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14 07:50: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小学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1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2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难点:光源方向的区分和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照明器、苹果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进教室前关灯,拉上窗帘。师生问好后灯亮,窗帘拉开,教室骤然明亮

  师问:同学们,现在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引出光的概念,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再设悬念,引发好奇心

  (出示苹果实物)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苹果有什么变化?

  将苹果放置照明器前,调节光的强弱,使学生认识光照产生的明暗及其深浅

  板书;明——浅暗——深

  苹果固定,调节光源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光源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受光部和背光部及投影

  板书:受光部——背光部——投影

  光源固定,转动苹果,认识调子深浅的变化。

  2:教材欣赏分析,进一步了解明暗形成及其深浅变化

  出示范图,请学生指明光源的方向,加强对光影的认识

  3:作业步骤

  分析光源方向,区分受光部、背光部、投影——构图——轮廓——明暗

  4: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5:作业讲评,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画表情用简单表现人物面部五官结构及表情的方法,画表情使学生今后能初步掌握表现人物情绪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画表情,使学生理解五官中特别是眼、嘴、眉的微妙变化就可以传达到人的不同情绪。 画表情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画表情理解世间事物都有规律性的道理。

  { 教学设想 }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面部表情变化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投影、录音机。 画表情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这里有四种味道的食物,我要 找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品尝,请同学们根据它们作出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吃到的分别是什么味道的食物?”

  2、(学生做游戏)“他吃的是什么味道的?”“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能做一下这个表情吗?”

  B、传授新知 画表情

  (一)《表情歌》

  1、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在生活之中,味觉的刺激可以引表情的变化。那么,还有那些情况会影响表情的变化呢?我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来表演一下学过的《表情歌》。”

  2、学生表演《表情歌》。

  3、你们表演的可真棒!

  提问:现在,你又了解到表情的变化还与什么有联系?(心情的变化)

  (二)学生表情图片

  4、你们回答的非常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一份礼物,是我们班同学的相册,你们想看吗?”

  5、(微机演示同学各种表情的照片)“这是谁呀?”“他 在干什么?” “这些表情是通过什么的变化表现出来?”

  [五官的变化]

  小结:对,在生活中,人的表情都是通过五官中特别是眉、眼、嘴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这些表情往往也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三)表情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了解了各种表情的特点呢?现在我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眉毛、眼睛、嘴,请各个小组同学合作,摆一摆,看一看,看哪个小组能拼出不同的表情来!

  6、[学生活动] 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拼摆。

  7、(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同学的图片,归纳为哭、笑、 怒、愁四种表情。

  8、学习学生总结哭、笑、怒、愁的五官特点。

  小结: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把同学们的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编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

  (微机演示:表情儿歌)

  儿歌:画人愁,垂眼落嘴皱眉头。

  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画人哭:眉掉眼垂嘴角向下竖。

  C、学生操作与教师辅导

  根据这首儿歌,请你们画一张带有自己表情特点的自画像。

  D、作业展评

  E、教学小结:

  关于表情的内容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

  (1)学生把扎好的动物贴到黑板上,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表扬奖励优秀作业的作者。

  (2)教师出示自己扎好的动物扎物,启发学生课后用这节课学习的折法创造新的形象。

小学美术教案5

  设计 应用 反思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将图片、音乐、录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料综合制成符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将其恰当的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上,会使美术教学在方式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也会使美术教学更加适应今天的文化接受环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促进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贯彻人文精神,全面体现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新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实施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努力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应用与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其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下面是我在课件设计、应用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求教于各位同行。

  (1)加大深层次备课的力度,运用美术课改新理念指导多媒体课件设计。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之前,首先要从新课程标准入手,从教材入手,明确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教材与作品的内涵,重视教授美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双基教学,重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否则会使授课过程显得华而不实。如《走进故事王国》这节课,教师不但要从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入手,重新引导学生从卡通形象的色彩和造型的角度去认识,还要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精神,艺术的地域性、包容性,以及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等具有人文性的知识上去引导,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所以我在设计课件时就选择《孙悟空大闹天宫》(国内首部获奖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世界著名卡通形象)、《白雪公主》(勤劳、美丽、善良的化身)等几部国内外著名动画片,首先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的卡通形象;其次这几部动画片无论在形象设计还是色彩表现方面都十分出色,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教育。又如在《漂亮的鸟》这节课的教学中,在“鸟的特征”教学上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这一重点对于学生创作是否具有创新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以抓鸟嘴部特征为例,课件直接出示多幅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鸟嘴部的特征,学生只能总结出鸟嘴大多是三角形的,理解不够深入;如果先插入多幅鸟嘴部的特写图片,引起学生对鸟嘴形的关注与

  认识,再用基本形中的三角形与多种变形三角形的鸟嘴图片进行比较,就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形与变形的对比认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鸟嘴形状的深刻印象,使多数学生在最后创作中抓住鸟嘴型的特征加以描绘,并通过对鸟嘴变形的认识在作品中有创新体现。因此在设计课件时教师需要加大深层次备课的力度,真正理解教材和作品的内涵,才能将双基教学、人文知识的教学融入其中,做到有的放矢。这是需要长期摸索、实践的。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强。

  多媒体课件中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设问或说明都要有针对性,只有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图片、影像,准确、到位的设问或说明,才能帮助学生主动理解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在视觉上与思想上的感受,使学生既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又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切忌插图过于繁杂,既想面面俱到,又缺乏层次性,设问过多、过散,这样反而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我们眼中的人物》这节欣赏课中,书上的欣赏作品有很多幅,教师要是把每幅都插入课件中就显得过于平铺直叙,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缺乏节奏感。于是我选择几幅有突出特点的作品插入课件中,如:拼贴画《女孩与和平鸽》这幅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制作方法及表现主题;又如:油画棒作品《足球赛》,人物动感强,用线很有特色,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使学生对画面产生兴趣,能够主动理解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在视觉上与思想上的感受,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精彩的学习、思考空间;而其他作品可以利用教科书,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但解决了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也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使课件的设计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在设计课件的初期,我经常将大幅的画面直接插入课件,为了能使课件更全面,还插入很多影片,结果课件所占内存太大,课件展示时间过长不说,还携带不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违背了使用课件要简洁的初衷。经过学习和尝试,我学会将大幅的画面先在属性中缩小,再插入课件;影片的运用也注意恰到好处,不再贪多,而是要结合课堂内容精挑细选,注重课件设计的实效性。如在《多彩的秋天》一课中,课件在表现秋天的色彩时使用三幅冷、暖色彩对比性较强的树林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秋天拥有丰富的色彩,同时渗透冷、暖色的认识;表现秋天的生活时插入有关秋天天空、小溪、动物、果实等方面的录像片,使学生认识到秋天的`天空是万里无云的,秋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的;表现秋天的节日时以礼花动画、中秋节巨型月饼照片作为引导,以此激发学生对秋天节日的丰富想象。因为表现秋天事物的图片、影片很多,所以设计

  教学课件时就要选择实用性强的资料,使用的数量、形式也要恰当,做到言简意赅。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一个完整的课件需要有音乐、音效的配合,与课件画面相吻合的音乐与音效,对课件本身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会产生繁琐,不伦不类的感觉。例如我在《多彩的秋天》这一课的课件制作中,在表现秋天树林的动画片中配上树叶摇动的声音及鸟叫声,使学生有进入秋天树林的感觉,自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创作这一环节上,我运用著名钢琴曲《秋日私语》来引导、丰富学生的创作空间,乐曲悠扬而富有内涵,与授课内容相吻合,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效果明显。又如在制作课件时,制作软件中有一些生活中的音效很有趣又十分丰富,如果不能恰当的利用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插入声音时不要过于杂乱,需要精心设计。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要注重每一细节的设计,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通过实践,灵活、恰当地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能有效显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关系,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美术教师,此时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尝试,细心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实践、创新。

小学美术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功能和用途,欣赏椭圆、植物、方形等造型的相框,掌握相框的创意想法,学会运用铅笔、稻草、纸板等废弃材料制作一个创意相框。

  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的相框样式,分析造型特点,学习创意构思,探究相框实物,分析它的制作材料,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完成相框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体会童年回忆的珍贵,能将美好记忆留存,增强热爱生活和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创意构思及废弃材料制作相框。

  难点:融入创意和激情,巧妙结合造型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同学们六年的校园生活中,老师拍摄了和同学们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并将照片带到了课堂送给大家。拿到照片后,同学们你会怎么做呢?(在背面写上同学的名字、制作成相册、放在相框中)

  教师总结:这些照片记录着美好的回忆,每每望去,心中总是会涌起缕缕温情。保存照片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夹在书本当中,可以放在相册里面,当然常见的就是利用相框保存。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留住这份美好回忆,用相框框住这份记忆吧!引出课题《框住记忆》。

  (二)作品图像识读

  1.相框的作用

  教师出示家中实景图片,提出问题:

  ①家里的相框一般都摆放在什么位置?(玄关、电视柜、书桌)

  ②看到家中的照片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温馨、幸福)

  ③为什么家中的照片都有相框?(保护照片、固定照片、装饰照片)

  教师总结:我们一般会把照片装裱进相框,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如玄关、电视柜、书桌上,供家人和朋友欣赏。每一张照片都是每一个人美好回忆的保存,通过照片的摆放也可以营造出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这其中相框不仅能很好地固定和保护照片,还能具有装饰和美观的作用。

  2.相框的造型和色彩

  教师出示创意相框,提出问题:

  ①观察有哪些造型的相框?(方形、椭圆形、玩偶形、植物形)

  ②你喜欢什么形状的创意相框?为什么?(椭圆形:突出照片;植物形:装饰性强)

  ③通过观察相框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黄色:灿烂辉煌,给人感觉就是很有温暖感;红色:喜庆的色彩,给人有活力和热情的感觉)

  教师总结:相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椭圆形突出照片主体,植物形装饰性强,玩偶形具有趣味性,除此之外还有古典、悬挂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效果,黄色给人温暖,红色给人喜庆。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相框的美感。

  3.材料及制作方法

  教师设置摸一摸小活动,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分发相框实物,提出问题:

  ①相框都使用了哪些材料?(树枝、废弃铅笔、卡纸等)

  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呢?(吃完的冰淇淋棍子、稻草、没使用完的硬纸板等)

  ③这些相框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制作?(粘贴、裁剪、编织等)

  教师总结:制作相框的材料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通过粘贴、裁剪、编织进行制作相框,既能起到环保的作用,又能制作出美观且实用的相框。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示范向日葵相框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材料:选择黄色和紫色的卡纸以及废弃的毛线;

  2.制作外形:用线将折叠好的卡纸串联在一起,组成向日葵的外形;

  3.添加照片:将照片插入相框,进行固定。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根据你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相框。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并保持教室的卫生。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相框的造型创意、材料的合理选择、颜色的巧妙使用等。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美好记忆”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置在展示板上,并从相框的造型创意、材料的合理选择、颜色的巧妙使用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三兄弟》使用了很多不同颜色的废弃彩色铅笔作为材料,将他们巧妙的粘贴成方形,使得整体色彩多样又具有创意性。)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相框造型的特点、材料的运用以及相框的制作方法。

  2.升华情感:与大家在一起的学习时光,是老师心中最快乐的记忆,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相框。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继续记录身边的美好回忆,用相框将它好好保留,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要养成变废为宝的意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更好的美化装饰生活。

  3.为爸爸妈妈的照片设计相框,“框住”爸爸妈妈的美好记忆。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7

  一、教育目标

  1. 初步学习使用剪刀、学会在双三角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图形。

  2. 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 继续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使用剪刀在双三角上变化图形。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参观海族馆,培养幼儿对海带鱼的兴趣。

  2.墙面创设“海底世界”背景。

  3.正方形彩色纸、剪刀、糊、抹布、水彩笔。

  四、设计思路

  制作热带鱼是一个集折、剪、画、贴为一体的操作活动过程。四月份,组织过幼儿参观海族馆,幼儿对形状各异,色彩斑澜的热带鱼非常感兴趣,并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设计这一活动,同时也帮助幼儿掌握鱼类尾鳍的主要特征——扇形式三角形、这是开展这一手工活动基础。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表现的愿望,继续培养其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此时期幼儿,手眼一致动作的能力逐步提高,但小肌肉动作尚不灵活,并且刚使用剪刀、如要剪出很规则的圆形或精巧的东西对幼儿来说难度太大,而热带鱼本身形状各异,幼儿只要抓住尾鳍特征,寺中留三角形,两边剪去就能体验形成功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幼儿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来装饰鱼,在花纹、配色上大胆想象,使学习知识技能成为幼儿探索如何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五、活动流程

  1.参观海族馆(前期活动):

  建议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热带鱼的特征:色彩斑澜,背鳍、胶鳍、尾鳍的位置、形状等,培养幼儿对热带鱼的兴趣。

  2.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设问1:制作热带鱼先要折出一个形? 说明:此设问主要是提示那些能力属中等的幼儿的'。 双三角的折叠法: a。对折 b。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腾 c。对折按中线中间打开 d。双三角 建议可让幼儿观察范例思考:尾鳍是什么形状的?怎么能让尾鳍两边对称?两条斜边可以留出做什么?然后让几名幼儿根据不同的方式来示范,供大家讨论;哪条鱼游得快?哪种方法剪起来方便? 说明:以上的示范、讨论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剪剪的方法,可能鱼的种类很多.鳍也各不相同,敢于去尝试。

  3.幼儿操作说明:

  因幼儿使用剪刀尚不灵活,折叠后剪有困难可展开成双三角在两边剪,不强求对称。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指导幼儿 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剪好热带鱼可按自己意愿去装饰、剪贴、绘画都行,最后让鱼游到“海底世界”去。

  4.集体观察讨论:

  建议让幼儿看看这是每条鱼都能在水里游吗?为什么?哪条鱼最漂亮? 说明:只要有尾鳍就能游,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幼儿体会有背鳍,胶鳍的鱼和身上有花纹的鱼更好看,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去探索,有了进步就可去换下以前的作品或添上新作品,在比较中体会成功,更好地认识自我。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3课 折纸动物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在观察分析这_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四、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小学美术教案9

  一、 说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出壳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想象思维最为活跃。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展开回忆与想象,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充满感情地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增强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画面。

  教学难点——表现不同种动物出壳的特点和画面的自由性生动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通过观察活跃学生想象思维”为主要目的,针对小学儿童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将采用“启发、诱导、交淡”为主要教学方法。如:以录像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诱导想象小动物出壳时的心情。通过提问“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怎样去保护它呢?”对学生渗透珍惜自然、爱护生灵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将更关注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在观赏动画、图片,联想小动物出壳的表情和心情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表现出生动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瞧!鸡宝宝、鸭宝宝出壳了。(播放小鸡、小鸭出壳的动画)观赏后问: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它们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哪你们猜猜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是从蛋壳里钻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有这么多小动物是破壳而出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创作小动物出壳的情景。出示课题《出壳了》。

  (二)、体验动物宝宝出壳

  刚刚我们看了鸡宝宝和鸭宝宝破壳而出的过程,那你们想不想亲身体验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感觉啊!

  游戏前先让学生想好自己要表演哪种动物宝宝,然后缩成一团做好准备,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话语开始表演:宝宝在壳里一动也不动,慢慢的、慢慢的,宝宝睁开了它的眼睛,它们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面太挤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它们钻呀,爬呀,有的头出来了、有的背出来了、有的脚出来了、有的尾巴出来了,它们接着爬呀,钻呀,哇!终于出来了。接着把每一小组表演的生动形象同学请上台,钻进假设是蛋壳的塑料袋里再次表演动物宝宝出壳。让下面的学生再次感受到动物宝出壳的生动过程。

  游戏后采访全体学生:你是表演什么动物宝宝呀?你是怎么从壳里钻出来的呢?通过体验动物宝宝出壳,说说动物宝宝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动物妈妈见到自己的宝宝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从中引导出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爱。

  用游戏的形式来体验小动物出壳,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又让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中尝试了小动物出壳的艰难,获得真实的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也使游戏和图片为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打下基础。

  (三)、尝试创作

  1、好不容易从壳里钻了出来,这真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如果能把这美妙的一刻画下来,那该多好啊!

  2、 瞧!真有几位小朋友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小动物出壳的图片)。看看他们画的`都是些什么小动物出壳了,又是怎样画的?

  3、宝宝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壳都怎么了?那怎么来画破的壳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小动物从壳里出来,需要力气,因为壳比较硬,所以在表现破壳或壳的裂痕处都要用折线来表现。后师示范。

  如果让你来表现动物宝宝出壳的情景,你会把动物宝宝出壳的地方画在哪?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总结出:可以把动物宝宝画在鸡窝里、草从中、孵化箱里等地方出壳。

  接下来给学生3分钟时间,创作一个不用涂色的小动物出壳的场面。(作为下面内容的铺垫,同时也给学生以尝试创作的机会。)

  在创作中我将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以及动物宝宝出壳的图片。创作完后把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粘贴在展示区后交流。

  在交流时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肯定一切孩子的努力。并由衷赞扬他们,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进一步创作指导

  出示两张对比图片:一张只画了蛋宝宝出壳的场面且没有背景的作品和一张有蛋宝宝出壳的场面,还有妈妈和姐姐在旁帮忙,有背景的作品。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我更喜欢下面这一张:因为,上面这张只有一只孤零零小鸡在那,且还没有背景,而下面这一张不仅有背景和丰富色彩,还有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兄弟、姐妹一起帮助其它想要出壳的鸡宝宝。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被你们发现了。看样子,在画面适当的位置添加一些东西,画面会变得更有趣、更丰富一些。如果让你来添加,你会加些什么呢?

  你们不仅眼睛亮、想象力也很丰富。我想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脑子里肯定已有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蛋宝宝出壳的场面,那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说一说,并相互提提建议。

  这样既让学生在画面上感受到了丰富的色彩,也让学生直观掌握了如何才能把画面表现的更生动。

  此时,学生已经对表现动物宝宝出壳场景已有了一定的创作能力,下面给学生10分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下,续继展开创作。学生在创作中有可能不会表现蛋壳与小动物的的前后关系。我将指导学生先画前边的形象,再画后边的形象;或者先画动物宝宝,再用剪、贴的方法制作。

  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交流区”先自评后互评。

  在评价中我将以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 、拓展延伸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四部分:课题、示范区、展示区、交流区。

小学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㈤练习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材分析

  用作画的方法来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使之达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效果,是教材向学生介绍的一种新型的日记方法————日记画。

  与一般日记相比,日记画有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内容丰富、概括力强等特点。日记画不仅在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表现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事例与环境加以表述,帮助他们处理好画面内容与文字叙述的关系,使学生画得生动、写得有趣、学得带劲。

  参考教案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学_与语文知识的关系,了解日记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多侧面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3.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平衡发展。

  教学重点:

  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表现方法;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与空间层次的体现。

  教学难点:

  画面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画面的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

  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和日记的实际情况,收集学生的优秀日记画_作。

  学具准备:

  选择一篇自己认为较好的日记,彩色水笔、钢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行为规范,稳定课堂学_秩序。

  二、导入新课

  1.复_语文知识:日记。(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2.出示日记画范样、板书课题。(教师配合动作与板书,用语言进行衔接,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①这幅日记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日记有什么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画面与文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致、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图文一体。)

  ③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什么事例进行表现?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较为特殊的事例。)

  2.赏析课中图例。

  请学生把课本翻至第14页。

  ①图例表现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种表现形式。

  ②图例是如何选择表现内容的?

  《钓鱼》,小作者选择了星期日与父亲在湖边钓鱼的活动内容,仅用下饵的瞬间,概括了活动过程。

  《帮妈妈做家务》,选择了整理家务中的扫地一事,小帮手手中的道具、屋里陈设反映了扫地的结果。

  3.日记画的特点。

  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4.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方法:

  ①选择利于自己表现的事和物;

  ②合理分配画面与文字叙述的位置;

  ③铅笔起稿;

  ④草拟与画面相符的文字;

  ⑤着色。

  要求:

  ①注意文与画的整体关系;

  ②画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特定环境;

  ③文字叙述言简意赅,与画面相呼应。

  (教师可结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骤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根据自己的日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记画(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环境独特,语言冼练,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对比中有协调。

  辅导要点: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据学生日记的特点进行辅导);

  ②主体形象的刻划(出示学生能够接受的人物画资料,供学生借鉴、参考);

  ③环境气氛的渲染(强调对比关系的运用);

  ④草拟文字(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及与画面的关系);

  ⑤黑白对比方法(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⑥色彩关系的运用;

  ⑦文字书写(要求规范,注明时间、作者、年龄)。

  五、小结

  优秀日记画讲评。

小学美术教案12

  课型

  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课题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思考不同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2.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一)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纸飘落的轨迹(一般呈之字形折回状态飘落)、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并用线条记录下来,观察教室里的门框、墙角线等,也用线条把它们记录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3、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4、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三、学习体验

  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成果,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

  1、谈收获

  教师归纳: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货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2、发展阶段

  学生欣赏现代建筑、高压线铁塔、路灯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学生欣赏绽放的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录像或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礼花的线条应该是极有弹性的,适合用弧线来表示;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可用波浪线表现;雪花飘舞的线条轻盈而有些散乱,适合用浅色并且比较毛糙的线条来表示……

  教师出示几个适合直线、曲线表现的主题: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春风轻抚、车水马龙、日月如梭、窗明几净、宁静的月夜……

  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

  教学参考资料: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⒒犊?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

  2、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线条的动与静

  横线

  直线 竖线

  斜线

  波浪线

  曲线 折线

  螺旋线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美术用具

  教学方法:

  谈话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

  二、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阿尔的房间》

  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

  学生欣赏讨论:

  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阿尔的'房间》的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

  (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三、学生作业: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小学美术教案14

  课题: 9创造绿色的生活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总案序: 17

  教学目标:

  1、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

  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

  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

  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布置课前调查任务:查找有关绿色环保的资料)

  1、欣赏污染环境的图片;

  2、欣赏绿色环境的图片;

  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

  二、点拔升华:

  1、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观看可见图片,思考。学生谈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2、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有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水质污染、森

  林破环、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

  学生谈感受并分组交流。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

  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4、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

  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讨论。

  6、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学生未完成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创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幼儿能够稳定地、有明确意图地进行表现,用他们掌握的简单形状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教师引导幼儿感知雪花的不同形状,进而初步观察出雪花的形状、大小、结构等,为接下来的创作雪花做铺垫。本教案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中班幼儿,所以我就重点从雪花的形状入手,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雪花形状。

  二、活动目标:

  1、认识雪花,知道雪花有六个花瓣,每个雪花的形状都不一样。(认知目标)2、喜欢自由地创作,感受用棉签绘画的乐趣。(情感目标)3、画一个六个角的雪花图案,在六个角上添画。(技能目标)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过观察雪花的经历,知道雪花的一些形状。

  物质准备:白纸、水粉、棉签、调色盘、PPT本次活动重点是幼儿首先学会画一个叉,在叉的中间画一条横的直线,形成一个六个角的图案,最后在六个角上添画。

  四、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五、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猜一猜它到底描述的是什么?

  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变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哪位小朋友第一个猜出来的?举手告诉老师。

  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猜出来它是小雪花的呀?

  幼:回答……师:老师请其他小朋友说说看雪花是什么形状的?

  幼:回答……(二)图片展开,观察雪花形状。

  刚刚_小朋友们说了自己知道的雪花的形状,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不同形状的雪花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出示PPT,让幼儿自己观察雪花图片,说出它们的形状特点。)原来雪花都是六瓣的,但是它有很多种形状。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世界上的小朋友长的都不一样,雪花和你们一样,每一朵雪花的形状都与众不同。

  (三)教师分段引导幼儿画雪花的形状。

  老师准备了一些棉签和颜料,我们现在来画一画。

  1.强调雪花花瓣为六:

  教师专门拿一张纸,在中心位置上画一朵花瓣。(雪花几个瓣呀?六个--教师示范画出六个瓣。)然后请幼儿在自己白纸上画出六瓣雪花。

  2.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雪花的形状(蘸颜色在六个角上画上圆形、方形、直线、三角形等几何形。)陈老师心目中的雪花是这样的,请问你们心目中的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画,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欣赏彼此作品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幼儿学会欣赏同伴的雪花作品。教师从造型、色彩、表现三方面对幼儿的.雪花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雪花。

  六、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棉签画生活中

  1、了解染纸的由来和染纸过程。

  2、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和染色方法。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积极动手操作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已染好的纸。

  2、各色的颜料、托盘、棉棒、宣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染纸作品。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非常奇特的美术作品跟你们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小朋友你们谁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幼儿谈一谈。

  它们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染出来的,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特别的纸巾呢?那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二、介绍材料和染纸的方法。

  1、介绍材料:小朋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宣纸。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纸和各种水粉颜料,选用宣纸是因为它吸水力特别强。盘子里是水粉颜料。还有棉棒,这些都是染纸需要的材料。

  2、讲折纸方法:现在老师讲一下染纸的步骤,首先将宣纸折起来,折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长的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今天主要学习对边折和对角折。折好后然后用棉棒占上水粉颜料,让颜料印到纸的一边上,马上拿起让颜料自然阴开。然后在染下一个边,每次染选择1-2种颜色。染好后将纸轻轻地打开,晾干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将纸的每个角都染上不同的颜色,染的步骤跟染边一样。第三种是边跟角都染,你可以染两个角,一个边:也可以一个角两个边随意。

  3、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小手绢",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尝试一下,看谁染的"手绢"最漂亮,小朋友愿意吗?在染之前先请有只小兔子要和小朋友说句话,一起来听听吧。(出示幻灯片)小朋友一起来染"手绢"吧。

  三、幼儿染纸。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评价,比一比看谁染的漂亮,让染的好的小朋友谈一谈是怎么染的,用的什么方法。

  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宣染,而且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手绢",你们表现的真棒。下学后可以把你染好的纸巾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五、随音乐收拾材料。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小百科:染纸技术出现是为了美学与防蠹、延长纸张寿命的需要产生的。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12-28

小学美术教案12-20

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案08-12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2-22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02-20

小学美术教案【推荐】06-13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6-13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06-13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06-13

【热】小学美术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