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时间:2023-11-09 07:27: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不能像以前那样的自由,想出去就出去,想和谁搓一顿就搓一顿,孤独成为一个暂时的常态,这孤独并不全是一个人独处,缺乏与人交流,更多是偏于精神上的孤寂,一种与以往习以为常生活不同的状态,你无需每天每时每刻与你熟悉或不熟悉,喜欢或不喜欢的各种人,做着你愿意或不愿意的事情。

  也在这个孤独的时刻,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自己独处的时间,于是我看完了这本《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的书,这书是来自台湾岛上作家们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的一部散文合集。刚开始想读这本书,首先就是被书名所吸引,被那“孤独”二字摄了心魂。读书人爱书人写作人偏爱孤独,但又不完全甘于孤独,孤独中也希望听到些声响,可是真要去与人周旋却觉得更加孤独,这样处在两难境地的人群,恐怕也就是通过读书来缓解孤独了。唯有文字是最疗伤的药,最慰藉的暖。

  这本书基本搜录台湾地区七十至九十年代一些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作家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就像是岛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一般,细细地低语似地在文字里徘徊,感觉他们的文字总是那种淡淡的花香般,从不张扬,可是那种情怀默默地就钻进你心底里去了,让你不由地一道沉下去,静下去。

  文字里,写时光,写人心,写情怀,写孤独,写文朋诗友,写读书,写同志,写青春,写亲情,散文,终归是一道道默默的光,照亮每一个暗夜里的独行人,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那么完全孤独。

  其中第一篇,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人生的孤独。从去银行办事的过程中看到两件轮回,都是轮回的生活或者停留在原地的生活。跑三十年的航运新闻的人和银行每天按时打卡的工作人员,让作者想到了很多,参透人生的想法,细细品读,句子优美却又带着悟性,看似繁华却又带着平静,好多句子不就是说的自己和周围的'人群,读完这一篇只想静静闭上眼睛,冥想一阵。

  我们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在平常中轮回,虽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有所不甘,但无论曾有多少辉煌时刻,最终还将归于平常和孤独,正如林清玄写道“每天的出门,只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但我想孤独不是终点,不是宿命,我们学会孤独,独自体会着孤独,放空一切杂念,感悟人生,在与天地间的交流中升华灵魂。尽管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那就是找寻知音,让内心不再寂寞,从而无所顾忌地生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让轮回到来前,能一直开心健康地活着,去迎接几十年后的下一个新的轮回。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2

  马森在《八十自述》中写道:“说起来我们更加幸运,我们看到了一部分民主自由的环境和丰衣足食的生活的实现,而胡适那一代的人却没有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只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年轻,也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得更长更久。”

  读到这里,不由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张定边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出家当了和尚,而且活到将近百岁才死,比朱元璋还多活了20多年。张定边见到了朱元璋登基后的兔死狗烹,死后的骨肉相残,也算是给陈友谅报了仇。

  这两本书的联想,让我感慨:有时我们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但要想来日方长,我们就需要重视自身健康。

  步入社会,应酬总是难免的,但酒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喝酒和劝酒,遇到这些人,我们想安静的吃个饭可没那么容易做到。桌上的不是领导就是客户,烦恼之时,更多的是无奈。

  于是有些人受不了他人的言辞讥讽,仗着自己年轻,豁出命去,誓要灌醉他们,但最后醉的往往都是自己。有些人想借着酒劲发泄自己的不满,佯装酒醉,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做一些不恰当的举动,自以为聪明却得罪了其他人。还有些人选择离席,觉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也不喝酒,而且是滴酒不沾的那种,从以前害怕上酒桌,到现在习以为常。遇到劝酒,我们可以找一个固定的借口,谦虚的拒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这些状况,说到别人信为止,有时不喝酒不在于你能不能喝,而在于你给别人的态度。问题在于有时我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因此首先“自欺”,然后“欺人”。有时想想,自己能够比别人多活几年、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就会感觉自己赚到了一样。

  其实在酒桌上看似意气风发、独领风骚的人,下了酒桌就是一脸疲惫。不少人在私底下说自己并不喜欢喝酒,可一旦上了台面,却个个装作很能喝、很喜欢喝的样子。有时两个私底下都和我说过不喜欢喝酒的.人聚在一起,却又开始喝起来,谁也不愿意承认,谁也不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只将一杯杯浓烈的白酒习惯性的灌入喉中。我不知道他们相互戴着面具,究竟是给谁看?

  或许他们习惯了用酒来交流,已经忘记了其他方式。或许他们通过抽烟喝酒建立起来的关系,没办法说断就断。

  曾经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领导,如今调离工作岗位,见面也就点头之交,这个世界,没有了权利,就是人走茶凉。曾经有一位劝酒的人,当初他是上级,现在却成了下级。曾经有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人,在酒后出了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并不觉得他们劝酒就一定错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在酒桌上比拼,豁出一切去喝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做好工作并非只有喝酒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在酒桌上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换一种交流方式,换一种应对思路,不要最后也变成了只会用酒来交流思想的人。只有健康的活着,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才能在未来看到自己想要的景象。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3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继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身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孤独如同洗礼,漫长的孤独,让灵魂变得纯净,一道崇墉百雉的心墙缓缓耸起。各位看官,莫道我性情乖僻,孤独咀嚼久了,也会被嚼出一点香味来!

  孤独,带着咯血般的痛楚,却让你充满了楚人的血性与狂狷。塞壬的《悲迓》中写了爱唱悲迓的祝生(作者的姐姐)嗜戏如命,但当她将考省城的楚剧团时,伯父和祖父却反对,并阻挠她,认为这是一个卑微的行当,要求祝生赶紧死了心吧,填表进工厂。最后祝生穿上白色滚蓝边的戏服,妆好,喝了农药。死时,口角都是血,还唱着悲迓。悲迓,又以一种新的形势存在——做一个真实而又纯粹的人。祝生的孤独,是一个人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无法带着酡红的醉意,翩跹地高蹈在憧憬的世界里。咯血的孤独,才能守得住最纯真的自己;咯血的孤独,才能在思想上睿智的审视自己;咯血的孤独,才能在氤氲中寻找自己的心城。

  孤独,镶着尖刺般的寒峭,却总使你怀念大地的温煦和缠绵。尧山壁的《土炕上的梦》中写道“土炕在农村消失,换成床、木床、席梦思,但是躺在上面没了土炕的感觉,没了踏实,没了冬暖夏凉,没了奇妙的梦,接不上地气,与大地隔离开了。”土炕如同对家乡的依恋,若没了归处,到哪里都是孤独一人。寒风肆意,却再也寻不得那温绵的土炕,四处流浪,就像种子从豆荚中被抛弃。流浪的孤独,是无法回到当初心,无法捧着跫然的面色,从容地缱绻再过去的故事里。流浪的孤独,才能逝去的故事珍藏在心底;流浪的孤独,才能在灵魂上深邃的改变自己;流浪的'孤独,才能在纷乱中守卫自己的心城。

  孤独,攒着哀伤般的冻醪,却总使你萦绕诗人才气和忧郁。若没有孤独,诗仙李白何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同样纳兰性德也就没了思念亡妻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李后主的“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便也不会如此有韵味。诗圣杜甫的诗更是浸在苦水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他任然耐得住孤独的漂泊,守着心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无不流露出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思想的孤独也好,灵魂的孤独也罢。总有人会守着孤独的净土,守着寂寥的心城。若问孤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低迟?”他便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好一个孤傲的性子,宁孤独枝头死也定不落风中。学会与孤独作伴,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孤独围起厚厚的心城,不再脆弱、迷茫;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强。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炼成钢。伴随孤独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每月凉如水,我的心城总洒下一片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4

  人的一生很长,所以有的人会拼命地广交朋友,不给孤独留下位置;而有的人,则习惯了孤独,他们在孤独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如何了解自我、学会了如何自我和解、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孤独不再是孤独。古往今来,无数人对孤独作了注解,面对孤独有欢喜而迎、有欣然接受、有排斥和拒绝,但纵有千种接纳与万般决绝,孤独始终超乎想象的伴随着我们,已然走了很长的路。

  还记得,以前的自己,便是个不喜欢孤独的人,我总觉得孤独太过于可怕,让人难以适从,总希望在我的生命中,存在的都是热闹欢乐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难免都会陷入孤独之中。所以,当我们无法避免地要去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它存在的意义。后来,我明白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他们在书里面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但都无一例外的都流露出了或深或浅的孤独感。我便从周国平、余秋雨等先生们的散文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孤独的理解,从而也领悟的孤独的意义,从害怕孤独到接纳孤独、与孤独共处。现代社会,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欲望与浮躁,社会流动性强,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围绕着我们,我们的孤独感仿佛消失不见,但其实,孤独仍在,只是我们过于倾听外界的声音,而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必须时常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倾听孤独的呢喃,而不是仅仅依靠感官的刺激来平衡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而不是在纯粹感觉的反应中,逃避内心的空虚。

  面对孤独时,我是逃避的,总是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摆脱孤独,直到后来,我打开《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一书时,才恍然明白:孤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一道高墙,我们需要学会与高墙为伴,直面人生的局限与枷锁,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后来的我,渐渐地喜欢孤独了,正如古龙曾经说:“为何要不再孤独,只有曾经真正孤独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我在孤独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生活的真谛,畅游在伟人的精神世界;我不再固执的纠结于如何摆脱孤独,将自己沉迷在现实世界的欢乐喧嚣,我终于明白,所谓孤独,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在往复崎岖的旅程中,有一天你会听到身后逐渐清晰盈耳的潮声,当你回首,你将看见一条开阔奔腾的大河——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我们的人生只能够自己一个人走,就仿佛一列火车,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没有人会陪着我们走到最后。故而我们不要太过于纠结生活中的得失,无论是情感抑或是事物,“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生活需要孤独的力量,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独处。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更是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读后感05-01

生命生命读后感04-23

《生命生命》读后感04-21

《生命·生命》读后感05-11

生命生命读后感03-22

《生命生命》读后感03-14

《生命,生命》读后感03-08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04-26

生命生命读后感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