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实习报告

时间:2022-01-24 03:20:30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成型实习报告合集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型实习报告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型实习报告合集8篇

成型实习报告 篇1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长三角模具行业,了解企业对模具高技术工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明确的技术岗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模具行业、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材料加工现场程师,擅长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型生产的技术管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教育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包含基础理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在内的材料加工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指标体系。坚持“一贯穿,二共享,三参与”原则,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制订全过程,提供专业教学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参与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教材编写等环节。按照“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座谈→毕业生座谈→技术部门访谈→总结汇报→教研室研讨→初定培养方案→学院审查→企业专家论证”的路线,深入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分析总结兄弟院校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与定位,对模具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充分论证。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方向原有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扎实、口径适当、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原则。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按公共教育模块、模具工程基础模块、模具工程材料模块、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模具数字化CAX模块、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模块、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综合能力课外培养模块等进行划分,改变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础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拓展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课程整合的壁垒,实现课程按照内在关联的`整合。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按照课程在体系中的作用、能力培养要点等优化课程内容,保证各模块的组成课程在内涵上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行并完善“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完善长三角“模具设计师”岗位能力认证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岗位工程师认证、CAX数字化认证等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学生获得证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根据职业工程师知识结构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增设《模具工程师基础》等课程,打通课外认证培训与课堂理论学习的通道。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实现“专业+专长”的培养目标。

  三、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推行模具综合实验周等综合性实验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将实践教学比例大幅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系统整合原有课内实践环节,大幅减少验证性实验,构建“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模具综合实训周,模具失效分析综合实训周,材料信息资源检索、创业与创新实验周,材料再生与回收综合实验周等综合实践环节。同时,增加模具加工工艺、锻造工艺学等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使主干课程均有一个课程设计项目,课程设计强调项目训练。模具CAD/CAM技术、塑性成形原理等课程增加实验课时,强化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逐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四、突出模具数字化设计应用能力培养,完善和成熟CAD、CAE、CAM、CAPP(概称CAX)技术及应用课程体系

  使学生掌握以三维设计、数字模拟仿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代表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产品数字化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装备及模具设计、工艺分析计算、数控加工、模拟仿真等并行设计制造、平行作业的先进成形技术。通过模具企业调研,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该课程涉及检测设备应用,检测数据处理及产品、工模具的评估等。将新增逆向工程、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等实用课程。

  五、建立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课外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内容、规格等顶层设计的理论层次。具体方案设计结合“专业、职业、创业、创新”等元素的渗透,实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的优化。将专业和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延伸到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以大赛、讲座、资质认证培训、研究项目为主要载体开展。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优质硬件教学资源(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师科研资源(项目、学术报告、自制设备)、企业行业提供的学习锻炼资源(竞赛、假期实习、赞助活动)、学校各种平台提供的软资源(社团组织、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等)及班级资源(自我研究与学习,小组项目完成、活动的积极参与)等达到多元结合,多平台支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改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氛围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解决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若干问题。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探索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及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制度,结合现有实验设备,推进实验(训)项目改革,积极开发专业综合实验周项目。探索在“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开设更多校企合作课程,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教材讲义,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上,采用“专家课堂讲座+车间现场教学”的模式,把理论讲解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营造良好的工程氛围。针对卓越培养计划中学生企业实训环节,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问题、企业实践环节管理问题、学生考研究生问题、企业对学生无计划安排岗位并且不轮岗问题,学生出现工伤如何解决问题、企业是否要支付给学生用工报酬问题、实践期间企业实践长效运行及保障机制问题、学生企业实践期间所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界定问题。此外,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开展考试方法改革,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采用大作业、项目考评、技能考证与竞赛、平时成绩+综合测评等方法,分阶段、多层次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等。

  七、结语

  通过模具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充分体现技术进步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别强调“数字化”和“工程应用能力”,突出模具数字化设计应用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成型实习报告 篇2

  注塑车间实习总结七月悄悄的溜走了,迎来了火热的八月。八月的第一天,七月悄悄的溜走了,迎来了火热的八月。八月的第一天,我和伙伴们嬉笑着走进了注塑车间。我和伙伴们嬉笑着走进了注塑车间。嬉笑着走进台注塑机,吨位,注塑车间有大约14台注塑机,最大至1200吨位,最小吨位,后面有两台热固性材料的注塑机。有200吨位,后面有两台热固性材料的注塑机。注塑材料可分为两种: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从成型原理上讲,分为两种: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从成型原理上讲,热塑性注射塑件成型的固化基本上是一个从高温液相到低温固相转变的物理过程,固相转变的物理过程,而热固性注射塑件的固化却必须依赖于高温高压下的化学交联反应。于高温高压下的化学交联反应。区分俩种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热塑性材料成型的零件可以回收再利用,就是:热塑性材料成型的零件可以回收再利用,而热固性材料成型的零件不可以回收,即报废。料成型的零件不可以回收,即报废。在注塑车间里,热塑性材料较多,在注塑车间里,热塑性材料较多,例如PP、ABS、PC、、、、PMMA等以及混合材料,热固性材料常用BMC、酚醛等。以及混合材料混合材料,、酚醛等。PC(聚碳酸酯)材料预热温度在110℃~120℃,车间里多(聚碳酸酯)材料预热温度在℃℃用来做灯的内套片,材料本身是微黄的,用来做灯的内套片,材料本身是微黄的,加些色料可变成需要的颜色;(聚丙烯)需要的颜色;PP(聚丙烯)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丁二烯-苯乙烯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塑料)塑料)燥条件为温度80~85℃,时间2~4h,车间常用做前℃,大灯灯壳,如应力太大和制品对应力开裂绝对禁止,大和制品对应力开裂绝对禁止大灯灯壳,如应力太大和制品对应力开裂绝对禁止,应进行退火处理,行退火处理,具体条件为放于70~80℃的热风循环干燥箱℃ 内2~4h,再冷却至室温即可。有一次,我在打PP材料的,再冷却至室温即可。有一次,一内套片,加料师傅从烘箱里拿出来的料加在了料筒里,一内套片,加料师傅从烘箱里拿出来的料加在了料筒里,经过询问才得知,平常是不需要烘干的,经过询问才得知,PP平常是不需要烘干的,前两天下大把料淋湿了,这才拿进烘箱的。雨,把料淋湿了,这才拿进烘箱的。知识是靠自己学出来的。

注塑成型的实习报告

【成型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材料成型实习报告12-02

关于成型实习报告三篇02-13

材料成型生产实习报告3篇03-11

成型实习报告合集七篇04-0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我鉴定03-25

专业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04-01

实习报告:建筑实习报告07-06

专业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10篇04-01

实习的报告05-05

IT实习报告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