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2-08 10:26:4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5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进一步感受与表达对树的认识。

  2.初步有感情地学念诗歌,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3.萌发亲近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散文诗的白板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师: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

  2幼儿自主表达。

  3.教师简单小结幼儿的交流(树的好处)。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师:老师带来了一首散文诗,里面的树有什么好的地方呢?一起来听一听。

  2.幼儿欣赏散文诗第一遍(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

  3.幼儿交流:树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操作相应的白板图片,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小鸟做窝......(2)挡住大风......(3)屋子里清清爽爽......(4)全家野餐......(5)大狗追小猫......(6)布娃娃荡秋千......

  5.幼儿欣赏散文诗第二遍,补充理解散文诗。

  师:散文诗里说的树还有哪些好的地方呢?

  (三)幼儿初步有感情地学念散文诗。

  1.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

  2.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记住了哪一句?

  幼儿交流,其他幼儿一起跟着学说。

  3.幼儿有感情地学念散文诗(看白板图片提示配乐朗诵)。

  师:把你喜欢树的美好感觉说出来。

  (四)经验拓展:我们能为树做些什么呢?

  1.师:树有这么多好的.地方,那我们能为树做些什么呢?还可以做些什么其他的事情让我们的身边多一些树和清新的空气呢?

  2.幼儿交流。

  3.教师简单小结,提出少用纸也是保护树的好办法。

  延伸活动:

  把我们的这些好方法好办法用到实际行动中,大家一起来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朵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2、收集集各种云彩图片、照片,并布置成“云彩世界”。

  3、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课件。

  课件画面1:天空及风吹动云彩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2:一艘竖起桅杆,扬起风帆的小船在飘动,并慢慢地飘到远处看不见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3:一头躬起身子、张开大口吼叫的大狮子;被吓得到处逃散的差羊群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4:一个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的.胖娃娃的动画画面。

  4、为幼儿准备蓝色的纸和白颜料;棉花;画纸及画笔。

  5、优美的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参观。

  1、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1)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去玩,到了那里,如果你们多看、多想、多说,你们变得聪明、历害。

  (2)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

  设想:玩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听到诱导语言中“到好玩的‘云彩世界’去玩”时,幼儿就兴奋了;让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场,给幼儿自由自主,都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参观“云彩世界”。

  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图片中、相片中的云彩像什么?云彩有趣吗?为什么有趣?教师个别指导。

  设想: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多种互动形式及教师个别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提供多交流的机会。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索使云彩变化的秘密。

  1、提出问题:为什么云彩会变?

  2、组织幼儿看课件画面1。

  3、讨论:是谁使云彩会变?

  设想: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教师的启发,探索出使云彩变化的是风。

  三、帮助幼儿欣赏、理解散文诗。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诗,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谈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3、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心保护它们。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珍稀的野生动物》。

  2、“果子狸”等其他野生动物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你们知道上面叫野生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

  2、幼儿交流经验:

  ——“你还知道有哪些野生动物?”

  3、教师小结:

  ——“是呀,许多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靠自己获取食物生存的动物,我们都叫它野生动物。”

  4、听看结合: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野生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会保护自己?”

  6、归纳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逃跑、保护色、装死、进攻,还有的会甩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7、集体讨论,激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现在世界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

  8、教师小结:

  全世界的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建立了3514个自然保护区,让这些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安全、舒适、自由地生活,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经验,并积极创设最近发展区,既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眼界,又培养了幼儿对野生动物的热爱。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体验歌曲中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拍感觉。

  喜欢表演,感受在歌表演中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习与歌词内容相同的儿歌《小熊过桥》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熊过桥》,导入活动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熟悉旋律。

  2.教师弹奏歌曲,引导幼儿拍出每个小节的强拍,重点启发幼儿体验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奏感觉。

  3.引导幼儿将儿歌与旋律相匹配,尝试跟随歌曲旋律有节奏地念儿歌。

  4.跟着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三、学习歌表演

  1.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刚开始过桥心里害怕,脸部表情是怎样的,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桥,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表情和动作来表现?

  2.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自由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编的动作,提醒幼儿相互学习。

  3.角色表演。

  (1)教师在地上画两条直线表示小木桥,请两名幼儿分别表演小熊和熊妈妈,小熊在桥上走动,表示正要过桥,熊妈妈在桥的另一端表演,歌曲结束,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手拉手一起跳舞。

  (2)全班幼儿按意愿自选舞伴,两两组合,协商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在一次集体活动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我的裙子飘了起来,桌上的绘画纸吹跑了,窗户吹得啪啪地响,吸引了无数双小眼睛,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好奇。于是,我引导幼儿观察风吹得树叶沙沙响,吹得草儿点点头,吹得沙子满天飞……儿歌《风藏在哪里》是一首富有想象、富有童趣有关风的儿歌。“藏在哪里”给予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我尝试让我班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格式仿编儿歌。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儿歌格式仿编儿歌。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3、幼儿学习使用修饰词,用动词或形容词等修饰名词。如:风藏在××的风筝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观察过风来了时的一些自然现象,积累了有关风的一些经验。

  2、与儿歌相关内容的图片四幅,春、夏、秋、冬四季图四幅。

  3、室内环境布置:风车、风铃、风扇等。

  4、儿歌磁带、风声的磁带,风婆婆、风娃娃的头饰若干个。

  5、操作材料:气球、书、扇子、吸管、手帕、红旗,幼儿平均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风娃娃逃跑了”导入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

  (出示风娃娃)讲故事:调皮的风娃娃趁风婆婆睡着的时候,偷偷跑了出来,风娃娃跑呀跑呀,她看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出示图片),风娃娃赶紧跑过去,红枫叶沙沙摇动了起来,有的枫叶在空中飞舞,慢慢地飘落下来,和风娃娃愉快地做着游戏,风婆婆醒来一看,不见了风娃娃,她就赶紧去找,她看见了小鸟,就问:风藏在哪里?小鸟就说:“风藏在沙沙摇动的枫叶里……”

  二、示范朗诵儿歌一遍:放录音。

  三、用图片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出示春季图:提问:风娃娃跑进了春天,风藏在哪里呢?

  2、(依次出示夏、秋、冬季图)提问:风娃娃跑进了夏、秋、冬天里,风藏在哪里?

  四、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请每个小朋友在桌上挑选一件物品操作、摆弄。找一找风藏在哪里?

  五、用音乐启发幼儿仿编儿歌。让幼儿听风声,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编儿歌。

  六、教师总结:示范仿编儿歌。

  七、请三至四名幼儿仿编儿歌。

  八、游戏:“风藏起来了”

  教师蒙眼戴头饰当风婆婆,幼儿当风娃娃悄悄藏起来(藏在电扇、风车、风铃等物边),教师摸着谁的头,谁就回答“风藏在哪里?”。

  反思与评析:

  儿歌《风藏在哪里》一个“藏”字,使儿歌充满了童趣,给予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设计本活动中,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故事“风娃娃”贯彻始终,调皮的风娃娃这一形象激发了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教师巧妙地让幼儿在学习风婆婆与小鸟的对话时学习了儿歌,活动过程动静交替,游戏“风藏起来了”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把落脚点放在“风藏在哪里”,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教师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整个活动目标达成度高,很多幼儿说出了许多新颖性想法,幼儿的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

  附儿歌:

  风藏在哪里

  风藏在哪里?风藏在沙沙摇动的枫叶里。

  风藏在哪里?风藏在鼓得满满的船帆里。

  风藏在哪里?风藏在叮口当唱歌的风铃里。

  风藏在哪里?风藏在从宝宝头顶逃走的帽子里。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12-13

大班语言白云教案09-17

大班语言《信》教案04-08

大班语言教案02-1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7-24

大班语言领域教案02-07

大班语言春教案02-0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24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