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04 17:08:5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菜根谭》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书笔记(合集15篇)

《菜根谭》读书笔记1

  我读《菜根谭》,是从“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这句话开始的。书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宝训。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当你沉浸于融道德与哲理于一体的字句中时,就似和风细雨涤荡着你的心灵。“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等至今仍是我们处事励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菜根谭》告诫世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情操,处处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是每一个建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时尚的东西往往只能昙花一现,而恒久不变的,是那些简洁朴实的格言警句。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是无限的,却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要活得充实,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道德观。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所在。无论每个人在做学问或为人处世中,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欺上瞒下、混水摸鱼,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我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如何平衡和缓减那些压力呢?幸福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人心有真境,非丝竹而自恬愉,不烟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只有通过刻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现代人常会埋怨,物欲愈高愈觉得空虚。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静下心来读读书,力求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至高境界。只要怀有宁静淡泊的胸襟,就能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亦能摆脱物欲的困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在这个知识与信息骤增的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工作的节拍也在加快,因而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我欣赏“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那句格言。作为张家港口岸的检验检疫人员,我们常年把守在国门第一线,作为国门守卫者,我们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工作热忱,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紧迫感,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全力打造“检港同行”服务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菜根谭》读书笔记2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书笔记3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读书笔记大全《《菜根谭》读书笔记1500字》。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读书笔记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可是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终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终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能够说是成与败的比较,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我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可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样想,大臣们几乎都明白,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明白,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读书笔记5

  《菜根谭》中有句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展云舒。”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话往往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但有一位大师却做到了,他就是齐白石。

  不论是誉还是骂,都能做到听之任之,这属于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来,便逃出了自我的约束,走出了自我封闭,于是,拳脚大展,专心于自我的事业,不为名所扰,更不为利所烦。这种不求名利之心,唤起了精神上的觉醒,反而会成就一番大事。

  对于他人对自我的赞誉,能够淡然视之的人固然有,但应对他人对自我的谩骂,又有几人能够“一笑而过”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学会用一颗简单淡薄之心入世,不要总活在他人的议论之下,不管是应对着他人的称赞,还是别人的诽谤,不必大费口舌与他人争执。古话说的好“清者自清,浊着自浊”,所以清浊自有定数,只求问心无愧便可。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可是心理专家还是给出了我们两点提议和方法,具体如下:

  别把自我看的太重

  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某个环境中,我们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当回事。应对他人的赞美之词时,必须要坚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仅有自我明白,8能把他人的话全部信以为真,这样只会迷失自我。有时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再也难以装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对自我只言片语的负面议论之词,暴露自身的狭隘心胸。

  事过心随空

  无论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要时刻坚持一种低调的态度。遇事不大肆张扬,遇悲事不盲目急躁,并且不要时刻放在心上,事过心随空。如果只是陶醉于自我取得的一点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别人的了夸赞,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进取。所以,要想做到宠辱不惊,首先要学会低调为人处事,这样能够有助于到达“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境界。

  最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这一切,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事过心随空”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就没什么烦恼呢。努力的去改变吧!

《菜根谭》读书笔记6

  夜深了,静得能够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毛泽东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用心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厌恶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就应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就应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搞笑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之后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习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谭》读书笔记7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当读到这段时,想起几年前听天津魏大夫讲的一个故事,因伏心而避灾。故事的详述见下:

  一个妇女见快到中午了,孩子马上就要放学回来了,她就赶紧去炒菜,炒的时候发现没有酱油了,于是关了火,跑下楼去买。由于她过于匆忙着急,没有看路,把一个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没看见人家撞上了,便赶紧认错说:我错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给撞了。那男子恶狠狠地看了她几眼后,走开了。当天晚上这名妇女在看新闻时,有报道称有一男子因琐事与人争斗,杀人跑了,现正在通缉中。她留心仔细打量照片后,发现正是今日午时撞倒的'那个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认错,那男子可能就会杀我。这个妇女因接触传统文化,知晓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责别人,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认不是,才使她躲过这一劫。

  其实我们仔细思量,“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就是在细微之处受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事情,尤其是后果不堪忍受时,若是不关照自己,一味指去责别人,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往往会随着言词的激烈而热血沸腾,十之有九会失去自我控制。若是双方相互指责,势必会由口角引发起肢体相搏,从而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情绪起伏不定的时候,对于事物观察力、判断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观察力,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上时,对于其他与本事件无关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战士在战斗中肠子都出来了,还在冲锋,他一点也没有疼痛的感觉,但当战斗结束后,有人告诉他你负伤了,他才意识到疼痛。其次是判断力下降,就像我们打乒乓球时,上场一紧张该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为紧张情绪使得判断力失误。当一个人在气头上犯了杀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够造成的。相反当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去处理一件事情时,会观察出别人不易察觉的蛛丝马迹,通过推理,做出正确地判断,采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发展处于更可控的状态。

  回头再来看看这名妇女躲过一劫的原因,其实是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由于自己太着急了把别人撞倒了,才赶紧认错。假如她习惯性思维自是人非,那把别人撞了,自己先窝火怨人去,便可能会认为:活该,谁让你走路不长眼睛。若那样的话,她早晚也会有劫难的。这名妇女想到道歉说的:我错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内心的邪恶。那个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无茬可找,而放她一马。

  由此可见,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蛮横相当重要,得先从降服自己内心气血不平,情绪上头开始。不种善因,结善缘,就不可避免恶果来临啊。我想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祸福自背啊。

《菜根谭》读书笔记8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菜根谭》读书笔记9

  初读《菜根谭》,第一感觉是字数不多,简练扼要,内含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真悟,读起来犹如口嚼菜根,初试无味,然经嚼不烂,且历久弥香。只可惜人生经历不够,未得其中精髓之处,偶尔翻阅几页,竟也读出几番滋味。

  全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四个篇幅,遂逐个笔记,以期找出心灵的平静,以及致学的动力。

  修身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经一事而长一智,谨小慎微则大事可期。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静时常存修身之念,动时方能即兴而为,动静相宜之法也。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无欲或名利自来。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洒脱的活,随性的.做。

  应酬篇

  士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不为外人、外物所牵扯,是涉世第一步。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以诚待人。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守拙于前。——做人先疏而后亲,做事宁拙而不巧。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人之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凡事留有余地,则进可改进,退可补救,完全之法。

  评议篇

  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宠辱不惊是大智慧。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查。盖伺查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小事要糊涂,守拙即是大聪明。

  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从快意处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遇折不挠。

  闲适篇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做事要大处精明,小处糊涂。大破大立的人生,可以看见人生的全貌。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任何时候,先把自己摆到后头。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一句话切入人性本质,人情上的循序渐进要注意。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吝,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任何事情要做到适度,让别人和自己都好受,这就是好的处世方式。

  四篇之中,仅摘得些许文章稍加感悟。

  总结为以下两点

  处世方面要外圆内方,张弛有度;

  为人方面要宽厚本然,淡泊宁静。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处理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为人处世的修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探索。书本仅有理论,提高还需实践。争取慢慢将这一门学问做好,将这一篇文章写全。

《菜根谭》读书笔记10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简单,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此刻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菜根谭》读书笔记11

  最早知道《菜根谭》,应该是前段时间在采访于丹的一段文字中看到的。记者问她,如何获得快乐的心态。于丹就应了《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于是决定好好研读下《菜根谭》,把其中的我比较受用的段落记录下来,权当是读书笔记吧。

  《菜根谭》的确是好,但怎么个好法,我还真说不出个一二三,不过我觉得有一本专门解读《菜根谭》的书中的序言倒是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此书中还强调:“此书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

  下面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一些精彩句子: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存,不可使人易知。

  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骄矜无功,忏悔消罪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远害全身,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天道忌赢,业不求满

  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攻勿太严,教勿太高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山林情趣,治世胸怀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菜根谭》读书笔记12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可谓层层递进,君子当如此。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决心和毅力去前进,故世间出现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几字,长者也不过三五十字,却往往能直击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个人都会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陈继儒的《菜根谭》也是通过短短话语来体悟自身的修养处世之道,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是极为贴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是《菜根谭》开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书我也最喜欢这一句。话语简单,思想鲜明,它没有直接告诉了你成功要怎么做,但给你指明了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便是你应去努力奋斗的方向。中国有句俗话:“真金不怕火来炼”,只有自己的内核强大才不会惧怕任何事。什么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宝贵,最具有价值的物品,一个人的人品是要多么的高尚,才能配被称为精金美玉的人品。这是天生的.吗?不是,这是从烈火火煅来的,这是通过重重磨砺得来的,是别人崇慕却无法夺去的。同样,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该怎么做,是“大行不顾细谨”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者给的答案是须向薄冰上履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话,当然两者都有对错。但在自身的修炼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是好的。千万不能无所在乎,要知道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通读《菜根谭》是无用之功,须细细评读才能体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态,乱如漫天星河变幻莫测,人在红尘中走一遭,总是想过得潇洒快活些,这就需要我们修炼自身,懂得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这本书,可能就会给你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好建议和经验,为人处世自是要圆滑但不是没有准则。这本书便是讲那修身、入世、处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潇洒快活而不是寸步难行,内心苦闷。

  愿大家在“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后,依旧自然洒脱。你走过千山万水,归来时仍是青衣少年。(孙高星)

《菜根谭》读书笔记13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工作是为了生存,读书是为了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空闲的时候通过读前人的书而思考而总结而进步,六月份读了明代洪应明著写的《菜根谭》一书。

  《菜根谭》是一本以文言文的形式所编著的书。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该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读到“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知道了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

  书中一句“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燥急之念。”它的意思是隐伏的久的鸟飞的一定高,盛开得早的花朵必然谢得也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势的.忧虑,可以消除燥急求功的念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做人本来就应该如此,厚积才能博发,就像青蛙一样,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都是先把身躯沉下去,任何有心之人于事,都必须先充实自己,成功与不成功,不必在乎于结果,而关键在于自己的准备充足与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执着于结果不如把过程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做完美。

  博大精深的《菜根谭》还需要我们继续去读它了解他细细的品她,在工作之余拿来细细品味一番,清醒一下被工作忙得晕头转向的头脑,浇灌一下那久已干涸的心田,寻找修生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将书中精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菜根谭》读书笔记14

  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类似于《菜根谭》这样的著作了。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

  翻开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谭》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将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读一遍下来,竟无初想时的枯燥无味。因借到的书是图文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图文版的《菜根谭》不仅加注了译文,还通过历史上的经典事例让读者了解其深远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画也使得文图意趣暗合,相得益彰。这些都让文章读起来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日本人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谭》读书笔记15

  自古以来,拥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标志之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写出了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奈。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对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学纵横之术,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书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终穷困潦倒,耗尽资产而归家。看到苏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这都是因为苏秦在外多年,一事无成,没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视。

  所幸苏秦大受刺激,发愤读书,甚至夜半瞌睡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以保持清醒。终于他学有所成,游说山东六国获得成功,权倾天下。再次回到家时,父母远远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谢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名人经历如此,普通人更不会例外。

  做为平民百姓,如果能够有很高的收入,自然会有相应的地位,那其实是一件幸运之事。大部分人,能够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还谈何地位呢?手中无钱,自然会感觉低人一等。

  一个人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这辈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经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因为人本身就是观念动物,自己的行动完全受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支配。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会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那么即使他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也会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那么就算他拥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样可悲。

  如果谁能理解这段话,并真正这样想,这样做,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人穷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没有什么钱财,内心世界又一片荒芜,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处处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可以这段话为参考,改变内心,修正行为,不以钱财多少论英雄,唯以施德行善为目标。

  这样你的价值观就不再是金钱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样,但会有了自信与从容,然后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改变现状,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

【《菜根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菜根谭》读书笔记(15篇)10-13

《菜根谭》读书笔记300字03-26

《菜根谭》读书笔记(精选20篇)06-21

菜根谭读书日记300字(精选3篇)03-14

读《菜根谭》有感04-09

菜根谭读书心得04-20

菜根谭读后感03-13

《菜根谭》读后感03-16

经典读书笔记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