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2 09:45: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讲出“语文”的味道非常来之不易,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采用谈话、激趣、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得以较好地呈现:

  1.借助信息资源,放手自主阅读。

  “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你认为描写好的句子、词语划下来。也可以登陆《海底世界》网站,浏览相关内容。一会儿大家交流。”——此环节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看书,边上网查寻资料。这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简化课堂提问,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永远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致力可于讲深讲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并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进扣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一个一个的“话题”中培养起来的,本节课,在赏读课文语句时,孩子们天生爱说话的潜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声音;学生对海底星光非常好奇,于是利用网站了解了相关资料——《海底的冷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无比自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比作者描写得还要美?”更是激起学生兴趣,展开想象,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你说得好,我要比你说的更好!无形中,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拓展,充分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5.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上生生互评较少,使课堂评价较单调。

  2、学习小助手中的第二项要求对指导学生学习交流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没有更好的得以落实。

  3、虽然课前家长、学生、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体现了三位一体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例如: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信息——资源共享——回帖互评等)但此环节却无法在40分钟的课上更多展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放风筝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中随风飘荡的各式风筝进行想象补白!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描写“我”和小强的句子,我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在蓝天上翱翔的情景,读出骄傲和自豪。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话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结合世界,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学生能说出理想和简单的理由,教学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讲了一节公开课《大禹治水》。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是我却从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启发,感受到了成长。

  首先,在“课件与课堂有效结合”的主题教研背景下,我初步学会了制作简单课件,这便是进步。在今天的课堂中,“洪水视频”的应用也的确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触动了学生心灵。但也有些部分控制的.不够好,起了反作用,今后继续研究学习。课件的运用要特别感谢郭春成老师的指导。

  其次,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该如何授课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低年级教学老师要善于发挥范读和领读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老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等等;尤其是教研室的方老师提到的“学生、文本、老师融为一体方为一节好课”的观点更是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其实,我在课堂上最欠缺的便是入情入境和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再次,这次讲课激起了我学习和运用新课标的勇气。应试教育的阴霾让我们许多人对新课标视而不见,“拿起”又“放下”。通过反思,我深刻意识到: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必然误人子弟,害己害人,可怜可悲。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语文新课标就是一盏明灯!像“以读为本”这样的话我们应该牢记于心,付诸行动。

  教学无止境,学习才会无止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核心提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讲述于课文有关的故事。之后出事南北两座城市图,教师描述情景。学生立即竖起两耳倾听,然后各抒己见,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教师立即引入课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然后汇报。教师引导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通过讨论,找出描写工人们不想砍掉橡树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学生知道橡树是有很强的'的生命力和美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坏。常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的橡树和公路都要,并且很完美,这是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愿。工人们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树。孩子们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保护一草一木,赞美工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课文读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难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举办海底世界展览,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厅。学生除了介绍书中的内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结合自己的知识,介绍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语言颇具感染力。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犹如一枚清香的橄榄,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氲缭绕,挥之不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惊弓之鸟》教师这样开课”这件事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就连动物报小雁子也给我发了一封报道:本报讯,昨天我一同胞飞过魏国,被该国射手更羸一箭射死,死者的母亲已经告上法庭,状告更羸杀害野生动物,法院已受理此案,将择日开庭审理。”

  然后教师故意很严肃地说大雁国已经对更羸治罪,责成我这个法官把更羸抓住,判处死刑。学生情不自禁叫起来:不行。看来教师从课文特点出发,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境,孩子们都愿意到课文中给更羸找证据开脱罪证,孩子们在这种强烈的阅读需求中的的确确读进课文中去了。

  但是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孩子们都这么一致认为更羸没有罪呢?是对更羸喜爱的感情驱使?是教师语言的暗示?这两者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不应该没有一个孩子有不同看法呀,课堂上这样同一的声音让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问老师:怎么没有一个孩子会认为更羸有罪呢?老师笑了,说:有,小组讨论时,有孩子提出,被同学按下去了。哦,原来如此。孩子们和老师真是“心心相印”啊,知道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声音,就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真会“配合”老师啊。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个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创设这个情境让孩子读书。我却始终难以释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读得有趣味,读得主动。如果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孩子们独立的人格培养,我以为是因小失大。我想之所以有孩子会按下其他同学的发言,说明孩子们已经不是全身心真正投入学习,而是在配合亲爱的老师在表演。孩子们这样做肯定也是以前积累下来的习惯。可见,我们的课堂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还是在为老师的教服务。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哪怕那样的课堂会失控,会难以操作,但是孩子们是在用自己的心说话,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没有任何顾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四、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找骆驼》一课情节比较简单,通篇大多是对话,写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走失的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及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一种行为,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不同,老师要注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如自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全班读、评价别的同学读再自读。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课文中每个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时也了解老人到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在引导学生画出“老人看到的现象和由此判断从而知道的句子”时,因这个教学环节难度有点大,课前的预设不够充分,问题提得过快,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未作出充分理解,以致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画出相应的句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真正的对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错误)。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接着让他们谈谈《争吵》中的两个小伙伴是怎样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样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同学们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留下作业:写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时机非常合适。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就说明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要综合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学习,其实也需要综合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其中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得益彰。

  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整节课里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掌控,因为在40分钟里要完成“相近单字我会认”“特色成语我会记”“歇后语距我会背”三个部分的内容,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把教学目的落实到位,让学生能够记忆和积累,所以这成为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作为语文综合学习的“语文园地”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固定的板块,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板块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学习呢,我觉得就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语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为熟悉,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语,了解歇后语的故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课前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在40分钟内实施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时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课时,毕竟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多一节课时,把形近字、成语、歇后语运用到实践生活,用形近字连线组词,用成语造句,写话,在具体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语等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根本上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班队活动等,开展如“成语擂台赛”、“与成语交朋友”、“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那么学生就能在活动得到锻炼,有所体会,获得感受,也能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建议一点,由于综合性学习是要开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所以当师生双方的能力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留给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更多更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从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用口语交际带写作。教材在编排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确实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我自己”,习作的内容就是“自我介绍”。首先上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准备工作充分,学生再写作就得心应手了。所以我认为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借以启迪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理顺学生的思路。学生往往善于说,而不善于写,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自己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

  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做到有条有理。一堂口语交际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说话的中心。但学生在兴奋的同时,说话就不着边际,东拉西扯的`。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回到说话的主题中来。如:学生开始都在说自己的外貌、性格、优缺点,但是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就介绍起别人的优缺点了,这样就没有把话题落实到介绍自己上。这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同学们,说别人是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你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表现呢?”经过老师引导,又回到了主题上。在学生说话前,我先让学生闭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绪,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知之甚少,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模式就是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事物,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篇写秋景的习作,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比较难写,如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那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事。

  一、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秋天在我们宜昌变化很大,如:我们身边的树木有的四季长青,有的枝枯叶黄,还有的树叶颜色正慢慢由绿变红、变黄……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气的变化?我从先交流自己眼中的.秋天,再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入手,让他们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再配以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做到有顺序

  学生虽然敢说、想说,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一定能把想说的说出来,也不一定能有顺序地说出来,更不一定能把它写下来。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呢?所以本节课我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并以一学生的讲述为例具体说明,然后再指导学生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也可以先中间再四周等等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将积累的好词佳句用进自己的讲述和习作中去。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作文来说,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神采飞扬。有了想象,我们可以把山写成一个伟岸的巨人,把春风写成一个神圣的神者,我们的笔下的景物才会生动。因此本节习作指导教学中我抓住了想象来指导学生说说树叶被风吹起的样子,果农收获果实的情景等。从图画中回到现实,再从现实中回到画面,这样让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里面加上好词佳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7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老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8

  优势:

  1、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将读与说进行了结合。

  2、导入新颖,学生自己涂色的翠鸟图,不仅是上节课的一个复习,也是本节课的一条线索。

  3、教师自己配音当场大胆范读,把学生带入翠鸟捕鱼之快的.情景当中。

  4、引读,我将翠鸟居住特点、捕鱼特点进行教师自述,让学生读文本,让学生将现实与文本结合,上出一节具有浓厚语文味道的与阅读课。

  不足:

  1、学生的交流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今后还需进行探讨。

  2、与翠鸟图进行联系时,学生对于翠鸟的各部分特点与翠鸟敏捷的特点并没有准确的勾连上,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去画,可能效果会更好。

  3、学生交流的并不深刻,在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学生质疑不多,可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并没有领会到学习的方法,思路不开阔,可能是预习不到位,可能在交流中有一些迷茫,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9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0

  《燕子》一课是郑振铎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课文篇幅短小,却将燕子写得十分逼真、传神。机敏、灵活的小燕子,给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气与灵性,让春天显得更加美丽、绚烂。整篇课文字字传神,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对绚烂春天的热爱与憧憬。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寥寥几笔就给同学们勾勒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让同学们从颜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爱。

  接着,课文又通过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小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组内分工读文,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自主提问、交流,孩子们大部分将矛头指向“掠”,和“沾”这两个字,古诗文讲究一字传神,那么现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机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两个字,掀起大讨论,看看这样两个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来代替,比如把“掠”换成“划”字。经过一阵激烈的组内交流,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觉得“掠”字能更加恰当的表现出小燕子的轻巧灵活,而“划”则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现燕子轻的特点,而且“掠过”轻轻的,迅速的擦肩而过。所以“掠”字用的更准确、更恰当。“沾”字,通常是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轻快的飞走,时间极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轻轻沾,加入沾的时间久了,燕子也许会掉进水里……。听着同学们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我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也是无比的骄傲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渗透习了写作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内容就是写写家乡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飞行的特点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样在描写家乡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种的观察顺序,于是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先中间后两边等等不同的观察顺序,为孩子们在写作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奠定基础。

  整篇课文,作者把春天美景与燕子联系起来,燕子因春色而雀跃飞翔,春色因燕子而灵动、活泼,燕子与春色构成了一个悦动,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快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1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根据课文思考题“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后,请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归纳学生死记的弊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2

  一、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翠鸟的课文有着其特殊性,结构很清楚,每个段落的层次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抓住了对于翠鸟外形描写和行动敏捷这两部分。围绕着这两部分来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将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首先自己要确定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落实。同时结合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同时落实到其中,这样使学习和培养能力双管齐下,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适当的教法学法。

  课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对翠鸟的外形特点的理解,通过对颜色的描写来感受翠鸟颜色鲜艳,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体现对翠鸟小巧玲珑的.描写,学会抓住个别词语来体会感悟,发现表达时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清楚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这些特点,并结合板书将其进行整理和概括,渗透对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导。对于难点的第二自然段翠鸟行动敏捷的理解,采取了学生围绕“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很快?”这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展开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体会最深的词汇和语句来结合生活实际谈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知道和点拨,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书,自然就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语气了。学生也在模仿中学习着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换词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三、体现整体把握和建立联系的特点渗透写法。

  课文的学习最后要回归到整体上,毕竟这是一篇完整的课文,不能割裂开来独立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断节的。所以,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围绕“写翠鸟的外形和它的行动敏捷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这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使得课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渗透的课文在构段上的特点,也在有意识地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的说话训练也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学生用“喜欢…喜欢…还喜欢…” 的句式进而来再次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概括。

  不足之处:

  在理解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时,没有结合插图来具体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对于“橄榄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课件的作用。课文结尾处应该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上把握还需要在紧凑一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3

  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放风筝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中随风飘荡的各式风筝进行想象补白!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描写“我”和小强的句子,我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在蓝天上翱翔的情景,读出骄傲和自豪。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话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结合世界,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学生能说出理想和简单的理由,教学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4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5

  《争吵》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5课,这是一篇重点课文。《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课后感觉还是有几处亮点,所以写了这篇《争吵》的教学反思。

  1、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自己在与朋友之间有矛盾时,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3、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课后反思:上完《争吵》后,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但在一些问题的引导上还做得不够明确,三年级学生有点莫名其妙,不知从何答起。另外感觉自己的临时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不在意料当中的回答有些手足无措。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25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10-11

《语文园地五》下册教学反思06-15

语文下册《乌鸦喝水》教学反思03-3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06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翠鸟》04-1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19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2-06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2-04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