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7 09:51:1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观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门户。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六个大字:“观察,观察,观察!”

  今天,我们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会观察水果,寻那些“隐藏”在水果里的小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果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水果的表皮和内部以及截面了解水果的构造。

  2、用五种感官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

  ?活动概要

  - 用五感观察各种水果,把水果切开,观察它的表皮和截面。

  ?准备活动

  -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水果里的秘密(吃什么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动画片【水果里的秘密】,了解观察水果的各种方法以及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

  - 大家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 大家要用什么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水果?

  - 用眼镜可以干什么?

  - 用耳朵可以干什么?

  - 用鼻子可以干什么?

  - 用手可以干什么?

  -用嘴巴可以干什么?

  -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是什么?

  - 种子是怎样长距离移动的?

  【展开】

  2. 观看视频【水果里的秘密】,说一说实验备品,实验目标以及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水果的表皮和截面有什么不同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1)把水果洗净,观察表皮。

  2)把水果切开,观察内部。

  3)观察水果里种子的样子。

  【活动1:用五感观察水果。】

  3、用五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水果。

  - 水果的表皮长什么样子?

  - 敲一敲水果有什么声音?

  - 闻一闻水果,有什么气味?

  - 用手摸一摸水果,有什么感觉?

  - 尝一尝水果,它是什么味的?

  【活动2:观察水果的内部。】

  4、用刀把水果切开,观察它的内部。

  - 切开水果,水果的内部长什么样子?

  - 把水果横着切开,它是什么样子的?

  - 把水果竖着切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横着切开和竖着切开的时候有什么差异呢?

  【活动3:观察水果的种子。】

  5、观察各种水果的种子。

  - 西瓜的种子是什么颜色的?

  - 长什么样子?

  - 这里种子最大的水果是什么?种子最小的水果是什么?

  - 水果好吃的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有种子才会好吃呢?

  【结束】

  6、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水果里的秘密(表皮和内部不同的水果)写出实验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

  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主题产生

  一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旁边的嫣嫣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教学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 “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结果一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7、好玩的章鱼(蒲公英、菊、裙子)。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象章鱼一样。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到吹泡和发现秘密的快乐、成功,获得自信;

  2、在操作活动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探究,并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实验知道粗吸管容易吹出大泡,细吸管容易吹出小泡;尖的方的吹泡工具都会吹出圆圆的泡。

  活动重点:

  不同的吹泡工具吹出泡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活动难点:

  观察并记录,尖的方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

  活动准备:

  粗细吸管,圆的尖的方的自制吹泡工具,泡泡水,记录单,抹布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入场,教师吹泡,幼儿玩泡进教室。教师示意幼儿坐好。

  2、探究粗细不同的吸管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朋友发现没,老师刚才用什么工具吹的泡泡?(教师持有吸管的手背后)

  幼:XX。(老师出示吸管验证幼儿的答案)

  师:老师还有一根(出示备用细吸管)这两根有什么不一样?

  幼:XX。

  师:不同粗细的吸管,吹出的泡泡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小朋友边吹泡边观察。在椅子下面,轻轻拿出,泡泡水和吸管。

  幼儿吹泡、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教育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洒在地上,衣服上,更不能沾到嘴上。不要冲着伙伴的脸吹。安全、卫生、礼貌教育。)

  师:请小朋友,把吸管收好和泡泡水放回原处。

  师:你两根吸管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示意幼儿举手回答)

  幼:XX。

  师:谁还有不同发现?幼:XX。

  师:原来,粗吸管容易吹出大泡,细吸管容易吹出小泡。

  3、 探究尖的方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

  师:老师还制作了不同样子的吹泡工具,这是什么样子的?幼:XX。师:圆圆的吹泡工具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教师用圆吹泡工具吹泡,幼儿观察)

  幼:XX。

  师:尖尖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子的泡泡?(出示尖的吹泡工具)幼:XX。

  师:方方的呢?(教师出示方的吹泡工具)幼:XX。

  师:(出示记录纸)老师把吹泡工具的样子画在这一列,请小朋友把,猜的泡泡的样子,画在他旁边这一列。幼儿记录。

  师:请早记录完的幼儿把笔收好,回去和小伙伴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师:请小朋友边吹边观察,把尖的方的工具吹出泡泡的样子,画在后面格子里。在椅子后面轻轻取下工具袋。

  幼儿吹泡,观察。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收好工具,记录。展示记录结果,交流(和小伙伴说说你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怎么记录的。)

  师: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XX。

  师:谁还有不同发现?

  如有异议,我们再一起观察验证,老师吹,幼儿观察。

  师:哦,原来尖的方的吹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活动延伸:

  师:快看,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出示PPT)你会发现外面的泡泡更奇妙,来孩子们,我们去外面吹泡泡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尝试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

  2、乐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蝴蝶的各种资料,并丰富幼儿有关蝴蝶的知识。

  2、蝴蝶的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蝴蝶姐姐与幼儿一起跳蝴蝶舞。

  师说:“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黄老师变成什么?(蝴蝶)“对了,我是蝴蝶姐姐,蝴蝶漂亮吗?你们喜欢蝴蝶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蝴蝶舞吧!”

  分析:此环节由教师通过扮演蝴蝶姐姐,让幼儿对蝴蝶产生兴趣,跳蝴蝶舞加深幼儿对蝴蝶的印象,让幼儿有想探究蝴蝶的欲望。

  二、交流资料,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小朋友这么喜欢蝴蝶,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找蝴蝶的资料,你们记得吗?请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资料是哪里找到的,他告诉你蝴蝶有什么小秘密?(老师把幼儿带来的资料布置成一块板块上,幼儿交流后,请幼儿上来介绍)

  幼:我是听妈妈讲“我们爱科学”的故事里告诉我蝴蝶的品种非常多,还知道蝴蝶是由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是在网上发现蝴蝶有两只触角,六只脚,还有蝴蝶喜欢吃的植物。

  幼:我是在《动物乐园》书里看到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蝴蝶妈妈把卵产在花里让宝宝长大。等等

  师小结:噢!小朋友们可真够厉害的,找到蝴蝶这么多的秘密。

  分析:教师通过幼儿找材料的准备和幼儿自由交流、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究心理的作用下,主动参与活动中来。

  三、借助课件,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完整观看课件

  (1)引入: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蝴蝶长大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蝴蝶的什么小秘密,它是按照什么顺序生长的?

  幼:我发现了蝴蝶是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发现毛毛虫喜欢吃叶子,等他长大后还要脱皮。

  幼:我知道蝴蝶生长的顺序:卵-毛毛虫-蛹-蝴蝶。

  师小结:小朋友看的很仔细,也发现蝴蝶许许多多小秘密,都知道了蝴蝶的长大顺序是从卵-毛毛虫-蛹-蝴蝶,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卵是怎样的?

  2.分别观看卵、虫、蛹、蝶四个画面,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四个阶段的特征。

  (1)观看画面一,师提问:卵是什么样的?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

  (2)观看画面二,师提问:谁从卵里钻出来了?它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观看画面三,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蛹的?蛹是什么样的?

  (4)观看画面四,师提问:蛹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刚刚钻出来的蝴蝶是怎样的?

  师小结:小朋友了解了蝴蝶的这么多的秘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拼出来。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视频以及动画课件,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层层递进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探索中了解蝴蝶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情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幼儿拼图,教师巡视观看,评价

  分析:在这一环节,以形象的操作图片拼图逐渐加深幼儿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与自豪,进一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五、游戏:“变变变”

  1.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表现出蝴蝶生长的四个变化过程。

  教师结合语言及背景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太棒了、太精彩了,蝴蝶终于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小朋友们觉得有趣吗?(有趣)我们一起来用身体学学蝴蝶长大的过程吧。

  分析:游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在游戏中乐此不疲。

  活动结束:

  师:“哇,这么漂亮的蝴蝶,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蜜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伴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蝴蝶画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的设计意图: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儿,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

  活泼、好玩,同时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常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地围着一样东西在观察。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

  新纲要指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的过程,而是要幼儿通过自身主动地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为什么气球被突然放飞会到处乱窜等等。

  科学活动:我和气球做游戏

  教学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

  教学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一只。

  2、打气筒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分别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和充足气的气球。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再出示未充足气的气球,引出故事《气球吃什么》

  1、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2、气球究竟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得胖胖的'?(气球喜欢吃空气)

  感受气球轻轻吹在脸上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二、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呢?(幼儿个别回答)

  教师示范,重点是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可以两两合作。

  玩气球:摸摸气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气球碰一碰(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 放飞气球

  猜猜:气球突然放飞会怎样?

  请个别幼儿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四、 游戏:流星球大战

  组织幼儿来到空地

  游戏:听到教师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儿放飞气球,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延伸活动: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流星球大战的情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课题生成:

  信息时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科学启蒙知识,以拓宽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开发幼儿潜能。为此,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本活动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活动的电化教育手段,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感知和认识各种汽车及其发明过程。电化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幼儿身临其境,将事物发展的抽象过程集中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展示出来,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是一次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的种类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儿简要了解汽车的发明过程,激发幼儿当“小发明家”的愿望。

  3、发展幼儿比较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汽车发明过程的自制抽拉复合灯片一套,幻灯机。

  2、木偶表演台,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爷爷、小孩各一个。

  3、布置出一个“汽车展览会”,各种汽车玩具若干,各种汽车图片(自绘图片8张)。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木偶小兔:“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远的奶奶。坐着汽车去可方便了,一会就到了。再见。”(小兔坐在轿车上,说完下场)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乘汽车很方便,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发明的吗?

  2、简要了解汽车的由来。

  (1)教师操作抽拉幻灯片1:“最早的时候,人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脚走路。”

  (2)幻灯片2(复合抽拉片)。

  ①“经过驯化的动物成了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骑着这些动物旅行,用它们驮运货物。这些动物有牛、马、象、骆驼等。”

  ②“人们发明了轮子,于是出现了最原始的车。”

  “又出现有辐条的车轮,车的结构就轻巧了。”

  ④“后来,美国人生产出了大量轻便实用的汽车,现在汽车的种类就更多了。”

  (3)提问:谁能说说汽车的由来?引导幼儿说出过程:走一动物一轮子一有辐条车轮一美国人发明汽车。

  3、了解汽车的种类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汽车?”

  幼儿讨论后回答。(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汽车图片并简要提问。卡车、轿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洒水车、警车等。)

  (2)情境表演,认识消防车、救护车。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说:“哎呀,不得了啦,我们家着火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我该叫辆什么车呢?”

  幼儿:救火车。

  教师:“小猴,你赶快叫辆救火车,——又叫消防车。”(拿救火图片)

  小猴:“谢谢,我去救火啦。”

  ②认识消防车。(专门用来救火的。)(是红色的,能拉警报。)

  木偶老爷爷、小孙子上,走着走着,老爷爷忽然倒下,小孙子大喊“爷爷心脏病发作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该叫辆什么车呢?”(救护车)

  ③认识救护车(专门用来帮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车身上有十字标记,能拉警报。)

  ④教师:“咱班小朋友真是爱帮助别人,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还帮助了有病的老爷爷,谢谢你们。”

  4、在玩中巩固知识。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救火车即消防车和救护车,有卡车、轿车、公共汽车……汽车的.种类很多,作用真大,对人们有帮助,是一种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参观“汽车展览会”结束教学。

  (3)让幼儿在玩各种汽车中巩固知识,开阔视野。

  评价分析:

  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幻灯,就像看电影一样,直观地了解了汽勺由来。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是通过展示几种汽车的专门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汽车的用途的认识。通过后来的幼儿玩汽车,为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汽车的外形构造提供了空间。整个活动,幼儿都饶有兴趣、思维活跃,较好地达到j标。

  一、专家点评

  在现代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些老师误以为用计算机为载体的教学是最佳的,因而会嫌弃传统的幻灯片。其实,对幼儿来说,幻灯如图书一样,同样有趣。只要合理选择,幻灯教学会获得好效果。

  二、反思与讨论

  你认为此活动设计的知识点(量),是否适宜?如果让上这节课,你同意本活动设计的过程吗?如何修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三、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材料研究:

  小孩们的科学探索研究应从周围的东西开始,启发小孩们关心四周日常生活与环境里熟知的东西,发现当中的有意思与神奇,有好处于保持小孩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索研究热情,令他们自幼便擅长于观测和察看与发现,并使他们感觉到“科学并不很远,科学就在周围”。幼儿教师应变成孩子探索研究教学的支持者、协作者、启发者,要时刻关心孩子的举动,擅长于发现孩子有兴致的东西中暗含的教育意义,抓住教育的机会,为孩子的探索研究教学给予充实的可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索研究环境。

  幼儿园中班孩子会对水自身有兴致,可是他们的兴致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教学《水不见了》的首要根本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自个儿探究“水不见了”的理由。培育孩子对四周东西情况有兴致,有好奇心与探究知识欲。这一次教学要求孩子清楚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一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饱水后(饱与后)也便不可以吸水啦。通常,小孩对理论知识比较难清楚,可是倘若经过自个儿操作得出的论断常常比教师的述说要真切得多,所以我们把这一次教学的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发现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一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饱水后(饱与后)也便不可以吸水啦。

  2、尝试用得到的知识处理好日常生活内的问题。3、启发孩子的探索研究兴致,使孩子愿意在教学中操作。

  二、教学预备

  在拟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依照《幼儿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请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令他们体会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与方式。重视培育孩子操作能力与记录科学的`综合能力,重视面向全部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均有机会参加尝试,因此,我们预备了充实的可动手操作性教学材料:

  1、每个孩子一個杯子,记录表一张。

  2、每桌子上有1盆水、餐巾纸、海棉、石子、泡泡教学材料数个,2个空箩筐让孩子归类用。

  3、大记录表一张。

  三、教法学法

  这一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年纪小,好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依照这一特征,为更加好地启发他们的好奇心,依照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内,使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满足孩子探究东西实质特点的心愿,很好的做到以孩子为主体,幼儿教师为主导,培育孩子探究科学实践的兴致,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辨别能力,让孩子养成自幼便积极探究科学的习性,主张孩子自个儿体会成功的欣喜,而且进而体会自信带来的欢快感。与此同时还在各个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了述说法、引导想象法、参加法、探讨法、让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间都可畅所欲言,自个儿表达自个儿的看法。让孩子自个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去查觉问题并找着处理好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这一次教学我们首要分成下面个部分:

  以变戏法的模式引进——实验、观测和察看、沟通区别哪一些物品能吸水,哪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发现能吸水的物品的饱与情况——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

  以变戏法的模式,激起孩子兴致

  创建了个变戏法的场景,通过一個神秘奇妙的宝瓶,不单单吸引住了孩子的关注力,更启发了孩子的探索研究欲望。好奇心与探索研究欲望是孩子探索研究与学习的原动力与内驱力,它不单单能提升孩子认识和感知教学的踊跃性与效果,还可以使认识和感知教学变成1件愉快的事。孩子在强烈探索研究欲望的趋使下,积极地去探究“水不见了”的理由。

  2、部分:

  孩子实验,区别哪一些物品能吸水,哪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

  孩子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发现有一些物品能吸水,有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孩子自己独立参加,探究新知识这一部分是这一次教学的要点。重视培育他们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能力。

  3、部分:

  发现能吸水的物品的饱与情况

  在这我存心向孩子提出了自个儿的疑惑:教师刚刚在你们做实验时发现了个问题,你们讲毛巾(海绵)能吸水吗?(能)但是为何我发觉这一个杯子里的水没被毛巾(海绵)吸掉哩?

  这这一个部分我们使用了探讨法、述说法来让孩子清楚饱与情况。

  扩散经验,這樣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孩子积极去观测和察看清楚自然物的目标。

  4、部分:

  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部分将得到的经验迁搬到日常生活里,用学习到的物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一次教学孩子不单单充足体会到了发现的快乐,并且使孩子构成了擅长于观测和察看日常生活内的情况并愿意探究情况理由的探索研究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10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六篇05-10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4-2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09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1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