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1 10:10:3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探索开合瓶盖的不用方法,学习用拧、按、拨等动作来开合瓶罐。

  2.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进行匹配。

  3.愿意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会开简单的瓶子。

  环境准备

  不同瓶盖的瓶罐。

  重点难点:

  学习开盖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找找你喜欢的瓶罐宝宝,和别的瓶罐宝宝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些瓶罐宝宝的小帽子一样吗?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一、和瓶罐宝宝玩一玩。

  1.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二、探索打开瓶罐的方法。

  里面有什么?有的瓶罐里藏着宝贝,请你找一找在哪里?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请你想办法把小帽子拿下来,打开瓶罐看一看吧!怎样打开来?宝贝是什么?你是怎样把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拿下来的?你还能把它的小帽子再戴上去吗?

  1.请个别幼儿说说各自开合盖子的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演示,请其他幼儿尝试。

  2.品尝糖果:把你的宝贝藏到你的小肚子里去吧糖纸怎么办?

  3.请幼儿把瓶罐的盖子盖好。

  三、练习开合瓶罐盖子。

  1.戴帽子比赛。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后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2.将每组瓶罐的盖子打乱后放在桌上,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中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3.分享盖盖子的经验。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很快找到盖子盖上的?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正因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的`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我们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从而探索打开瓶盖的不同方法。

  看到瓶罐,孩子们肯定会想办法打开瓶盖,寻找瓶子中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的目标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打开瓶盖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但是我应该更注重在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打开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将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无法祈祷孩子主动学习。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星期一上午户外活动回来,刘启俊小朋友拿着一根断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它是谁的尾巴,我妈妈还说它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俩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关注,特别是刘启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意识到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兴趣肯定在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调整了活动计划,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科学活动课提前给上了,也就生成了这次活动——《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幼儿记住并能说出一些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图书和玩具等,布置成动物知识角。

  2.《小动物捉迷藏》图画1幅,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布尾巴若干。

  3.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

  1.出示刘启俊小朋友捡回的壁虎尾巴,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动物捉迷藏》的图画说:“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们说,我们都藏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尾巴,猜猜我们都是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尾巴,大胆地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师问:“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你认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再请幼儿翻看《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第15页,教师将知识卡和书本上的有关内容读给幼儿听,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2. 教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说,鱼儿、鸟儿的尾巴就像方向盘,可以保持它们身体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尾巴会自动脱落,用来迷惑敌人,自己却逃走了。(教师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诉幼儿,不久后,壁虎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小朋友们不用为它担心;那些马、牛、羊、驴,它们的尾巴就是用来赶苍蝇、蚊虫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还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几个动物头饰,分别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请幼儿找出与动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户外游戏:揪尾巴。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找出与动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师帮助下塞进裤腰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对方的尾巴。

  活动延伸:

  课后组织幼儿参观动物知识角,让幼儿选出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观看并讲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教学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节科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及思考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2.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来,按原计划进行其他的活动也未必不可。可是,当时我发现我和小启俊的谈话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关注,我就意识到孩子们此时对动物的尾巴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动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这节科学活动提前给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水是生命之源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水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所以我选择《水宝宝搬家》为题材的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让幼儿不断地体验、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去装水、运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但令幼儿感受到了快乐,还做到“玩中学”,使其感知了水的特性和使用不同的工具给水宝宝搬家。这正如《纲要》中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一次性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水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宝宝们,水流动的声音好听吗,那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水流动的样子吧。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小朋友平时喜不喜欢玩水?是怎样玩水的?刚才水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他给水宝宝找了个新家,但是不知道该这样把水宝宝搬过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助它?(想)那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3.分组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引导。

  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那现在我们5人一组开始行动吧!(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进去)

  4.提醒幼儿将用完的工具分类摆放。

  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

  5.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工具为水宝宝搬家,但还是有丢到地上的水宝宝,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说洗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呢?(幼:海绵、抹布)捡起来的谁又能干什么呢?(幼:浇花、浇水)那好吧!我们快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吧!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将捡起的水宝宝去给小花、小树浇水。

科学教案 篇4

  灰太狼和喜羊羊

  【活动目标】

  1、发展四散追逐跑和钻的能力。

  2、培养对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羊头饰若干,灰太狼头饰2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介绍游戏,吸引幼儿

  室内座位上,“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大家都熟悉的-----出示图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你们都知道,灰太狼可坏了,一天到晚想吃羊,今天啊他又混在了羊群里,想要趁机吃掉小羊。

  给小朋友戴上羊的头饰

  2、教儿歌

  “灰太狼也混在了羊群里面哦,谁是灰太狼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轻声地)怎么找呢?我来教你们说魔法语------”(慢慢地念一遍儿歌:羊群里面有只狼,不知躲在啥地方,小羊小羊要当心,认出它来好提防)

  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说(引导幼儿一起跟着念儿歌)

  这个魔法语记住了吗?等下我们就要用这个魔咒把灰太狼找出来。

  二、基本部分-----户外游戏

  1、整队到户外,围圈。我们一起来说说那个魔法语--(一起念,边饶圈走),停下,“好,我们的`游戏就要开始喽,我来说一下这个游戏怎么玩,我们会在这个圆圈上搭起一扇门,(和配班一起示范),小羊要像刚才一样一边念这个魔法语一边走,当念到最后一个字‘防’时,这道门会关注,被套在里面的就是灰太狼,灰太狼就会出来抓小羊,小羊要赶快逃走。)

  “好,游戏正式开始”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个一个从门下经过,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立刻放下手,套住一名幼儿,“原来**是灰太狼,”给他换上灰太狼的头饰“小羊快跑!”放灰太狼出去抓羊。

  抓到的羊关进小房子里。

  2、再玩一遍,再请2名幼儿当门套狼,套住两只狼去抓羊,被抓的羊可以当门让在逃的小羊暂时躲避。

  三、结束

  活动规则:

  1、小羊必须依次从架中钻过

  2、狼不能追逐已进圈的羊

  活动要点:

  1、羊钻架时距离要稍大,让幼儿能迈开步走

  2、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立刻收架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一般方法;

  2、学习制作节约用水的标记。

  重点:了解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习制作节约用水的标记。

  活动准备:挂图《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水》水彩笔、纸等自制标记用材料每人一份,教师自制节水标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判断对错

  1、出示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并请大家来做小裁判,看看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

  2、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并说说哪些是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并说出理由为什么?

  二、了解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观看《地球上的水》宣传片,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知道水的重要性,让幼儿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讨论怎样做个节水宝宝

  1、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哪些节水的办法?

  2、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是怎样用水的?

  3、我们怎样做个节水宝宝?

  4、如果你看到别人污染或浪费水,你怎么做?怎样提醒那些人?

  四、尝试制作节水标记

  1、我们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要节约用水?或提醒大家要节约用水呢?

  2、教师出示已做好的节水标记,告知幼儿标记的意义。

  3、引导幼儿设计新颖的标记,并自制节水标记。

  4、幼儿运用水彩笔、纸等材料自制标记。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在自己所住的周边环境、小区中张贴节水标记,说说哪个地方应贴上这个标记?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教学时间:

  2教时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植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