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02 07:13: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3篇【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美术教案3篇【优】

美术教案 篇1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2)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调查、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有关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素材。

  (2)对搜集的材料、作品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3)尝试把 “搜集资料→讨论探索→评价延伸” 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走近鉴赏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鉴赏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懂得鉴赏美术的重要性,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为我们所把握,但要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本镇户口子女,高一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鉴赏美术、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一的学生已具备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 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作品,也就不会有艺术美。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美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美术作品中的美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等,从而学生可以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美的享受。

  本次研究性学习选取了美术作品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构成的: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3、语言规则。(重点讨论)

  通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学会合作,体验探究,感受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同时多样的自主研究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发展,相当多的'年轻人认为美术作品是选美,就知道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鉴赏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让学生知道其实艺术就在身边,让学生走进艺术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乐园,去欣赏艺术,用心感受美术创造的幸福,领悟艺术美的真谛。

  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除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外,还有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还有大量抽象的概念;特别对概念的理解,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理解概念,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这也为本次学习增加不少的难度,由于是学生自主行动和学生能力的差异,使这次研究性学习受到较大影响。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黑白分明的毛色、憨态可判的形态让其看起来十分可爱。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画的代表,而熊猫的黑白毛色也很适合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本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吴作人老先生笔下的水墨画(熊猫),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及作画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放手先让幼儿自主探索水墨画这种特殊的作画方式,发现水墨画与普通绘画方式之间的不同之处。随后利用儿歌的形式将如何使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向幼儿进行形象的介绍、以此来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水画的作画表巧。整个活动,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体验中华文化,感受国画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2.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等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能够画出熊猫的基本形态。

  3.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活动准备】

  1.水墨画《熊猫》的图片、乐曲《月光》、毛笔、宣纸、国画染料、调色盘、笔桶、套袖、抹布。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请幼儿欣赏水墨画《熊猫》,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1)欣赏熊猫图片,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问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它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的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12-13 页,欣赏水墨画《熊猫),知道么特点?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

  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尝试绘画熊猫,学习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1)幼儿自主探索绘画熊猫。提问: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画的熊猫和画上的熊猫有什么不一样?

  (3)借助儿歌引导幼儿学习熊猫的基本画法

  教师边画边明通儿歌:“小小熊猫圆脑袋,竖起笔来中锋勾,然后来画胖身体,淡墨中锋勾一圈,毛笔随上浓墨色,添上五官和四肢,侧锋笔来转一转,画出耳朵和眼睛,浓墨侧锋画四肢,可爱的熊猫画好了。”提问: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是黑色的?黑的地方是用什么墨来画?应该用淡墨画熊猫的哪些部位?

  (3)添画竹林,引导幼儿探索竹子的画法。

  (4)引导幼儿构思画面:你想画大熊猫在做什么?

  3.指导幼儿创作水墨画《竹林里的熊猫》。

  (1)提出要求:注意浓墨、淡墨的使用,要先随淡墨画出熊猫的外形。

  (2)幼儿听音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合理想象,创作熊猫不同的动态,添画竹林丰高画面。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4.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画水墨画的快乐。

  (1)请幼儿讲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

  (2)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学习同伴作画的方法。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12-13 页,欣赏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水墨画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3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6课想象中的飞机共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现代新型飞机的特征,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兴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操作目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头骨讨论发展学生的饿想象力与创造力。难点:对未来飞机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备师:收集最新型的飞机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

  生:收集飞机的资料,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观察与体验第一课时

  *游戏与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是“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着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机,带着人类冲出地球。

  *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向鸟类学飞”到“研制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历程。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前人的指挥和汗水。

  创造与设计

  图片展示: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型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观察: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它们经过对飞机的细心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

  第二课时

  *想象与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型飞机应该更具备哪些功能呢?

  生:飞行速度更快、飞行时间更长``````

  师:要具备这些功能,飞机的饿造型应该有怎样的改进呢?

  生:体型向微型和超大型两个方向发展,造型向仿生型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是学生步入想象的天堂。*创造与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

  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评价与鼓励*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想象设计与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失实机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加以鼓励。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作业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

  板书设计第6课想象中的飞机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9-18

美术教案(精选)09-25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6

(精选)美术教案08-13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精选】08-05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经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