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0 07:49: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品]化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篇1

  3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授课对象为九三班学生,讲课题目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节课有两个探究实验,分别探究蜡烛相关性质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整体感觉这节课还算成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非常高,对老师做的演示实验非常感兴趣。我本以为学生会对“蜡烛”这个很常见的物质不感兴趣,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半学生没有见过蜡烛。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问学生们“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上来用小刀切割蜡烛?”我的话音刚落,一半以上的`学生高高地举了双手。

  我随便挑选了一个同学上台帮我切割蜡烛,然后把切好的小块蜡烛放到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我问他们“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了?蜡烛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

  学生齐声回答“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它是溶于水还是不溶于水?”同学们都能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当我用火柴将蜡烛燃烧时,后排同学忍不住都站了起来,所有学生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为了让学生能够长时间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我一直让蜡烛着,我问“蜡烛燃烧有什么现象?”学生们回答的问题五花八门,“蜡烛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蜡烛燃烧产生烟雾” “火焰中间呈蓝色”

  学生最感兴的实验环节还是: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燃烧起来。

  一、需要提升的地方:

  1.本节课内容没有讲完,第二个实验没有做完,时间把握不够到位。

  2.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金术这个信息没有讲清楚,如果有时间可以扩展开讲讲。

  3.演示实验的时候后排同学看不见,可以借助于投屏技术实现。

  4.板书设计有些乱,安排不够合理。

  二、比较好的地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很强。

  2.老师演示实验准备充分,还让学生参与比较简单的实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讲授比较幽默有趣,可以把抽象的内容讲解得更加形象有趣。

  化学教学反思 篇2

  通过对《元素》的课堂教学,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知识接受情况较好,完成了本节课的既定任务。

  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内容比较多,各个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2、需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少讲多练,多精选习题,充分巩固。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在各个方面还有不足,也会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学多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怎么教的

  本课采取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虽然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是学生在学习单质与化合物时,教师已经进行简单的点拨,因此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了《原子结构》之后,对于原子的分类是由质子数决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元素的定义。

  (3)通过平时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有一定了解,对本课题的教学易于接受。

  化学教学反思 篇3

  这个月为期两天的海南省化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已经结束了。我因为又能参与这样的活动而倍觉自豪,我因为再次能走上讲台展示自我而深感幸运,我为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辛苦着快乐着成长着而终身难忘。赛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收获却将陪伴着我。

  一、备课思路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力图体现复习课要改变方法,要创设复习的情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要精选练习并注重及时反馈,我采取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和互相点评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二、课后反思

  在反思本节课时,我也体会到有许多问题值得我深思。

  1、课堂教学的气氛还有待于创设。课堂教学的气氛还不够活跃,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度”还显得不够,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还可以更大,要努力创设学生自由谈论的空间,让学生在此空间中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以达到自主复习的目的。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在《山中探险》活动环节,如果设计成小组内先互改,再让小组总结写错较多的地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这样的设计即可以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同时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样可能会让课堂教学再进入高潮。

  3、探究实验活动中的不足。通过这节课让我再次体会到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更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探究活动,但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如果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空间,那这一环节就更完美了。

  4、习题环节显得较匆忙。在习题反馈环节,我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第2小题并没有让学生展开思维,寻找其他的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应该测重于总结解题的方法。如果不能在课堂中完成那就应该让学生课后进行继续交流寻找答案,而不是只找到一个答案即可。

  总之,在课堂上,我应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最后,我非常感谢各位评委的精彩点评和我校化学组的各位老师在此次比赛中对我课堂教学和实验准备等方面无私帮助和指导,还要感谢李蜀琼老师和陈成进副校长多次对我的教案、课堂教学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地指导和精心地陪同!

  化学教学反思 篇4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验,感觉到一条原则很重要,即让赏识走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让学生喜欢学习化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得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信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要一些教学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的希望,鼓励的语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化学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的成就,教师对学生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在设计讨论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识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题目,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讨论题目展开讨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的答案肤浅、幼稚,甚至错误和片面,教师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和引导,细心呵护,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探究知识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评价试验装置的优劣。并根据实验习题提出实验设计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设计实验装置,让学生说明设计的依据和立意,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对有创意的实验设计,给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实验课的教学和设计中体现自我的能力,和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努力扑捉学生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因势利导,使其发扬光大,就会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化学教学反思 篇5

  (1)化学键的学科价值分析

  化学键的学习将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可以变成离子、离子可结合成物质、但不知道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离子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已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物质的变化,但不知道变化的实质。已知燃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燃烧要释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伴随能量变化。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视野不能只停留在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与技能这个最低层的水平上,至少应上升到学科视角、观念、方法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学科视角、观念、方法才会举一反三,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2)整体设计化学键的两课时教学内容。

  在学习化学键的过程中,从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概念的形成,到键的形成特点、成键微粒、成键元素、成键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实质,比较抽象,需要帮助学生的理解搭建支架,理解化学键。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形成;教学难点是初步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能够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落实基础知识。探索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与基础知识的落实之间的关系。内容是将化学键整节内容打通后的处理,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化学键的概念,以及离子键、共价键定义和成因;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概念细节和应用概念,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来表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3)新课引入的分析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新课引入非常吸引学生。教师通过详实生动的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20世纪发明的七大技术,第一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再通过美国化学文摘中的数据,产生“110多种元素原子”与“至20xx年5月20日止,通过人工分离和合成的8200万种物质之间”问题情境,在通过青霉素原子的结合方式和位置的不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化学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课的引入使学生感到震撼。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很少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为什么能合成如此多的物质,科学太神奇了!课的引入体现学科知识的时代性。选择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启迪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节课的价值。新课引入的切入点很难找,需要我们以研究者的姿态投入这项工作,广博的知识视野,体现知识的时代性,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4)教学过程及分析

  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的.考察有以下几点思考:

  ① 新课引入分析。(深入浅出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② 注重让学生体验,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后加以简单的验证。让学生上自主提出问题时,组织该活动碰到一些困难,教师是如何解决的?(组织学生活动,调控课堂的挑战)。

  ③ 围绕着让学生探究由老师或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投入、记忆的保持和知识的理解,这是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重要补充。

  第一课时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按照逻辑思维的顺序整理研究问题的对象,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进一步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宏观现象切入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深入理解离子键、共价键,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第二课时帮助同学自主探究,解决“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的化学用语的书写一般方法和书写细节;帮助同学理清多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化学键与物质”、“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关系”、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关系、“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最终共同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整节课上,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同学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使问题得以解决。

  (5)教学小结及分析

  本节课的小结一部分由学生谈收获和体会,一部分由老师总结提升。学生们都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到学习化学键以及学习化学是有用的。老师则从化学键学习的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原子层面、化学键层面、能量层面讨论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化学键研究的意义(回扣新课引入)。1999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化学家Ahmed.H.Zeweil以表彰他在飞秒化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使人类第一次象看慢动作片一样,观察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能垒)的变化情况。”有兴趣的同学将在高二选修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教师的总结将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问题、活动和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关系强,活动开展扎实,问题讨论深入,任务驱动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本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而投入,思维不断碰撞。从后续课中看出学生的概念形成、知识接受、用语落实都比较好。

  (6)应改进之处。

  本节课给学生的空间比较大,整体教学的时间把握仍然有一些困难。本节课后部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实质之间的关系部分讲解时间仓促,没有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面对课上学生的突发问题,教师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督促我们课下认真备课,对课上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下多学习,多提高,多一些知识的储备,才能更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的提高。

  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若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认识不足或方法不佳,则必然要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呢?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1、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强调实验报告中的问题讨论,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供积极因素

  实验报告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环节,实验是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写实验报告则是将实验结果升华为理性认识,是对实验作全面的总结。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问题的讨论,并把它作为衡量实验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开发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学反思 篇7

  今年的九年级学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爱读书,早读课读书没有声音。此现状令我们很费脑筋,都明白文科如果不诵读,很难出成绩。为了强化学生晨读意识,提高晨读效率,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现在把有关的体会写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其中的经验,共同提高同学们的晨读意识。

  刚开始我给同学们介绍了以往毕业成绩好的同学有关经验,以鼓励他们也能吸取经验,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其中,张名丽说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同学们压力大,睡得晚起得早,早上状态不好。还有王佳慧说的都没有人读书,如果一个人读了,其他同学就会起哄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早读课就没有声音了。

  原来,不想读书,根源在这里,那就是说,同学们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读书有益,而是受别人的影响。那怎么办呢?

  先布置好早读的具体任务,如果同学们任务明确了,会不会有所好转呢?结果,还是老样子,没有多大起色。上课以提问还是都不会回答。

  中国俗话说:“法不责众”,那就要有强化措施,找一批有上进心的同学,可以感化的,能接受老师良苦用心的同学,加一点惩罚尺度如何呢?我进班之后,先在四个班级里面轮流布置了具体的晨读任务,强调了读书的意义,然后点名班级的前十名,站起来读书,一早上不能坐下,给其他同学做出榜样,希望能影响一批同学养成好的习惯。二班被点名的有薛赛、薛振洲、牛延斌、常文倩、张双艳、常珍妹、朱丽君、李双、张超雅、常园园,他们还真是有了读书的急迫感,并且也没有人再起哄,再嘲笑,其他同学也被带动了起来。其他几个班级也被带动了起来。上课的时候,为了检验晨读课的'效果,我做了一下提问,在二班,提问了常文倩、薛冉冉、姚瑶、卢文利、李芳芳、张倩云、王雨几个同学,其中有三个同学常文倩、姚瑶、张倩云背书很熟练,薛冉冉背书不太熟练,不过也背下来了,只有两个同学不太会,后来又主动来背书了,效果还是不错的。

  经过提问,整体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绩好的同学任务完成了,其他同学也被带动了,读书有声音了,我希望这样能够帮同学们养成好的习惯。经验还要继续总结,请同仁们交流探讨。

  化学教学反思 篇8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尚无机会听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上过此课,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利用网络来充实我的教学设计。我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即先理论再实践最后理论的顺序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顺序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一、公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认为自己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有闪光点,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现在一是能大胆创新;

  二、是从复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出发,通过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萝卜和欢团来代替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把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到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是课堂气氛比较好,这源于我和学生平时的关系比较融洽;

  四、是演示实验示范性比较好,能够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有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还很稚嫩,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二、是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总是在少部分成绩较好学生有一点明白是就急于自己宣布正确答案;

  三、是在学生读出的天平读数有问题时没有立即纠正;

  四、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例如不能说有的化学反应不遵守或者违反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容易给学生错误的暗示;

  五、是出现了学生的答案其实是可行的却被我否定的情况,虽说否定的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但是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下午的课上随即做了纠正,不能给学生错误的导向;

  六、是在评价学生方面还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简单的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错等话语,没有艺术性,起不到既要让学生有满足又要让学生不满足的作用;

  七、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课堂小结,也没有把它巧妙的以学生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说明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八、是字写的较差,使得精心设计的板书减色不少。

  我认为这节公开课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做的更好。

  化学教学反思 篇9

  网络,这是一个当今社会无论是孩童还是老叟都耳熟能详的词汇,我对它的认识也不过仅限于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或者是学生中流传甚广的“王者荣耀”等手游的痴迷,从来没有想过网络会成为这一个月来我的主要教学阵地。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严重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在保护师生安全的情况下,我开门营业当起了“十八线主播”,与我的学生一起将现实课堂搬到了虚拟网络。在线教学期间,我不仅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学会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技能,但也对在线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深的担忧。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各种教育新媒体、新技术、新模式、新形态的不断涌现,使教育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化学课程要有现代意识,要在课堂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对我来说一直流于纸上谈兵,观摩阶段。疫情当下,对计算机技术十分不精通的我要进行网络教学设置了不小的难题。首要就是用什么上课,怎么上课的问题。一台用了十多年的老旧电脑和一部手机就是我的备战武器。在正式开始线上教学之前,我先用手机和电脑分别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手机组建学生和家长微信群,加强线上教学期间的家校合作,提升家校沟通能力。学习和熟悉各种教学软件和平台的使用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弄明白学科网、云课堂、云盘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带着学生先摸索如何在这些平台享用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比各大教学软件的使用后,最后我选择了钉钉直播作为我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手机直播详细讲解习题解题过程,利用电脑录屏与学生分享课件;微信群则作为教学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学前指导、课业问题交流、疑难解答作业检查的主要阵地。利用小小签到、问卷星、学科网等微信小程序,辅助教学,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线上教学中,我自己提前观看各种教学视频,认真备课,准备课后习题,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

  近一个月线上教学,虽然无现实课堂的严谨规整,但也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氛围。比如线上教学有着课堂教学无法超越的优势,可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我校化学课安排在晚上7点20分到8点10分,再者,线上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不再是一本课本加一本练习册,另外,线上教学对素材的选择、组拼、融合、消化、转换是通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和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的直播回放,反复熟悉教学内容和理解暂时没有搞懂的内容,解决了我无法对每个学生提出的疑惑面面俱到的问题,利用软件对教学评价及反馈也相对比较中肯和及时。当然,线上教学也是有让人担忧的地方的,比如,长时线上教学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的问题,硬性规定学生的.上课时间违背了线上教学的开放性;线上教学的开放性又让我无法很好的把控学生,不知道学生是否正在边玩游戏边上课;尽管教学软件提供了露脸、连麦、联播、作业检查等方式想要使线上教学直播更贴近现实课堂,但网络卡顿、延迟等不可抗性还是让人感觉到有虚无缥缈的存在感。

  尽管可能还要再过一段时间的主播生活,但我还是深深地怀念那实实在在的三尺讲台,一只粉笔走天下的教学模式虽然不太契合当今大数据时代,但它让教学变得更立体更有血有肉。在线教学虽说是当下情非得已的选择,但也不失可以作为现实课堂的一种延伸方式,在线教学素材的丰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渲染等等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温度。

  化学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值得我今后继续坚持发扬之处:1、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入手,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新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结合实例。例如,将单质碳的稳定性时,我借鉴资料古代字画至今不褪色,分析它们保存至今的原因?

  2、突出强化了化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功能,如用炭烧烤等。

  3、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又通过用(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取暖,说明碳具有可燃性,要防止煤气中毒,说明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过来,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作为固体燃料,同时验证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碳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

  4、采用探究式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成功。这个实验既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实验成功与否决定了碳单质的还原性能否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引出碳的还原性。我通过这个实验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在高温条件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冶金等工业)还原剂。

  5、注重分析化学概念。

  6、师生互动好,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本节课我和学生互动好,课堂效果好,效率高。练习题的选择富有针对性,能照顾大多数同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从整个课堂来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掌握较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

  7、。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然,也有需要值得反思指出:

  1、引入新课引得有点长。如可以开门见山地通过资料引出碳单质的稳定性。

  2、应该联系更多生活的具体实际。

  3、应该注意教学的细节,如学生能否看清板书。

  4、有重复的现象,如化学方程式的书

  化学教学反思 篇11

  本期我担任九年级1,2,3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对,经过多次复习学习成绩都未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记忆,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多积累,记忆,不要等到学完一起来记就更难。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

  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化学教学反思 篇12

  摘要反思水平教学模式是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的形式之一。反思水平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对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借鉴作用。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反思水平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反思教学的理论背景作了简单介绍,并应用其观点对两个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学习原理案例分析

  一、反思水平教学的理论背景

  20世纪以来,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教学法以强调知识的保持、增强智慧潜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四大优点逐步成为学科教学领域的主流流派。发现教学法通过强调学生的发现行为,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当学生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后,将能独立地向前迈进。对这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追求,使其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我国现阶段积极探索的新课程标准正是将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布鲁纳的线性认知相互作用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上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如果将学习内容分为探究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事实性信息的话,前者的获得能帮助后者的获得,但反过来则不行。即:探究性理解能使学生获得解释性理解和事实性信息,解释性理解能使学生掌握事实性信息,但仅仅使学生获得事实性信息则不能让学生获得解释性理解,更不能使学生获得探究性理解的能力。所以,发现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理解。

  布鲁纳认为,教学和学习的探究性过程由探究过程和反思过程组成。探究过程以发现、解释过程为中心,反思过程以预言、证实过程为中心。

  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放在反思问题上的教学模式叫反思水平教学。反思水平教学关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科学应用反思水平教学的.原理和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几例反思水平教学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教学内容: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过程:(片段)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名称物质的量

  (mol)摩尔质量

  (g/mol)密度

  (g/cm3)体积

  (cm3)

  铁1567.86

  铝1272.70

  水1181

  硫酸1981.84

  物质名称物质的量

  (mol)摩尔质量

  (g/mol)密度

  (g/L)体积

  (L)

  氢气120.0899

  氧气1321.429

  二氧化碳1441.977

  教师:同学们填完了表格。你们发现什么让你们感到奇怪的现象没有?

  学生A:有。第一张表四种物质的体积计算结果不一样,而第二张表的三种气体的体积计算结果却相同。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有人愿意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作些假设吗?

  学生B:第一张表中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是不是因为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我注意到,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微粒数是相同的。

  学生A:第二张表中三种气体的微粒数相同,分子大小不相同,怎么体积是一样的呢?

  学生B:是不是因为它们是气体?

  学生A:气体怎么啦?气体和固、液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们可以看看教材,看能否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

  案例分析:

  本例中有两点处理应用了反思水平教学的原理:

  首先,学生先进行计算并填表,完成的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结果出来后,学生却发现了问题。由于结果是学生自己计算得到的,他们更加关注对结果的分析;而他们在结果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前一阶段(计算)是任务不是问题,后段学生发现了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产生的推测不一致的事实,由此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形成了阻碍学生正常思考问题的“障碍物”。也由此产生了克服此障碍,以便使自己的思考能流畅顺利地进行下去的动机。这样一来,教学问题成了学生自己的问题。

  反思水平教学特别关注问题的实际意义。当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感到是他自己的问题时,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关注,学生也就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其次,教师并没有抓住学生产生了困惑、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的机会立即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试着从各个方面想办法去寻找解释。在反思水平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意义并非是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答案,而在于促使学生探索。本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给出各种假设,激励学生尝试着给问题一些解释,在对猜测、假设的论证中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

  案例二:

  教学内容:氨气的喷泉实验

  教学过程:(片段)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喷泉实验后,将双孔塞和胶头滴管收回,另给学生一个配有长导管的单孔塞,让学生尝试能否完成喷泉实验。

  学生A:老师收回了胶头滴管,它在本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如果是,我们将不能完成实验。

  学生B:这要看胶头滴管起什么作用。

  学生A:刚才我们做实验时从胶头滴管往烧瓶里面挤了一滴水,是不是往里加压?

  学生B:不会是加压。你想,胶头滴管能存多少水,对压强的改变应该不大。

  学生A:会不会是用胶头滴管里的水先溶解部分氨气?

  学生B:应该不会吧?这么一点水能溶解多少氨气?

  学生A:你注意没有,氨气的溶解度是1:700,很大的。

  学生B:真的啊,那1mL水就会溶解700mL氨气。我们的烧瓶是200mL的,那不把氨气都溶解完了?

  学生A:我知道为什么水会形成喷泉了。

  学生B:我也知道了,这个装置设计还真是巧妙。

  学生A:那我们没有胶头滴管那实验怎么做?没有水来先溶解氨气以产生负压。

  教师:看来关键不一定在是否有水先溶解氨气,而在于能否产生负压。

  学生A:有道理。让我们想想办法,怎么让烧瓶里产生负压。

  案例分析:

  这是反思水平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实例。

  教师同样是让学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完成问题的阐述:缺少胶头滴管,能否完成实验要看胶头滴管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即:为什么会形成喷泉?然后再去寻找不使用胶头滴管也使烧瓶内产生负压的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假设的形成和对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是必经阶段。教师促使学生思考:如果我的假设成立,操作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假设挤向烧瓶中的水是用来溶解氨气的,如果是这样,将会在烧瓶内形成负压,最终导致喷泉的产生,这一假设被教材上提供的数据和实验现象所证实。

  在这样的反思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如何让烧瓶产生负压提出了多种假设方案,并用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找出了不用胶头滴管作喷泉实验的办法。

  化学教学反思 篇13

  1、本节课的引入开始采用的是喷香水,让学生闻到香味,从而感受到香水成分在空气中的扩散。在第一次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物理上已经学过分子运动,很快就提出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用两个实验“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冷水与热水的对比”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学生思考,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铺垫。

  2、由于品红有毒,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改为高锰酸钾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增强了对比性,学生更加清楚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3、当讲到“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时,开始讲课只是叙述给学生听,虽然学生都为之惊叹,但是没有亲身体会。在接下来的班级授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以下修改:在讲完“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之后,先给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心里默数,然后问他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数了多少个数字,再告诉他们“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这样,学生对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之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4、“活动与探究”部分,开始时采用课本上的组织形式,先做实验1(即先将氨水滴入酚酞溶液),让学生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之后,再做实验2(大烧杯罩两个分别盛有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由于产生了思维定势,学生一致回答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水的成分进入了酚酞溶液(因为学生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分子的有关性质),然后得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结论。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对此,在接下来的班级授课时,将实验的顺序作了调整:方法一:直接做了实验2,并介绍氨水以及酚酞溶液的成分,让学生看到同样罩在大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渐渐地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而氨水的颜色却没有变化。这时,学生的思维就非常活跃,他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酚酞溶液在空气中静置久了就会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变成红色”、“酚酞试剂在水中会与水分子反应,变成红色”、“玻璃烧杯中的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色”、“氨水中的氨分子进入了酚酞溶液,发生了变化”,甚至还有的'同学真的以为我在玩魔术!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然后就由他们讨论该如何验证种种猜测。结果,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就提出了实验方案:(1)单独放一杯酚酞溶液在实验台上,验证空气是否可以使之变红色;(2)用大烧杯罩一个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验证大烧杯壁上是否有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3)用大烧杯分别罩一个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和一个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验证水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4)在一杯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几滴氨水,验证氨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

  由于在验证大烧杯壁是否有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时必须用实验2的大烧杯,这里不足之处在于:(1)大烧杯内充满了氨分子,难以说明实验前烧杯内壁没有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2)拿开大烧杯后,使浓氨水露置空气中,污染环境。故采取了方法二的探究顺序(见教学个案展示),同样也能达到活跃思维的效果,而且能让一些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一些启示,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探究。

  5、分子间隔演示实验中,开始采用了酒精和水混合,从二者混合之后与混合之前的体积比较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学生只是接受了这一个知识点,但是没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认识。为了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课堂上先用等体积的沙子(盐),和等体积的绿豆(红豆)混合,发现混合物的体积小于原体积的两倍,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绿豆(红豆)空隙中的沙子(盐)。这时再来做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由宏观的现象联想到微观世界中微小的粒子间也存在着间隙,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性质。

  6、“水的电解”变化过程,采用了彩色磁吸分别代表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在黑板上演示变化的微观过程,学生很快就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教学反思 篇14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反思01-15

化学教学反思【精选】07-06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2-11

化学教学反思(精华)07-05

(精)化学教学反思07-05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07-27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4-27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9-30

化学肥料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