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时间:2023-12-25 16:15:1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语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

  我们可以不说话,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体态不传递信息,有时候,丰富的体态语言甚至比有声语言更有力量,正如古人所云: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体态语言》

  戴建荣古诗教学的秘密武器是丰富、优雅的体态语言;丘吉尔演讲魅力四射的原因是整个身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会做算术的马成功的秘诀是观察人的体态语言……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体态语言是何等的`奇妙!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陆续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忙着做课前准备,有的仍旧说说笑笑,有的蹲下来扒拉书包……此时一声“上课”,有些孩子会停止手中的事情,但也会有少部分孩子忙自己的事情。如果此时,换做体态语言,静静地看孩子们几秒钟,传递自己的信息,教室里会很快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学生与老师相处时,不仅在“察言”,更在“观色”——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细致入围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赞赏学生时,我们可以微笑,肯定地点点头;表扬学生时,我们竖起大拇指,鼓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时,走向某人或某物,把手前伸指出重点……

  相处了三年的孩子,能读懂老师的体态语言了。他们在读课文或写字,我拍三下手,他们就停下来坐好;当我举起课外书,他们就知道我要讲故事了,马上端端正正坐好;当我拿起粉笔走向黑板,他们马上知道我要进行板书,两眼紧盯黑板……

  正是因不同体态语言特定的内容,影响了让孩子的行为甚至心灵。

  ……

  教师是“公众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教育。做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不能不懂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为我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神奇世界,他帮助我以优雅的姿态,进入到学生的生命世界。

  好书绝对不厌百回读的!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2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知识海洋的钥匙,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应该从细节开始,绽放出语言的魅力。

  “把你送到小班去”是《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一个,看到这句话,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啊,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句话我也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这句话可以使吵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使不肯午睡的孩子安静入睡,不肯吃饭的孩子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吃完饭,但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些什么呢,看了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才知道了这句话对幼儿有着多方面消极影响,会对幼儿的心灵带来很深的伤害。

  影响一:“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否定了幼儿原有的社会自我概念,意味着他不再属于自己原来的群体,当幼儿知道自己不再属于这一群体时,就会感到孤独、恐惧,还会幼儿他们强烈的反感、抵触情绪甚至怨恨等消极心理。

  影响二:“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会损害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幼儿也会因为这句话而对保教人员失去信心,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她只能将受到惩罚的幼儿送到小班去一时,而不可能将幼儿一直送到小班,幼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班级中,因此只要有过几回把幼儿送到小班去,再接回来的经历之后,受到惩罚的幼儿和其他幼儿会目标,送到小班去后还是会回来的,说明老师在撒谎,这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幼儿中的形象,以后幼儿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影响三:“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和威胁,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却很难让幼儿明白自身问题的所在,以及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作用后果,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及道德水平的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细节为警示,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3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童真的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去运用语言,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

  书中有50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它的使命还需要持续。仅是短短序章,就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感受到了大脑被注入了新的能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说“不要把想法直接传递给学生”。

  反思:平日里生了很多气,也许是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看法不符合人的成长认知规律,自添烦恼。

  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理念是: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然后再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却忽视了“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原则,也轻视了语言这一项基本的教学技能。联系最近的工作实际,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发脾气、训斥来解决问题,这样也许是最费力不讨好还伤害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要一味责怪学生气人,有时候也许是自己方法不得当,换一种思路,以不让自己生气为工作目标,不要硬和学生置气,平和一些,让自己更快乐的同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收获。

  换个角度思考,惯常的批评性语言对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而且教师就只是比学生活的时间长,见得东西多而已,说不定学生到了我们的年纪比我们厉害多了。所以不应该仗着年龄和身高优势就看轻孩子,我们只是带领他们成长的一名普通的教书匠。不要总想着:学生为什么不听我的,真让我生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发改正比我们费力生气更事半功倍。所以,减少甚至消灭自己的控制欲,这是人的劣根性,也是生气暴躁的根本原因之一,动动脑子说两句话就能引导的事情,为什么要让自己生气呢?

  教师的语言这门课程,有必要深入研究,只有反复看,去实践。再来看,再来实践,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才能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4

  做学生欢迎的老师,你不能不懂体态语言。李振村的《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发出了一种信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各方面的体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积极的体态语言。阅读完后,感觉体态语言是每一名教师必修的功课。

  首先,让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充满激昂的情绪来影响带动学生,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胆怯、羞涩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与表现自我的欲望,而且使课堂教学也活起来了。例如:运用了常用的击鼓传花的活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使学生在玩中说出了自己的.优点。

  其次,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作为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会从你的眼神中,得到不少信息,是责备,或是鼓励,又或是赞扬。当学生质疑时,李老师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微笑等来调动学生;当学生作答发言后,李老师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摸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增大了质疑的胆识。要时刻记住自己身为一名教师,即使学生犯错,也应该耐心地分析及开导,而不是怒目而视,更不能采取侧视或者蔑视等眼神与学生交流。

  最后,要杜绝负面体态。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督促自己避免一些消极或者无意义的体态动作,以防养成习惯。

  总之,我们要像欣赏自己的孩子那样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用“寻宝”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称赞,放大其闪光点,树立起自信。我坚信,只要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注意培养我们的体态语言,我们也会像李老师那样文质彬彬,方显教师魅力。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5

  最近读了《教师语言艺术》一书。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孩子感受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启发广大教师如何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它有深入浅出的论述,也有实践案例的生动映衬,特别是总结了很多优秀教师成功修炼语言艺术的宝贵经验和可贵素材,非常具有启发性。

  语言,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态度要和蔼,内容要得体,方式要适宜,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孩子求知的.欲望,拨动孩子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孩子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孩子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孩子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应。“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就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人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适应课堂和孩子的年龄,心理的特点,赋予语言以情感色彩,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6

  放假时计划要写论文,于是在图书馆借了几本说,其中一本是《教师的语言艺术》,其中有几个章节吸引了我,就大概的看了一遍。以下是我的一点小体会:

  一、学会控制音量。

  本书的前两个章节都是讲的一些发音及语言修辞方面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学会控制音量。教师上课,传授知识,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使坐在每个位置上的`学生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的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

  这儿有两种情况是不可取的:第一种声音过响。弊端是讲者做多余的功,无谓的消耗能量和精力;影响其他班级师生上课;学生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宁,影响听着收取信息和及时反馈。第二种说话声音过低。弊端是教室中后排学生听不清,不能接受到老师的全部信息,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我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上面的两种情况,务必调整好音量,力求让教室中的每位学生能听清楚,这也是学生听讲的最起码保障。

  二、话要说到”心“坎上。

  教师的思想工作要从学生的”心“开始,而且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也始终是用”心“为之,而不是说空话。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其次是要以理服人,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理“的作用,把话说到”理“上,以理服人。通过文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学习到原来”忠言“也可以不”逆耳“、”夸“人一定要”夸“到”点子“上…

  三、教师最好学点”幽默“。

  首先教师的幽默可以表达对学生的亲切友好的情感,从而培育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其次幽默是教学的利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得去品读,同时还有一些语言上沟通的好点子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03-15

教师节祝福语言04-06

语言文字教师培训总结12-13

教师语言文字培训总结12-09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师培训总结12-07

教师语言文字培训总结(精选20篇)09-20

鸟类的语言05-15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04-21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神奇的语言》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