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1 14:38: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

  新年新气象,也要在身心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把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建设的使命让他们心领神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祖国的未来,自己就和文章中的小树一起成长着。

  每一学期都在尝试着一些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真正地爱上学习和愿意学习,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先范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基调,对理解这首小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巡视的时候,我就听出来学生在朗读的时,有的`学生能够抑扬顿挫地朗读,有的学生却是泛泛地朗读,没有任何的韵味和感情基调,这样在讲授的时候,让那些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和讲解,他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听讲,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明白自己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2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地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课前预习(阅读《补充习题》中的相关资料)说说植树的好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诗歌时,我抓住“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是本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课文核心。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达的表层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之大。并通过阅读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树的具体好处,在此基础上,了解“绿色工厂”、“绿色的希望”、“绿色宝库”等词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在共同朗读植树标语中,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学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3

  这首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况。全诗语言活泼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读来琅琅上口。

  读第一节,先通过“迈开轻快的脚步”这一句来体会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愉悦心情。这一节要读出欢快、有力,读出少先队员蓬勃的朝气来。

  读第二节,从“到处”一词体会参加植树的少先队员多。从“欢声笑语”一词体会他们植树时的喜悦心情。

  读第三节,教师通过讲植物的`光合作用,帮助学生弄清楚把树称为“绿色工厂”的道理。通过朗读“送来……健康、幸福”,使学生体会到植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读四、五两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明白“绿色的希望”是什么,鼓励学生不仅为祖国多植树,自觉地爱护树木,而且要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读第六节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的朋友”,真正懂得祖国建设离不开绿色宝库的道理。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4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植树到底有哪些好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生: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师: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生:因为树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气。

  生:树木会进行光合作用。

  师:好,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搜集有关的资料。

  …

  在这一个片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是很了解,虽然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教师仍然应该讲解清楚的',这也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如果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如多媒体、简笔画等等,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也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5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植树的豪情,让学生意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让他们增强环保的意识。但是课后细想任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学生对一篇课文最直观的印象便是课题,但是我却忽略了课题的点拨。直接让学生读了课题就了事了,其实在讲课题时,我应该先让学生读一读课题,再思考课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应该很快会发现其中有一个逗号,将课题分为了“走”和“我们去植树”两部分,接着该让学生进行比较《我们去植树》与《走,我们去植树》两个题目的不同,思考可以把“走”字去掉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相信我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课题,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走”字的含义,即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就能体会到这样的课题给人一种号召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也就不难了。

  2.我也可以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在教学之前我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当然这节课我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因此在朗读形式上我采用了老师范读、学生比赛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足够的朗读中走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向这一目标努力!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6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地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全诗教学过程中有得心应手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学生的字词学习比较扎实,教后检查效果较好。由于以前学生积累过不少词句,所以,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好多描写春天以及描写树木的成语。

  其次是通过情境创设及仿写巩固突破教学难点。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关键词句,掌握这些关键词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这首诗中3-5小节中有这样几处关键的词句,比如第三小节中的“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一句是比喻句,这个学生很容易看懂,不过为什么这么打比方就有点难度了。我首先创设了情境,和学生们交流了工厂的用途,学生们说工厂是用来生产产品、制造东西的场所。由此再与树进行联系,学生知道了树是释放氧气的工厂,借此契机,我和学生们交流了光合作用,大家听得比较入神,也彻底明白了树是绿色工厂的原因。

  比如第五节,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叫(),让()。通过思考、交流,不仅学会了仿写,同时也了解了树的`多方面好处。瞧,这是学生的精彩仿写:叫龙卷风乖乖投降,让百花竞相开放;叫洪水乖乖认输,让动物自由安家。等等。显然,森林除了能防风治沙,还有抵挡洪水等好处也深记于学生心间了。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还有待于提高。虽然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但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学生还是读不出诗歌的特点。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7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引导:

  一、抓住课题,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时我通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诗歌是写与植树有关的内容。""这首诗是号召别人一起去植树的。""这首诗歌是写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去植树有的。"此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己想得对不对。读完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于是,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诵读感悟"环节。

  二、抓关键词句,指导感悟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轻快的脚步"时,一个学生认为"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而他的同桌则认为:"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可以教学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也可以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8

  《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全诗语言活泼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过程中有得心应手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学生的字词学习比较扎实,教后检查效果较好。由于以前学生积累过不少词句,所以,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好多描写春天以及描写树木的成语。

  其次是教学难点突破。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说说植树的好处,护绿的重要,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明白了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

  可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还有待于提高。虽然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但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学生还是读不出诗歌的特点。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9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通过实践说理的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意,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知道了谁在哪植树,植树的好处,结尾首尾呼应,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这三个知识的解读是绕不开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反复诵读,知道了“绿色工厂”是一个比喻的手法,把树比作工厂。既然是工厂必定要生产产品,在这个绿色工厂里产出的是清新的氧气。制造过程是复杂的`生物反应,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我认为理解到这样足够了。绿色希望,表层的意思是小树苗,从更深层来理解,小树苗还寄托着怎样的希望呢?是绿树成荫的动人画卷,是造福人类的美妙图景,是渴望成才的美好憧憬。在充分的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深入文字背后,理解诗化语言和文学表现特质。绿色宝库是指森林,充分说明了森林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诗中,“染绿”的手法值得品味、鉴赏。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想象大自然有一双神奇的手,把植树造林想象成涂抹绿色,这是一种具有奇幻色彩的表现手法,很是精妙!

  课后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0

  《走,我们去植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3-5小节,除了弄懂植树的好处外,更应体会关键词句的用法及意义,以及整首诗告诉我们道理。

  为了理清诗歌内容,我采用了清晰板书的方式;为了分析词句,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及仿写巩固的方式。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清晰板书

  依据学生的回答,我相继出示了板书,如下:

  净化空气

  植树(可以) 绿化祖国 (所以)多植树、保护森林

  抵挡风沙

  通过清晰的板书,学生们对诗歌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概括起段意来也顺手多了。对于四年级的教学来说,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日趋变多,要求变高,难度变大,所以,设计一个简洁、清晰的板书就成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成了很有效的手段。学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板书,就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出课文内容,延伸出课文的重难点,对复习巩固帮助极大。

  二、情境创设及仿写巩固。

  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关键词句,掌握这些关键词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长年累月的分析研究,对于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的能力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些有兴趣分析的孩子,特别是学习能力处于中下等的孩子,我都会提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分析研究,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首诗中3-5小节中有这样几处关键的词句,比如第三小节中的“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一句是比喻句,这个学生很容易看懂,不过为什么这么打比方就有点难度了。我首先创设了情境,和学生们交流了工厂的用途,学生们说工厂是用来生产产品、制造东西的场所。由此再与树进行联系,学生知道了树是释放氧气的工厂,借此契机,我和学生们交流了光合作用,大家听得比较入神,也彻底明白了树是绿色工厂的原因。

  比如第五节,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叫(),让()。通过思考、交流,不仅学会了仿写,同时也了解了树的多方面好处。瞧,这是学生的精彩仿写:叫龙卷风乖乖投降,让百花竞相开放;叫洪水乖乖认输,让动物自由安家。等等。显然,森林除了能防风治沙,还有抵挡洪水等好处也深记于学生心间了。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1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下尝试:

  1、抓住课文题目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学生对一篇课文最直观的印象便是课题,因此老师不能忽略课题的点拨。因此在教学中由图片导入课题并板书,就课题质疑。讲课题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课题,再思考课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会发现其中用一个逗号,将课题分为了“走”和“我们去植树”两部分,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我们去植树》与《走,我们去植树》两个题目的不同,思考可以把“走”字去掉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我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课题,学生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走”字的含义,即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这样的课题给人一种号召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也就不难了。

  2、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朗读形式上采用了老师范读、学生比赛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足够的朗读中走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但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在字词教学上,对于一些易错读音与字架结构,我采用的方法是在PPT上将相关字标红,并讲解其注意点,这样下来,整堂课老师讲的地方太多,学生自己说的部分也就相应少了,对于字词部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在多次朗读后鼓励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在学习生字词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样让学生以“小老师”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上来,发挥主体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关键点进行适当的指导。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多放手,多鼓励学生去说,去学,这样效果会更佳!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2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上了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在此之前的两天时间交给他们如何预习,今天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还是很好的,很有感情,但还是不够通顺流利,不过听着孩子们很认真的朗读,我觉得孩子们还是用心了,我及时给予学生夸奖,并指出他们在朗读科文中的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有5各生字,我只抓住了“渠”“栽”“版”三个生字重点讲了,然后迅速检查他们汉字掌握的情况,还是有8个学生站起来,主要错在“栽”和“版”,希望明天再检查时,这些孩子都能把该掌握的生字掌握好。

  时间过得真快,看着学生们的小眼睛直放光,看得出还是有许多学生是认真地听讲的,其实课中,当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又开始走神时,我也注意了组织一下教学,但还是不能抓住全部学生的心,呵呵,刚开学我有点贪心了,学生换了新的老师,与以前老师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老师,我觉得有必要趁着学生对新老是非常好奇的情况下抓住学生的心,要不然过一段时间出现了审美疲劳,那我倒是在发挥,似乎没把最好的机会抓住,所以还是趁着这几天好好的.发挥一下。

  课后我去问了几个学生,我的语素快不快,能不能听清楚,和以前老师不同的地方在哪等一些问题。孩子们最大的反应就是我的声音很大,能够听得清楚,不过对于语速这块,他们可能还不会评价,我知道我的语速很快,也一直想注意,但一上课就忘记了,如果很注意,心思就放在语速上,有影响我对课的发挥,但还是得注意,因为四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我还是需要从自身改变开始。

  后记:

  昨天下午放学后,是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四年级的四个老师在一起对补充习题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讨论。这两天不是有老师们三两个一起悄声讨论着教学方面的话题。很多老师在认真地抄写着读书笔记,让我感觉到办公室的气氛变了,学习的味道浓了。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3

  苏教版国标的第一篇课文均为诗歌,我总在想为什么每册书的第一篇选诗歌的呢?是不是人类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章是诗歌?是不是诗最能够让学生懂得母语中的创造?是不是诗很简单,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母语的简单,即一切从简单开始?这些诗是简单的,简单的让学生一读就懂,一读就感受到美韵的存在,一读就感觉到自己从寒暑假中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

  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搜索的关于诗的解释引导学生学,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比如,在过去我查找过诗的许多种解释,大概有150多种,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解释不是中国的“诗言志”,而是古希腊“诗人就是创造者”,而发现到古希腊的这一解释,我是非常兴奋,一直到现在,这种兴奋还是那样的强烈,所以每学一首诗,不管是新诗还是古体诗,我都会与学生一起重复“诗人就是创造者”,今天的.学习其实就是与“创造者对话,以让自己成为创造者”,孩子们都能明白我的这种引导。所以,四下的这首诗,还是用“创造”打头,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去植树,去思考。

  我在多篇拙作中解释过汉字的“诗”,我说“诗”字非常好,是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由“土”与“寸”组成,“诗”其实就是“土言寸语表心情”,“土言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考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这是诗的内容。寸语,就是把想要说的话变短了,短得好听了,比如押韵了,这是诗的形式。而土言加寸语其实最终还要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比如爱与憎等,那就是言字旁所指,这也是诗的思想”。我以前是用这种方式教会我的女儿快速爱诗、写诗的,虽然对于我本人来说,那只是个案,但通过我过去两年的实践,我觉得了大部分的学生理解了,开始写了,并且还真像回事。所以,在教这一课中,我同样引导学生用汉字“诗”的方式来读、来思考。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然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4

  在教学这课时,我抓住“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句话一共出现了两次,是本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课文核心。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达的大意,它的表层意思,让学生在读课文时,看到文字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使学生与课文之间才会产生一种心神的共鸣与愉悦,一种会心的温暖。课文第二次出现“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是课文的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这一次出现又蕴含了什么意思,表达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情感?“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节。它在一二节的语境中,表达的是孩子们植树时的愉悦。课文的.插图中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课文中的“和煦、轻快、欢声笑语”,是最好的证明。我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学生直观感受,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

  同样的语句,在课文的不同位置表达的情感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通过阅读,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到了作者这样的表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感受到了诗的情感发展是顺着一定的次序,一定的节奏进行。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5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不少学生对树木的环保作用已有所知晓,固沙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也能说出一二。来自学生鲜活经验的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里加以放大,成为大家共知的事实,为学生读懂诗歌作好铺垫,定下前提。

  植树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这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的。但对于“红领巾们”而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愫与意境在胸中涌动与形成。写道:“伴随着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啊,春光烂漫处,童心也烂漫,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里植下一棵树,在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里播下希望。“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银铃般的笑声撞得人站不稳脚,快乐的脚步捎得心儿飞上云霄,意气风发的少年结伴去植树。明天,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孩子们不也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向着明天,才是金色的希望。所以,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体验潜伏在诗里的之流,生机与力量将会充盈于我们的心中。

  最后,提一个美丽的建议,学生在春天的季节里学了这首诗,如果趁着春天,真的栽下一棵树,把诗文里的感动化为长久的期盼,生命的绿色将更为葱茏,生机盎然。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05-19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5篇03-10

我们去植树教案03-18

走+教学反思03-01

《走月亮》教学反思02-25

《植树》教学反思04-14

去括号教学反思02-19

走+教学反思15篇03-02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