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猴子捞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4-03 07:22: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猴子捞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猴子捞月》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猴子捞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活动准备:

  1.一串布制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或挂图、幼儿用书第一册

  教育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串布制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无声课件,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论听了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活动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不能像猴子那样不切实际自作聪明,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活动延伸:

  美工区制作《猴子捞月》综合画。

  《猴子捞月》微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语言课程让幼儿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五大领域是互相渗透贯通,通美术课程的教育,让幼儿不仅能通过美工材料再现所学习的知识,更能发展幼儿创造美、发现美的能力。本节课程通手撕画、颜料画、泥工三合一的方式进行创作。让幼儿所学课程的方式变的多元化。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猴子捞月》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猴子捞月》教案03-03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吹画梅花》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04-03

猴子捞月作文300字八篇04-22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魔法画框》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

《猴子种树》教学反思04-0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滚动》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12-26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珍惜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