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时间:2024-01-29 07:12:43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完美的人格,使教育教学工作能面向全体,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帮扶对象

  因身体疾病、心理与情绪原因、道德品质、研究或家庭经济方面等原因导致的在社会处境上、心理与情绪控制上、研究程度上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群体。

  三、不同类型困难学生特点

  (一)因身体疾病原因导致的困难学生(需要有专业医院认定)

  1、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受到轻度损伤或智力发展缓慢,影响着正常的研究生活,需要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上遇到的一些困难。

  2、脑瘫(肢体残疾)学生。脑瘫(肢体残疾)儿童简称脑瘫学生和肢残学生。他们由于大脑神经损伤或肢体残疾,影响着正常的行走和研究生活。

  3、自闭症学生。自闭症学生也叫自闭生。由于他们的脑神经受伤,他们有严重的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障碍。这样的孩子应该由专业医院或心理测量专业人员来识别。

  4、多动症学生。多动症学生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或注意缺陷障碍学生。这类学生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研究、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研究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二)因道德、心理、研究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学生

  这类有困难的学生也叫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智商正常,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负面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思维、认知、心理、行为、研究等方面偏离常态,在品德、研究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而且一般的问题学生不只是一个问题。

  1、纪律问题学生。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研究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

  2、品德问题学生。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小偷小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他们多数研究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3、心理问题学生。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研究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并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

  4、研究问题学生。此类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接受能力较慢,因此在研究上逐渐散失心,对研究没有兴趣,考试成绩低下。有的学生便因此迷恋网络等其他游戏,课堂上不听讲、回家后不写作业等。但这部分学生品德方面并无大问题。“只要不谈研究,就是好孩子。

  (三)因家庭或经济原因导致的困难学生

  1、单亲家庭学生。此类学生因家庭成员不完整,不能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因此性格大多孤僻、敏感多疑,缺乏自尊与自,有的研究行为上比较散漫,攻击性比较强。

  2、留守学生。这类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照顾。据调查统计,这类学生的共性有:冷漠、缺乏爱心;生活奢侈,不节俭;走自己的路,一发不可收拾;性格偏激,容易激动;挫败感和微弱的自心;行为反常且鲁莽。

  3、生活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生”是指家庭收入在本区域经济收入处于下游,其家庭收入难以支付正常的低消费支出,特别体现在平时解决基本生活开支中的困难程度。为资助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特设立学校助学金,学生申请助学金可由家长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核实、批准后给予补助。

  四、帮扶措施

  (一)确定“困难学生”候选人

  各班班主任要确定本班学生的基本人选,特别是要准确把握有心理问题、品德问题、研究问题学生的定位,不要放大一般和偶发性心理问题或品德问题、研究问题学生的数量。有“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的学生一般是从4—6年级的学生中识别出来的。每个班都要控制人数,实事求是。如果班里没有困难学生,可以不报。德育专线要对举报的困难学生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审核。

  (2)援助的具体要求

  1、因身体疾病造成困难的学生:

  (1)安排适当的座位。此类学生必须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脑瘫或肢残儿童必须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配置必要的康复运动器材)。

  (2)要求家长为孩子配备相应的辅助设备,如:眼镜、人工耳蜗等并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做继续治疗。

  (3)开展伙伴助学。在班级,要选择两位以上优秀同学进行伙伴助学活动,并明确帮扶学科。

  (4)作业要求。根据困难学生的研究需求,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改。

  (5)进行个别辅导教育。根据困难学生个性特点,组织个别化教育和个别辅导,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6)寻求父母的支持。为了赢得困难学生家庭的支持和合作,定期进行家长交流和访问,努力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

  (7)与师范生在研究生活上明显有差距,需要家长或志愿者陪同。

  2、因道德、心理、研究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学生: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期初建立班级、级段、德育线校内三级帮扶网络。由德育线组织安排老师与各班的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教小组。

  (2)帮教老师经常与帮教学生个别谈话,每月至少与帮教学生进行两次心理咨询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有效转变。研究辅助面试每两周安排一次,一般安排在上午、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为了规范师德,保障学生安全,所有导师都不会被带出校园,也不会接受学生家长的任何礼物。

  (3)班主任每天及时如实填写《成长记录手册》,并根据跟踪记录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和学校的表现,争取家长支持。并且每两周要对这些学生做一次总结评价。

  (4)加强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感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任,善于在每一件小事上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肯定。在生活和研究上充分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们,意识到他们是

  (5)持之以恒转化困难学生。而且班主任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要做好反复努力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分析孩子自身的问题,促进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进步,让优秀的行为影响他,让他表现得更好。

  (6)年级和德育线要及时了解帮扶情况,对个别班级效果不佳、顽固不化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共同做好工作。

  (7)德育线每学期要召开“困难学生”班主任(或帮扶小组成员)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调整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德育专线要将各地帮扶教育的相关息和经验以研究资料的形式发放给班主任和帮扶小组成员,提高他们的帮扶能力。

  (8)及时与父母保持联系,经常家访。家长学校用来召集问题学生家长研究辅导,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进步。

  3、因家庭或经济原因造成困难的学生:

  (1)在思想上、生活、研究上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照顾。针对被帮扶者的不同情况,在研究上、生活上和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关心和爱护。

  (2)班主任要跟踪这部分学生的在校表现,经常与孩子的监护人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生活困难生”的帮扶由少先队、总务处落实,建立“生活困难生”档案。进一步加强并健全捐款及落实帮扶经费的工作,对学校低保家庭子女全额减免其课本费与作业本等费用。

【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相关文章: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10-10

困难帮扶工作总结12-15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05-25

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总结12-26

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方案05-19

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总结12-13

困难帮扶援助工作总结12-17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01-19

学校学生安全制度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