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9 08:51: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⑥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 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2、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3、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巩固训练:

  ①完成思考练习二。

  ②课后练习二。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人生理想信念”里的一篇外国文章。因为是翻译过来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较长,一些字词也不太好理解,学生可能因为阅读比较困难而失去兴趣。

  我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都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并且强调合作与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倡导集体智慧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喜欢学习,勤于动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预习

  《我的信念》是一篇译文,在字词上有一些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把一些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前就解决好。并且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听课。

  学生经过充分的预习,而且带着问题来听课,就比较有兴趣。他们预习到了的内容,在老师讲课提及时,他们就很兴奋,因为已经会了,就很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表现自己预习的充分和胸有成竹,学生也因此很有成就感。

  二、讲课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老师则以“导”为主。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字词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已经在预习时有了比较好的掌握,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品位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

  事实证明,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完全有能力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经过合作对一些难点做出比较完美的回答。我在讲这堂课的时候,几乎没有提出具体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运用集体的力量把三个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而且是主动的,积极地,兴高采烈的。

语文教案 篇2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整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散文特点。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之后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研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研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

  2、学习通过别人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等多角度的心理描写方法。

  3、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语言、行动来衬托心理活动的方法。

  2、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

  板书:别了,语文课

  二、默读课文,走进文本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阅读。

  三、交流阅读感受

  1、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以及困惑。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最感动或者有同感的地方。

  四、整理归纳,多层次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再现。

  五、质疑悟读

  1、陈小允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表现在哪些方面?

  2、重点品读有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段,分析我的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3、存疑总结: 当得知自己即将和家人移民海外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禁为自己可以不用默写而窃喜,可见我对语文是厌恶到了极点。可是,面对张先生的鼓励和礼物,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是不是依然讨厌语文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5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齐读课题)

  2.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如果记得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生领读词语)

  3.老师摘哪个,小朋友们读哪个。

  4.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师范写,生书空。

  5.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9页,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又漂亮又工整。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刚刚结识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它们长什么样呢?

  二、理解课文:

  (一)体会小柳树的骄傲。

  1.漂亮的小柳树和难看的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用漂亮的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且用笑脸和苦脸来表示你对他们的喜好。如果读好了,就到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开始吧!

  2.谁来说一说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呀?

  3. 你从哪看出小柳树骄傲?

  4.你是抓住了小柳树的话体会出它的骄傲,像这样的话还有吗?

  5.(出示小黑板)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两句话。

  6.你从哪体会到了这是棵骄傲的小柳树?能读出小柳树这种骄傲的语气吗?

  7.谁还能读得再骄傲些?

  8.从你的朗读中,让大家感受到了这是一颗骄傲的小柳树。

  9.还能体会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柳树?没礼貌。如果改成有礼貌可以换成什么? 你好。请问。

  10.这句“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这是个什么句啊?小柳树是真的在问小枣树不长叶子吗?翻开书67页,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说此时小柳树怎么想的?

  11.从小柳树说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它的骄傲,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它的骄傲?

  (二)体会小枣树的谦虚。

  过渡语:骄傲自大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朋友,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骄傲的小柳树,相反会更喜欢小枣树,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进哪段就讲哪段)

  1.你通过哪段知道的?你来读读。(第6段)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枣树不爱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2.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非常喜欢它?(第7段)温和的说是怎样的说?就用你体会到的感受跟同桌读一读。谁来做小枣树温和的说一说?

  小结:小枣树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奖别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是谦虚。

  3.谁还能说说喜欢小枣树的原因?(第5段)能读一读吗?你的枣子很大,但是不够红,谁的枣子又大又红?(指生读)吃着又大又红、营养丰富的枣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起来读一读。

  4.小枣树的宽容和谦虚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同时也在感染着小柳树。小柳树有什么变化吗?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小柳树会对小枣树说些什么呢?

  小结:小柳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同样能受到我们的喜欢。

  三、扩展:

  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像小枣树那样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夸奖他、赞美他、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在我们身边的小伙伴身上有什么优点,你能用几句话夸夸他吗?

  四、结束语: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感动,希望你们今后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像我们前面所学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漂亮 小柳树图 骄傲

  难看 小枣树图 谦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爷爷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爷爷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它们组成的词语,学习并掌握“片”、“石”两个部首。

  3、理解3个句子的意思。

  4、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5、认识街道,会认读门牌。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读训练。

  1、词语:jiedao门pai号码piao亮长qing路

  2、句子:我们的'学校在嘉庚路,门牌号码是57。

  二介绍课题,导入新课。

  三指导看图。

  1、指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画面。

  2、让学生明确这幅图上主要画的是一所学校,然后指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观察:校门外的景物;又长又宽的街道;家长和孩子;校门口的景物、校牌、门牌、师生的活动;校内的景物、新颖美丽的教学楼、优美洁净的校园……

  3、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教室是如何明亮、舒畅,学校是怎样漂亮、可爱。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教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

  1、指导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街:左中右结构,与“行”字做比较,指导书写。

  道:半包围结

  构。部首是三画。

  牌:左右结构。新授部首“片”字旁,共4画。

  码:左右结构。新授“石”字旁,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理解词义,扩词。

  街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街道。

  门牌:是固定在门上表示路名或号码的标志,实物观看。

  码:表示数目的符号。

  漂亮:美丽、好看的意思。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学词学句。

  1、在学句时随机出现“长庆路”、“漂亮”二词,结合学句和说话来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说说共有几句话。

  (1)长庆路是一条怎样的街道?(齐读第一句)。

  (2)这所学校在哪里?门牌号码是多少?(齐读第二句,指名读)

  (3)指名观察图,由图上可以觉得这所学校怎样?(指名读第三句)

  (4)用“很”练习说话。

  很——这朵花很漂亮。

  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池塘里的水很清。

  教室的地板很干净。很。

  (5)指导学生逐个说说自己家的地址,门牌号码是多少?

  例:集美小学在嘉庚路,门牌号码是57。

  三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并扩词。

  2、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四朗读课文

  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我们集美小学的地址要怎样记,先看在什么街

  道,再记门牌号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街道长庆路门牌号码学校漂亮

  2、用“很”练习说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1、看图读句子,指名回答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这所学校在哪里?门牌号码是多少?

  2、读读写写。

  除指导学生读准,写正确外,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如:庆(国庆)(庆祝)(欢庆)(庆贺)等。

  3、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片()石()彳()辶()

  4、用“很”写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然后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经典]12-09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经典)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