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1 11:15:34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科学现象在幼儿的身边时有发生。一天孩子们看到门口排列整齐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全倒了,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为什么碰倒第一辆车,后面所有的车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观看“多米诺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积木块,引导幼儿观察力的传递现象,感知力的传递。让抽象的力的传递原理通过直观的现象来感知理解,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积极探索木块排列的距离与力传递快慢的关系。

  二、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换玩法,分享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弹珠、打保龄球、打桌球,积累力传递经验。

  二、物质准备:排列线路图(1)(2)若干,记录表若干、每人17块木块、铅笔一支,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带、轻音乐,投影仪、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木块,请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戏。

  二、观看大型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一)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提问: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2、怎样让木块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

  三、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块才会连续倒下。

  (一)自由探索

  1、请小朋友把木块立在地面上,试一试,怎样排木块,才能让它连续地倒下去。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得成功。

  3、表达交流。提问:成功了吗?怎样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离远、距离适中、没有距离”这三种情况木块倒下的现象。

  1、出示观察记录表、路线图并介绍使用方法。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三行排列图有什么不同?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能连续倒下的(√) 不能连续倒下的 (×)

  2、交代游戏规则:每人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分别按图上画的`三种排列方式,把木块一一对应摆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块木块,看看哪种排列方式上的木块能连续的倒下,并做记录。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知道木块排列和连续是否倒下的关系。

  提问: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哪种摆放方式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倒下?为什么?哪种摆放方式不能?为什么?

  四、幼儿合作游戏:探索木块排列距离与木块倒下速度的关系。

  (一)出示线路排列示意图,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行线路图有什么不同?

  (二)交代游戏规则:

  6个人一组,每组选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每三个人选一条路线,按图上的位置,把木块一一对应的立在线路图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铅笔轻轻地同时推两组的第一块木块,仔细观察两条路线的最后一块木块,看看有什么发现,可多试几次。

  (三)幼儿合作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表达交流。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在一样的距离里,木块排列距离近一点和远一点,哪种倒下的速度快?

  【活动延伸】

  科学区:引导幼儿设计路线,看看还有那些路线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的连续倒下,哪些路线能让木块到下的速度更快。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皮球和橄榄球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皮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玩过皮球,对皮球的滚动特征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只橄榄球,两人一只皮球;活动场地在二楼多功能厅。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发现“皮球、橄榄球”会滚动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又好玩的球球玩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这些球球玩具长什么样子的呢?它们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小结:圆圆的、胖胖的,是皮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是橄榄球。皮球和橄榄球都是球球,它们都会滚动。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提供幼儿人手一只皮球或橄榄球,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玩耍,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发现皮球和橄榄球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玩法。

  二、试一试,聚焦观察“皮球、橄榄球”的滚动路线。

  师:皮球和橄榄球有一个本领,它们都能滚动。但是,你知道皮球和橄榄球是朝哪些方向滚动的呢?它们在滚动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教师小结:皮球和橄榄球都叫球球,它们能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皮球的肚子圆圆的,它滚动的时候,能走直直的路线;橄榄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它在滚动的.时候,能走弯弯曲曲的路线,好像爸爸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走得歪歪扭扭的,非常好玩!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皮球或橄榄球,自主探究皮球或橄榄球的滚动路线,集体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从而获悉:皮球滚动路线是直直的,橄榄球滚动路线是歪歪扭扭的!

  三、比一比,两两结伴进行“皮球、橄榄球”滚动比赛。

  师:皮球和橄榄球进行滚动比赛,谁来说一说,到底是皮球滚动的速度快呢?还是橄榄球滚动的速度快?我们一起到外面操场上去试一试吧!

  【活动延伸】

  幼儿带上皮球或橄榄球,到操场上“两两结伴”自由进行滚球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鲜花,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同时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是情有独钟。自春晚过后,刘谦表演的魔术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孩子们也经常讨论着神奇的魔术表演,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尝试着表演简单的魔术。为了将以上两点有机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并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录音机,轻音乐及欢快音乐磁带。

  3.“闯关”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小花”,导入活动

  1.老师扮魔术师,从魔袋里依次变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闯关成为神奇的魔术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引导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播放幻灯片1,老师变出乒乓球小花,请幼儿在观察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个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花瓣形状,剪刀用力要适当,注意花瓣要剪均匀,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导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播放幻灯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播放幻灯片3,利用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导幼儿将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转。

  (3)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引导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

  5.游戏“看谁转得快”,让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得更快。

  现在请小魔术师运用你的魔法让小花转得更快,在规定时间内比比看,谁的小花转得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随欢快的音乐旋转。

  2.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更多旋转的物品,萌发探究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

  2、进一步学习根据教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3、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26、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做小鸡“叽叽叽叽”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教师:你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在孵蛋呢?(母鸡妈妈)

  教师:鸡蛋有什么变化?(裂开了、破裂了)

  教师:鸡蛋怎么会破呢?谁在里面?(鸡蛋里面有小鸡)

  教师:小鸡是用什么啄破蛋壳的呢?(小鸡是用嘴巴啄破蛋壳的)

  教师:你看到小鸡了吗?蛋壳裂开了,它的身体是在蛋壳里还是蛋壳外呢?

  教师:哇!小鸡推开蛋壳,出来了,我们仔细看看它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鸡站起来了,羽毛怎么样了呀?它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叫。

  2、引导幼儿了解小鸡长大后的样子,知道它与公鸡、母鸡的区别。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

  教师小结:小鸡还小的时候分不清楚有什么不同,等小鸡长大以后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公鸡的鸡冠更大,尾巴更长,母鸡的鸡冠更小,尾巴更短。

  教师:小鸡和公鸡有什么不一样?公鸡是怎么叫的呢?

  教师:小鸡和母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母鸡怎么叫的?

  三、游戏;小鸡长大了。

  游戏玩法;

  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鸡生长的过程,教师用语言进行提醒。最后,

  当教师说:“小鸡变、变、变”时,幼儿用动作或用声音变成公鸡或母鸡。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鞋子是幼儿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鞋子,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给幼儿带来了许多乐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创意的空间。我们选择鞋子作科学活动设计的课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鞋子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鞋子从单一的保护功能到集保护、保健和美观等多元化功能的发展过程。知道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用途。感知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看,最舒适,最方便。引发孩子对将来穿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的想象、好奇心和创新冲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及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新产品“魔术贴”鞋子的优点。

  3.讲述、绘制自己喜欢的鞋子,感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皮鞋、布鞋、球鞋、绑带鞋);“魔术贴”鞋子若干。

  2.“小鞋店”的环境布置(鞋柜、鞋架)。

  3.绘画工具(画纸、蜡笔、剪刀、浆糊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鞋子

  1.教师讲述故事“会唱歌的鞋子”引出课题。

  2.讨论问题。

  (1)你们穿的鞋子是什么样的?

  (2)鞋子为什么会唱歌?声音从哪里发出来?

  (3)你喜欢唱歌的鞋子吗?为什么?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教师引导个别幼儿,并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发言的机会。

  4.教师小结鞋子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活动(二)“鞋子的一家”

  1.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幼儿辨认,并说出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2.让幼儿讲述不同的鞋子的不同特点及不同作用(布鞋、皮鞋、球鞋)。

  3.讨论问题:

  (1)布鞋、皮鞋、球鞋的异同?

  (2)球鞋在什么时候穿最合适?

  (3)下雨天怎么办?穿上布鞋会怎么样?

  4.“小鞋店”游戏,幼儿扮演角色,进行鞋子归类的游戏活动,巩固对鞋子的认识。

  活动(三)“我最喜欢的鞋子”

  1.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鞋子,体验和享受穿不同鞋子的不同感受。

  2.投放魔术贴鞋,让幼儿感受鞋子的优点:方便、美观、舒适。

  3.讨论问题“将来我们穿什么样的鞋子”。

  4.让幼儿讲述,绘画。启发幼儿的创意,设计一双更好看、更有新意、更适用、更方便的鞋子。

  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以“鞋子”这一幼儿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作为活动的选题,把幼儿科学活动和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寓科学教育与生活、活动之中,值得提倡。

  该科学活动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把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按认知―分析―探究―创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有机地加以组织,符合儿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于实践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该活动把创意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紧扣科学启蒙活动,培养创造性品质和精神的宗旨。

  此活动的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活动兴趣,启发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意识,训练孩子实际操作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材料选择合理有效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活动过程自主开放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经验迁移激发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家用电器真方便》

  二、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使用家用电器方面的安全教育。

  2、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几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知道其名称和基本功能。

  三、活动准备:

  1:用纸箱做成的冰箱、洗衣机等,各种衣服、食物小玩具若干。

  2.搜集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

  3.请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冰箱和洗衣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电器,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谈活活动。请幼儿说出冰箱(洗衣机)的用处,没有冰箱(洗衣机)会怎样,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2、游戏《放放说说》。幼儿每人一件衣服或食物小玩具,分别放在“洗衣机”或“冰箱:里同时说出:我拿的什么,放进洗衣机(冰箱)里。

  3、幼儿展示搜集的各种电器图片,分别介绍电器的名称、用途。再将相同的家用电器图片放在一起,巩固练习。

  4、介绍一种电器的发展,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得方便,同时进行教育。

  〈三〉结束部分:表扬上课认真听讲的幼儿,鼓励差的以后要向好的学习。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看一看家里还有什么电器,并说一说它的用处。

  大班科学活动――喂小动物

  一、活动名称:喂小动物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

  2、引导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3、帮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爱吃的食物。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帮助幼儿了解四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2、在场地四周分别放置熊猫、小兔、猫和狗的头像;竹子、罗卜、小鱼和骨头的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

  讲解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带幼儿做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幼儿扮饲养员,手拿画有动物爱吃食物的图片站在起点后。游戏开始,教师说:“现在小动物们饿了,想吃自己最爱吃的食物,看哪个饲养员喂得有对有快。”说完让幼儿喂小动物。

  分组进行比赛。

  让其中一组做的好的幼儿做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对喂得对有快的幼儿,教师进行表扬。收放教具下课。

  五、活动延伸:课后教师和幼儿继续练习。

  大班科学活动――一样的我们(程玲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结合我班幼儿吃饭掉饭粒、有剩饭的现象,特意设计“春耕”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启发幼儿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同时了解春天播种的季节。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缺少了苦难教育,因此有时候“珍惜”只是作成了口头工夫,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为了锻炼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孩子对春天农田里的情境有一定的了解,我结合季节特色和孩子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节带有综合课性质的大班的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大胆表述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让幼儿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3、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人民,爱惜粮食。

  活动过程:

  (一)通过各方面的变化,了解春天到来的`信息。

  1、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2、柳树绿了 (引出杨树、槐树、梧桐树现在都开始变绿,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花朵开放了(引出桃花、梨花、迎春花都开始开放了,穿上它们美丽的衣服比美呢!)

  4、河水解冻了(河水解冻了,“哗哗”的唱着欢快的歌,小河里有小鸭、鹅,它们在河里玩耍嬉水呢!)

  5、由河里的小动物引出冬眠的陆地上的动物,如:青蛙、蛇等。

  (二)引导幼儿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到的时候,动、植物都开始发生变化。最忙的要数农民了,大家来看一幅图。

  2、出示挂图,幼儿观察画面。(农民正用牛来犁地、播种)

  3、提问:春天会种哪些种子呢?

  4、农作物(南瓜、茄子、豆角、西红柿、菠菜、棉花、水稻、葵花等)

  5、春季适合播种的花有(天竺葵、茉莉花、牵牛花、鸡冠花、一串红、月季花等)

  (三)了解农民播种的辛苦,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

  1、让幼儿了解,种子种上之后要浇水、施肥、锄草、除虫,收获的时候还要用机器等。

  2、提问:农民辛苦吗?(教育幼儿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

  3、提问:那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的馒头是怎样做好的?(通过让幼儿了解工序,从而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春天,大地妈妈换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衣服变了吗?引导小朋友自己说一说服装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能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并说出理由。

  3.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头饰;分别印有“1”“2”“3”“4”数字的帽子各四顶;骨头、小鱼、萝卜、小虫的盘子。

  3.自制火车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听声音,猜客人

  1.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找出它的图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激发兴趣。)

  2.小动物们要出游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吃的.东西:找食物

  (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二、小动物旅行开始了——学习对应

  1.我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2.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再次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捉迷藏。

  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朋友来找他们,引导幼儿寻找规律。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感知颜色的对应)

  2.(1)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老师是司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1、2、3、4个座位。

  (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4,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2)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四、操作纸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主题生成:

  这几天,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看描写消防员生活的电视剧《烈火雄心》,在户外活动时,就听栾希杰嘴里振振有词地说:“慈云山出小车,出云梯,出洒水车。”还有几名幼儿也跟着嚷嚷着:“钻石山出小车,洒水车。”边说边从大型滑梯中的滑杆上滑下在周围忙碌着,把自己当作消防员。结合幼儿这一兴趣点,又考虑到消防意识应从小培养,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于是,我组织了以《消防英雄》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

  活动流程:

  1.通过资料的收集、阅读,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2.在遇到灾情时,消防员是如何去救人的,了解逃生的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标志。

  3.讨论火情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火情,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

  活动内容:

  活动1:集中活动《消防员》

  目的:

  1、通过收集的资料,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2、学习消防员机警、遇事不乱、大无畏的处事态度。

  准备:

  1、事先请幼儿收集有关消防的资料、图片;

  2、图画纸、彩笔

  过程:

  1、出示幼儿事先收集到的资料、图片。

  2、互相交流、讨论图片中的内容。了解消防员的工作装备和工作对象。

  于佳欣:我知道消防员戴的面具,可以防火;

  张雨童:不对,那是头盔,还有氧气罩;

  全英男:消防员还要穿防水衣,那个衣服还能防火呢;

  栾希杰:消防员救火时用水管灭火,还有云梯;

  李末男:还有灭火的灭火器;

  安旭:消防员还要穿水鞋,戴着防火大手套;

  孙云昊:穿消防衣可以避开火,好去救人;

  王治青:要是没有这些衣服,消防员也会被烧死的。

  朱心然:要是有人中毒了(煤气)消防员也去救它们。

  张雨童:山塌下来了消防员也要去救,用一个测试器就能测到。

  姜瑰国:消防员还往大道上洒东西清理道路,(有污染的物体用石灰稀释)

  张文婷:我爸爸说:“5.7”空难时消防也去帮忙打捞;

  3、请幼儿为自己设计一套安全的消防设备。

  4、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2:小组活动《着火了!怎么办?》

  目的:

  1、让幼儿掌握几种初期火情的处理方法。

  2、学会在火情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及逃生方法。

  3、认识几个有关的公共标志。

  准备:

  1、录像机、《雪孩子》录像带;

  2、请嘉宾(消防员)到班级来

  过程:

  1、请幼儿看录像《雪孩子》中着火的那一部分。

  2、讨论:着火了!怎么办?

  韩文苑:拿水把火弄灭;

  孙云昊:着火了,赶快往外跑;

  李末男:用时的东西捂着嘴往外跑;

  王婵:用布把门缝堵上;

  栾希杰:用湿的东西把火盖住,它就自己灭了(窒息使火灭掉);

  王博:就是把着火周围的东西都清理干净,火就自己灭了;

  孙英男:打119报警,用锤子把玻璃打碎,拿出灭火器(消防拴)灭火。

  3、认识几个有关的公共标志,知道在火情中要结合一些标志进行逃生。

  4、嘉宾(消防员)给幼儿讲解在火情中要怎样做?并演示消防栓的启动方法。

  活动延伸:在区域中请幼儿尝试着动手做实验:如何使火熄灭?

  活动3:小组活动《火》

  目的:

  1、知道火的益处与危害。

  2、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提高幼儿的防火意识。

  3、教育幼儿从小不玩火。

  准备:图画纸、彩笔

  过程:

  1、讨论:火到底是好还是坏?知道火的益处与危害。

  陈意茹:火能做饭;

  盛思文:火还能烤羊肉串;

  李呸东:火还能点蜡烛,还能取暖;

  周昱璇:蜡烛光还能照亮呢;

  张雨童:火能把房子烧了;

  程彦淇:火还能把人烧死;

  姜敏:火还能把树给烧死;

  王婵:火能把房子烧了,还能爆炸呢。

  2、找一找周围能引起火情的东西,教育幼儿从小不玩火,有防火意识。

  于佳欣:告诉爸爸不要乱扔烟头;

  全英男:不再有易燃物的地方放鞭炮,点火玩;

  李末男:还要把煤气给关好;

  程彦淇:还不能乱倒垃圾,那也能着火;

  栾希杰:小孩不能玩火。

  3、学会设计简单的安全标志,来提醒别人注意,加强安全宣传。

  4、共同将设计好的标志,布置成美丽的安全海报。

  活动4:小组活动《我做消防员》

  目的:

  1、通过游戏巩固对消防员的工作流程。

  2、通过游戏掌握逃生路线与自救方法。

  准备:

  1、事先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参观消防局;

  2、游戏场地

  过程:请去过消防局的幼儿介绍那里的环境。

  为此设计了三种游戏,游戏由浅入深的进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23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2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2-22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0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1-1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