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仕途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10 08:13:5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在仕途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在仕途阳明心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在仕途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曾国藩作为理学家,让我们忽视了他对心学思想的贡献。与王阳明心学思想相比,曾国藩的心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自始至终,他都在用行动践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国藩接触王阳明心学,是在他进入官场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此时的曾国藩32岁。

  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加上家里世世代代务农,进入官场的曾国藩,很不适应,甚至不知道如何为官。直到他仔细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后。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被朝廷升授为江西庐陵县县令时,同样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他为何能治理好一个县,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王阳明的为官方法,给了曾国藩很大的启示。

  也就是在这一年,受王阳明心学思想影响,曾国藩也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之人,其核心就是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如何改变曾国藩的心智的,答案在写给弟弟的书信中。

  这一年,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写信告诉曾国藩,他想到外面去找一个私塾,边教书边读书,理由是家里的杂事太多,让他静不下心来。

  曾国藩写了一封很有哲理的家书,告诉弟弟这是在给自己找理由。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在家书中的原话:

  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是曾国藩学习王阳明心学后,首次向弟弟传授自己的心得,主要包含两点哲学思想:

  一、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无论是王阳明,还是曾国藩,对立志这个问题,都持相同的态度,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曾国藩进入官场后,也立志做一个圣人。

  曾国藩告诉弟弟曾国潢,只要有志向,就能发愤图强。

  这是曾国藩的亲身体验,他在京城立志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后,一边苦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一边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每日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及在社会交往、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并立即加以改正,让自己的内心一步步变得强大。

  曾国藩也希望自己的感悟,能影响到弟弟。

  二、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境随心转”,这是王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并能迅速和环境融为一体。反之,如果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他都不会有所变化。

  从曾国藩后面的为官过程来看,他能在腐败的官场上干出一番成绩,无不是顺应环境的缘故。

  曾国藩对弟弟的这些告诫,在我们今天看来,依旧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惜的是,他的弟弟并没有学过心学,不知道曾国藩的良苦用心。

  曾国藩通过心学,让自己找到解决各种困难的方法,在《曾国藩心理操纵术》中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这是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后,从其为官实践中提炼出的经验总结,值得一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订阅和购买。

【人在仕途阳明心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个人在职心得体会(精选21篇)07-05

万人在线心得体会05-09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05-10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4篇06-04

中心学校安全工作总结04-27

中心学生管理制度02-05

中心学校工作总结03-19

中心学校卫生工作总结07-28

一个人在家04-22

本人在校期间自我鉴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