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22 01:00: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集锦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集锦五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1

  我们说,老生常谈尽量不谈。但现实工作,我们的问题往往就出在了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我所谈的还是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遇事需冷静。教育过程是一个琐碎、繁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发生在学生身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只要善于挖掘,处理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可能使事情越来越糟,甚至到无法收场的地步。作为教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到的都是冷静。只有冷静,才能去寻找事情的起因缘由和来龙去脉,才能机智的做出相应的对策。遇事之后,且不可急火攻心,急躁处理,如是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伤害了学生,放大了教育的负效作用,得不偿失。

  换一种方式。有人说:“聪明的老师用一千种方式教育一个学生,愚笨的老师用一种方式教育一千个学生。”用一千种方式教育一个学生的老师不能称其为“聪明”,应该是“理智”、“智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哪里会有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景,不同的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老师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去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切不可用一种思维,一种方式,一个套路,去教育不同的学生和处理多样化的问题。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让教育走心。我们说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最终都要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没有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换一句话说,任何一种外在的教育最终都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内心进行自省、自育,从而去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不要急于批评、惩罚,不要急于作出论断。先找问题根源,再找解决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善后的教育引导。通过一件事情,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教训,什么养的启迪,什么样的发丝,使他懂得了什么,知道该如何去做,并且在自我内心深处有触动,行为上有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抓在关键处。教育的事情很繁杂,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工作千头万绪。老师没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到面面俱到。这时,就要分出来一个轻重缓急,先来后到,抓关键问题,抓要害问题。充分发挥班干部协助管理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任何时候的重点都是思想建设、班风建设。牢牢抓住纪律这个基础工作,善做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一股子班级正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是最要紧的。只有抓住关键,才能保证忙而不乱,忙而不烦,忙而有效。

  发展看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管以前这个学生的情况怎么样,学习如何,思想如何,犯过什么样的错,现在,都不能用固有的认识和思维来评判他。遇到学生的问题,要就事论事,一事一对待,新事新对待,切不可揪着学生的过去不放,也不可把学生过去的问题和今天的问题相联系,更不可以学生的过去来评判学生的现在,给学生不中肯、不科学的评价论断。如果你硬要这样做,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彻底摧毁一个学生力求上进的心灵,使学生自暴自弃,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二是更进一步加剧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对峙,甚至会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仇恨。

  生态联家校。教育不单方面是学校的事情,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教育失败的责任不要全部归结于学校,家庭应该承担百分之五十。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作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态的家校共育桥梁,共同完成教育使命,共同解决教育问题,这一点很重要。但不少教师却走进了家校共育的误区,一是遇事总爱向家长“告状”;二是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三是总是依赖家长的协助,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来,或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弄得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全是问题,没有一点优点。有时甚至会当着学生的面给家长说学生的问题。生态家校共育是建立在共同教育、合作、协作的基础上的,这不仅需要教师作出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培育”。因此上,家校共育中,老师是主导,但不是随心所欲的主导,推卸责任的主导。遇到需要家长协助、配合的问题,必须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与家长商讨寻求教育的共同点,再给家长一些合理正确的建议。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2

  读了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尤其是在全国推行的六大习惯,我更觉得非常全面。

  习惯与做人品格的培养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人格决定了人的发展发向。如果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大屋子,那么需要找到门和把手,否则知其门不得而入。这个门把手,就是习惯。

  养成教育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论证最终确定以下六大习惯向全国推广: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认真写字;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林格先生认为: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绩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试想一个人成绩再好,就算考上大学了,没有一个好习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能在以自学为主的大学校园里取得更大的收获吗?进入社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吗?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创出一番事业吗?有一句话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成绩只是“芝麻”,而好的习惯才是“西瓜”。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知道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莎士比亚说:“性格即是命运,心态主宰你的成败,气质影响你的力量,

  习惯形成你的能量。”用行动培养习惯,用习惯收获性格,而性格会照亮你的人生。

  俗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齐白石老先生说:“养成好习惯,必有好人生。”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3

  祖辈、父辈合力教育孩子是当前最常见的模式。如果祖辈教育第三代时越位——干扰、替代父辈教育,就会使得代际冲突不断上演。

  昨天程的爸爸妈妈抱着4个月大的弟弟来我这里和我谈谈孩子的问题。前一天,我校讯通告诉他们,程在学校里喜欢导乱,请家长多配合教育。孩子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来学校了解情况了。

  孩子妈妈其实都知道问题在哪,可是爷爷奶奶老护着,她无法好好教育孩子。她讲了很多孩子在家的事,她说她在家里很无奈,当她要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就护着。久而久之孩子已经懂得,只要向奶奶撒娇,奶奶定会护着他。有时,妈妈教育好孩子了,让他从现在起好好做一件事时,奶奶又要过来掺和了。这样比不教育还糟糕。听了孩子妈妈讲的几个小故事,我觉得程身上的坏毛病都是爷爷给惯出来的。

  二年级的孩子,晚上洗脚爷爷是打好水,左边拖鞋放好,右边拖鞋放好,给孩子洗好、擦好脚,穿好拖鞋。孩子什么事都没,只要坐着就行了。我听了直诧异,这么大人了,爷爷为什么还不放手让孩子做呢?还有一件事是每天早上,奶奶都准备好了早餐(有时面、有时粥什么的),奶奶还要问孩子你要吃什么呀?用孩子妈妈的话来说,就是给孩子调皮的机会。比如是今天下了面,孩子说要吃馄饨。奶奶又去做。看看时间来不及,就要吵着发脾气,奶奶就说,我们去外面吃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对爷爷奶奶呼之来,挥之去。现在到学校里也不懂得尊重老师,你跟他说一件事,他还跟你讨价还价。因为孩子在家的教育是他想怎样就怎样。

  我听了他们讲得事我觉得孩子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希望他们跟孩子的爷爷奶奶好好沟通,爱孩子要爱要心里,祖辈教育要定好位。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4

  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袋夏威夷果,非常坚硬,我和女儿也没有看说明,拿着果子就开始用牙咬起来,哎呀,太坚硬了,牙咬得嚯嚯生疼。

  小小的泛着咖啡色光泽咧着小嘴的果子,居然坚硬到用牙咬,用刀劈都难以使其开裂,它何以坚硬到如此,小小的果仁被铜墙铁壁包围在怀里,它要如何繁衍后代?

  吃着这么难,女儿咬了一下就知难而退了,挤眉弄眼跟我示好:“老妈,拜托了啊,你肯定能想出好办法,我今天作业多,交给你完成任务。”我抓了几个果子开始研究,到厨房里,拿着刀顺着开口的地方切下,一披二半,里面的果子仁劈碎了,硬壳飞溅到地上弹起,落下划出清脆的当啷声。几颗白生生的碎果仁挤在碗底,女儿看了看碎果仁,呵呵笑了,块头虽小吃起来满嘴留香。

  第一天只吃了几个,因为想吃要费一番工夫。第二天,女儿看着袋子里的果子还是想吃,我准备换另外一种方法,我找了一把锤子,把小坚果放在锤子下,砸一下,没反应,又砸了一下,还是砸不开。看来这个方法不行,还是用刀吧,我又掂起了菜刀。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还剩几个果子,我拿起袋子看了看,谁知一看不要紧,看完就傻眼了,袋子上分明写着“送开口器”,我居然费了三天硬功夫,而女儿说她看见了,但是没有告诉我。我说为什么看见了不告诉我呢?她嘿嘿笑着,不是作业多忘了说嘛!嘿,总用作业多来找借口。

  我从袋子里掏出剩下的五六个坚果,把开口器较尖的一头插进果子壳的.缝隙中,用手轻轻的转动开口器的另一头,外壳顺着裂缝的方向啪地一下打开了,一颗圆溜溜白生生的果仁滚了出来。每一个果仁都完好无损,呵呵,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拇指大小的薄铁片,居然如此神奇。

  吃完果子,我感触颇深。为什么不跟妞子说说我的感触呢?我赶紧跑到卧室,女儿正在写作业,我迫不及待地亲着她的小脸说“宝贝,从吃坚果中我悟出一些道理,你看看,一个小小的开口器,很轻松地搞定了这么难开的果子壳,你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老妈,您有话直说吧,我真的很忙呐。”

  “哎呀,这个道理很重要,要不我直接说给你听,你看看我说的怎么样?”

  “好,你说说,我听听,不过要快点哦。”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要靠方法的,是不是?比如学习,有些学生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就像我刚开始用的开口的方法,用牙咬,用锤子砸,即使用很大的劲儿,结果还是打不开,这就象其中的一类学生,学习不动脑筋不找方法,属于硬拼型;或者用刀劈,最终是劈开了,很费劲而且果仁很碎,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是第二种类型的学生,也动脑筋了,还是没有找对方法,属于凑合型;但是我用开口器——这个专用武器,就大大不同了,不仅省力而且果仁很完整,这种效果是最好的。这种类型的学生就属于既动脑又懂得用方法,学习效率就事半功倍,属于智慧型。”妞子连连点头夸我,我得意洋洋地笑起来。

  一颗小小的坚果,给人诸多思考启示,探究和发现就像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只要用心挖掘,就会发现妙不可言的价值和乐趣。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5

  近几年来,我读过许多书,但让我记忆犹新而又感动的就是我们白老师推荐的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讲得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学校的四年内写得日记,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题目叫一个爱国者思想的孩子。文中是讲一艘法国轮船准备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有许多游人,其中包括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两年前,安利柯被人卖到了马戏团,马戏团里人踢他、打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戏卖艺。到了巴塞以后,他想尽办法逃出了马戏团,来到意大利领事馆寻求保护,领事听了他的遭遇后非常同情,把他安排到了回国的轮船上。船上的三个游客听了他的遭遇,出于怜悯和同情,给了他一些钱。接着,三位游客又开始了卿天,把话题转移到了意大利。他们越说越激动,把意大利说得一无是处。正在这时,忽然钱币像冰雹一样倾泻下来,砸在他们的头上。“把你们那些臭钱拿走,我绝对不会要那些侮辱我的祖国的人的钱!”一个愤怒的声音在他们周围炸开。

  这篇文中的小男孩子虽说受过了很多苦,但是,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祖国犹如我们的妈妈,我们爱她,离不开她。虽然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祖国的逐渐强大,我们的妈妈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强的。

  总而言之,爱的教育是一本我们大家值得去读的一本好书,就如同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04-14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04-25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范文05-10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07-29

实用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08-03

【精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07-20

关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07-29

有关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07-07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锦集06-06

关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精选15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