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11 11:19: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经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当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主角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齐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必须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我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景,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资料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终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我……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当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当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初衷是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主角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那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那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终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平时训练不够。刚开始,我满怀信心上好这堂课,但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

  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在设计本课时,我想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上完了,心情轻松了许多,也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关于课文的导入。

  教学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原本想精心设计一个开头,把学生导入课文的阅读。所以也到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有的老师用“鸟儿的日记”导入;有的老师用歌曲导入;有的用多媒体动画;都动了不少脑筋,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认为《去年的树》文字明白晓畅,对四年级的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并没有什么障碍,导入就不妨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读一个鸟和树的故事,让学生尽快接触文本。我觉得如果课文的背景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是太远,课文导入完全可以简单一些,不一定都要创设情境。因为每一个儿童面对一篇适合他阅读的故事,都会有一种阅读期待,希望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等等。所以本文的导入我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三、关于课时安排。

  《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读到“分别”,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我,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读着那朴实无华的文字,让我们不禁沉入伤感真挚的情感河流中,那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在心中激荡,畅想着鸟儿的内心独白,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鸟和树朝夕相处的欢歌笑语;依依告别时希望承诺;苦苦追寻的急切伤感,永别时的深情真挚。每一幅画面都直抵人的内心深处那最敏感的神经。教学后,学生的内心被鸟儿的真情、执著、所感染,回望着鸟与树的和谐相处,如恋人般的恩爱,如朋友般的挚爱;如对家园的珍爱,如对恩人的博爱……一种种爱的影子总是让人魂牵梦萦。然而,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射出文章的主旨,教师的解读重点是鸟还是树呢?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该克服的。我们无法解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但在如此“大难兴邦”的社会中,在浮华的人际交往中,友情与诚信的可贵成为本课当之无愧的教育主题。但仅仅如此吗?“去年的树”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如何在语文课上诠释这经典之作的教育价值,如何与一群只有十岁左右,人生阅历几乎如一张白纸的孩子来经历、来见证这一段伤感,却又荡气回肠的友情背后的真正价值,让孩子们获得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成长呢?多少困惑涌上心头。

  困惑一:课题的解读。文本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鸟儿苦苦追寻他的朋友树,小鸟的“三问两看两歌”写出了小鸟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课题是以“树”为题,文章对树的描写可谓是轻描淡写,故事刚开篇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从文本中细寻,通过三次的回答蕴藏着树的命运变化:树木被伐木人拉到工厂切成细条做成火柴点亮灯火。读着这树的命运,我们才感受到作者写作蕴藏的玄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难道我们真的“无法读出作者原本的意图”。也许我们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但文本终究是有它的主导价值取向。作品以“去年的树”为课题,这解读的价值取向真的和众多名家说的仅仅是“友情”“诚信”吗?

  困惑二:文本的基调。读完《去年的树》,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淡淡的忧伤。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们是不是总沉浸在忧伤的文字中呢?除了忧伤之外,没有欣喜、欢快吗?有,文本的开篇“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欢歌笑语,和谐相处,朝夕与共的相依相伴,透过文字,我们似乎能听到从繁茂的枝叶间传出一声声动听的歌曲。一种欢快,幸福的心情自然地涌上心头。可作家在还没有品尝够幸福的滋味时,将笔锋一转,一股离别的忧愁,无耐的隐忍就冲走了短暂的幸福。寒意在“日子一天天过去”中侵袭着这对幸福的朋友。伤感的情怀便悄然在心际萌生。无尽的思念与不舍只化作两句简单的话语——“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那是树的相约,是鸟的承诺。冬去春回,春暖花开,无限的思念也随之散去,让我们开始喜上眉梢,可弱小的小鸟又要经历一场千辛万苦的回返,一种担心,一种期盼,在文本的空白想象中随春风吹拂而至。担心它飞行途中的艰险,劳累,期盼它能与树早日相会相依。在想象中,一幅幅飞越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情景呈现在眼前,惊喜、担心、劝慰,焦急,如倒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当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那份期盼后的失落,伤感、急切占据了内心的深处。寻找树的下落成了鸟儿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每一次的询问,就让小鸟再一次地艰受着痛苦,向远处飞行,尽管精疲力尽,他仍然展翅飞翔,内心的执著,让人肃然起敬.读至此处,难道还仅仅是伤感可以表达的吗?当他飞到了一个小山村里,看到在那座昏暗的小村子里,一间矮小的茅草屋里,一盏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闪烁的灯火映着小女孩的脸时,我们不禁要问,小鸟看到的.仅仅是灯火吗?仅仅是火柴点燃的灯火吗?不是的,这是树的化身,它用它的身躯点亮了黑暗的世界,虽然灯光微弱,但足以让小姑娘看清世间的一切,让小姑娘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此时的小鸟看到自已的朋友为人类作出"蜡炬成灰"的贡献,还有什么话说呢?此时的伤痛转为欣喜,感动安慰.他为朋友骄傲,为朋友歌唱.因此,他"睁大眼睛""盯着灯火",这一"睁"一"盯",是不同寻常的,是出人意料的,是一种惊喜,一种震撼,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他唱歌是一种诺言的实现,也是对树精神的一种高歌,他的飞走,没有丝毫的忧伤,没有遗憾。

  困惑三:角色的重心.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鸟儿成了教学的重心,成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偶像,这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我们如何把握自已的心理视线,是浮于文字的表面,还是透过文字看内涵。又如何透过文字看出文本叙述的真谛,解读出关键字的内涵就能更好的领悟文本的真谛。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针对交流的情况,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后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内容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面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内容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考虑了自己,而较少地去考虑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个活动《去年的树》我主要经过二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故事。首先活动一开始我先请有幼儿观看挂图最终一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会哭?在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入情入境,我抓住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逐幅观看图片,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并让幼儿多次来学说,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幼儿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故事中三个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让幼儿感悟故事,感悟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

  整个教学中首先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简便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其次,我让幼儿经过交流,运用自我的头脑,放飞自我的想像,应对自我的生活,释放自我的情怀,去读、去思、去悟、去创造。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赡,个性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热情和潜能,让幼儿的思路随着教师思路转,并充分利用幼儿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使幼儿的语言本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这篇童话内容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颜老师的课紧扣教学重点:珍惜友情,信守诺言。教学中,紧紧抓住对话来体会,第一部分有一次对话体会小鸟与大树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部分有三次对话,体会小鸟寻找大树时,小鸟焦急、伤心之情。颜老师在教学中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在分角色朗读时,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把不同角色的语气读出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时,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就更能感受他们的心情了,学生体会的比较好。学生在理解了对话的同时,明白了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美好思想。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大量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子,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听颜老师的课像想听故事,娓娓道来,很舒服。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渗透“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小鸟和大树深情的感动深深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也许是担心冲淡营造的情境,感觉到自己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导致有时候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对话的朗读未能体现由扶到放。“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组织者, 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 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教学目的:

  1.指导品读课文重点词句,能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

  2.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表现的情感,感受友情的可贵和伟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叫新美南吉。他写了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有一篇童话故事叫《去年的树》,非常著名。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鼓励讲故事的学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去年的树。(板书课题:去年的树)

  二、品读分析课文,体会友情的珍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名学生读)

  2.指名谈谈体会:听了第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两名学生说,老师点拨、评价)

  提问:大树与小鸟之间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个词中可以体会到?(天天)你还想到哪些美好的词语?自由说。

  ( 渗透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句意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请圈出这两个字。)

  3.自由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她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二)分析对话,感受鸟儿和大树的友情

  1.鸟儿要离开时,离别对话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小鸟要飞到很远的南方去,朝夕相处的朋友就要分别,离别之时,它们说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自读、同桌读、男女生读

  要求:读出依依惜别的感情。(以男女生读为例,进行指导)

  2.鸟儿返回,寻找大树中的三次对话

  来年春暖花开时,鸟儿从南方飞,回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却发现了什么?此时,小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它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小鸟踏上了寻友之路,在寻友的道路上,它都遇到了谁?它们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三次对话,标注)

  分析品读鸟儿和遇见的三位朋友的对话(树根、大门、小女孩)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用不同的语气,指导学生要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

  鸟儿:着急,急切

  树根:伤感、难过

  大门:冷漠

  小女孩:甜美

  3.展开想象、再次体会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

  自由读课文

  历经艰辛万苦,鸟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大树,可它已经不再是以前大树,已经成为了灯火。

  鸟儿惊讶地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好大一会。它在想:-----------------

  大树已经变成了灯火,可鸟儿依然为它唱了去年唱的歌,它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这里你看出这是一只----------的鸟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它在想:----------------

  小组讨论,自由说,代表展示。

  教师点拨小结。

  三、体会友谊,升华情感

  1.读大树留给鸟儿的信(大树日记)

  面对回来后大树朋友的一切,鸟儿带着伤感、带着遗憾、带着对朋友大树的不舍离开了。然而,它不知道的是,它的朋友大树曾留给她一封这样的信。

  (1)指名朗读大树的日记

  (2)其它学生谈感受,体会大树与鸟儿之间伟大的感情。

  2.发挥想象,说一说。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想说些什么?(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认为朋友间除了要信守承诺外,还需要什么?

  自由谈,教师点拨评价。

  3.替大树和鸟儿写友情卡

  小鸟与树儿的感情多好啊!可是,他们的离别太突然了,以至于它们还有许多心里话没来得及说,现在我们来帮它们写写心里话。

  用“如果我是小鸟,我想对大树说----------;如果我是大树,我想对小鸟说----------的句式。

  学生自由些,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互相欣赏,展示。选出代表,进行班级展示。

  四、结束语

  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拥有朋友,使我们不再孤单;拥有朋友,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本课讲了一个简单而平淡的故事,但我们却被小鸟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质所感动;这是一个简单而平淡的故事,却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思考。让我们珍惜友情,信守承诺,带给身边每个人快乐!

  最后,老师想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搜集一些童话故事来读一读,收集关于友情的名言,去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鸟儿 寻找 大树

  珍惜友情 信守承诺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意蕴深长,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带有些许伤感色彩,教学已毕,主人公鸟儿对大树的那种浓浓深情深深地印入脑中,久久挥之不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大树与鸟儿之间的深厚友谊。我抓住这一重点,让学生直接从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中,深刻地体验他们之间情感的波动,感悟小鸟与小树的依依惜别、小鸟对小树的苦苦找寻、小鸟于小树的恋恋不忘。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进入小鸟和小树的真挚友情中。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来精读课文,学生就很容易找到重点词句,老师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串讲课文就理所当然地事半功倍了。

  那么,如何引导四年级学生体悟这种执著与信念,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感呢?

  1.以情导读,以读促悟,以悟激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我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小鸟三次问话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着急、担心、难过时,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和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进行了补白。既然是想象,就没有标准答案。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地肯定,鼓励他们。如最后的小练笔,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学生们有赞美、安慰小鸟的,有对伐木人提建议的,还有对作者说希望有圆满结局的……我想这是学生对文本最好的解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些许遗憾:

  1.我在这节课教学中体现最充分的是读,但在读的评价上做得不够细致。如学生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只说“很好,很好!”时,我的引导只有单一的“好在哪里?”如果在朗读的评价上更具体细腻,学生的读会更充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会更深入。

  2. 在教学中,思想教育没有把握适时。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应该适时引导他们感受小鸟此刻的小鸟内心的苦和痛,领悟造成小鸟和小树悲剧的原因:乱砍乱伐,毁坏森林,直接造成了鸟儿失去朋友,直接渗透课文的思想内涵:保护环境、爱护小树。这样,将会实现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2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3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24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08

人教版《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21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08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5-0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3-3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15篇02-0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