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

时间:2024-02-26 06:58: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1

  《我不是最弱小的》叙述了萨沙在妈妈、哥哥的影响下,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这篇课文结构明晰,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深入感悟。

  1、强化初读,使学生有所知。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赏读激情。使学生有所得。

  文中的对话环节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2

  课后的第四、五两题是这样的:读读想想,说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及“‘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两句话的意思。还有“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面对这两个题目,很明显“保护”一词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保护?怎么保护?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这是一种爸爸心中的那种“保护”,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妈妈的那种“保护”,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花,这是萨沙心中的“保护”。这种“保护”在传递着。所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题目,其实就是思考保护、传递保护。

  生活中,这种传递是存在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过这种“保护”,但为什么没有写成这样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太普遍了,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到这种保护是一种“应该”,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传递上做的不够,缺少着思考。萨沙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启迪,或者说是唤醒。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任务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传递,思考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传递。我个人认为,这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笔,不可忽略。

  怎么去引导?

  一是让学生想像自己被父母或者他人保护的事,写成短文。

  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着自己如何面对未来新的保护。

  三是懂得一种感恩,明白爱的存在。因为接受保护本身就有着感恩,就有着爱。妈妈接受爸爸的保护,心中爱着爸爸,我接受妈妈的保护,心中当然爱着妈妈。蔷薇花接受着萨沙的保护,同样也有爱,花也爱着萨沙,这种爱在哪里?这就是第二段所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3

  《我不是最弱小的》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课文比较简单,所以我把两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课时。

  在课的结尾处我告诉孩子们,其实萨沙和他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弱小者呢?我认为语文的`学习要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认识,让文章的主题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提升主题,拓展“弱小者”的外延,即有生命的人和事物。

  最后我还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害怕和退缩,我会坚强地说——当别人善意地想帮助我,而我可以自行解决时,我会自豪地告诉他——当不幸降临时,我还会主动关爱和帮助其他的人和物,因为——通过三次课题引读,让学生全面而透彻地理解文章主题,更将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堂课完满收尾。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09-05

《题西林壁》教后反思12-12

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04-26

给弱小者创造幸福01-09

演出后的反思05-30

我庆幸我不是淑女04-19

我不是笨小孩06-13

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以教促导教学合一经验总结11-22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