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9 18:20: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5篇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计策,一一加以反驳,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楚王的侮辱,晏子的反驳,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三个事件。晏子的三次反驳,合乎逻辑,言辞有力,同时也鲜明地展现了晏子智勇双全、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形象。每一次交锋都以楚王失败告终。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从学生学情来看,《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但是学生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给我们留下了亲切自然的感觉。

  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对10岁的孩子来说,故事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晏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晏子其人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了解。学生的交流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经过引导及发兴趣,多数学生读得较好,而且读得入情入境,特别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读得比较传神。

  在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片断想象的环节,请学生想象齐王给晏子设下庆功宴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晏子使楚》语文教学反思!

  上学期,执教第十册《晏子使楚》,有一片段印象深刻。

  在深入阅读课文后,对主人公晏子作总结、评价。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热爱国家,不辱使命……这时,有一学生在下面低声说:“其实楚王也很不错啊,我就佩服他。”

  大多数同学认为他故意装作与众不同,耍酷,班干部和部分好学生纷纷责备他,一些调皮的学生暗中喝倒彩,等着看好戏。这时,我若装作没听见,就显得教师不能回应,无法反驳,无论对这名学生或其他同学都丧失了教育意义。于是我想:好吧,就与你理论理论。

  我说:“同学们都说楚王奸诈,仗势欺人,你却为他说话。那你说他好在哪里?”

  到了这步,他也不得不直抒己见了:“我觉得楚王还是比较讲道理的。他虽然被晏子反击、嘲笑了,丢了面子,但并没有翻脸,还陪着笑,说明他很有气度。最后,他还尊重晏子了,更看出他知错就改,尊重人才,而不是打击报复……”一番话说得还真有点道理,也带动了另外几个学生接着发言:“对,我觉得楚王其实也很聪明、厉害的,故意安排一个囚犯来嘲笑齐国人。”“楚王也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他也爱国的。”

  我先肯定了学生的不同见解,又引导他们思考:楚王对晏子由蔑视到尊重,主要是晏子凭自己的机智通过斗争取得的;楚王想出用囚犯来嘲笑齐国人确实很有心计,但他的用意是坏的,所以不能与晏子的巧妙还击相提并论。对于学生提出的.楚王另外几条优点,我没有异议。学生为老师尊重他们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创造性的见解而颇感得意,更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反思:

  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随着学生对文本阅读、领悟的不断深入,适时加以调整。

  在本课中,那位学生也许是出于对他人众口一词的反感,也许是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大胆地为反面人物楚王说话,这种精神首先应该得以肯定和鼓励。而且他能从文本中找出理由和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他对文本作了深入的阅读理解,且这种解读是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能够提出不同于常人的观点,勇于创新,这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和努力追求的。对这样的生成,我们当然应把它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纳入教学内容,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而且必须具有这样的胸怀,当然还应该具有巧妙点拨、善加引领的教学艺术。

  事实上,这样的机智应变、灵活调整,不但没有阻碍既定目标的达成,还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提升了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灵动,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舞台。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推理时知道应使用关联词语,这一训练,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最为突出。

  当我们分析晏子说的每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时,我出示了多媒体的几张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多次训练,多人次的提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次比一次流畅的发言足以证明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

  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友好相处。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不会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三、感悟到了尊严来自实力

  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口才)

  2、晏子身上还有什么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智慧、礼节)

  然后,通过理解晏子话中的意思、晏子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看了看”、“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四、感悟到晏子的尊严来自他背后有一个实力雄厚国家。

  这一环节,我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比较,说明:只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五、懂得做人要有尊严

  为了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我抓住“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中的“晏子”继续提问:“为什么不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刘人玮同学答得十分精彩:“齐国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好的也有坏的,总之,这次是晏子把楚王反驳了,所以就尊重晏子了。”“好极了。”我兴奋地说,继续补充道:“先尊重晏子,然后再谈尊重齐国。这叫爱屋及乌。如果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才能谈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国家的——(学生齐答)尊严!”

  六、懂得尊重别人

  在体会晏子的语言,感受晏子的聪明智慧之后,我又让学生回过头来看楚王:“你们看看这一国之君,在大庭广众面前啊,给晏子赔不是,落到这种地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小结: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只有你留住了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尊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我想,学生该把“规圆矩方”记在心里,应该知道做人要做到“规圆矩方”。感情朗读不到位,对晏子的语言巧妙印象不深“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反复朗读,能加深印象,形成语感,这样学生有了积累,才能更好地运用。然而,我却匆匆而过,错过了让学生记忆这种智慧语言的最好时机。恐怕学生学过课文后,只知道晏子的语言巧妙,而记不清晏子究竟说了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3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做到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最后环节的设计,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展周总理的几个机智小故事,为的是更让学生懂得,在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和侮辱时,应该誓死维护祖国的尊严,熏陶和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大阅读量,通过读书,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智慧。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4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学提纲设计让文章没有整体性。

  在导学提纲中,只是强调晏子这一个人物,但晏子一个人不能引领全篇,所以课中学生汇报过程中,学生出现分析楚王的语句。而且课中还缺了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例如导学提纲可以直接设计成:

  1、默读3—5自然段,文中是怎样叙述晏子和楚王智斗过程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有感受的词语或句子旁写感受。

  2、读一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在书上批注。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师语言过多。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不是一味的让孩子说。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知道我在哪点拨,点拨并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而是是学生回答做总结或上升一个层次。

  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

  四、深入解读文本,潜心读文。

  因为自己对整篇文章把握不准,没有很清楚的思路,所以讲起来有些混乱。阅读应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所以在解读本课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让孩子明白晏子话的意思,再让学生体会话的妙处,说话的方法,最后在让孩子带着理解读文。这样读书才有层次。在对语言文字理解上还要结合语言环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提升个人素质,争取教学再上新台阶。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根据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课堂的导入有趣又紧扣主题

  在“谈话激趣,导入课题”环节,我先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德国很著名的大诗人歌德语言巧妙使自己赢得主动的故事,让学生受到语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再亲切地向学生描述:“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很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他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他在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晏子。让我们来跟他打声招呼,并写一写他的名字。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说起晏子,谁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想不想马上走进这个故事?”这样,很自然地渗透了情感熏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晏子这个名字,会写、会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留下晏子很善于表达、在语言表达中透出智慧这个印象。

  二.课文的品读自主又步步深入

  在学生了解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没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击,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之后,我进一步引导:“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的呢?同学们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找出晏子的话,放开声音读一读,想一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环节让学生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来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后我就组织他们进行步步深入地品、读。

  1.第一个故事——“你认为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你能用朗读演绎出这种妙吗?”

  在屏幕上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晏子这话妙在哪里?

  (3)透过晏子说的这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

  (5)教师引读: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气,但是你想到自己是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节,要维护使节的形象、要维护齐国的尊严,自己得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你会说——(指名读晏子的话)

  现在你们就是晏子,你们已经来到了城门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会说——(一起入情入境地读晏子的话)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感悟。第一个故事的品读,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反复读,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感。

  2.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的品读过程大体同上。总之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读——深入地思考——有所发现——充分交流——体会巧妙——有感情地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度有效整合。

  三.课后的拓展扎实又一脉生成

  品读完文中的三个故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进一步安排:

  晏子如此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真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晏子的故事:(大屏幕出示)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出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晏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写完后给大家展示。

  同学们奋笔疾书,然后一吐为快、各抒已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从文本及拓展故事中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既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又受到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的情感熏陶,“工具”“人文”兼顾,使课堂学习又掀起一个高潮。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6

  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我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一)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

  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首先利用知识树带领学生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内容。分别是“进城门”“初见时” “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每一个小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知识树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由会学到学会。

  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一上课便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首先,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品格。教学中我做到先扶后放,在全班学习第一个斗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后两次斗智,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主动学会了后面的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之中我能够以学生的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法,由不会到学会。并通过动手动脑地学习,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达到了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理清文章层次,注重语言的积累。

  知识树的运用让学生由了解本单元入手到理清本课脉络再到理清事件脉络,从而感悟到作者的写法。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主动积累成语时,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补充成语“张袂成阴”并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对我校的教改实践中,通过知识树的运用把握更加清楚,并在课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这是我感触颇深的。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7

  课堂秩序

  今天进行《晏子使楚》的第二环节——精读感悟。学生准备得很充分,发言很积极,展示的欲望太强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后,纠错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为展示的学生纠错。纠错的热情非常高,耽误了不少时间。下午,我先向学生强调,倾听时要着重倾听别人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本以为提出这个要求后,会有许多学生不再这么积极,没想到,仍然有不少人抢着点评别人的优点。秩序还是有些乱。怎么办?

  课堂深度

  下午继续交流对课文的体会时,崔传浩谈了自己对“南橘北枳”的理解。这时,他对课文中的“水土”一词出现了误读。晏子说:“大王您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崔传浩在解读第二个“水土”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而是直接照搬了晏子的话,感觉齐国人百姓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

  这也算是课堂生成吧。我当即问了学生一个问题:“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像南橘北枳那样,因为‘水土’不同吗?”显然,人的变化不是因为“水土”,那么,晏子想说什么呢?我提示学生,“水土”是一语相关,晏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李诗音站起来说,晏子的话是指楚王把楚国治理的不好,让不良的社会风气吹进来了。虽然她的表达不是非常准确,但是说出了大概意思。此时,学生都已明白,晏子第二次说的.“水土不同”暗指楚王没把楚国治理好,导致社会风气不好,齐国人到了楚国才做起了盗贼。学生理解到这里,都已知道晏子在回击楚王了。我又追问了一个问题:“晏子为什么不直接回击楚王,非要打个比方,用南橘北枳,水土不同迂回地回击楚王呢?

  此时,没有任何提示,学生想啊想啊,居然从几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一个观点:晏子是客,楚王是主,晏子来到楚国的地盘上,理应客气一些。第二个观点:晏子是大夫,而楚王是一国之君,臣对君说话应该有礼貌。第三个观点:晏子出使楚国,万一把楚王惹恼了,楚王可能会令人把他拖出去斩了。第四个观点:晏子如果不委婉,而是与楚王针锋相对,可能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那样的话,可能会造成生灵涂炭、两败俱伤。晏子是从大局着想的。第五个观点:第二自然段已经说了,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既然是“访问”,就是要建立友好关系,如果晏子直接回击楚王,让楚王很愤怒,两国的关系就僵了。

  交流到此处,我给了学生晏子使楚的背景:齐王派晏子使楚,是为了与楚国结盟,准备联合抗秦。因此,晏子出使楚国是有使命的。听了晏子使楚的背景,大家更理解晏子为什么要委婉地回击楚王了。可是,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质疑:既然怕惹恼了楚王,可以什么都不说呀。不管楚王怎么侮辱他,晏子可以不吭声,可以示弱。学生立刻有人反对,认为如果晏子一味地忍让也不对。这样会让楚王看不起,还谈什么结盟呢?讨论到此时,学生发现,晏子既要委婉地回击楚王,以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还要给楚王留有余地,留着面子,不至于撕破脸,让楚王认识到齐国的强大,只有与齐国联手,两个国家才更安全。

  和学生谈到这里,所有人都感受到晏子掌握谈话的分寸是极难的,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出晏子语言的巧妙与智慧。

  今天的课给我留下许多遗憾,也让我反思了许多,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秩序、导向、理性、深度。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8

  《晏子使楚》是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了解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为自己和齐国赢得尊重的故事。

  本课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中去找台词,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表演后让演员和观看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体会和感受,再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好。

  《晏子使楚》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后,对课文再加工编导,演一演课文剧,用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晏子使楚》一文中,让一名学生扮演晏子,一人扮演楚王,两人扮演接待的人,然后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进行理解和体验,学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因此晏子的智慧和才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表演,使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处于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思维不受压抑,而是处于“激活”状态;使获取的知识不只是学生头脑中的一种抽象的文字记忆,而是形成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一种潜质。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9

  前言: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却受到仗势欺人的楚王的三次侮辱,每一次晏子都予以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与齐国的尊严,最终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在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晏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和爱国的热情,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又极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因为有了这种切夫之爱,所以有了上好这篇课文的激情与动力。

  构思篇:

  这是一篇老课文,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出富有新意,又能让学生收获颇多的课来,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这篇课文可挖掘的东西很多。细细分析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开头两自然段介绍了齐楚两国的现状及晏子使楚,楚王要借机侮辱晏子。之后,生动地记叙了晏子出示楚国后接连遇到的楚王的三次侮辱,人物的神情、动作细腻生动,特别是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力量,让人不敢小觑。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晏子与楚王交锋的结果。我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文章的教学的点,以点带面,展开层层剥笋似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第二自然段写道:“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期中的“侮辱”一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什么是侮辱?为什么要侮辱?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结果如何?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三次交锋文章的重点所在,三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和结构都相似,先写楚王如何侮辱晏子,再写晏子如何反驳,最后写结果如何。学生理解这些也许并不困难,要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也并不困难,但是,很多老师的教学都将晏子反驳的方式第一次:藐视对方,抬高自己;第二次先压低自己在贬低对方;第三次运用类比推理,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方法让今天的四年级小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其实,文中晏子与楚王的五次笑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晏子从容不迫,以牙还牙,驳得楚王张口结舌。这时作者写道:晏子说着“故意笑了笑”。这“故意”,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楚王“冷笑”的回敬,显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二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笑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脏。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只能“陪着笑”。这里,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相比,显得苍白而无力,这是面对尴尬处境的楚王的,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处境。他的笑反衬出晏子的“笑”的巨大威力。

  楚国大臣们的笑。当楚王“笑嘻嘻”地用不怀好意的语言向晏子发起最后一轮进攻时,楚王手下的大臣们也跟着“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得意洋洋的笑”,既是谄媚的笑,又是恶毒的笑,更是狂妄的笑,和楚王的笑一起,如黑云压城,杀气腾腾地袭向晏子。可惜这种笑没能保持到最后,在晏子的还击下,他们和其主子一样一败涂地,自食恶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感觉到《晏子使楚》写“笑”别有韵味,值得我们深入领会,细细揣摩人物的内心。认识“笑”在文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因此,本堂课的重点,将围绕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展开对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的理解,运用朗读、体会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较深入的感性认识,理解晏子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心中有国的崇高品质。

  实践篇:

  一、激情引入,引发思考

  课堂伊始,从校园网首页上的“历史上的今天”说起,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历史是悠远的,是神秘的,从而揭示课题,去领略几千年前齐国大夫晏子的独特魅力,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从他们炯炯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对学习的渴望、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二、抓住文眼,质疑思索

  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了晏子去楚国将受到的楚王的“礼遇”,让学生寻找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学生很快找到了课文第2节,围绕“侮辱”一词,展开了他们深沉的思考:楚王为什么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就是之后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了解大意,认识人物

  学生因为有了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5分熟悉,因为有了对全文的朗读,对晏子与楚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表格(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之后,学生都了解了楚王的为人——仗势欺人;领会了晏子的爱国、聪慧、能言、善辩的特点。通过对比式的板书,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楚王与晏子的看法,他们对晏子都报以崇敬的心理,而对楚王这种盛气凌人的样子都嗤之以鼻,非常憎恶。

  四、品词品句,感悟品质

  抓住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谈谈自己对楚王及晏子的品质感受。学生抓住了楚王和晏子的5次笑,绘声绘色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感情朗读,升华感悟

  本文的对话描写十分生动,在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对人物的描绘。

  反思篇:

  这是我对老课文新上法的一次尝试,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能按照我预设的一步步学习下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体会也的确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最难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理解,谈谈为什么厌恶楚王,为什么敬佩晏子。有一部分同学能根据自己找到的词语展开一定的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部分同学相对较集中。朗读的环节少了,因为时间不够,如果在之前的根据课文填空去掉,将这个时间承接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可能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0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却受到仗势欺人的楚王的三次侮辱,每一次晏子都予以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与齐国的尊严,最终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在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晏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和爱国的热情,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又极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因为有了这种切夫之爱,所以有了上好这篇课文的激情与动力。

  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较充分地自悟,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角色体验中感受言语的艺术。“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进课文,走进文本角色,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会产生震撼心灵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多层次地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角色体验的言语场景,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话语情境中学习表达技巧,领悟表达智慧。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实施教学中因学生有些回答没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自己的引导便显得有些过急,并因此挤掉了对一些字词的体会还应当再深入一些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体会、理解。

  教学之路漫漫长,我还得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力争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较圆满的成功。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1

  周三开始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篇幅不算很长,但故事性却很强,孩子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学生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中字词。课堂上,我进行检查巩固,强调重难点。

  第二,理解课文时,抓住“晏子反击楚王的三句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受晏子的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辩。

  第三,完成课后习题时,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同时结合易错点和难题进行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完成答题。

  反思这堂课,在理解词语方面有所欠缺,并没有让学生随文理解文中的成语:得意洋洋、面不改色。在内容讲解上过于简单了,只让学生抓住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展开理解,至于“尊严”的单元主题没有深入挖掘。在完成练习册时,还是对学生不够放心,指导提示的.过多了,没有落实独立完成作业的任务。

  但话又说回来,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既要解决字词句等基本知识,又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还要完成有难度的一些作业,如果再逐字逐段的分析讲解,那两个课时肯定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所以,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也许只能少讲精讲,注重练习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秉承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生练习巩固的思路开展课堂教学。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2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谈成功之处:

  1、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语言逻辑性很强,具有一定的推理性,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时能抓住重点句子,读读悟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齐国,晏子反驳楚王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尊严。通过学生读、找、划、再读,思考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含着的意思。课堂上学生很好地体会出来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正义感。

  2、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异步性。

  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制定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作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目标化。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水平、个性、进行目标性学习。本节课,我在学生学习接受程度上进行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优生脱颖而出,使学困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赶上来。

  3、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词语时,为学生充分提供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空间里完全地展现自我,避免了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差等生看热闹,再通过老师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谈不足之处:

  1、课堂上学生读文较少,朗读指导不到位。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教师的提问不够简炼。

  三、整改措施:

  1、课堂教学应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2、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表演读,这样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使学生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3

  我讲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晏子使楚》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邓多种方式的读,已经初步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课文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描写的。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要的方法是:以读促讲,以读促感。

  具体教学环节中,我想要围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一专题,主要展现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四个小方面,各位老师在听课时可以有重点、有目的'的来听。

  一、生本对话。

  这是对话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自主阅读、合作交流。上课伊始,我以“哪部分对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话描写进行阅读品味,把自己与文本对话后最原始的感受与伙伴交流。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在与学生一起感悟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当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悟时,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或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人物来读。如:“你来当当楚王,带上你的冷笑读”“你就是晏子,你来说说”这样以读促感,再以感促读,教师带着学生始终在文本中行走。

  二、师生对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营造轻松民主的对话氛围,比如:当学生品读完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的话时,我的角色马上变成楚王,说:“实话实说,本王不生气,晏大夫说吧!”此时,学生就会马上进入晏子角色。这样平等的交流,轻松的氛围,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对话更加有效。

  2、恰当有效的点拨引导。如:体会晏子故意笑了笑是什么样的笑,学生可能体会说出这是的得意地笑或嘲讽的笑之类的理解,我就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笑是表现在脸上的还是表现在心里的,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这种笑。

  三、生生对话。这主要体现在自渎感悟时的小组合作交流和再现第二次交锋时的角色朗读与评价两个环节。

  四、师本对话。关于师本对话,在备课时,我确实下了很大功夫,我把课文读了十几、二十几遍,直到读出自己的感悟。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4

  《晏子使楚》是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我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把感受晏子的言语交往技巧作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晏子与楚王的针锋相对中,感受到晏子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魅力。

  首先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入手,让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找到疑问的答案,再次紧紧抓住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体会晏子所说的`话,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感悟晏子的聪慧和机智,同时利用朗读、模仿人物的语言、表情,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其次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中,我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最后及时评价,尽最大可能激励学生。在本课堂中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最后,利用拓展材料让学生明白得到别人尊重,维护国家尊严,需要怎么做?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揭示的道理。我希望营造的是一个师生平等,和谐共进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

  但回过头重新审视这堂课,我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得当:

  1、在学习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针锋相对中只是注重了晏子机智灵活的辩论和反击技巧,忽视了晏子不卑不亢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使晏子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高大。

  2、在文本的朗读上,我还有很大的缺陷,晏子的语言读得还不是十分到位。

  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想我应该更多地思考和推敲,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争取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5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由于本篇课文故事性强,读来使人很受感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选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不够,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第二,在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读中深刻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是内心世界,学习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描写。

  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如果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再评选出优秀向全班展示汇报,这样会更体现出教学中的民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第四,由于课堂时控观念不强,因而对于课文的延伸没来及展现,让学生的小练笔,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只能当做课后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总之,反思这节课,今后我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2-19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3-26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反思02-21

《晏子使楚》的教案08-29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2

晏子使楚教案03-07

《晏子使楚》教案02-28

《晏子使楚》说课稿12-16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03-01