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时间:2023-11-17 18:43:2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人的真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1

  斯蒂芬·罗宾斯博士,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世界顶极管理畅销书作者。他的书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在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世界数百所大学及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读者遍及全球。

  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顾问。

  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即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让我耳目一新,不得不被他广阔的管理视野,深厚的研究功底,娴熟驾驭大量信息资料,客观展现各种流派观点,以及书中精彩的点评而折服!顿感罗宾斯对管理研究之深刻,之精致,之真实!这书中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时髦东西,没有陈词滥调,有的只是帮助管理者洞察世界的真理;同时,它也帮助被管理者了解管理的原则是如何在组织中运用的,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用与读者对话的方式,将管人的真谛娓娓道来,他深入浅出的论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深邃而睿智的思想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将使您开始体会到,学习管理也是一种挑战和乐趣,让人感到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

  全书从日常管理工作内容:招聘、激励、领导、沟通、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工作设计、绩效评估和应对变化之中共总结出了63条管理真理,通篇充满睿智的语句和深刻的思想。斯蒂芬·罗宾斯博士以他30年来对人的行为和来自管理实践的大量出色研究成果为基础,为全球的管理者提供了63条已被证实的真理。这些真理剔除了令管理者们头疼的专业术语,简明而有效,一看便能记住,记住便能使用,使用便能改善管人的方式,从而改变管人的效果。

  书中的真理远不仅仅是“个人所见”,而是第一手、权威的、言之有据的'有效管理指南。虽然使用的语言对管理者来说极为通俗易懂,在书中也没有看到过多的对概念的分析和渲染,但是却提供了顶尖的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而这些结果都是以坚实的行为研究结果为基础。在英文里,Truth这个词从大了讲叫“真理”,从小处讲,无非就是“实话”而已。但是,在我们这个注重所谓“讲话艺术”的东方国度,“说实话”,尤其在管理当中“说实话”,成为一个极为稀缺的品质。人们更多时候热衷于以流行的谎言来武装自己并夸夸其谈。而“实话”的出现就像指出皇帝光屁股的小孩那样令人恐惧,不经过训练的简单头脑并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接纳的。

  就招聘而言,书中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实际上就像书中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罗宾斯博士指出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的一个巨大误区就是——奖励那些他们不支持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期望的行为。书中举了警察研究的例子:某个社区的警察每天上班的整个过程都开车在马路上来回穿梭,这对城市治安毫无意义,但对警察相当重要,因为他们的评估体系是用警车的里程数来评估警察的工作绩效。

  这听上去是不是荒唐到顶?但事实上仔细留意身边的企业制度,十有八九存在活生生的例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每个企业我们都会看到看上去忙忙碌碌的员工,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真的随时都在忙碌吗?还是仅仅是“看上去”忙碌?因为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看上去”很忙碌。问问自己是否经常夸奖那些“看上去”很忙碌的人?每个企业不都流行大谈“态度决定一切”吗?甚至认为“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员工当然无时不刻地会让你看到他们的“态度”。

  书中还有一个特点,是以浅白的方式说明了“领导的真理”,而这是书本、教材上几乎不会提到的。一般教材上都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理论介绍,对领导的艺术是不会做正面阐述的;而领导能力在到达一定职位级别后,又是必须的。经常有例子,说是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工作的非常好,一旦提拔到领导岗位就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承担管理多人的职责、与下属、上级、平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等。因此,领导能力是必须的。很多人认为,领导能力是天生的,我以前也经常由此想法,但拜读了书中后,我改变了这种观点。作者认为,领导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连一般人认为最难获得的“领导人格魅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就像真理31所描述的“魅力是可以学会的”,作者描绘出有魅力的气质与行为,并针对魅力行为设计培养方法与步骤。而一个有魅力的领导是能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就如毛泽东主席,他的个人魅力使无数人愿意追随,即使他晚年犯了错误,感受到他个人魅力的人仍然对他无怨无悔。当然,我们个人是不可能达到毛主席这样的高度的,不过还是说明魅力在领导力中的影响与作用。

  团队的倡导者坚定不移地认为,团队是最为有效的工作形式,原因是它可以产生正的协同效应,1+1>2,因为团队精神可以刺激个人努力。但罗宾斯博士指出,研究结果恰恰相反——团队产生的协同效应常常是负的,因为个人在共同工作时比单独工作时付出更少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惰化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瑞格曼的“拔河研究”为之提供了佐证:3个人拔河的力量相当于1个人的2。5倍,而8个人的力量还不到1个人的4倍。解决方法是必须确认衡量个体努力程度的方法,保证其个体贡献得以识别与回馈。否则,团队效率会急剧下降。

  在全书的最后一条“真理”里面,罗宾斯博士郑重警告,对于减肥的人和管理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根本没有什么“快速修理”(捷径)!

  罗宾斯博士回顾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每一个时代流行的“快速万灵药”。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目标管理”、“Y理论”、“矩阵式组织”、“零基预算”、“JIT存货管理”、“TQM”、“情商EQ”、“学习型组织”、“授权”……总是有人在兜售最新的管理方法。而不幸的是,鼓吹者很少把它们纳入一个权变的框架,承认情境和条件的作用,而是把它们当作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这使得大多数管理者疲于奔命,不知所措。正如一个木匠不能用一把锤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毫无捷径可言,没有任何新方法能让一名管理者从平庸走向出色,或者立竿见影地扭转公司的颓势。

  我认为,书中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书中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书中的观点就是,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2

  我平时就很喜欢看管理类的书,但大多是教条类大道理的的文字,没有什么新意,很感谢老师的推荐,让我接触到这本《管人的真理》。虽然购买的过程较费周折,但最终还是通过网络购买到了,花了几天的时间认真拜读之后,让我耳目一新,不得不被他广阔的管理视野,深厚的研究功底,娴熟驾驭大量信息资料,客观展现各种流派观点,以及书中精彩的点评而折服!顿感罗宾斯对管理研究之深刻,之精致,之真实!这本书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时髦东西,没有陈词滥调,有的只是帮助管理者洞察世界的真理;同时,它也帮助被管理者了解管理的原则是如何在组织中运用的,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用与读者对话的方式,将管人的真谛娓娓道来,他深入浅出的论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深邃而睿智的思想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将使您开始体会到,学习管理也是一种挑战和乐趣,让人感到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

  全书从日常管理工作内容:招聘、激励、领导、沟通、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工作设计、绩效评估和应对变化之中共总结出了63条管理真理,通篇充满睿智的语句和深刻的思想。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以他30年来对人的行为和来自管理实践的大量出色研究成果为基础,为全球的管理者提供了63条已被证实的真理。这些真理剔除了令管理者们头疼的专业术语,简明而有效,一看便能记住,记住便能使用,使用便能改善管人的方式,从而改变管人的效果。虽然说是六年前出版的刊物,但还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可以说,《管人的真理》以极富洞察力和实用性的特点,填补了管理学通俗读物的空白,本书的引进和出版,对苦于无暇研读大部头教科书,但又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中国管理者来说更是一个福音。

  书中的真理远不仅仅是“个人所见”,而是第一手、权威的、言之有据的有效管理指南。虽然使用的语言对管理者来说极为通俗易懂,在书中也没有看到过多的对概念的分析和渲染,但是却提供了顶尖的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而这些结果都是以坚实的行为研究结果为基础。在英文里,Truth这个词从大了讲叫“真理”,从小处讲,无非就是“实话”而已。但是,在我们这个注重所谓“讲话艺术”的东方国度,“说实话”,尤其在管理当中“说实话”,成为一个极为稀缺的品质。人们更多时候热衷于以流行的谎言来武装自己并夸夸其谈。而“实话”的出现就像指出皇帝光屁股的小孩那样令人恐惧,不经过训练的简单头脑并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接纳的。

  以上是看过这本书的第一感觉,看书的时候我就想把每条真理的精华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以后的管理工作之中。我也看了网络上许多的评论,我觉得看书更多的不是发表意见,而是看书之后加上个人的理解和意会,把它变成自己生活中有用的东西,从而有所收获。因此,我对其中感悟较深的真理和大家分享,也谈谈我个人颇为欣赏的几个“大实话”(有些文字来源于网络,但颇有同感,因此借鉴使用):

  一、招聘聪明人

  教授指出了一些有研究证据为基础的不容置疑的事实:智商分数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聪明”(intelligent)、“机敏”(smart)紧密吻合;智商在人的一生当中比较稳定,尽管不是绝对;正确的智商测试对社会、伦理、经济和种族团体没有明显偏见;一般而言,更聪明的员工干得更出色。

  这里,罗宾斯博士指出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不是影响绩效的唯一因素,但常常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最重要的是,比起什么面试、推荐、成绩单来说,智力可以更好地预测工作绩效。不幸的是,智商的基因成分(70%是遗传)使得智商作为一种测量工具饱受攻击。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研究表明,种族的平均智商与经济状况相关,仅此一点就招来无数批评甚至禁止使用智商测试的主张。人们恰恰忽略了,证据有力地显示了智商测试并非针对某一群体,测量内容也是不受个体控制的。

  (一点感悟:我和朋友在一次聊天中提到过一个观点:什么是聪明人?我们提到,学历代表过去,工作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一个聪明人不但要具备工作能力,而且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二、奖励你期望的绩效

  罗宾斯博士指出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的一个巨大误区就是——奖励那些他们不支持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期望的行为。书中举了警察研究的例子:某个社区的警察每天上班的整个过程都开车在马路上来回穿梭,这对城市治安毫无意义,但对警察相当重要,因为他们的评估体系是用警车的里程数来评估警察的工作绩效。

  这听上去是不是荒.唐到顶?但事实上仔细留意身边的企业制度,十有_存在活生生的例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每个企业我们都会看到看上去忙忙碌碌的员工,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真的随时都在忙碌吗?还是仅仅是“看上去”忙碌?因为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看上去”很忙碌。问问自己是否经常夸奖那些“看上去”很忙碌的人?每个企业不都流行大谈“态度决定一切”吗?甚至认为“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员工当然无时不刻地会让你看到他们的“态度”。

  (一点感悟:做为管理者应该以员工所期待得到的报酬方式去激励员工,同时企业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实际绩效客观地评价鼓励员工。)

  三、经验很重要?错!

  人们对有效领导的认识往往与“经验”密不可分,罗宾斯博士警告我们:经验对领导有效性并无帮助!20年的经历只是1年的经历的20次重复而已。即使在相当复杂的工作里,真正的学习在2年后就停滞了。我们常常忽略了经验的质量和其多样性。在选拔领导岗位人才时,不要过于重视经验,而应关注经验的质量以及过去经验与当今面临的新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有关领导方式或风格的探讨充斥在浩如烟海的管理论著之中,人们试图找出一种适合任何情境的领导方式,然而其结果令人沮丧:它并不存在。

  (一点感悟:经验要以工作方式和工作质量去定性,对于有些工作而言,经验是很重要,而有些工作所谓的经验只是一年甚至一天工作的重复。)

  四、给热衷于团队精神的人泼一点冷水

  团队的倡导者坚定不移地认为,团队是最为有效的工作形式,原因是它可以产生正的协同效应,1+1>2,因为团队精神可以刺激个人努力。但罗宾斯博士指出,研究结果恰恰相反——团队产生的协同效应常常是负的,因为个人在共同工作时比单独工作时付出更少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惰化效应(social loafing)。

  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瑞格曼(Max Ringelmann)的“拔河研究”为之提供了佐证:3个人拔河的力量相当于1个人的2.5倍,而8个人的力量还不到1个人的4倍。解决方法是必须确认衡量个体努力程度的方法,保证其个体贡献得以识别与回馈。否则,团队效率会急剧下降。

  对于以“内耗”著称的中国人,是不是对这一点心领神会?

  (一点感悟,1+1>2的团队极其匮乏,必须了解合作对象,同时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尤其不能让多人做一件共同的事;在合作做同一件相同的事中,对于效率不高或者有惰性的合作伙伴,效应不如个人单独完成。)

  五、小心“快速修理”

  在全书的最后一条“真理”里面,罗宾斯博士郑重警告,对于减肥的人和管理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根本没有什么“快速修理”(捷径)!

  罗宾斯博士回顾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每一个时代流行的“快速万灵药”。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目标管理”、“Y理论”、“矩阵式组织”、“零基预算”、“JIT存货管理”、“TQM”、“情商EQ”、“学习型组织”、“授权”……他在这里当头棒喝——当心!总是有人在兜售最新的管理方法。而不幸的是,鼓吹者很少把它们纳入一个权变的框架,承认情境和条件的作用,而是把它们当作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这使得大多数管理者疲于奔命,不知所措。正如一个木匠不能用一把锤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毫无捷径可言,没有任何新方法能让一名管理者从平庸走向出色,或者立竿见影地扭转公司的颓势。

  (一点感悟:优秀的管理者是那些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思想、方法与实践并囊之于工具箱中,再辐射到商业环境中去的人。 )

  最后,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无论是新鲜的建议和对传统思想的颠覆,罗宾斯博士的态度都极为认真,诚实地表示出他的不足。如此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关于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数据……”之类的措辞随处可见。而且在总共211页的书中,包含63条参考文献的附录就占了23页。这样的诚恳和严谨着实不由得让人尊敬和钦佩。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能推荐给我这本书!或许这本书能影响我一生!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相关文章:

运管人员工作总结03-17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03-11

关于城管协管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06-09

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感06-07

【精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三篇05-15

读后感:活法读后感06-07

读后感 将心比心读后感06-07

读后感面人的读后感06-07

读后感论语读后感之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