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30 09:22: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合集【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 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 蚕豆 花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月亮掉进烟囱后发生的相关情节,并愿意大胆地用语言较完整地表述。

  2、通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活动重点】根据图书画面阅读理解月亮掉进烟囱里的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小图书每人一本

  2、幼儿事先知道取暖的方法、理解烟囱、灶膛、风箱、烤火。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指南》指出中班幼儿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的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童话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本故事就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从月亮入手,设计出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通过分段理解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月亮在烟囱上取暖发生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画面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感受到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第一环节,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月亮取暖的方法,将原有的经验再次得到巩固。

  第二环节,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为后续发生的趣事做铺垫。

  第三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小图书,自己找出故事中的答案,再次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知道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出故事名字《月亮掉进烟囱里》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取暖的方法

  谜语:一只大雪球,夜晚挂天空。园又圆,亮又亮,晚上把路照。(谜底:月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关于月亮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播放ppt第一幅图片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风呼呼地吹,天空一片漆黑,只有月亮呆在天空里,你们看它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月亮冷的表情、动作)

  2、“我好冷啊,小朋友们你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呀,让我也暖和一点吧!”(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取暖的方法)

  3、师: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月亮她是怎么取暖的呢?

  (设计意图: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月亮取暖的方法,将原有的经验再次得到巩固。)

  二、观看ppt第二幅—第四幅图片,理解故事的起因

  1、播放ppt:宝宝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2、现在月亮暖和多了,心里会怎么想呢?

  3、师:“我终于找到了这么好的地方取暖,呵呵真舒服啊。”正当月亮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猜猜是什么事情发生呢?(幼儿自由猜想)

  4、播放ppt3: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月亮掉进烟囱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播放ppt4:月亮掉进了灶膛里把正在取暖的老奶奶吓了一跳,老奶奶会说什么呢?月亮和老奶奶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为后续发生的趣事做铺垫。)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

  1、师: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

  2、播放ppt5—8幼儿集体讨论并理解故事的发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怎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情?

  3、播放ppt5:老奶奶把月亮当成雪球后做了什么事情?(幼儿集体学拉风箱)

  4、这时候在灶膛里的月亮会怎么样呢?(情景表演老奶奶拉风箱、月亮从掉落到升到烟囱外的过程。)

  5、教师讲述6—8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小图书,自己找出故事中的答案,再次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知道月亮和老奶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的乐趣。)

  四、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

  师:这是一个有趣又好笑的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月亮掉进烟囱里》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引出故事名字《月亮掉进烟囱里》)

  五、延伸活动:

  下次月亮还会想什么取暖的方法呢?还会不会引出好笑的事情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绘本,通过看书了解南丰蜜桔的特点。

  2.学习词汇:金黄、小巧玲珑、酸酸甜甜等

  3.感受小动物们接受蜜桔礼物的快乐,体会制作、赠送蜜桔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绘本、课件、皱纹纸、tt棉、及时贴、礼盒

  活动过程:

  1、出示大绘本《蜜桔真是好礼物》,认识书的封面、页码、封底等。

  教师: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瞧,这是一本老师自己写的、自己画的故事书。

  2、看课件,请幼儿欣赏图画书,感受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让大家都看到这本书,老师把它复制到电脑大屏幕上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安安静静地看书哟!看完后,再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页?为什么喜欢?

  3、通过提问,结合课件,了解幼儿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

  4、教师示范边看书边讲述故事。

  5、出示一盒精品蜜桔模具礼盒,激发幼儿对蜜桔礼物的喜爱。

  教师:桔仙子将蜜桔送给小动物们,小动物都高兴地说什么了?“蜜桔真是好礼物”,你想看看这份很好的礼物吗?

  6、看课件,了解蜜桔的制作方法。

  7、教师现场制作蜜桔,介绍材料。

  8、幼儿自主操作,体会制作的快乐。

  9、幼儿将蜜桔礼物送给现场的老师,分享快乐。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2.感受春天的美好,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提问:春天来了,你们发现周围环境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自由回答,讲述身边的春天的环境变化。

  3.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春天有花朵,有小草,树叶变绿了……

  4.提问:那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5.组织幼儿自由讲述对春天的情感。

  二、结合图谱,组织幼儿欣赏诗歌内容,发现诗歌中春天的.秘密。

  1.教师念诗歌,幼儿倾听。

  2.提问:你们听到诗歌中哪些春天的秘密?

  3.组织幼儿回忆诗歌内容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教师再次分段念诗歌,幼儿倾听。

  5.提问: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有什么变化?(理解词语:融化)

  (2)垂柳、桃花有什么变化?(理解词语:嫩绿、抿着小嘴)

  (3)谁飞回来了?地里长出了什么?(理解词语:飞翔、使劲)

  (4)农民伯伯开始干什么?(理解词语:播种)

  6.组织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谱内容。

  7.教师再次结合图谱内容念诗歌,幼儿再次欣赏,尝试学念诗歌内容。

  三、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小河、垂柳、桃花、燕子、麦苗、拖拉机、农民伯伯的头饰。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表演诗歌吧!

  3.将头饰分给幼儿,请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念诗歌,幼儿做动作表演。

  4.鼓励幼儿能够自己边念诗歌边进行表演。

  四、组织幼儿尝试创编诗歌内容,发现身边更多的春天的秘密。

  1.师: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春天的秘密呢?我们也把它们编到诗歌里面念一念吧!

  2.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结合生活中更多春天的景色,进行创编。

  3.邀请个别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内容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练习帮助小娃娃系鞋带。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蝴蝶飞的动作。

  2、体验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生长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来源:

  1、毛毛虫、蝴蝶头饰,树叶,塑料袋子。

  2、《蝴蝶美美和毛毛虫丑丑》故事磁带,《毛毛虫》音乐磁带。

  活动组织: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秘朋友,请你猜猜它是谁?”

  出示谜语:有个虫子真奇怪,变样起来真是快。开始吃菜是害虫,后来会飞真好看。(蝴蝶)

  2、你想知道蝴蝶是谁变的吗?播放故事《蝴蝶美美和毛毛虫丑丑》。

  3、师:“你知道蝴蝶是由谁变出来的?”(毛毛虫)小朋友想一想,

  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吃树叶—蠕动—蜕皮—蝴蝶飞)哪个小朋友愿意用身体动作来表演一下?

  4、播放《毛毛虫》音乐,幼儿集体随音乐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边说边模仿动作:吃树叶—蠕动—蜕皮—蝴蝶飞。

  6、做游戏《毛毛虫变蝴蝶》:把幼儿分成两队,每对的排头幼儿身套塑料袋,听到口令学毛毛虫爬快速爬到目的地(插有蝴蝶的瓶子),爬到后先蜕皮(脱下塑料袋),再拿起插有蝴蝶的小棒,证明由毛毛虫变成蝴蝶了。看哪队的`毛毛虫先变成蝴蝶,哪队就胜了。后面的幼儿依次进行。

  7、学蝴蝶飞的样子飞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花籽找朋友的快乐,理解快乐的含义。

  2. 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知道小动物快乐的原因。

  3. 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谈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用《幸福拍手歌》进场

  “今天大教室的后面坐了许多老师,现在我们将一首好听的歌送给老师好么?如果感到幸福。。。”

  2、 交流活动:这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呢?唱完这首好听的歌,老师想问问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xx小朋友说我很快乐,那老师想要问问你们,“快乐”是什么意思啊?

  3、 引入故事: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小花籽,它也想象小朋友一样的快乐,所以它也去找快乐了,现在我们就一起静静地欣赏《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看看它究竟有没有找到快乐,它的快乐是什么?”

  二、故事学习

  (一)第一部分的'学习

  1、 教师讲述小花籽找快乐故事的前半段。

  2、 讲完故事的前半段,教师提问:

  (1)小花籽离开妈妈的怀抱,她要干什么去了啊?(找快乐)

  (2)小花籽找快乐的时候都遇到了谁呢?(出示ppt)

  太阳:小花籽对太阳说了什么?太阳又对小花籽说了什么呢?谁能说一说?我们一起学一学好么?

  小鸟:小花籽遇到了小鸟她又对小鸟说了什么呢?

  谁愿意学一学?老师来当小花籽,你们来做小鸟好不好?

  蜜蜂:小花籽又遇到了蜜蜂?蜜蜂会对她说什么呢?

  青蛙:最后小花籽遇到了青蛙?他们俩说了什么呢?

  3.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表演

  师:小花籽说要把我们变成故事中的人物,你想知道你变成了谁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小花籽要施展魔法了。(教师将做好的头饰,分发给小朋友)现在我们也学一学小花籽找快乐好么?

  讨论:刚刚小朋友们表演地非常的棒,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他们都对小花籽说自己非常的快乐,我现在请小朋友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太阳、小鸟、蜜蜂青蛙帮助了大家,大家喜欢它们,所以它们快乐。

  (二)第二部分的学习

  3、 出示小花籽伤心的ppt

  (1) 小花籽看到别人都很快乐,他很伤心,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小花籽,让他找到快乐么?(请幼儿尝试说一说,如何为小花籽找快乐)

  (2)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花籽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呢?结合ppt讲述第二部分的故事。

  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么?他的快乐是什么呢?

  (三)结合ppt,师幼共同尝试复述故事

  小花籽的故事讲完了,现在小花籽找到了她的快乐,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将这个找快乐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客人老师听好么?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花籽用自己给其他小动物和人们带来了快乐,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一群像小花籽一样爱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出示幼儿帮助别人的照片),你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呢?

  现在我们就回教师,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和张老师好么?(离开)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2.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三本、MP3若干、电脑2台。

  3.相关故事情节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

  教师:瞧,是谁来了?它们长的怎样呢?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学说小老鼠心理独白。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www.dakao8.com)你们可以到图画上去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看听结合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表现,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说一说,演一演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教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配班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六)懂得和好朋友要平等相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将绘本放入语言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3.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根据故事的最后一句,幼儿想像故事的可能发展。

  活动建议:

  平时关注幼儿之间相处的方式,和幼儿讲述如何与同伴相处。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明确,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内容含量较大的故事进行适当分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故事。活动中比较注重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效果非常好。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能用语言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猜测、想像、讨论、表演中很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如何与同伴很好地相处。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教案08-21

[精选]中班教案09-01

[经典]中班教案09-09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