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10 08:23:4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合集【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现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因此,根据纲要的要求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学活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扭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钮扣上洞眼的数量的)惊醒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按扭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钮扣上洞眼的数量的)惊醒配对。难点:把观察到的用语言叙述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衣服图片、钮扣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你们的衣服上有没有钮扣?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钮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PPT

  PPT1: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提问:这事一刻怎样的钮扣?谁能完整的说说看?)

  小结:这事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钮扣,这颗纽扣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PPT2:它先找到了小狗,“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提问:这颗钮扣是小狗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钮扣是黄色的,小老鼠见到的钮扣是白色的,所以不是小狗的钮扣。

  PPT3:小老鼠又找到的小兔,“小兔你好,我捡到了一颗钮扣,是你丢的吗?”(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小结: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摇摇手说,“我的钮扣是三角形的”

  PPT4: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它遇到了小刺猬。(提问:它会怎么问呢?谁来学学看?如果你是小刺猬会怎么回答呢?)小结:小刺猬的钮扣上有6个洞眼,所以也不是小刺猬的钮扣。

  PPT5:看,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小虫)小老鼠说,“大象、小虫你们好,我捡到了一颗钮扣,是你们丢的吗?”。(提问:你举的钮扣可能是它们丢的吗?为什么?)小结:大象和小虫看了看自己的钮扣,都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们的钮扣”。

  PPT6:小老鼠问过了所有的朋友,可还是没找到钮扣的.主人。小老鼠只好拿着钮扣回家了,妈妈给它做了好吃的电信。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妈妈的衣服上怎么少了一颗钮扣。(提问:小老鼠是怎么问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话。)小结:妈妈说“你把钮扣放上来,试试看对不对”。

  PPT7:”小宝贝,谢谢你!你真是个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说完妈妈还在小老鼠的头上亲了又亲。

  三、幼儿操作

  1、 师:故事结束了,可故事里的动物们还没有找到自己丢失的钮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 师:地上有许多钮扣,你们每人都去捡一颗,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样的钮扣,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然后每人找一张图片,带动物把钮扣装上去。

  3、 验证讲评

  师:你们拿到的是一颗什么样的钮扣,你们把钮扣送给了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PPT验证)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表现雨从上往下落下来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画纸,油画棒

  2、雨靴,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2、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

  3、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五、展示交流。

小班教案 篇3

  一、指导目标:

  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玩耍去探索,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得到锻炼。

  二、环境与材料:

  粗细、长短不一的软性水管;质地、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在管子口贴上小蚂蚁;“小蚂蚁的家”背静图一幅。

  三、过程指导:

  1、 婴幼儿自己选择珠子,放入认为合适的管子口,观察珠子从哪里滚出来。

  2、 熟悉后,可引导婴幼儿比一比同样的珠子从哪一个管子滚出来的速度快。

  3、 掉出来的珠子自己捡起,再重新投放。

  四、建议:

  1、 为了保持婴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兴趣,教师可将管子的弯曲度、延伸的'方向重新组合。新的组合,新的路线更能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

  2、 可贴上一幅“小蚂蚁藏粮食”的背静图,让婴幼儿在玩的过程当中了解蚂蚁的生活情况。

  可让婴幼儿逐渐感知珠子的大小与管子粗细的关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本班幼儿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知道中华文化历史,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念谜语,培养幼儿对猜谜语的兴趣。

  2、教会幼儿根据谜语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点猜出谜底。

  3、提高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语言要贴近生活,使幼儿能分析出语言所描述的特征。

  活动准备

  图片【茶壶、木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许多谜语,谁能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生说一说,老师和学生们猜谜底】这节我们来学习两个谜语,大家来共同猜一猜。

  二、新课

  1、师朗读谜面

  (1)、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谜底悄悄地告诉给老师,对没有猜出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醒,不要急于肯定个别幼儿的答案,尽量调动全班幼儿都参与思考。

  (2)、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性提问,要求幼儿将谜面中的.每一句话与谜底对照分析,让幼儿熟悉猜谜语的方法。

  (3)、请猜对的幼儿公布谜底------茶壶

  (4)、集体朗读谜语

  2、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猜另一个谜语,幼儿猜中后加以分析,本环节为了提高幼儿而分析能力,培养猜谜语的兴趣。

  三、活动延伸

  把自己学会的谜语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在让父母给自己说几个谜语,练习猜一猜。

  四、活动总结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2事先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

  三、活动方法:

  1探索法

  2类比法

  3变异法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云呢?(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歌、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

  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

  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象、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五、各领域的渗透:

  1科学领域:动物尾巴的功能。

  2健康领域: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3生活中的渗透:抓住良好的契机,向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家庭教育:请家长在家中进行动物尾巴的教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及观看课件,让小朋友认识了几种动物,这样激发幼儿课堂兴趣,并了解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动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没有尾巴。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课堂兴致很高。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和鸣叫特点。

  2、懂得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活动准备】

  课件《夏天的知了》。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知了。

  1、教师打开课件片头画面。

  教师点击知了:小朋友,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2、教师播放知了视频,让幼儿欣赏。

  3、小结:知了又叫"蝉",是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它一般生活在树上,会发出吱吱的鸣叫声。

  二、欣赏儿歌:知了

  1、老师念儿歌,请幼儿整体欣赏一遍儿歌。

  2、师:小朋友,为什么说"知了真不好呢?"

  3、师:因为知了的叫声听起来很像"知了、知了",所以我们以为它在说"知道了"呢!

  三、评一评:谁做得对

  1、教师点击呈现课件中的四幅画面。

  师:小朋友,妈妈在睡觉的时候,知了总在吵,知了不好。那你们看看下面的几幅图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谁做得不好,谁做得好呢?

  2、教师逐一点击四幅画面呈现动画,请幼儿判断: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

  3、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小红花拖放到做得对的画面中,验证正误。

  4、总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不能学夏天的知了,应该安静地做事,不打扰别人睡觉。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总是对好吃的食物特别感兴趣,那些造型漂亮、形象卡通的零食对他们永远有着无穷无尽的吸引力。因此,在《甜津津的河水》这一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故事中,小熊和其他的动物就好像小朋友一样,看到甜甜的棒棒糖大家都想吃,看到别人想吃自己的棒棒糖下意识的想把它藏起来,它们的每个想法、每个动作都与我们的小朋友无异,这更让小朋友全情的投入到这个故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知道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理解"分享"的含义。

  2、学说故事中的语言,能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课件《甜津津的河水》PPT。

  2、大棒棒糖一根,小棒棒糖若干。

  活动过程:一、棒棒糖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以神秘的口吻):宝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棒棒糖)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圆的、圆形)

  2、你们看一看这根棒棒糖,它还有很多漂亮的颜色呢!它有哪些颜色呢?(请幼儿说一说颜色)

  3、师引导:你们说得真好!这根棒棒糖五颜六色的,你觉得吃在嘴里会有什么味道呢?(引导幼儿根据不同颜色说出不同的水果味)

  4、小结:宝贝们说的好棒哟!棒棒糖不仅好看,还有不同的.味道呢!

  二、欣赏故事:《甜津津的河水》。

  过渡:小熊也有一根这样的棒棒糖,你们看!

  故事演示(PPT1--PPT7):教师讲述故事

  1、小熊在河边做什么?它遇到了谁?

  2、(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PPT图片,根据幼儿说的动物引导他们学习对话)

  3、小鱼,螃蟹,小乌龟都游走了,小熊感到很孤单,他是怎样喊的?(学习对话)

  4、为什么小熊觉得很难过?(大家都没有来)

  5、一个人吃棒棒糖真孤单,一个朋友也没有,真难过呀!宝贝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小熊吗?(幼儿讨论讲述)

  6、小结: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朋友们有没有回来。

  三、再次欣赏故事,尝试表演。

  1、演示PPT8至结束。

  小熊真开心呀!好朋友们都吃到甜甜的棒棒糖了!

  2、学习分享。

  宝贝们,你们有了好东西会怎样呢?(和朋友分享)小结:分享就是好吃的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好看的一起看。和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哦!

  3、师: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甜津津的河水》(幼儿重复)。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教师带领幼儿讲述故事(讲到对话时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四、活动结束师:宝贝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这里有一些棒棒糖,我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甜甜的味道吧!

  故事:甜津津的河水小熊有一根棒棒糖,一根甜甜的棒棒糖。他来到河边,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条小鱼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了起来。小鱼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鱼就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螃蟹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了起来,螃蟹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螃蟹就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乌龟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了起来,乌龟问:"小熊,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乌龟也游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开始吃了起来,可是,周围一个朋友也没有,他感到很孤单,小熊想:"要是有很多好朋友在一起吃棒棒糖,大概会很热闹吧?"于是,他就朝水里喊了起来:"小鱼,小鱼。"小鱼没有游来。他又喊:"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没有来。他又喊:"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也没有来,小熊觉得很难过。

  他想"怎么能让河里的朋友都尝到棒棒糖的甜味呢?"小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把棒棒糖放进水里,不停地搅拌,棒棒糖溶化了,小河里的水变成甜甜的啦,朋友们到哪里都能喝到甜津津的河水啦!

  小乌龟游来了,小螃蟹游来了,小鱼游来了,他们一起对小熊说:"小熊小熊,谢谢你的甜津津的河水。"小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嘿嘿,不用谢,不用谢,好东西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活动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中,以幼儿喜欢的棒棒糖着手,引导幼儿走入《甜津津的河水》这个故事中。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从而引发问题“怎样能让河里的尝尝棒棒糖的甜味?”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欲望,知道与同伴共同分享才能交到好朋友。第三环节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糖在水里是可以溶化的,并通过音乐、肢体动作等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对绘画有全新的认识,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添加组合成有趣的图形。

  4、最后通过作业演示和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实现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张8K画纸、彩色颜料、调色盘、水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设疑导入?

  1、教师设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手,那老师问你们手都会做些什么呢?(生举例说:我们穿衣、吃饭需要它,洗脸、刷牙需要它,写字、画画需要它,拍球需要它,弹琴需要它,帮助妈妈干活需要它……)

  2、手的作用可大着呢,我们的手不光会写字画画,它还具有魔力呢,不信,你们看!课件展示:教师手印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作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示范教学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会写字来会画画,我们做事全靠它——“手”。

  2、师:手的作用可大着呢,我们的手不光会写字画画,它还具有魔力呢,不信,你们看!课件展示:教师手印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作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老师的这棵小树是用手指印出来的,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的手特别神奇,稍微一变就能变成一张有趣的作品来,你想拥有这样的一双魔法手吗?那就请跟老师一起走进“魔法世界”,用手印,指印——出示课题《有趣的手指画》。

  二、体验尝试、思维拓展:

  1、教师示范:将手指涂上颜料,在纸上印出手指的'印纹。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手是如何展示魔法的。

  2、师:小朋友的手也会像老师的一样,具有神奇的魔力,那么你们能用你小手指印出和老师一样的形状来吗?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试一试、印一印,老师给大家几个建议:印制时,颜色要涂的多一些,浓一些,印出来才好看;如果天气干燥,为了不让手上的颜料干得太快,可以在颜料中调一点甘油。

  3、师:大家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在我们的指印上添加一些线条,让它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教师演示添加:

  看看老师的添加能引起你们的哪些联想呢?原来小小指印经过联想和添画

  就能变得更神奇。

  让我们再次走进小手印的魔法世界,

  仔细观察,它们都变成了什么?

  课件展示:手指印图若干

  (有可爱的狮子;有许多手指印组合在一起的小动物;有一个指印变出的许多不同的脸;两个指印又变成了全身的动态人物,还能变出很多不同的形象来呢……)

  7、师:你们的手指印会怎么变呢,老师很期待看到你们的成果,请大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尝试一下,用添加的方法,把你刚才印出来的手指印也来变一变。

  8、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将美好的作品送于父母、老师或同学,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

  2、用自己的小手学更多的本领,做到人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

  3、看了小朋友们这么多漂亮的作品,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的双手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精选]07-22

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4-26

(经典)小班教案08-02

小班教案[经典]07-27

小班教案【精选】07-31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