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心得

时间:2023-04-06 09:37: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学习心得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学习心得15篇

语文学习心得1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语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为借鉴奎文、寿光、昌邑、潍城等市区“区域性推进主题学习实验”的经验,市教科院5月26—28日在xx宾馆召开“主题学习”研讨会议。通过这三天的学习,使我收获颇深,让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传统的语文课,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我们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通过这三天的听课我发现,那几位授课老师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例如,老师安排了小组过关的环节,如果老师一个个地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放手给学生,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发现这几位老师的课堂容量都特别大。如潍城区实验小学赵xx老师执教的主题学习单元,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了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改变了一个单元约用两周时间的教学模式。虽然学习的速度很快,但学生掌握的却不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都很高。

  课堂形式多样。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有一个汇报学习的环节。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有的小组以朗读课文的形式汇报,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汇报,还有的小组排成了小话剧的形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特别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语言积累多了。几乎每一堂课上,老师们都安排了背诵优美句段的环节,尽管由于时间有限,孩子们还只背过了一两句或者一两段,但是相信这些经过背诵的语言,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大脑中的积极语言,而且,孩子们有了这种背诵积累语言的意识和训练,真的会受益终生。

  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天的学习,但是我的收获却是很大,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会大有用处的。我打算将自己这几天的所学应用到我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的。

语文学习心得2

  12月9日,我怀着激动而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四川省地震灾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初中语文)”的学习。

  在12月9日——19日短短十天的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刘永康、韩军、王君、颜运静、卿平海、刘大春、杜维彦、李雪平、杨勇等众多专家的讲座,收益颇丰。

  专家们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念更新,课堂模式初探,教学应对策略等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分析阐述,并结合详实生动的案例分析、课堂示范。是我对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盲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科学有效的。在这期间的上课过程中,本人渐渐有了以下一些体会。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对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养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制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存,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样一来,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唤醒学生的怜悯之心,激活他们的同情之心,升华他们的友爱之心,滋润他们的善良之心,就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传承过程中浸润着人类博大情感的熏陶,这正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交流,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使教学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学习心得3

  一、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6、小学以上课听课为主,中学则要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自己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既然了解了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那么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衔接,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形提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文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内容,重点是阅读和写作。

  7、独立作业,不懂便问。上完课后,老师往往留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迁移,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动脑,积极完成。在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的参考书,有现成的答案,写作业前不要去看,须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照抄别人的东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锻炼的机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照样不会,如确需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可待作完后翻看、修改。

  二、考试前复习方法

  1、围绕中心,加紧复习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复习中一旦发现知识的缺漏及薄弱环节,要及时弥补,不可欠“债”。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

语文学习心得4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学习心得5

  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外出听课机会又少,更本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上课时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知道对与错。今天经过他们的指导,真是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心里亮了很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评课标准的认识:

  以前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今天才明白好课有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堂课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学生是接受者、参与者,课堂上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起来;课堂上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渗透能力。如果这三点做好,这就是一堂好课。

  二、对课堂实效性的认识:

  语文的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四种能力上:听、说、读、写。

  1、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体现,重点要突出。

  2、要重视有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换,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3、在课堂评价上要多表扬,少批评。

  三、对阅读和写作的反思:

  写作的“根”是阅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

  首先,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希望学校能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能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籍。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内化,做到厚积而薄发。在课外阅读中,对于自己喜欢的语言,可以摘抄下来,鼓励他们将喜欢的语段记录下来,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

  最后,多组织一些作文活动或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并且对优秀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物资奖励,近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阅读会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只有通过阅读,我们的教育理念才会得以提升。

  2、积极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教育理论,又要研究学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的经验尚浅,所以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研活动是我们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

  3、及时反思,加快自我专业成长,作为年轻教师应积极的汲取教学经验,掌握反思的方法,懂得怎样反思,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掌握其内在本质和实施策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好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学习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自我的主体式的发展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习心得6

  14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滨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主题学习研讨课的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几位教师的课例,从他们所上的课例中,课程内型丰富多样,有识字课,阅读联动课等,课堂内容精彩纷程,教师的语文教学功底深厚。他们的语文教学课改确实走在了全国教学的前沿,而且做得十分出色,我认为已经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首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他们注重抓住一个值得师生共同深入探究的主题来进行学习。过去,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总是喜欢对课文内容进行深挖细掘,繁琐地分析、理解,以问题牵着孩子们学课文,问题问完了,课文就学完了。如此下来,教师花费的时间多,功力大,但收效并不高。这次“语文主题学习”的课例,给我们展现的又是另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一课一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学得轻松自然,简单而扎实。

  其次,学习主题确定以后他们都能做到精讲多读。有很多学者说过:“书是孩子们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更有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这一点他们这些兄弟学校也是做得非常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面面俱到,到最后反而面面不到,让孩子听的一头雾水。我们应学会舍取,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低年级来说,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多摸索、多实践,采取更适合我们二年级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胆尝试以“单元主题”开展教学,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内既学课文又能海量阅读。

  再者,“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这正和我校提出的导学自主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主题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成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博学多思,多才多艺,循循善诱;看到了学生的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文采飞扬,旁征博引,字正腔圆,孩子们的创造力让我们这群大人也甘拜下风、赞叹不已;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活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老师的课上,孩子们所展示的那种自信和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整个课堂。这显然不是简单应急性的训练,而必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内化过程。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可以看得出,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语文课,喜欢老师,师生的互动是那么的自然,氛围是如此的和谐。学生之所以能在课堂上井然有序地学习,我想,这和老师循循善诱地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不要为了追求所谓活跃的课堂气氛,不管什么知识什么内容就轻易让学生进行合作,要让学生带着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合作”,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无效劳动”。教师必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全面调控合作过程,提高合作质量。其实,“合作探究”不仅体现在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上,还体现在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互帮互学、轻松学习的目的。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的课程实验,已经向新课改的目标迈进,他们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语文学习心得7

  通过对小学语文新款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从学习中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文学习心得8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阅读,日积月累,才能不断的进步。下面分享下我自己的学习理解

  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这里是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时候能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提高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不同的字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多读书,注意理解不同的阅读材料的特点、技巧、加强读书和思考的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笔记:

  做笔记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课堂笔记应该注意结合语文和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该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不读书‘复习笔记应该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的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的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以便于集中解决。

  五大法则:

  (1)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但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习几个字,每周背诵几首诗,没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吧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道,眼到,口道‘静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端正读书的态度,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的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可缺一

  (5)语文学习的处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阅读,把阅读带出课堂。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愿意学,认真的学。就可以一直收获知识,学习需要你我精雕细琢,有的人半途而废,雕琢出来的就是一块残次品。就是一块石头有的人吗持之以恒也能雕刻出一块美玉。学习其实并不深奥,这要看自己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学习。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语文学习心得9

  根据学校“活动育人”的方针,我们教研室本着“以教学带活动,用活动促教学”的想法,在本学期卓有成效的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第二课堂各项活动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大活动内容,活动力度,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学期初,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搞什么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上下功夫。在活动的内容性、知识性、趣味性上下功夫,这样确定了演讲、节日征文、语文知识竞赛、书画比赛、作文竞赛、课本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增添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今二课活动成为同学们盼望的事情了,各班同学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同学们主动找老师,查找,借阅相关资料,有的学生寻求语文老师帮助他们进行演练。

  一时间,同学们自觉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因为都是有备而来,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备有序,竞争激烈。很多同学表示:他们还要准备,来年还要参与。我们改革活动方式方法,利用了“多媒体”、“抢答器”、等现代化设施,使活动有了新亮点、为活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改革,我们体会到:只要活动内容适合学生的口味,即使平时惰性很强的学生也会积极起来,只要活动内容新颖,就会吸引大批学生参与。只要活动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强,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极大地增强各班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增加活动色彩,吸引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注意力。

  “课本剧”活动今年第一次搞,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开学初,就各班部署,让学生早作准备。在戏剧表演活动开始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两个班级竟然自己创作了话剧。谁说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谁说我们学生能力差?书画比赛当场表演,赛出同学的真水平,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作文比赛限时限材料,专专人监考专人批分,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我们认为,第二课堂这么搞哪个学生能够没收获?又何尝害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呢?参与最重要。我们的目标是“更新、更快、更强”,让学生从枯燥的、被动的学习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如果第一课堂也能增加趣味性,恐怕每个学生都不会拒绝学习。

  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常规性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书画”比赛展;“十一”征文展;“五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写作队,书法队,速记队。

  我们的体会是:第二课堂活动,缺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能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促进第一课堂的学习,但是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也很重要。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评判,增加了凝聚力、增强了向心力和团结。大家在一起协作、支持,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当然,我们的活动还需要提升,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团委、教务以及相关教研室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意见,出点子。

  让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加有魅力,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更有收获。

语文学习心得10

  要学好语文应从生活着手。语文的基础是靠平时积累的。建议平时阅读时注意一些少用字的写法,心里默记,看电影电视时注意字幕,能学到一些口语的书面语写法。值得注意的是,不宜多看广告,因为现在的广告为了突出产品,趋向歪曲词的本身。什么“默默无蚊”“开门见衫”“喜有此履”等。

  多了解著名历史大事,时代背景对读懂一些作家的文章很有帮助。有些作家基于某些理由或风格,作品含蓄、深沉。当你读不懂时不妨想想他们的时代背景,或许可以读懂其中的含义。例如,语文中段考的 18题,阅读《小重山》回答问题,我们看到作者是岳飞时,爱国抗金等字眼应浮现脑海,以此为线索,题目就可以逐步攻破。

  分析某一句、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类的主观题令人相当头疼。我们亦不妨用将心比心的方法,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如果是我,我会在什么情况下后受到怎样的刺激而写这样的内容?由这个角度较易找到答案。

  学好语文,着眼于生活。

语文学习心得11

  学习新课标和区里进行新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再看昨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语文教学增强“实践创新”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课程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多中途径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并且在大量的实践和运用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鼓励学生多创新,让学生能进行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在新的课程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在新课标指导下,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因此,平时备课中要研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标准。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语文学习心得12

  寒假期间,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贯彻执行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假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学后,组长给我们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读培训,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

  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网络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语文学习心得13

  《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线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将能更好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到实处。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提醒自己做一名好老师。

  那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呢?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个问题好难。我想首先要爱业,爱业也就是敬业。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不爱学生,就称不上敬业,不爱所有的学生,就谈不上敬业。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力,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不要因为他们差而去放弃,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而且,通过学习我知道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自己去亲自思考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领悟的能力,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另外,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

  总之,课程的革新,还必须落到实践当中去,在探索中前进,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能走得更好。

语文学习心得14

  “高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整体解决方案。实验倡导课内大量阅读,在课堂上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从而实现课堂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改革,并以学生增分、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为最终目标。

  “高中语文主题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理念上转变。实验以素养为纲,以课表为基,以高考为本,以教材为线,从语文课堂的整体设计和概念引领出发,贯彻模块呈现、学科拓展、任务驱动、成果共享的基本原则,探索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模式,树立师生大语文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来自上海金山中学的李书慧老师带来《在“山水情思”中悟“奋斗人生”的整合学习》。李老师选取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明代宋濂的《桃花涧修禊诗序》两篇经典文言文。李老师的课质朴厚重,从兰亭到桃花涧,从东晋到明朝,跨越山水,穿越历史,不变的是永恒的情思……满满一天的活动终于在傍晚时分落下帷幕。

  高中“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从去年秋天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天已有五十多所高中成为首批实验校。作为高中项目的负责人,赵局长付出了很多很多。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到人员的召集、产品的定位、理论框架的搭建、丛书的.编写审定、校内磨课研讨……所有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外加一位负责前前后后的助理高静老师,爷孙一般的俩个人乐此不疲的奔波、劳累,从风筝之都潍坊到卧牛之城邢台,从魔都上海到百湖之城大庆……几个月的时间,聚集在赵局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未来,项目组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跨越的城市也会越来越多,因为,“语文主题学习”先进的理念和赵局长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感召。一位退休的老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这项实验惠及更多的孩子。当你一切为了孩子,当你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孩子,所有的困难和波折都会为你让路,连老天都会帮你。此刻,看到赵局,心里涌起满满的感动,不由地再次为这位执著的老人点赞。

  本次活动旨在打造、研磨“高中语文主题学习”成熟课型,夯实“高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础,扩大影响力。此次研摩活动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也使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主题学习的内涵及研究策略,增强了大家实施“高中主题学习”的信心,相信通过这次主题学习研摩活动,我们今后在这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5月24日,我参加了红安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

  在永河小学我们分别听了将小刘江老师的《丑小鸭》和永河小学王阿玲李家湾小学江虹的《晏子使楚》三节课,精彩的课堂感染了每位学生以及在座的老师。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感受如下: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老师的语文功底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

  例如:教师在文章的指点,列举问题等方面,他们都明确指出,便于学生理解并从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辅助指导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大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

  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从这些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这些老师在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有艺术性。

  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引导学生来联系自己,从实际出发,进而得到情感世界的升华和丰富。

  这些老师通观年龄,都比较年轻,相对来说也是一名新教师,却彰显出非浅的功底和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天之中,感受颇多,教文本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熟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共振,语文课很有语文味,是几位老师的共同之处。

  回顾自己四年的教书生涯,比较之下,顿生感慨:教书难,教好书更难!身为新课程改革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应该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不负众望的好老师。

语文学习心得15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只有学好了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各门学科。这里所说的“语文“,准确的说,指的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汉语“。

  学不好语文,那其他的学科更不用说了,学语文并不难,死记硬背也是可以学好的,但以后也是会忘的,所以,学语文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第一、要感兴趣:我觉得要想学习好语文,先得对学习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动力,自然会越学越好。

  第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词语积累,掌握文体结构,为写作文打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认真地听课,听老师的话,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上课善于思考,多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记忆。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的复习。

  第四、坚持每天写一篇回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我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

  第五、多观察生活。语文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观察多彩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也为写作文提供了题材。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方法,如果不适合,那就换一个适合自己的,毕竟学可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语文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语文学习心得02-07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04-02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3-09

语文网络学习心得04-01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4-02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08-09

语文的学习心得体会11-30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01-19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体会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