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2-11-11 16:40:4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5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5篇)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提出“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校本化研究的需要,是一线语文教师们结合当前课改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研讨、论证后提出的。

  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面对我校学生的表达交流的差异,探索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1、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显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随着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向能言善辩、善于与另人交往与动型转变。

  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口语交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标指出“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何使教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已成功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必然,其重要性、迫切性已成共识。

  2、从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认识片面,把口语交际训练定位于口语交际课的`事,导致训练不足,训练的内容狭窄,时间少;没有把握“口语交际”的特点,缺少开放式情境的创设,没有实现从“听话、说话”到“交际”的转轨,导致学生没有由单向个体静态式活动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动态的口语交际活动;缺乏趣味性、实践性,学生自主性不够,常常是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想说不敢说。以上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羞于开口,上课仅充当听众,对别人的发言不敢提出质疑。在口语交际训练果上,只有少数优生参与交流,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课间交流时,有些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反应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连请假也要家长代劳。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话,主动地与人交流,成了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的理论依据

  3、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探索我校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我校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交流的技巧。

  2、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愿望。在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表达交流的机会。

  3、如何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大勇气形成良好的心理大胆交流表达。

  4、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增加知识储备的量,丰富学生底蕴,适时灵活运用。

  研究重点:重视有效教育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步骤和组织,书面语口头训练的方式方法,解决“乐说”“善说”的问题,达到提高表达与交流的成效。

  难点:家庭、学校、社会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

  五、课题研究的的方法

  1、实验、观察法

  2、统计、类比法

  3、分析、归纳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选题、论证、申请、审批、开题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初中、小学各两个对比实验班)、选择课题研究方法、准备测量工具

  3、前期实验观察、中期成果总结、提出理论假设

  4、后期实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实验验证

  5、理论总结、结题

  七、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一)行为方面的成果

  1、学生的书面和口语交际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促进教师语言变、表达与交流素质的提高

  (二)文本成果

  1、形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形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集

  3、建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数据库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刘川

  常务副组长:龚映辉

  副组长:朱生宁、舒兴

  组员:姜丽君、漆杰、贺彦

  2、课题研究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龚映辉(统筹课题研究)

  实验研究、验证人员:漆杰、王春梅(初中)李小燕、吴梓静(小学)

  观察、测量、统计人员:姜丽君、贺彦

  实验分析、提出假设、结论分析:龚映辉、李小燕

  结题报告撰写:龚映辉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

  学校公业务费拨款4.5万元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2

  一、基本信息:

  项目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

  内容摘要(不得少于400字)。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国经典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每位大学生必须了解的。可而今随着网络世界的愈发繁华,我们的经典文学正在被慢慢冷落。作为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文学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本课题以安徽科技学院各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研究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喜好情况和阅读动因;分析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学习情况及重视程度;探究我国经典文学逐渐被忽视的根本原因、解决办法以及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二、项目论证: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

  1.课题组成员截至目前已学习了计算机基础,逻辑学等课程,正在学习大学语文、创造力理论与创新、信息检索等课程,我们想把自己大学所学课程联系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去检验和锻炼自己。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工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加强我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技巧;通过逻辑学的学习,使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严谨,这为以后课题研究方式、过程等的安排提供了智力保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调查问卷;另外,我们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帮助所有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观,这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及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为国家尽微薄之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本课题四个组员的选择都很有讲究。第一,四个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且对经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课题组成员许志刚同学拥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为课题组四个成员今后的合作提供保障;第三,课题组成员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高效地使用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软件;第四,课题组成员周敏同学善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能顺利完成实地采访工作;第五,课题组成员毛传莹同学语文功底扎实,擅长写作,对以后课题论文的撰写十分有利。

  3.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面对身边同学对自己国家经典文学的漠然,我们想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力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4.本课题组成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课题组成员周敏:寒假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20xx年外国语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年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2)课题组成员毛传莹:20xx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移动课堂”课程论文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优秀课程论文 .

  (3)课题组成员许志刚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xx年和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4)课题组成员姜军:《中国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

  (二)立项依据: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创新点。(三部分逐项填写)

  1.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1)对于当今人们对传承经典文学的态度的研究。

  眼下读书界的“经典热”轰轰烈烈,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文艺报》20xx年4月期指出:“珍视经典,而且正确地面对经典,才能扫除我们土地上太多的尘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协会副会长指出:当代人要摆正对经典文学的态度。

  (2)对于经典文学的传承途径的研究。

  张岂之先生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并且担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顾问。他认为:“关于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点来梳理写成普及性的读物,都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如果对历史尊重不够的作品,即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引起轰动,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学术寿命是不会长的,随着读者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学术研究的那些东西倒是永恒的。

  汤一介先生说:”国学经典书籍中对现在依然有意义的道理,让现在的小孩子跟今天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完全是可以的。特别是我们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通过一些传统的东西,告诉小孩子们对于现代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种普及工作是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做过,我想今后我们也会继续做的。

  方克立先生说:“经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过去的100多年,我们文化发展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我们过去的文化取向太过于向西方倾斜,年轻人感兴趣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传统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别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广大群众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普及。

  在这个物质社会,我们祖先留下的许多精神财富已被物质财富击败,人们深感当代人可贵精神的缺失严重,许多大家都开始研究如何能让经典文学走进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助他们找回迷失的自我。

  (三)前期准备情况:本单位所具备条件,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本单位所具备的`条件:课题组四个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这为以后课题研究的开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课题组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熟练、高效地通过一些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次,其他三位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都多次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朱维铮:《”国学“答问》 载《书城》20xx年第9期

  (2)张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第108页

  (3)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载《学术研究》 20xx年第9期

  (4)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四)[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杨适。 原创文化与经典[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8)张杰:《高新技术时代经典文学的命运》,《社会科学期刊》,20xx年第3期

  (9)抗震、符均:《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

  (10)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利(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xx年第三期

  (四)研究内容和提纲

  1.研究内容:

  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在英语和网络的强烈冲击下,经典文学逐渐被大学生冷漠,很多大学生甚至从来没有阅读过一本完整的经典著作,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详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其次,实证分析语言学习者与非语言学习者对中国经典文学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等)的差异性。

  通过调查问卷和图书借阅情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语言学习者和非语言学习者阅读文学著作情况,探究二者阅读文学著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对同一阶段的爱好经典文学者和非爱好经典文学者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是否具有明显差异。

  再次,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探究影响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经典文学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漠然的根本原因,研究中国经典文学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营造良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调动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积极性。

  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如文学知识竞赛、书评竞赛等;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增加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成立社团等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解决他们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遇到的困难。

  2.研究提纲:发现问题(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传承远远不够)--找出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实证分析等方式找出根本原因)--解决问题(找出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使我国经典文学发扬光大,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他们的可取之处,反思他们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汲取经验。

  (2)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各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和阅读情况,找出影响他们传承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实地采访法。在校园内随地随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态度,阅读量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采访,可以帮助被采访的同学树立更好的经典文学阅读态度,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研究收集有利的建议。

  (4)实证分析法。运用SPSS13.0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技术路线:

  提出问题-实证分析-解决方案

  ①提出问题:由于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这对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语言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文学对一个不成熟的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让文学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指导我们前进,也让文学得到发扬光大。

  ②实证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工具,结合我校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阅读的差异制定中国经典文学调查问卷表,对我校各专业学社开展问卷调查,在结合我校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及对学生的座谈、访谈记录,统计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分析造成大学生忽视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探究语言学习者与非语言学习者对文学继承的差异性。

  ③解决方案:通过对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的研究,找出大学生忽视中国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和阅读经典文学对语言学习者和非语言学习者的指导意义。以达到大学生重视继承中国经典文学的目的,并从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中丰富大学生的文学生活,指导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找出当代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原因。

  2.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国经典文学能被更好地传承;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和精神世界。

  (七)研究进度安排和中期成果(中期研究成果要量化)

  (1)20xx年3月~4月:准备阶段。召开课题组座谈会,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落实任务;研讨调查问卷设计,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

  (2)20xx年4月~6月:正式调研阶段。课题组对安徽科技学院各学院学生进行实际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调查影响他们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因素,收集并整理调研资料。

  (3)20xx年7月~10月:实证研究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各问题不同回答所占的百分比分析,找出原因,再深入探究解决方案。

  (4)20xx年10月~11月:分析与撰写论文阶段。整理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数据,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5)20xx年11月:综合研究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完成论文发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报送校科研处,接受验收检查。

  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预计中期效果:

  提交《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至科研处。

  (八)项目预期成果形式:

  (1)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并在文中标明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课题资助);

  (2)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3)通过专家组答辩。

  (九)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言学习能力,更能拓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及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

  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写作能力也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终极体现。但在当前语文教学功利化严重的形势下,作文的教学也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如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作文的模式化倾向严重,语言上表现出为语言而语言的弊病,开头一段排比,不管它与主题是否吻合;或当头一个题记,不管它是否能够揭示文章主旨,大有以华丽的辞藻懵人的感觉。更甚者干脆背诵几段开头或结尾,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作文,稍加改造后默写即成。还有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名人,用华丽的辞藻对其包装,再引其几句名言或诗文打造几篇文章,然后逢作文即默写套用,迅速成文。结构上也大致如此,可以说中学生作文的“新八股”正在形成。作文已经完全沦为应试的技术,而非真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创作了。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解决学生机械式作文的问题而进行的。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把学生被动机械地作文扭转过来,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大脑、通过自己严密而细致的思维来丰富语言,进而创作出有自己语言特色的精彩作文。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有效解决语言枯燥的问题,整个的语文教学都可以说是失败的,这一失败的实质是语文教学背后对思维培养的缺失。当然,这是当下语文教学过于琐碎,过于强调字词句的理解而造成的。因此,本课题的探究不仅仅是对作文语言枯燥的研究,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进行的一次深入思考。通过这一研究,定会促进语文教学更加趋向于科学,趋向于回归语文的本真。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是针对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中生而言的,思维的空洞与粗糙是造成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针对思维展开训练,语言之本解决好了,语言之木自然壮大。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阶段:

  1.20xx年5月9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2.20xx年5月10日至8月30日,储备研究资料。

  ①阅读心理学有关思维的书籍并采集一些与中学生思维相关的资料。

  ②搜集古今中外经典名句段,尤其注重那些有思维又有文采的语段、文章。

  ③根据教学安排编制课时计划,并制定教案计划。

  ④编制书写教案,尤其注重设计训练学生思维与语言的作业。

  3.20xx年9月1日至11月20日,课题研究。

  ①心理准备:9月1日至20日,从心理学角度给学生作以思维的训练与指导。采用品味名段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感悟如何丰富自己的思维,如何使思维更加条理化。

  ②模仿练习:9月21日至10月21日,从经典名段与篇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语言。通过模仿别人的思维进而生发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③综合实践:10月21日至11月15日,进行综合的作文训练,以检验研究效果。

  ④整理总结:11月15日至19日,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⑤结题申请:11月20日,提交结题报告。

  二、总结应用:

  如果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并结题,将根据专家们的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中学生作文的审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作文教学的思想,用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拟撰写论文《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整理后,进行条理化,从而能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拟或能够直接进行推广,给其他教师在同方面进行研究时提供帮助。

  2.形成3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针对心理准备、模仿练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撰写出至少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积累素材。

  3.制作3个优秀的教学课件,针对心理准备、模仿练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设计出至少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积累素材。

  4.收集学生优秀的模仿练习作业若干、综合实践作品若干。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4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国家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大家可以阅读了解一下。

  《数学、语文、英语、体育学科优质课堂中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子课题,它将系统、全面地研究优质课堂,研究优质课堂的范式、优质课堂中各要素、各成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实施措施、评价策略,以及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问题。没有优质课堂就没有优质教育。优质课堂的构建和普及是实现扩大优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优质课堂的建构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有利于克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技艺比较陈旧,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弊端,对优质课堂和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也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扎根”研究。对优质课堂和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将对传统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教学技艺作为教师与学生对话、沟通的有效载体,是教师思想、语言、情感、智慧的延伸,同时又是一种灵活的、亲善的、交融的肢体语言,是一种直观的、简洁的、适宜的媒介。它能直接有效地传递信息,能含蓄地、丰富地表达情感,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也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人”的研究,不光是对教师自身,也是对学生的研究,同时也是对师生关系、对相互主体间性,对课堂生态环境等的研究。它的研究要立足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反思与总结,又要创新和发展,是当代教育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之一。优质课堂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是促成和实现优质课堂的关键。没有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优质课堂的建构就是“无枝之木、无水之源”,终会流于空谈。所以,对教学技艺的研究便是从教师自身出发,挖掘流淌在教师心间的生命之泉,从教育智慧到教学机智,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技巧,无不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也正是通过“优质课堂”和“教学技艺”这个研究平台,搭建一座通往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的桥梁。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师生外显的行为出发,从教师外在的经验和技巧入手,结合教师内隐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探索优秀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教学风格形成的经验历程。本课题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优质教育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的提出正如国家开题报告中指明的那样,它是在国家教育“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研基础上提出来的:从“九五”重点课题《小学数学学具的实验研究》的开展,到“十五”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的实施,进入“十一五”《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课题之后,我们更明确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提高的场所在于课堂,回到课堂原点,着力提高教师最基本的教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上来,努力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和策略等问题。国外关于优质课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优质教学的研究。

  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对优质教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兴起,研究者的视野主要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上。最具代表性的是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出版的著作《学习的条件》,不仅提出了“有效学习”的策略,还阐述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思想,这也是优质教学研究的起步阶段。随后,优质教学的研究转移到教师课堂行为以及教学过程的研究上来。1972年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克服了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教学活动已经“不单纯是提高效率,而是要达到最优,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进入90年代以后,优质教学研究开始走向繁荣,研究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教师品质形成的研究上,其中“富有热情,教学清楚明了,关心、热爱、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过程关注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基本特征。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侧面对“优质课堂”所具备的某些要素和条件作了分析,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也进行了探讨,但是很少有专门从教学技艺这个角度着手去研究的。国内的研究也同样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全国就有部分大中城市开始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这些课本身就是“好课”,它的研究有很重的“优质”成份,这应该是“优质课堂”的前身。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随后兴起了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变革已刻不容缓。1997年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国内掀起“课堂优质化”的热潮,“优质课堂”的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优质课堂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从教学各环节的“优化”说;优质课堂的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四高说”;再到优质课堂就是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好课”说,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层面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配置和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有从教学媒体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方面对优质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还有从师生关系角度探讨优质课堂教学标准的。这些研究大多都是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对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对密切联系教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对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改进和运用的研究还很稀缺。关于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也都有各种不同的争论——“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中开始。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发表以后,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认为,教学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应该是揭示一般的教学科学原理,所以科学性的研究一直占主导地位。也有一些思想家认识到,教育还应该是一门艺术。法国思想家卢梭就认为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经验描述的水平上,很少有从具体操作的路径去深入探讨的。

  进入20世纪以后,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十年代美国的学者,以及五六十年代英国的学者争论,他们分别从“人”的角度和教学规律探索的角度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也为现代教学技艺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随后,美国学爱因斯坦等学者和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对两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它是实践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学既是一门探索规律、讲求技术的科学,也是一门研究“人”的问题,讲究技巧的艺术,现代教学技艺研究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其后,便有一些学者开始针对性地对某一个领域进行专门的研究,他们更倾向于研究其中的某些环节,而不是一个整体。

  国内的学者也很早就认识到了国外“争论”的问题,有的就认为,“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其后的一些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达成了共识。其间,也有老师侧重于对“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的,如李如密老师出版的《教学艺术论》,直接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对教学技艺进行了研究。也有老师直接融合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特点,提出课堂教学技艺概念的,如,徐高厚等编著的《课堂教学技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但他们的研究更偏向于技术、技巧层面,侧重于对技术的回归及灵活运用,而对教学艺术的理解和领悟还不是很深刻。数学、语文、英语、体育学科优质课堂中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不仅具有其实践意义,更重要在于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此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科学研究水平,更是对所有参与者的一次历练和提升。第二它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使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桎梏中解脱出来,创新自己,发展自己。

  第三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优质课堂也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和落脚点,实现了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最主要的目的。第四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我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十年来,我校承担的国家、省、市多项研究课题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课题主要负责人出版专著8本。我校的语音室、多媒体备课室、天文馆、信息技术中心、科普园地和各个教师的多媒体展示平台以及良好的师德素养、教学水平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课题组由起始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大学科组成,根据学科又分为四个研究小组,每一个小组均由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青年教师三结合,优势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各层次的切入点。以上这些从实践到理论保证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并为课题研究提供一切时间和财务等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为此我校有能力做好此项课题研究工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圆满完成。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名称:

  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选题缘由: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不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在交际的环境下逐步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目前,小学学生的英语的学习缺乏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开始培养英语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此项课题作为校本课题《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规范指导体系研究》下的子课题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研究设想:

  本课题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从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有效性的角度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及其策略建议。从分析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分析小学现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其教法、分析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小学英语学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1、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2月)

  为响应大学区工作,共同提高学区小学生英语学生学习能力,本次课题通铁五第二小学共同研究。

  (1)对目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对现有的经验及理论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供本课题借鉴,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实施阶段(XX年2月—XX年10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实验效果作出评价,不断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进一步完善操作体系。

  3、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修正、调整研究目标、方法等,并初步形成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2)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论文。

  课题其他成员:

  李永东、黄家乐、林叶达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虽然屋外细雨霏霏、寒风料峭,我们的会场却暖意融融、热情高涨,怀着对教研的热忱,带着对教育的思考,我们欣喜地迎来了xx小学市级课题《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和县级课题《小学美术自主性课堂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会。这是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希望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xx县教育科研专家——县教研室张主任莅临会议指导。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第一项,请《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杨xx老师做开题报告。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小学美术自主性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负责人叶xx老师做开题报告。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张主任点评、论证发言。

  张主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研究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搭建了阶梯。我们一定会认真落实张主任的指导、建议,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认真开展好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主任的指导!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请校长做表态性发言。

  今天的开题仪式真是让我们获益匪浅,专家的指导使我们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领导的要求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和我一样心潮澎湃,我建议,让我们用掌声再次对张主任的不吝赐教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也预祝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越挫越坚!谢谢!

  开题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课题开题会!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7

  英语是我们高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在高考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不过,高中的英语学习压力是很重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样。英语的课题研究是英语老师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篇高中英语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一)课题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本世纪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具有不断获取与创新的能力。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正是新的人才观的科学反映。它改变了以往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对青年、对人才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转变,我们要树立以培养品质、发展能力为目标,重在交流、背靠社会的大英语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创造生动的语言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使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学生的独立人格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全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断产生质疑,提出英语教学改革并不断进行研究和讨论。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所提供的崭新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我们开拓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及教学改革的进程。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并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和高效,这是中学英语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上的重大创新,也是教学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它必将对教学的内涵产生根本的变革。认真研究多媒体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教学站到时代前沿,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深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上学期,在上级的支持和校行政的努力下,我校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这教学手段的重大突破,为我校的'教学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新的契机。然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用创新的精神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我们这样欠发达的农村中学,研究刚刚起步,只能是在探索中发展,我们不但要认真借鉴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不断努力摸索、研究、总结,在课堂教学理念、方法,结构等多方面得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结论,并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使新的设备转化成战斗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教学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同行在中学英语教学法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英特尔未来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何安平主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案例精选集》(高树忠、刘凤玲主编)、《引领新课程丛书》(陈X远主编)是较典型的著作,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未来教育的一个方向,但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结合与优化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拟创新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寻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两者的最佳结合与优化方式,形成具有现代特征的科学、良好的课堂结构,使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在多媒体条件下,遵循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结合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等主流教学方法及其他教学方法,进行“阶梯式”、“合作—探究式”、“创新课堂”及其他教学模式的构建尝试。

  2、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在理念、方法、结构上的协调与创新。

  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4、结合我校实际,把适合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向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功能,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得到最好的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优化课堂结构。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题在对教学法理论的学习、分析基础上,以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结合多媒体下的教学实践,进行个案研究、实验研究和归纳,从中寻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结合点和课堂结构的优化方法。

  四、核心概念

  结合与优化:使教学的一般方法、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条件下实现高度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最好的优化,从而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一)我组已为研究做了前期准备

  我组于20xx年1月以“农村中学多媒体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为课题,进行了至今已一年的校本教学研究,实验经过了第一、二阶段—学习阶段和探索阶段,课题组成员有二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获广西教育学会第十一次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校科研处对这两个阶段进行了评估,充分肯定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对学校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组成员具有研究所需的能力

  主要参加者郑琼兰、唐里、李春兰、罗荣膑、秦玉秀、周元成、黄旭波、黄克江、罗建芳、刘登萍、韦运三、许柳青都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论文获国家、区、市级奖,具备对课题的研究能力。唐荣、赵婷初中英语青年教师,马羚、庄良菊、吕锡青、龚春荣,学士,高中英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热情高,思维灵活。

  整个课题组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合理的研究小组。

  (三)学校具备研究必须的领导支持和物质条件

  校长韦洁华、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林建连、科研主任李志君指导研究并进行科研管理。我校于三年前已建成了一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通过学习和应用实践,我组大部分教师能够较熟练地利用网络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学期,我校在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使我校的教学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对科研组的研究活动给予了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等大力支持,这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切实的各方面保证。

  六、课题研究的进程规划及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学习

  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通过组织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教师培训教材《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何安平主编)P94—123及P170—206、《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案例精选集》(高树忠、刘凤玲主编)P126—141、《引领新课程丛书》(陈x远主编)P8—40及P129—14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P89--115和多媒体使用的有关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加深对教学法的理解,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多媒体应用能力。

  本阶段的要求:

  1、理解新课程下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内涵、意义,对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设计有初步认识。

  2、对多媒体下“阶梯式”、“合作——探究式”、“创新课堂”等教学模式有初步认识。

  3、学习领会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等主流教学方法。

  4、写一篇涵盖以上三点内容的500字以上的学习小结(5月15日前上交教研组)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

  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对利用多媒体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

  1、遵循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结合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等主流教学方法及其他教学方法,在多媒体下进行“阶梯式”、“合作——探究式”、“创新课堂”及其他教学模式的构建尝试。

  2、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度融合。

  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通过教学和研究,取得对多媒体下构建各种教学模式的体会,对多媒体的各种教学功能和各种教学模式在多媒体下的表现形式加深理解,熟悉教材内容的信息化过程,同时,通过研究,加深教师在改革教学理念、方法上的体会,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为下一步对多媒体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结合进行优化,构建多媒体下的高效课堂作准备。

  本阶段的要求:

  1、每位成员要按自己设计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的研究要求精心完成研究课。

  2、按统一要求备课,认真填写教案表。

  3、认真上课,课后将课件上交存档。

  4、做好课后学生反馈调查。

  5、对照课堂设计要求,认真组织评课,写好评课记录。

  6、每位成员完成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市级以上(含市级)的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研究、优化课堂结构,

  建多媒体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最佳结合的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结题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根据第一、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对多媒体下的中学英语高效课堂作实质性的构建。本阶段除按第二阶段的要求外,要做好课堂教学对比和综合研究,要在构建过程中研究和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使学生在多媒体下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2、如何设计学生在多媒体下的教学过程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

  3、如何设计多媒体下的教学内容扩充和改编,使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丰富、自然,更有时代气息,更易被学生接受。

  4、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怎样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在多媒体下形成互补优势?

  5、怎样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用时进行恰当划分和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和高效?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本组成员能对多媒体下的中学英语高效课堂作出有序构建。使多媒体真正成为我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倍增器。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结束时,课题组写出小结报告,每个成员写出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论文送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评奖。

  第三阶段结束时,课题组写出结题报告,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论多媒体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结合与优化》,每个成员写出与课题研究相关论文一篇送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评奖或者在适当刊物上发表。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8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研究与实施方案的陈述,重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课题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事实依据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但是语文学科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应试教育,不少语文老师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弃课外阅读,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大多局限于语文课本;由于应试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学生因为看课外书经常受到父母责备。因此,新课改前农村初中的课外阅读天地几乎是一块处女地,函待老师、家长与社会去共同开发建设。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青少年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让语文学习“给孩子以梦”,让语文学习园地成为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天地,成为开拓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乐园。可喜的是,新课改出台,中考语文随之改革,将名著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纳入语文中考,这便给农村初中荒寒的课外阅读天地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2、理论依据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

  “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这是现代语文课程观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语文学习都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气,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说得多好啊!阅读,是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是丰富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更是脱离低级趣味、完善品格、升华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是每个人终生必修的功课!

  二、研究内容

  (一)变量研究

  1、自变量界定

  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数量、种类的多少,学生参与名著阅读的比例,家长对子女阅读名著的支持程度为其自变量。通过对自变量的研究,了解班级与学校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多种方法、途径的研究。

  2、因变量界定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阅读能力稳步提高,学养日渐丰富,品格日趋完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此为因变量。通过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在自变量变化的基础上,促使其因变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全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全校语文教师

  2、研究内容

  ①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当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与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重视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②研究名著阅读健康有效的激励手段,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激励体系,通过优秀笔记展览,名著知识竞赛,课前一分钟演讲,名著沙龙,名著阅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示学生名著熏陶的过程,让学生在成就感和荣誉感的激励下,自觉养成终生阅读的优良习惯。

  ③研究切合农村初中实际的名著推荐书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优秀读物;研究名著阅读指导方法,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名著鉴赏水准,达到“丰富学养,完善品格,升华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三、实验目标

  (一)研究假设

  1、如果语文教学能真正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加强学生名著阅读实践活动,将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2、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拓宽学习渠道,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名著阅读,初中三年阅读量达到800万字以上,读书笔记达到20万字以上,不仅学生的语文素质将会迅速提高,而且其学养也会日渐丰富,品格也将日趋完善,甚至学生的人生境界也会得到升华。

  (二)研究目标

  ①探索农村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②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特点的课外名著阅读实践活动指导体系。

  ④通过三年的名著阅读丰富师生的学养,完善师生的品格,升华师生的人生境界。

  ⑤帮助师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推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⑥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个案研究范例。

  四、实验途径及措施

  首先开好动员大会,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名著阅读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每学期各班应举行两次以上读书报告会,每学期各班要在两次教学常规前进行读书笔记评比,对能持之以恒坚持天天阅读,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日均阅读量达到一万字以上,笔记优秀的同学要大力张扬,并尽可能给予奖励。每学年教导处要组织一次“名著知识竞赛”或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对获奖者要隆重颁奖,并把竞赛成绩纳入文明班考核与语文教师业绩考核。教导处还应力争每学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阅读交流大会”.语文科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让语文教师交流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把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重要的“评优”标准。语文教师要把“名著阅读指导”列为“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自己要带头阅读,及时给学生以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七八年级每周要开设两节阅读课,九年级要开设一节阅读课从课程上向名著阅读倾斜。要逐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好班组图书角,定期安排图书展销活动,确保学生有好书可读。

  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大环境。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学生提供阅读活动的物质基础;要教给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实践活动的方法,鼓励家长参与“与子女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积极开展名著阅读实践活动。

  拟在综合楼大厅开辟大型名著阅读宣传栏,在校刊《小天鹅》上开设“名著论坛”栏目,为名著阅读成果交流创设种种平台,推动实验活动的开展。

  五、方法指导与考评措施

  (一)怎样读书

  读书的目的决定读书方法我们开展名著阅读的目的主要有:增养语感,丰富想象,积累语汇,提高素养;增广见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充实人生。有鉴于此,我们读书应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博览与感悟相结合。

  有时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好读书,不求甚解”,博览群书,增广见闻,像孙仲谋,像陶渊明;有时应反复品读,细心推敲,圈点批注,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像毛泽东。

  最要紧的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要重视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

  读书笔记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分析事件,品评人物;记录精华,重在感悟;及时翻阅,活学活用。

  为了便于检查评比,也为了永久保存,建议采用下列方式:

  1、笔与颜色:用钢笔撰写,以黑色、深蓝、蓝黑为主,辅以蓝色或红色。

  2、每本笔记的前两页作目录,记录所读书目、时间与字数。

  3、笔记为日记,要逐日撰写。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气;

  第二行:书名、章节或页码,当天阅读字数;

  第三行起次:A、内容概括,B、锦言妙语,C、阅读感悟。

  4、每次评比前自我统计:

  A、阅读内容(列出书目与字数);

  B、阅读起止时间、总阅读量与日均阅读量;

  C、两名核对者核对后签名。

  (二)“名著知识竞赛”方案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级主任、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名著阅读的开展与成效应作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级主任、以及语文教师工作业绩的标准之一,纳入教育管理考评、文明班评比及语文教师业务考核。

  具体实施方案

  “名著知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时间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导处组织语文科组有关成员,完成初赛与复试的命题与阅卷工作。

  全校同学都必须参加“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的初赛,少一人将在文明班评比中扣除一分。初赛在各班课室举行,复赛集中在综合楼六楼教师会议室和两间电教室举行。初赛试卷由该班语文科任批阅,将复赛名单报教导处。复赛试卷由教导处组织人员集中阅卷。

  复赛名额分配:实验班每班8人,常态班每班4人。

  获奖人数视各级参赛人数按比例确定,一等奖1%,二等奖2%,三等奖3%

  竞赛成绩纳入文明班考评,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

  奖品:一等奖奖名著一部,价值20元以上,二等奖奖时尚作品一部,价值10元以上,三等奖奖精装笔记本一本,价值5元以上。

  “名著阅读演讲比赛”活动参照此方案实施。

  开展竞赛活动的目的:激励全体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园洲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必将发生质变。

  六、实验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xx、9--20xx、2)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训研究人员,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要求,激发阅读兴趣,整理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xx、3--20xx、3)实验阶段。

  深入实践研究,开展各项名著阅读活动,收集优秀读书心得,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xx、4--20xx、9)总结验收阶段。

  总结实验成果,编辑《名著阅读作品选集》,完成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方法与保障措施

  (一)具体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使课题实验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

  ②跟踪调查法:密切关注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情况,定期分析其学养与品格方面的变化。

  ③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名著阅读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名著阅读有效途径,搭建各种阅读平台,不断交流阅读体会,及时展示名著阅读成果。

  ④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开展研讨展示活动,推动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

  ⑤归纳统计法:运用归纳统计方法进行成果分析形成资料。

  (二)实验保障措施

  ①资料保障:学校图书馆与班级图书角有足够的书籍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阅读要求;

  ②课程倾斜:每周七八年级开设两堂、九年级开设一堂名著阅读课。

  ③环境保障:建设好阅览室、读书园地、名著沙龙,让校园弥漫书香。

  ④政策保障:将名著阅读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业绩考评、文明班评比与语文教师业绩考核。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形成师生名著阅读作品集,阅读篇目推荐与活动方案集。

  2、构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3、撰写并努力发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

  (二)技术成果

  1、探索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构建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

  3、形成农村初中名著阅读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与指导体系。

  九、课题组织机构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教导处颜进棠主任

  职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名著阅读和阅读交流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做好阶段性小结和终结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小组负责人:07级钟小泽、08级陈剑新、09级程兴龙

  职责:协助主持人搞好本级组名著阅读活动的日常管理,定期汇报本级组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开展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做好本级组阶段性小结。

  课题组成员:颜聚棠、乐晓勤、曾国华、陈剑新、黄惠卿、钟小泽、陈茹洁、杨旭冠、梁树基、罗泽高、张友兴、李金梅、刘功赋、程兴龙、黄艳玲、魏媛媛、陈会秋。

  职责:积极参加名著阅读活动,以自身学养与境界不断提升的事实来感召学生;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每学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至少评比检查两次,奖掖先进;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及时加以指导;创设种种成果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每个学期收集10-20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每个学年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名著阅读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9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我校隆重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这是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亲临开题报告会,这是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我校课题研究组成员的鼓励和鞭策。今天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是白中课题组成员进行更深入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开端。在此,我谨代表白泽湖中学和全体课题组教师对莅临白中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题研究是项意义深远的教育科研工作,旨在通过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共同探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促进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积淀教育经验,分享教学智慧,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在理性地思考中归纳总结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

  课题研究是学校提升办学品味的必由之路。目前白泽湖中学正在争创省示范,课题研究是学校升格、教师升职的重要台阶,也是学校组织教师有效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推手。

  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分享教育生命,感受教育幸福的过程,是教师职业价值的精彩绽放。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探索实践为重点,把敬业爱生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中,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较多的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既丰富和推进了研究,又丰富和提高了自己,以艰辛的付出换回了丰硕的成果,也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育人为本,科研先行。有没有高规格、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争出高规格、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校语文组和政治组申报的课题研究顺利开题,是我校继数学组省级课题开题之后教学研究工作的又一次突破,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希望课题组全体教师明确肩上的光荣责任和各自的研究职责,再接再厉,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在今后的一年里,发挥才智,奉献汗水,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以丰厚的科研成果,回馈各级领导、各位同仁的热忱期待,期待各位同志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人人争当教研骨干,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预祝开题成功,课题研究圆满成功!谢谢!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0

  随着新1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实,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胜枚举。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1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返薄6杂诳翁庋芯浚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很多教师由于过往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进步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报告的1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1点启示。

  1、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1个题目比解决1个题目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题目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预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题目,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进步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开题研究的行动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题目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1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1段时间后不知道下1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搜狐微博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1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治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题目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治理部分的重视。

  2、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1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往研究;其次,要把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1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往,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20xx。4—20xx。12)

  (1) 准备阶段:(20xx。4-20xx。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20xx。5-20xx。6)

  A、 (20xx。5—20xx。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20xx。9—20xx。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20xx。11—20xx。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20xx。11-20xx。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2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2、实施阶段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3、巩固实验阶段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3

  李德煌1,阮秀华2

  摘要: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要提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水平,就必须了解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做好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掌握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关键词:课题;开题报告;撰写

  随着新1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1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报告的1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1点启示。

  1、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1个问题比解决1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开题研究的行动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1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1段时间后不知道下1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1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2、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1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1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3、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开题报告的写作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1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1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1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1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1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1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1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1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1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3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1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3,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1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1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10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1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1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1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1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10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10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1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管理应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同区域文化资源结合,是将理论化的建设赋予了活色的灵魂,使特色学校更能凸显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学校是区域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的特殊载体,特色学校也可以使区域文化资源在教育领域凝聚和创新;同时在特色学校的`创办过程中又体现着区域文化资源的潜移默化,可以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办出真正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学校。因此,以区域文化资源为突破口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各方面建设,是寻求突破发展的全新探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内化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行为,打造学校的幸福教育办学特色。

  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属于综合性研究,周边学校的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周边学校发展出了特色或没有特色的数量对比,再以我们学校“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校训“益物、益人、益己”的三个维度为经,以“幸福文化、幸福校园、幸福课堂、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体艺”六个方面为纬,深入挖掘幸福教育的内涵,并使之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和追求,从而打造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特色。

  四、课题的意义

  学校的发展也存在许多困惑。一方面,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部分老师对学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一些学生的个性在校得不到张扬,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护。同时由于家庭、社会风气、网络的影响,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而感到压力重重;由于长期单调的教学工作而感到职业卷怠;由于收入的清贫而感到生活的拮据。这些因素使部分老师厌倦教师这个职业,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另外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推进。

  综上所述,20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校全体教师将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5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则过分强调预设和封,。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多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机械地让学生听,一算一练缺少创新教育的环境。学生由此在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1、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内容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2、开放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的听讲为主的, 我们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具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又分为三个小环节:

  ( 1 ) 试一试;

  ( 2 ) 议一议;

  ( 3 ) 辩一辩。

  3、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适时变化的,而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过程。

  4、开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方式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谜语情境、儿歌情境、比赛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

  5、开放教学评价

  我们在研究开放式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又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校共评为主。在评价时,我们将考虑以下三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2)重视对学生的信任;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课题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此课题涵盖面较大,又可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放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开放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既利于教师根据本校情况选择子课题及小课题,又利于全组的合作研究。

  六、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状况:

  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国内外各种媒体均有报道。其中辽宁、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较早,研究比较系统、扎实,效果显著。其经验及成果可操作性较强,对于我校此课题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但我市范围内对此课题研究不够广泛,作法不够深入。所以对此课题研究对我校及至全市数学教学将是有益的举措。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习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和促进各校区域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研究中,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法为主,通过示范课、交流会等形成进行深化和推进。

  九、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此课题的研究将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对此研究,我们要求全员参加,认真确立子课题,由小至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研究方法以实践探究法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预计五年完成本课题研究。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1-08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08-26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4-26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5篇06-20

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1-05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12-03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5篇11-17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06-08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汇编1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