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3-29 18:02: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7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 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尊重差异,交流互动。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倾听他人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能重复吗?其次,会合作会交流。如在讨论80/20为什么等于4?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学会用动手操作摆一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

  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这既是体现横向数学化的思想又体现了纵向数学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发现方法

  (1)由中期测试买奖品这一情景引出除法竖式

  (2)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2讨论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书写,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针对重难点师生进行探究验证

  首先引导学生从试商上考虑: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错了。在从算理上去考虑:商4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在从计算过程考虑第二步算什么?所以他写8对吗?得出正确的算式以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整体的认识 。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较找到联系,理解学习竖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难,让学生通过摆人民币进行充分的感知。(因为是重点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训练。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舍得花时间)

  教学例2 时,放手让学生独立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和例1进行比较教师制造认知冲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数都是20 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在交流中概括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挑战中升华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了一个是基础练习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机动)。

  先做一道基础的90÷30,在教师挑战性的语言中激起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欲望:师:这么多同学都做对了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阿。下面来一个稍微难一点的敢挑战吗?理解余数:还剩8元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阿?

  4、回顾中升华(知识的,情感的)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知道吗?认识你

  们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看到老师买奖品的行动,你想说些什么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使学生分享取得优异成绩的快乐!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想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时间上可能会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但我想这节课可能没多做练习,但预设的三维目标都已达到,算理理解透彻,思维活跃,认识到位,下一节课进行专门的练习,就不是没有练习,而是还没到练习的时间。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设计的课是《图形的平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64——65页的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以前初步认识和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这是一个平移知识的升华过程。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平移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2、通过学生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更充分的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结合知识的教学,并进一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能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四、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是通过学生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教学程序。

  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网络环境为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课使用多媒体,设计时主要想突破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运动的现象。

  以奥运会为话题,以五环的制作为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情况下,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演示五环平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欲望油然而生。

  2、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方格纸上能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在平移小亭子的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后小组选代表汇报,将平移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学生说一说平移的方法以及在平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平移过程,首先在小亭子的图上取一些特殊的点(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将这些点向下分别平移4格,然后再向右平移6格。方法二:电脑演示将小亭子的图先向又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在这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我考虑到平移本身是运动状态的,怎样让学生由静止的空间观念向这一动态的空间观念转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动态空间。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这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不仅突破了重点,而且分担了难点。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小船图和小灯图)让学生判断小船和小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

  (2)活动操作,进一步体验

  ①请同学们拿出带有方格和图形的图纸开始操作。

  ②学生汇报(请把你平移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

  (3) 拓展应用,乐中求实。

  课件出示点线面的练习和完捉迷藏的游戏。在这里我用了一个超级连接目的有二:其一,实现了资源共享。其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发展,让学生“愿说”,“敢说”,“会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交流合作。

  (4)生活中的平移。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素材提供平移运动方式。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四)实践应用:

  (出示课件) 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感受数学的神奇。“你们听说过大楼搬家吗?”引导学生把平移与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这时我放了一段上海音乐厅平移的录象,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数学是这么的神奇!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至此,课件设计的初衷,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 解决问题—— 拓展应用——实践应用五个任务就算完成了,这也是设计时个人的一些想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光。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生2: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生3: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新授课。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概念,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这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规律不但是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以后学习小学除法的依据,也有助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课本之前已经掌握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以及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和思想孕伏。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知道在商不变的性质中“同时扩大”,“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等词语的含义。

  2、 技能目标:会用商不变的性质,对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抽象概括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且通过课上的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其中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下特点:

  1、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分析和概括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以练习为主线: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使知识内化,构建完善的认识结构。

  一、说教学过程

  1、 创造情景,引起兴趣

  教学开始,演示一幅自愿者训练的场面。接着导出福娃给自愿者小李等人分可乐的情景。第一次福娃给他6甁让他们3人分,小李嫌少,福娃决定给他们60甁让他们30人分,因小李太贪心,福娃最后改成给他们600甁,让他们300人分。最后两人都笑了。

  问题提出: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奥运会是一件大事,学生虽小但他们也一定关注这个国家大事。从他们关心的事导入新课,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而且这样也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利用此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自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变了,而商没有变这一事实。“这是怎么回事呢?商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这些问题自然的痛入他们的脑中,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1、 突破重点,探索新知

  1) 对6%3=60%30=600%300=2三个式子比较,分析得出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商不变。分页标题#e#

  2) 突破乘10的特例,通过对下表的观察得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特征——运用知识五块内容,

  在激趣导入部分:通过今年奥运会的知识进行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复习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和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量。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乐乐的体温统计表: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读懂图外,还初步理解倾斜角度是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从而总结特点:

  先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不同点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观察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数量增加,下降——减少,倾斜角度——增减幅度,从而引出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清晰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最后,在运用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内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单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

  二是用江南车城两个销售员的的统计图来选择进修的名额,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三是比较两个内容,从而来选择哪一个内容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

  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我认为学生动手了,但小组合作,讨论得还不够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稿07-04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04-06

左右数学说课稿08-18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06-11

小学数学说课稿06-17

初中数学说课稿01-15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11-25

初中数学说课稿05-11

高中数学经典说课稿08-09

《小数的性质》数学说课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