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29 13:41:44 制度 我要投稿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故障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1

  1、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响应机制,充分发挥设备故障应急抢修的积极作用,确保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准确、有效的组织抢修处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降产或停机损失,降低维修成本,依据公司20xx年11月1日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试行版),结合公司生产设备实际状况,特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的直接导致降产或停产的所有设备故障,用于指导设备故障的报警、处理、抢修、恢复等全过程。

  3、各部门应急职责

  3、1生产部应急职责

  3、1、1生产部副经理担任现场应急抢修小组组长,负责设备故障的现场应急指挥;

  3、1、2负责向工厂总经理汇报故障状况及抢修进展情况;

  3、1、3负责组织抢修人员就位;

  3、1、4负责对备品备件的数量、型号、规格进行确认及抢修物质材料的准备;

  3、1、5负责加工件外协和委外维修的申请;

  3、1、6负责实施抢修作业,以及修后设备的检查、试运行;

  3、1、7加强抢修培训,开展故障预想,掌握故障发生的征兆、原因、后果和应急处理方法、步骤,以及在抢修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确保抢修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2储运部应急职责

  3、2、1加强车辆维护和保养,及时提供可用的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

  3、2、2本部门的设备故障抢修,必须全力协助机电维修工的工作。

  3、3技术保障部应急职责

  3、3、1负责设备故障抢修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加强与各设备制造厂家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解决抢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3、2负责对设备故障应急响应预案的制订,报技术总监和工厂总经理审批,并每年修订一次;

  3、3、3安全员负责故障抢修现场的安全监察,确保抢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3、4特殊作业需由安全员开具特殊作业证后方能动工,安全员并全程跟踪。

  3、4五金库应急职责

  3、4、1做好备品备件的保管和补充,及时检查备品备件的储备情况,确保备品备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3、4、2抢修材料的发放做到准确快捷。

  3、5采购部应急职责

  3、5、1做好故障抢修材料的`供应工作,在抢修过程中,需要补充设备或材料时,应迅速组织货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现场,保证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5、2负责加工件外协和委外维修单位的联系、商务洽谈并落实、跟踪;

  3、5、3确保各种采购渠道的信息畅通。

  3、6财务部应急职责

  3、6、1本着急件特办的原则,提供财务支持。

  3、7行政部应急职责

  3、7、1负责急件采购或加工的交通运输工作;

  3、7、2在抢修过程中,负责抢修人员的膳食保障;

  3、7、3如有人员受伤,及时与有关医疗机构联系,保证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3、7、4特殊作业,保安人员需做好监护、巡视工作。

  4、应急资源概况

  4、1人力资源

  4、1、1生产部副经理1人;机、电主管各一人(其中电气工程师1人);机、电班长各一人;维修钳工10人(其中电焊工2人,高级钳工1人);电工7人;设备使用部门主管、班长及操作工。

  4、1、2技术总监1人;设备工程师1人、电气工程师1人、安全员1人。

  4、2物质资源

  4、2、1起重工具与设备:3吨叉车1台、2吨手动液压起重叉车1台、2吨手动液压升降车2台、50吨液压千斤顶2台、32吨液压千斤顶2台、5吨行吊1台、10吨手拉葫芦2件、5吨手拉葫芦2件、3吨手拉葫芦2件、2吨手拉葫芦6件、2t吊装带5条、3t吊装带5条、11#铁丝、麻绳等。

  4、2、2电动工具:切割机2台、立式砂轮机2台、台钻1台、角向磨光机2部、轴向磨光机1部、手电钻2部、冲击钻1部、电锤1部等。

  4、2、3焊接、气割设备:电焊机4台、气割设备4套。

  4、2、4机加工设备:拉丝机2台。

  4、2、5仪器仪表:红外线测温仪、万用电表、钳型电流表等。

  4、2、6安全设施:安全围栏、警示牌、警戒线。

  4、2、7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管钳、手锤、锯弓、锉刀、拉码、台虎钳、龙门钳、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水平尺等、竹梯等。

  4、2、8防爆工具:铜板手、铜螺丝刀、铜锤、铜管钳、铜撬棍、铜铲等。

  4、2、9运输工具:牵引车4台、铲车2台、钩机1台、面包车2台等。

  4、2、10机加工外协单位:广州祥发机电维修公司。

  4、2、11备品备件:根据《备品备件安全库存表》储备的备品备件,以及按急件采购程序采购配件。

  5、故障分析

  5、1设备故障的性质

  设备故障是指设备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了规定功能或降低了效能时的状态,直接影响产量、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5、2故障发生的原因

  5、2、1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中存在缺陷;

  5、2、2材料选用不当或有缺陷;

  5、2、3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变形、疲劳、振动、腐蚀、变质、堵塞等;

  5、2、4维护、润滑不良、调整不当、操作失误、过载使用、长期失修或修理质量不高等;

  5、2、5环境因素及其他原因。

  6、应急响应程序

  6、1报警与接警

  6、1、1操作工发现设备故障后,立即用对讲机向当班班长汇报,说明故障发生的设备位号和部位;

  6、1、2当班班长立即呼叫值班机电维修工,值班机电维修工应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初步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由班长将掌握的情况向主管和部门副经理或经理汇报,做出是否立即降产或停机的请求;

  6、1、3对暂时只需要降产或可延迟停机的设备故障,待机电主管及生产部副经理赶到现场后,再做进一步决定;

  6、1、4机电主管、生产部副经理应带领维修工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查确认,生产部副经理在确认故障信息的情况下,迅速下达应急处理命令,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对故障情况加以控制,并及时报告给生产部经理和工厂总经理。

  6、2应急启动

  6、2、1工厂总经理接到设备故障应急报告后,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到位,并组织协调有关抢修前的准备工作;

  6、2、2应急小组长通知现场应急抢修小组人员到场到位。

  6、3应急行动

  6、3、1技术保障部设备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安全员,协助生产部副经理制订抢修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案,并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

  6、3、2应急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各就各位,全面展开抢修工作;

  6、3、3机电维修工及时将所需的工器具运送到现场,机电主管迅速落实所需配件的储备情况,落实型号、规格,并将备件运送到现场;

  6、3、4急件采购或加工,实行急件采购或加工预案,如果需要交通车辆,由行政部安排提供;

  6、3、5对需委外维修的部分工作,由机电主管填写签呈、生产部副经理确认、报工厂总经理审批同意后交采购部联系执行;

  6、3、6技术总监和工厂总经理,应及时了解抢修现场的进展情况,指导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6、3、7安全员应监督检查抢修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各种违章作业情况,保证检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6、4现场恢复

  设备故障抢修结束后,应对抢修后的设备进行空载试运行,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定抢修的质量和效果,并将试机情况向技术总监和工厂总经理进行汇报,得到认可后,开始对抢修人员、工器具进行清点,将现场打扫干净,撤离现场。操作工对现场进行恢复工作。

  6、5应急结束

  值班机电维修工,负责对抢修后的设备进行联机启动运行,观察运行工况。应急结束。

  7、联系方式

  7、1对讲机联系

  使用公司内部对讲机联系。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2

  一、凡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性能降低而影响生产,直接损失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均称为设备事故。

  二、设备事故的分类

  1、按设备事故的'性质分为:

  (1)责任事故:人为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

  (2)机械事故:设备构件自身缺陷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3)自然事故;自然破坏力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2、按设备事故的损失金额分为:

  (1)小型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千元以上至3千元(含3千元)。

  (2)一般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3千元以上至2万元(含2万元)。

  (3)大型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10万元)。

  (4)重大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含50万元)。

  (5)特大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

  三、一般设备事故发生后,生产班组应在10分钟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生产中心,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恢复。事后要认真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公司生产中心,并限期3日内将事故原因分析报告上交公司生产中心。

  四、设备事故处理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查找和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五、建立《设备事故台帐》,随时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进行登记,每月随《设备技术月报》上报公司生产中心。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设备事故者;

  2、对员工不按规定进行规程教育或员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设备事故者;

  3、设备超负荷运行,超期服役,对存在隐患不采取措施整改造成设备事故者;

  4、违章指挥,强令岗位工人违章作业,造成设备事故者;

  5、设备事故发生后,有意隐瞒不报者。

  七、设备部是公司设备事故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设备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3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各管理中心(处)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业主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项目管理中心(处)的工程部全体员工。

  三、故障分类:

  本规定中的设备故障分为三类,即:一般设备故障、较大设备故障、重大设备事故。

  1、一般设备故障是指基本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工作,通过一般性的维修(且维修费用较小)就能排除的设备故障;

  2、较大设备故障是指该设备故障已经影响到业主基本生活工作,且影响面较广,需要安排费用和组织人员对其维修,停机4小时以上才能修复的设备故障;

  3、重大设备事故是指该故障的发生,造成设备的`损毁或人员的伤亡,影响面极大、严重影响到业主基本生活工作,事故恶劣的设备事故。

  四、报告方式:

  1、一般的设备故障:工程人员发现后,必须立即报本部门主管,工程主管报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该故障由工程主管负责组织人员及时处理,抓紧时间恢复,如遇特殊情况暂时无法解决,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本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负责监督并帮助协调解决;

  2、较大设备故障:工程人员发现后必须立即报本部门主管和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由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报公司工程部,工程部视情况报公司总经办。相关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工程主管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员消除安全隐患,进行抢修,公司工程部负责监督并帮助协调解决;

  3、重大设备事故:工程人员发现后,必须立即报本部门主管和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由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公司总经办和公司工程部,公司工程部应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员消除安全隐患进行抢修,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帮助解决。

  五、事故调查:

  发生较大设备故障和重大设备事故后,公司应成立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工程部牵头各职能部门给予配合,如需要政府行政部门帮助调查的请政府行政部门协助调查,按iso9000体系调查处理。

  六、事故总结:

  1、对一般性设备故障处理完毕后,各项目管理中心(处)要做好维修记录工作,存挡备案;

  2、对较大设备故障和重大设备事故处理完毕后,各项目管理中心(处)经理、主任要写出书面报告,经公司工程部报请总经办审批并按审批意进行整改落实、完善管理方案,最后存挡备案。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4

  一、设备故障处理

  1)物业如发生重大设备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切断电源,保护事故现场,工程部人员或使用部门应立即通知工程部、物业部及项目经理。工程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分析检查故障的原因,采取果断应急措施。

  2)项目经理、工程经理、保安部经理查看后,根据现场情况决定立刻修复或关闭有关设备进行抢修。

  3)找出原因后,工程经理和主管工程师须立即组织工程部人员进行抢修、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汇报项目经理。

  4)主管工程师写出一份书面报告,说明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再次发生故障的处理预案,报工程经理,抄报项目经理。

  5)如果故障是由于操作人员违反规程造成的责任事故,由主管工程师根据情况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报工程经理审批后给予处罚,并通知人事部备案;如果情况较严重,需要免除责任者,需报人事部和项目经理批准。

  二、运行事故分析

  1)不需要停止运行进行修理的`事故,称一般事故,由工程师调查与分析原因,提出修理意见和责任事故原因,吸取教训,记录在案,并汇报工程经理。

  2)设备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物业停电、停水、停冷、停梯及消防系统等设备故障等影响物业正常营业,造成恶劣影响的均属重大事故,应立即上报工程部和保安部(影响治安时)。应由工程部组织人员紧急抢修和配合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对重大事故应在没有查清楚,肇事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和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前,决不放过。事故处理结果应上报项目经理批示。对事故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部门与个人,应追究行政和经济、直至刑事责任。

【设备故障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故障设备管理制度02-28

设备的管理制度03-23

特种设备设备管理制度03-31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02-25

设备采购管理制度10-28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08-31

设备管理制度09-13

学校设备的管理制度09-16

设备改造管理制度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