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

时间:2024-01-14 07:09: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欢迎大家分享。

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

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1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

  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三、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2

  《我们的学校》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校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的情感。课文通过对野花、河水的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由于本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段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朗读课文和识字、写字时是课的重点,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多次反复指导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学校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美丽的野花开满了山坡,清清的河水从门前流过。”一句的指导有多次反复,且从学生学习读得反馈中,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在培养学生读好文本的方式比较单一。

  在全文的朗读训练中虽然注意了读的层次,但大多数读都局限于指名读、齐读和自己读三种方式,尤其是齐读环节、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的课文没有起到时效性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读没有发挥关键词的充分价值。

  如在教学第二句话“美丽的野花开满了山坡,清清的河水从门前流过。”一句时,设计了“美丽的野花开满了山坡,清清的河水从门前流过”与“野花开满了山坡,河水从门前流过”对比的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野花开满与河水清清,对野花与河水进行想象。通过教师的'语言渗透,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并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读出美丽与清清两个词语,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的失误在于,意识到了要讲两句话进行对比,但没有把两句话分开写,而是采用了把关键词变颜色的方法惊醒比较,对于初次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让学生去挑选自己喜欢的那一句多读两遍:学生看着句子不知道该怎样做,有的甚至还不知道倒底哪些字合起来是一句话。带着这样的状态来朗读效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

  还是在第二句话的教学,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本意是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此有所提高得到训练。但出现的结果是生,学生朗读的语调比较的平,且出现了齐读托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没有发挥美丽和清清两个关键词的充分价值。在感悟野花美丽这一教学环节我特意选了一幅山坡开满野花的图片,课上,学生面对“美丽”的图片,一双双小眼睛睁得大大的,但我没能及时地抓住学生们的这一关键时刻的反应,而急匆匆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环节,致使整堂课下来,每个环节都不是很扎实。

【热搜教案:初三数学教学思考】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教学总结03-28

初三数学的教学反思07-03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01-25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02-06

初三数学教学总结01-15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06-16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4-01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11-25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计划【热】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