,涵涵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5、(出示幻灯片八)提问:香香的茶泡好了,涵涵把它敬给了谁?

  6、(出示幻灯片九)提问:你愿意把你家的香茶与客人分享吗?

  三、结合故事情节,幼儿回忆自家与茶的故事。

  提问:孩子们,你还记得自己家种茶、摘茶、卖茶的情景吗?哪位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四、总结并延伸。

  孩子们,你们是硒茶小镇的宝宝,满山的茶树是我们的朋友,她们陪伴了我们许多许多年,为了每一片茶叶长得更好,味道更美,让我们从今天起向涵涵一样,好好学习茶的知识。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节奏的朗诵。

  2、对观察蚂蚁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感受儿歌中愉快的游戏情景,产生对朗诵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玻璃球、塑料碗、瓷碗、木头碗以及木筷、竹筷、塑料筷等。

  2、对饭菜名称有一些了解。

  3、幼儿园鸥鸟个数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阅读画面,欣赏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小朋友在对蚂蚁说什么呢?

  2、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注意儿歌的节奏以及一问一答部分的不同。

  二、学习儿歌。

  1、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小朋友请蚂蚁吃了什么饭?什么菜?用什么筷?用什么碗?小蚂蚁吃不完是怎么办的呢?

  2、师生分别扮演角色朗诵儿歌。

  (1)教师:下面,我来做蚂蚁,你们喊我来,我问你们回答。教师扮演蚂蚁朗诵儿歌。

  (2)与幼儿一问一答朗诵儿歌,然后交换角色朗诵儿歌。

  三、创编儿歌中间部分。

  1、教师出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碗筷,让幼儿认一认,丰富幼儿对碗筷种类的认识。

  2、教师启发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拓展想象。

  教师:你还知道什么饭菜?你想请蚂蚁吃什么饭?什么菜?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讲述各种主食和菜肴的名称。

  3、采用教师问幼儿回答的方式朗诵新编儿歌,在什么饭什么菜的地方教师可以与幼儿个别问答;在什么筷什么碗的地方采用教师及时拿起不同材料的碗筷与全体幼儿问答,练习快速反应对话的能力。

  四、教师引导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用朗诵儿歌的方式与蚂蚁对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文学的乐趣。 2.知道“诱人”“妙极了”的意思,学习“有….还有…”句型3.-幼儿能学会“好朋友要互相帮忙,互相分享”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1.生日歌一首

  2.《会唱歌的生日蛋糕》视频

  3.小熊,小猪,小狗,小羊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播放生日歌

  (1)小朋友这是什么歌曲啊?

  (2)那你们生日的时候都是谁给你们唱歌的呢?

  (3)今天啊,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听听是谁在唱生日歌呢?故事的`名字叫“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2.第一次幼儿静听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啊?3.第二次播放故事

  (1)故事里面都有什么动物呢?(出示小熊,小猪,小狗,小羊图片)(2)学习“有小熊,小猪,小狗,还有小羊”.句型(3)那这个蛋糕是谁做的呢?我们来听听是不是呢4.第三次分段播放故事

  (1)这个蛋糕是谁做的啊?

  (2)他们是给谁做蛋糕的呢?为什么要做蛋糕呢?(3)(学习“诱人”)小朋友们知道诱人是什么意思吗?诱人就是看起来就很吸引人很想吃的意思。(学习“妙极了”)小朋友们知道妙极了是什么意思吗?妙计了就是好极了的意思。 5.第四次播放故事

  (1)小熊做蛋糕时有哪些小动物来帮忙了呢?

  (2)他们为什么要帮助小熊做生日蛋糕呢?(引导幼儿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结束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3

  一、目标:

  1.通过听一听、想一想,初步了解第二次龟兔赛跑的有关情节,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鼓励幼儿能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重点:

  学习小兔在关键时刻舍己助人、坚持到底的'精神。

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合理地想象、表述。

  三、材料:

  1.录音片段(、音乐)

  2.情节图片两张

  3.多媒体课件一套

  4.自制金牌两块

  四、流程:

  激发兴趣——→想象表达——→分析理解——→交流讨论

  五、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森林里响起热闹的音乐),话外音:兔子和乌龟又要赛跑啦,大家快来看啊!

  师:你们刚才听见说什么?为什么又要赛跑啦?

  (幼儿回答)兔子和乌龟又要赛跑啦,它们已经进行过第一次赛跑了。

  2.师:原来它们已经有过第一次赛跑了,那么兔子和乌龟第一次赛跑的情况怎样呢?(幼儿回答)

  师:原来是乌龟赢了!

  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第一次赛跑时,小兔是因为太骄傲自满而失败啦,小乌龟却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胜利。

  3.师:第二次龟兔赛跑的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幼儿回答)

  师:你们讲得都很有道理,别急,让我们一起去观看这场激烈的比赛吧!

  (二)想象表达:

  1.运动员入场(多媒体播放小乌龟和小兔子进场)

  2.师:瞧,运动员真神气,你们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吗?(幼儿回答)

  师:运动员准备、跑(小乌龟,小兔跑了出去)。

  (三)分析理解:

  1.情节一:师:不知道这次比赛的情况会怎么样?(放录音:比赛开始了……小鸭哭着说:我迷路啦)

  师:小兔真的会这么做吗?(放录音:小鸭迷路了……把小鸭送回家后赶紧去追乌龟了)

  2.情节二:师:小兔这回可要拼命追赶乌龟啦!“笛笛——”(出示情节图片,观察)

  师:啊呀!又怎么啦?(幼儿回答)

  师:怎么样?你们觉得这次的冠军是谁呢?(幼儿相互商量,师参与)

  (四)交流讨论:

  师: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两位运动员。(音乐响起,两位运动员进场。)

  师:两位运动员在你们面前,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幼儿回答)

  师:我知道你们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这样吧,我们把两位冠军请到班里和它们好好聊聊吧!

  (放欢乐的乐曲,幼儿离开)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4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儿童的心理充满了许多好奇的想象,尤其是对天上飞行的小鸟更是有无尽的羡慕和渴望。我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主题。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表述自已看到的画面。

  2、培养幼儿在班级同学面前大胆表达的能力,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倾听其他幼儿的表达,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一段自然界鸟儿飞翔的视频和一段人类利用各种工具在天空中飞翔的视频。

  2、 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图画纸。

  3、 准备一些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1、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小鸟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吧!

  2、教师播放一段各种鸟飞行的视频,3、让孩子们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每个孩子表达时,教师及时鼓励其他孩子及时进行了评价,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幼儿们对小鸟飞翔的羡慕。)

  二、小朋友们你们羡慕小鸟在天上自由飞翔吗?

  1、教师引出讨论话题:小朋友吗,假如给你一对能使你飞翔的翅膀你想做什么?

  (1) 孩子们先自由说,可以前后桌说,同桌说,和自己的小伙伴说。

  (2) 想说的小朋友站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 请大家评一评他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呀。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要部分,重点是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评一评,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意识。在孩子们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给每个孩子表达的'信心,并采用发小红花的方式,进行鼓励。)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三、大家说的可真好,有了小鸟一样的翅膀真让人幸福,那你能把你想象的景象用画笔画出来吗?

  1、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2、展示绘画作品,并请小朋友描述自已作品所表达的故事。

  3、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

  四、大家都羡慕小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相信我们每个孩子也都喜欢小鸟,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鸟,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呀?(此环节是本课的延伸部分,意在加强幼儿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五、我们人类虽然没有和小鸟一样的翅膀,但我们也借助于人类的聪明才智飞上了天空。播放人类利用飞机,宇宙飞船等工具在天空和太空飞翔的视频。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01-08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1-09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2

幼儿园游戏语言活动教案11-30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05

【精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05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11-14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11

语言活动教案04-17

精华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