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2 10:08:4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集)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

  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二、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以

  第二段:逮有子俊杰廉悍踔厉风发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泛滥停蓄

  第四段: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教禁顺赖以男女质钱子本相侔没与设方计令书其佣比一岁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第五段:亦在遣中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拜疏士穷乃见节义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贵重顾藉推挽穷裔道不行于时也自持有出于人自力以致必传于后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第七段:立然诺尽竟

  第八段: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2、朗读、翻译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体会“士穷乃见节义”的哲理

  教学进程:

  一、阅读与探讨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为人的?摘出具体语句。(文后练习一)

  讨论;主要从他为人的品格、学业成就和做官的政绩等方面加以介绍。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提示:第四段--为政才能高,选取典型事例;传播文化的功劳,他人拜其为师,衬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选取典型细节,对比写法。

  3、赏析多处对比的具体作用。(文后练习二)

  4、贯穿文章诸多材料的主线是什么?文章第7段是否为闲笔,为什么?铭文有何深意?

  提示;以朋友之义为主线。

  第7段并非闲笔,回应了前面议论交谊的话,再比衬柳生前为人之正直,借以鞭挞世俗的丑恶风习,使文章更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铭文语短情深,因为死者生前曾以无后为忧,而死后孩子又特别小;所以铭文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同样表现作者对柳的一往情深。

  二、赏析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

  1、墓志铭常规写法

  ①从内容上,“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对死者一生的德行、事业有一个完整的介绍。

  ②从章法上,开头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中间叙述死者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后人;写作时以叙事为主,作者的态度是隐含其中的。

  ③墓志铭一般要“论列德善功勋”,并且“称美弗称恶”。

  2、比较本文的创新“变体”写法。

  ①开头不叙姓氏、里居。

  ②中间以较大篇幅发了两次议论:一是议论世俗交情,二是柳的坎坷经历与文章必传于世。

  思考:这些议论的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作者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吗?(文后练习一)

  ③对柳一生因支持王叔文改革而遭贬斥的大事采用淡化处理的叙述方式。

  3、小结韩愈文章的独特写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绮、讷、略、鸽、畔、福、卵、供、签、订”10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情朗读第2小节。了解日内瓦的绮丽的风光,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3、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那种和谐之美。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这些词语。

  2、在充分感受日内瓦绮丽风光和它和谐之美的基础上,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语:今天,我们将在书页间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我们将随着作者的视线,去感受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那绮丽的风光!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换字理解“令人神往”:令人向往

  指导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说说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词语: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湖畔、湛蓝、产卵、罗讷河。

  (2)正音:讷、卵、畔。

  (3)字形:卵(笔顺指导)

  (4)指名交流问题,随机出示句子: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向往的地方。

  师生合作读。

  日内瓦在(),(),(),是()。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用上“是……也是……”的句式再来说一说。

  相机板书:

  风光绮丽旅游胜地

  外交舞台

  三、学习课文

  过渡:群山环绕的日内瓦公园星罗棋布,鲜花遍地,美不胜收。它是钟爱艺术、自然人们的探究天堂,也是世界各主要机构云集的国际城市。

  1、师引语介绍“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媒体相应出示画面。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日内瓦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说一说。

  3、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读读课文第2小节,用“o”圈出景物,用“——”划出有关句子。

  4、学生自读课文。

  5、交流反馈。

  随机出示:

  (1)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图示理解:贯穿

  (2)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①师:作者说“湖的形状像——新月”请学生上台画一画新月。

  ②师:作者说湖的颜色是——湛蓝,你见过湛蓝色吗?(天空、大海)湛蓝就是深蓝色,日内瓦湛蓝(看媒体)

  作者说它犹如翡翠,“犹如”就是——好像、宛如、好似、如同。

  ③把湖比作新月写出了日内瓦湖的形状,把湖比作翡翠写出了日内瓦湖的颜色的美。请你美美地读一下。

  ④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3)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

  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师:作者在日内瓦湖畔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句式练习:

  湖的南岸有()的()。沿湖公园密布,()的()掩映其间。湖中有()的()和()的()。

  (4)媒体出示,学生做小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绮丽的日内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用上刚才学习的句子,试着介绍。)

  6、过渡:在美丽的日内瓦不仅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而且能让人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动物的精心保护,营造了一份城市特有的和平幸福。

  7、日内瓦人为城市的这些“居民”做了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产卵季节时……当“小宝宝”早春降临时……当小动物们得病时……)

  人们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想象说话。

  8、师小结:人们是这样呵护着——自然界的精灵——他们的朋友,漫步在罗讷河沿岸,友人们不仅会为这美丽的城市发出阵阵的赞叹,更能感受到城市独有的惬意和它和谐的美。板书:和平幸福

  9、学习课文第3小节

  (1)逐一出示图片配上文字(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

  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介绍。

  (2)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一次愉快的国际旅行,在美丽的日内瓦,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看到了一幅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由衷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有那碧水青山、绮丽风光;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将深深萦绕在心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儿歌,增加语言积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中含反义词成语的意思,在表达和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多读多背,锻炼使动脑想的和口头表达的'一致、协调。

  2、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运用。

  3、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出示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儿歌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这首儿歌写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学习种花和种瓜。全诗押”a“韵,”花“hua,”瓜“gua,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吐清楚。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二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说一说,那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发言。

  教师: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很好。”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包含一组反义词”南--北“,”辕“和”辙“两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不难了。

  4、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要想取得好效果,目的和行动必须一致。

  三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快

  楚国行动好把式

  盘缠多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成语故事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